1、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五年高考,A组 课标卷题组 (2017课标,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 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 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 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 都是中国人,“
2、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 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 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 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答案 (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 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
3、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解析 第(1)问,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17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荷兰和中国的社会状况,从西方 世界、荷兰和中国这三个角度回答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荷兰、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现和两国的争夺,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目 的。,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33,4分)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 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 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 A.
4、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 D 本题考查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以历史研究成果作为背景材料设置情境,体 现出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的考查。 美国独立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植到北美英属殖民地,为美国 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奠定了良好基础;而拉丁美洲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 班牙和葡萄牙均为封建君主制国家,其将封建的生产方式移植到拉美,从而导致拉美不如美国先 进,故D项正确。当时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都奴役掠夺土著居民,故A项不是主要原因。拉美并 不是最早被殖民的地区,故B项错误。
5、当时宗主国都进行了大量移民,故C项不是主要原因。,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非常广博的知识,既要掌握教材主干知识,还要了解细节性 的知识。不仅要掌握当时主要殖民国家的殖民地范围,还要知道每一个殖民国家的发展水平。,2.(2018课标,33,4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 A 图中信息表明,奴隶贸易中贩运的奴隶数量在1618世纪不断增加。据此联系所 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阶段,而奴隶贸易正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之 一,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
6、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日不落帝 国”的产生主要是靠抢占殖民地而非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奴隶贸易达到极盛的原因是美 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白银开采的需要,故D项错误。,3.(2017北京文综,21,4分)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 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 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图中的关键信息是美洲大陆地图和航海用的罗盘, 由此判断题干中的“新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7、。美洲的发现密切 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与新航路开辟及发现美洲无关;人文主义思 想诞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排除D项。,4.(2016北京文综,20,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 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 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 A. B. C. D.,答案 D 荷兰与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依托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殖民 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161
8、8世纪荷兰与英国经济的高增 长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符合题意。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于19世纪 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时间上排除。,5.(2015课标,32,4分)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 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 D 茶叶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成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茶叶供应量大大增加, 这是英国扩大与东方贸易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商品消费对象的变化与商品的供应量有 关,与等级
9、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仅一种消费现象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英国对东方生活方 式的崇尚,B项错误;对同一种消费品的共同需求,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缩小,C项错误。,6.(2015上海单科,13,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 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答案 B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全球史观阐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该书 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与此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应是新航路的开辟。新 航路的开辟将世界彼此分散、孤立的
10、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故B项正 确。,7.(2015广东文综,19,4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 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大陆指的是欧洲和美洲,发现美洲的是意大利人哥伦布,故 B、D两项不符合史实。黄金和白银促进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交流与发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可排除C项;早期殖民扩
11、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 “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8.(2015福建文综,21,4分)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 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 A 17世纪上半叶,世界海上霸主是荷兰,荷兰通过设立据点,基本垄断了东亚海上商路, 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C项发生于19世纪中期,均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当时 世界贸易中心在大西洋
12、沿岸,并没有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故D项错误。,9.(2019江苏单科,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 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 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 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 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 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
13、,迫使他们在种植园 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 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 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 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答
14、案 答案要点: (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 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 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结论 的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为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本题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 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开阔的
15、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1)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注意要点一定要全面。第二小问,主要 从经济动力这一角度分析,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可从“哥伦布大交换”的主导者、内容、范围、影响、持续时间等角度总结特点,语言一 定要高度概括。 (3)作答时注意设问要求“积极影响”,主要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促进物种多样化、密切 世界经济联系、促进文明交流等。,10.(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 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6、: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 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 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 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 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 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17、。(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 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示例一: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 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二: 情节: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历史现象:欧洲宗教改革。 概述:16 世纪欧
18、洲兴起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听命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各个新教派。新教反对罗马 教廷的精神垄断,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 式自由理解和解释;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 评价: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确立适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科学文化发 展。 示例三: 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去非洲贩卖黑奴。 历史现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建种植园,进行三角贸易。 概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办种植园、开采金银矿藏。由于美洲需要大量劳动 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兴起
19、。三角贸易以欧洲廉价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满载黑奴的船只越 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换取美洲的金银和农产品,运回欧洲。 评价:种植园经济掠夺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破坏非洲社会经济 的发展,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大量劳动力,为美洲资本主义发展创造 有利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评分标准:,解析 本题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等知识。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情 节入手,如“航海冒险”“贩卖黑奴”“自己阅读圣经”等,联系所学知识,概述并评价该 事件,要注意史实正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11.(2017江苏单科,21,10分)(节选)明朝中后期
20、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 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 两白 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 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 “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 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
21、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 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 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 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 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 的主要背景。(7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答案
22、(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 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从政府政策、商业贸易的自身发展等方面归 纳;第二小问,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外贸易交流等方面分析说明。第 (3)问,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流通货币的变化、经济联系的加强等角度分析。,12.(2015安徽文综,37,8分)(节选)阅读材
23、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 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
24、,答案 (1)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 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解析 (1)要补充的两件大事必须是能够推动英国前进的代表性事件,如工业革命等。说明理 由时一定要充分合理,言简意赅。,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5天津文综,4,4分)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 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 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茶叶产量
25、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答案 C 在1650年后的一个世纪里,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崛起,先后打败竞争对手荷兰、法国, 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和亚洲的商业贸易联系加强,亚洲的茶叶大量进入英国,茶叶由奢侈品 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故C正确。,2.(2011全国,18,4分)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 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 C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603年”,此时距离新航
26、路的开辟约一个世纪左右,在这一个 世纪里,最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 后,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才会出现题干材料所述的谚语, 因此C项符合题意。西班牙贵族阶层生活奢靡是导致白银从西班牙流入欧洲其他国家的重要 原因,与题干材料无关,由此排除A项;B、D两项皆与史实不符。,3.(2011全国,20,4分)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 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
27、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 B 19世纪30年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受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各国竭力对外扩张, 其中英国的侵略扩张表现最突出,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全占有印度。在扩张的过程中,西 方的文化也随之在印度传播,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恰恰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B 项。A、C、D三项皆与史实不符。,4.(2015四川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答案 (1)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 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8、。(4分),解析 第(1)问解读“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迁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物种交 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说明。,5.(2014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 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 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 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
29、塞的角度,简述“地理 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4分)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 雏形。(4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增进了人们的 知识”可知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的角度来概述历史的。第二小问要从其他角度,如全球史 观、文明史观等角度来论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6.(2014山东文综,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
30、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 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
31、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答案 (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 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 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 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
32、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 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 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解析 第(1)问,联系教材,迁移西欧殖民扩张与争夺、英国政治制度确立与经济发展等知识点 归纳英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33、。第(2)问,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第(3)问,紧扣1807年、1833年 两个重要的时间,迁移工业革命的影响回答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第(4)问,结合近代 欧洲政治、经济、殖民扩张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相关史实,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角度 进行评述,解答时注意应明确对观点的进步性与片面性的判断。,A组 课标卷题组,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1.(2016课标,33,4分)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 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
34、反 映出当时美国 (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 A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和北方铁路轨距的不统一,实质反映的是美国尚未形成成 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应选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2.(2016课标,40,1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 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 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
35、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 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 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 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 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 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36、,(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 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 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 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解析 第(1)问,“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要结合材料 一、二从救济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等方面作答。二者救济方式的相同点有: 都由政府主导,以立法来保障,设置救济机构,救济种类多。不同点有: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 “仁
37、”等中国传统文化,而英国的救济制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课标,34,4分)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 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 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 发生的认识 (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 B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不
38、同 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趋于 全面,故选B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于英国最早具备了一系列条件,材料中的几种 观点都有合理之处,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不能以观点提出时间的先后来判断 观点可信与否,D项错误。,2.(2018江苏单科,16,3分)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 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
39、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 B 材料表明,蒸汽机的改良是为了解决生产中机械动力不足的迫切问题,故B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技术革新的迫切性,由材料中“有意的发明”可知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推动垄断组织产生与发展、实现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的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D两项错误。,3.(2018天津文综,4,4分)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 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 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 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
40、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 D 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 科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对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 是业余科研传统对英国的不利影响,既不能说明英国科学水平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也不能说 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A、C两项错误;此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 第一个工业国家,并未丧失优势地位,B项错误。,4.(2017课标,33,4分),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
41、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 D 观察表格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不断增加,至1835年增长了近两倍,而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总体虽有所增加,但在1797年时有所下降,至1835年增长不到一倍。这说明 英国经济发展与工人实际收入增长并不同步,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A项错误,D项正确; 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2017天津文综,6,4分)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 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 全
42、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 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答案 B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题干材料表明,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 的时刻表的出现改变了英国一些地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改变是 一部分人不愿意看到的,这说明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故B项正确。A、C两项并不是 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6.(2016课标,33,4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
43、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 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 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 A 据题干材料可知,1816年以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特别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伯明翰、利物浦等工业城市,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也导致了工业 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情况的发生,故选A。化学工业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新兴产业,B项排除;C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
44、;近代以来,特别是工 业革命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故D项排除。,7.(2016江苏单科,17,3分)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答案 D 示意图中的信息表明,18011901年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 缩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呈明显增长态势,这说明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发 展相对滞后,排除A项;第二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发生在
45、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因此 B项表述有误;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恰恰体现了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排除C项。故D项符合题意。,8.(2016浙江文综,20,4分)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 B. C. D.,答案 A 表格信息显示,传统职业依然存在,机械工种大量增加,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推动下 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正确;大量机械工种出现并享有最高工资待遇,体现的是工人出现了新 的分化,正确
46、;机械工种的出现是机器生产普遍推广的结果,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表格 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不正确,B、C、D 三项排除。,9.(2015课标,33,4分)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 B 从表格数据看,从1870年到1913年,四个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这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四个
47、发达国家仍 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A项错误;仅依据表格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表中内容不涉及其他经济门 类,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10.(2018课标,41,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 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 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 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 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
48、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 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 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 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 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答案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
49、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 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解析 (2)要从大豆本身的优点、科技的进步及大豆的用途等角度说明原因,同时还要结合世 界联系的加强及世界市场的扩大进行分析。,11.(2017北京文综,37,14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 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 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 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 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