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 课标卷题组,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五年高考,1.(2019课标,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 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 B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同时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出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本题有助于学 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念。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
2、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租借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这样可以获得一定 的便利条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企业的创办,从而推动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故B项正 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民间设厂的高潮,与题中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故A项错 误。材料现象的产生与外国资本输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故D项错误。,2.(2017课标,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 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
3、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 D 材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近代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这 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还没有上升到政府 政策的层面,其影响力有限,A项错误;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大力扶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 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错误。,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8,4分)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4、(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 B 本题以士人从事实业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通过列举部分名 人的出身和从业信息,考查学生完整准确理解材料、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史料实 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 材料表明,士人参与或创办实业,突破了传统“士农工商”的观念,说明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 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士人从业的变化,不是科举取士选拔方向的变化,A项错误;有士 人投身实业并不能说明儒家传统义利观念被抛弃,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国内新式工业的 发展,
5、但在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小农经济,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士人从事实业”这一有效信息,联系传统社会结构的特 征进行分析。,2.(2019北京文综,16,4分)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 A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以表格型材料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解读的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为时空观念和史料 实证。本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 从地理位置上看
6、,表格中开滦唐山煤矿位于河北,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与北洋银元局均位于天津, 京师自来水公司位于北京;从建立时间与企业性质上看,表格中四个企业均属于晚清时期建立 的民族企业。故A项正确。这些企业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位于北京,故B项错误。北洋银元局 和京师自来水公司建立时,洋务运动已破产,故C项错误。这四个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不属于近 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3.(2018江苏单科,6,3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 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 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
7、药不宜”。这表明,洋务 企业 (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产技术大权被洋 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选 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即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 是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项。,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具有垄断性、落后性和封建性等特点,其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民用企业的
8、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2017课标,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 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土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章 奏准减少10多倍,税收的大幅减少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 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减轻税收无法说明近代中
9、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 况下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故C、D两项错误。,5.(2017课标,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 B 本题以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解 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造 之船完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
10、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得 不让用船一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时, 军用工业仍然以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势 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没 有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6.(2016课标,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 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
11、案 C 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 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 的签订,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 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2016课标,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 C 材料强调甲午中日
12、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 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 确。当时中国军队的西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军建设上,远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A项错误; B项中“集权制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 要对象之一,不会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8.(20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 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 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
13、,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 B 材料中没有涉及“店铺”“口岸”的信息,A、C两项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 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外来技 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与材料主旨恰恰相反,D项错误。,9.(2015课标,28,4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 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 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14、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 1852年时,尽管东南沿海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对西方 工业品仍有顽强的抵制力,这导致西方工业品很难在中国销售。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曼彻斯 特上等棉布在中国被认为是“无用的”、被在华英国商人当作生丝包装布使用,说明英国棉 布在中国滞销,故选D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A、C两项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不 符。,10.(2015课标,28,4分)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 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
15、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 A 从事洋务的官员遭到蔑视和嘲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还未得到认可,体现的是洋务 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并非崇洋媚外,B项错 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保守思想,而非主张改变制度的先进思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 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态度,D项错误。,11.(2015江苏单科,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 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
16、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 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 C 郭嵩焘在出使海外期间提出扩大留学范围、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建议。这一建 议遭到国内士大夫的诋毁,郭嵩焘很快被召回国内。这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是“中 学”,而郭嵩焘的建议则远远超出了国内士大夫的思想认识水平,故C项符合题意。,12.(2019课标,41,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
17、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 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 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 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 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8、。(15分),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 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 倾销商品。,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和材料二中“出口税 率”“进口税率”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得出变化;据材料二中“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并 结合所学得出,协定关税后海关税率降低。第二小问,联系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 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等知识回答。,13.(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 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 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 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 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 示,并
20、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示例一: 启示: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说明: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充满了艰辛与曲折。19 世纪60 年代,面对落后的现实,洋务派提 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但在创办过程中面临设备落后、人才缺乏、原材料短缺等问 题。通过不断探索,创办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突破顽固势力的阻挠,建立起一批 近代化的工业企业。 示例二: 启示: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成功之路。 说明: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陷入困境之际,盛宣怀接手经营后,他采用市场经济手段,募集 资金,解决资源问
21、题,并有效改进技术,最终使汉阳铁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钢铁企业, 为中国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功能,吸收外资,引进技术, 利用国内各种资源,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结论:综上所述,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 示例三: 启示: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说明: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隶属总督、巡抚,形同官僚衙门,导致官商不分、政 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在汉阳铁厂的筹建过程中,存在设备购置盲目、 选址不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投产六年后企业濒临
22、破产。由此可见,产生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洋务企业,官商不分的体制是问题和弊端的根源。洋务派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 的目的,最终幻灭。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凭借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官商 结合,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结论:在旧中国,官商不分的体制,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因素。,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启示并加以说明。首先要从材料所述现象中总 结出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注意启示一定要深刻。既可以从经验的角度谈启示,也可以从教训 的角度来谈。然后运用典型史实论证说明提炼出来的启示,注意论证要充分,做到史论结合,有 理有据。,C组 教师
23、专用题组,1.(2015山东文综,16,4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 使用的考题应是 (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答案 A 洋务学堂以“中体西用”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关注西方科技,“蒸汽有力可用, 由何而生”探究的是西方科技,故A项符合题意。19世纪70年代尚无中国自办的银行,B项错 误;行政机关元首的产生方法属于政治制度范畴,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对欧洲民族主义发展的 影响属于
24、政治问题,D项错误。,2.(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 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 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 D 题干材料表明,1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导致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 法销售出去,最终胡雪岩破产,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主旨无关。,3.(2015四川文综,
25、4,4分)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 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 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答案 D 总理衙门大臣“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本 质上说明了当时中国洋务专业人才缺乏,故选D项。自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涉事务越来越多,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出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B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反映传播立宪思想, C项错误。,4.(20
26、14浙江文综,15,4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 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 一言论的含义是 (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答案 A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可知,铁路修 建可使百姓、国家从中获利,这体现了“求富”的思想;从“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 以得出“自强”的思想。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这些思想主要指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民生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
27、民主义,显然 不符合题意,D项可排除。,5.(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 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60年代”“番舶来银”可知,鸦片战争后,丝织品的国外市 场扩大;由“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可知,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故 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
28、。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均与中国19世纪60年代的史实不符,A、C两项错误。,6.(2012课标全国,30,4分)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 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 A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张謇是晚清状元,毅然挂冠经商、兴办实 业,这一行为冲破了传统的“商为末业”观念,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 工商业竞争”,排除B项;甲午战争后,
29、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C项与史 实不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7.(2016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 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 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 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答案 (2)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
30、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解析 (2)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沿海和条约口岸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等方面 回答第一小问。结合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状况回答第二小问。,8.(2015重庆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 业与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 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 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
31、,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 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 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 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 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 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第一家银行
32、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 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 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2分),答案 (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 国银行利权。 (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
33、经济的近代 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解析 第(1)问紧扣“19世纪中后期”回答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第(2)问据材料一信息 从银行与票号、钱庄之比较,自办银行之积极影响角度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表 格信息判断放款的重点领域;第二小问从对民族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经济近代化产生的影 响角度分析其主要作用;第三小问据材料二中“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 拟订”“用洋人掌握实权”等信息归纳。,9.(2014广东文综,38,15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
34、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 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 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 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 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答案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35、。(4分) 不同 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语言要精练。第二小问属于比较题,要从两则 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 部。第二小问要综合两则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化的特征展开阐述。,A组 课标卷题组,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6课标,30,4分)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 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
36、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 D 1932年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图案中的“振我中华”“挽回 利权”“抗敌”等信息表明此时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故应选D项。1932年正 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材料信 息也不足以体现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后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2.(2018课标,41,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
37、海由一 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 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 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 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
38、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 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 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 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答案 (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解析 (1)结合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兴起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条件、工业化的推动、制 度方面的突破等角度回答。,1.(2019江苏单科,10,3分)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
39、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 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 看来 (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D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以民国时期的学者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
40、,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 才能更好地发展,C项错误,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与“有某限度 的蓬勃”不符,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2.(2017江苏单科,11,3分)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 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 可见 (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
41、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 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的占比情况 来看,美国占44.10%,比例最大,说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与抗战胜利后美 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有关,因此D项符合题 意。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C项中“完全”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3.(2016课标,30,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42、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 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 此时期 (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 D 从题干中“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关键信息 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故选D项。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 除;仅从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一件事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B项以偏概全,排 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4.(2015四川文综,7,4分)1
43、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 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 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B. C. D.,答案 A 根据题干中“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 纲案”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 济的理论相符,故正确;1935年,中国依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处于列 强压迫之下,故错误;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 管制,有利于构建战时
44、经济体制,故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 胀,故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5.(2015浙江文综,20,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 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 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 接史料来说明 (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 C 由题干中“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可 知,面
45、对外敌入侵,以荣德生为代表的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答案为C。,6.(2018江苏单科,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 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 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 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 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 元。总之,国
46、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 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 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 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 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
47、历史背 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分),答案 答案要点: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 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直接归纳材料要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
48、日本侵华、中国抗战及国民 政府的重大举措等方面归纳。 (2)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 (3)作答时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积极方面要从对抗战、地区开发、工业布局的影 响等角度分析,消极方面要从官僚资本的膨胀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制等方面分析。,7.(2016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 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
49、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 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 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 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 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 发生的变化。(8分),答案 (1)内: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 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 展造成极大困难。 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