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224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128 大小:1,0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一 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与外交成就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2018课标,41,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 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五年高考,答案 (3)乡村治理的创

2、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 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析 (3)分析材料三,可以从乡村治理的创新、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 设的要求等方面回答。,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北京文综,19,4分)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 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 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 这一举措 (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3、.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 B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试题以中国 政府对香港、澳门问题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旨在引导学生从历 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政府认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 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最终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该举措可以防止将香 港、澳门问题复杂化,使中国政府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一 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排除;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4、,故C 项与史实及材料均不符,排除;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排除D项。,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中国的外交概况不熟悉。,2.(2018天津文综,11,4分)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 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 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 ),A. B. C. D.,答案 B 中共十二大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信息 看,中“社会主义”“人民”“国家”“阶级”出现次数较多,这与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社 会

5、主要矛盾的变化相符,故为中共八大;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出现 次数较多,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情,故为中共十二大;中“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发展”出现次数较多,而“阶级”一词出现次数减少,这与中共十四 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中“阶级”“革命” 出现次数最多,反映了当时受“阶级斗争”影响较大,故应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召开的中 共九大。故选B项。,3.(2016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 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

6、议(指无条件撤军),否 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 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多国部队可以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 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弃权票,说明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选A项。投弃权票表 明中国政府并非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故B项错误;材料中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是按照联合 国安理会决议大国一致

7、原则执行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合国大会的职责,故D项错误。,4.(2017天津文综,13,12分)(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 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 “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 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 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 条件

8、”。(4分)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 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 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 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9、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 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答案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经济体制回答。第(3) 问第一小

10、问,依据材料信息分析阶段特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概括;第三小 问,主要从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等角度分析。,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2江苏单科,11,3分)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 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 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 C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读题干 可知2

11、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实行相对封闭的对外政策,而20世纪70年代末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 供的第一批贷款,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逐渐转向对外开放,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全面反 映单边外交向多边外交的转变,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2.(2012天津文综,6,4分)“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 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 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 D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

12、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 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根据“就在21世纪的钟声 即将敲响之前”这一时间和“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的关键 信息可知指的是澳门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这显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保证是中国综 合国力的增强,故D项正确。A项属于政策保障;B项指的是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C项并非根 本保证。,考点二 改革开放与辉煌成就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9课标,31,4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 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

13、理原则下举办 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A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试题以19791981年农村的经济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 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关注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 国家观。 题干中“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表明这些政策 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发展私营企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退 耕还林还牧”“举办社

14、队企业”不符,B、C两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2.(2018课标,31,4分)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1988年与1982年相比,乡镇企业中从事农业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 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这一时期我 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情况,城乡一体化至今尚未 实现,排除B

15、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乡镇企业, 无法体现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排除D项。,方法技巧 注意问题的切入点:乡镇企业。由此切入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犯了 偷换概念的错误,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工业结构三个概念的范畴都远 超“乡镇企业”这一概念的内涵。,3.(2017课标,3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 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 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

16、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十 分激烈。从材料信息看,该报告认为,计划仅是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 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发挥市场的作用,故选C项。该 报告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材 料信息未涉及融入全球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 本题学生容易误选 A 项。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 经

17、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本质上是为经济改革摇旗呐喊,主要目的不是肯定国家干预经 济的模式。,4.(2016课标,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 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 A 与1975年相比,198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这与197 8年底

18、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 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应选A项。此时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 化,排除B项;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85年,可排除。,解题技巧 关注历史细节与时代大背景。本题从粮食产量的角度切入考查,可以看到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而联系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可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粮食产量大幅增长。,5.(2019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 吨,至2002年达到18 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 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 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 高;对

20、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解析 (2)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 快对钢铁的需求增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方面作答。,6.(2018课标,41,1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 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 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 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

21、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 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 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 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 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

22、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 分),答案 (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 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解析 (1)结合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兴起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条件、工业化的推动、制 度方面的突破等角度回答。 (2)上海的崛起既有近代奠定的基础,也有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答题时主要从优越的地 理位置、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浦东的开

23、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等角度具体分 析。,方法技巧 比较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技法 比较类设问的解答一般分四个步骤: (1)明确比较对象。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 (2)明确比较方向。确定需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 比较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主次性等确定比较点。 (4)组织答案。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 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7.(2016课标,40,1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

24、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到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 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 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 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 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5、,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答案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 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 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共17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成因及作用的理解和认识。第(2)问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有关亚洲人口迁移的信息,对比材料二中中国海外移民的几个阶段归纳

26、特点;对应相关历史阶段,迁移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特征分析归纳其形成的原因;第二小 问,回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华侨华人活动的历史事件说明其贡献。,方法技巧 区分答题限定词:指出与分析、概括与归纳、说明与表明 (1)注意区分“指出”与“分析”,二者的根本区别是,需要“指出”的多为材料、教材上的现 成的历史结论或者史实;“分析”是对历史对象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2)解答“归纳”和“概括”类设问的题目,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 在一起;二是简明扼要地归纳。 (3)解答“说明”和“表明”类设问的题目,除了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外,还要注意紧扣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27、,分清是否只是获取历史结论,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需要迁移史实 论证历史结论。,8.(2015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 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 日成为促进

28、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 解题时首先要找到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 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 生问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天津文综,10,4分)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 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 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

29、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 C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 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中国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 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世界银行席位,故选C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 经合组织,排除A项;天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与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无 必然关系,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2.(2016北京文综,19,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 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

30、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 大。该丛书的出版 ( ) 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 B. C. D.,答案 C 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 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正确;与丛书的出版无关;丛书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 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正确;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新局面开创 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故本题选C项。,3.(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

31、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 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 C 材料中的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涉外企业的经营, 这些文件的发布可以增强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C项。肯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 不等于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在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外资企业并非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4.(2015天津文综,8,4分)天津

32、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 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 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 C 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 况,B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主要目的”,故排除。选C。,5.(2015天津文综,10,4分)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 ) 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中国的国际

33、影响力增强 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 B. C. D.,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外交。1987年中国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故错误;明显错误。选D。,6.(2015四川文综,8,4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 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 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 料表明当时 (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答案 B 解读题干信息可知,197

34、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该文初稿作者既听到赞誉声,也受到某些报刊的批评,且表示有了坐牢的思想准备,说明 当时中国受“左”倾思想束缚严重,亟待突破,故选B项。从时间上看,此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尚未召开,“两个凡是”仍然存在,社会舆论不可能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故A、C、D三 项错误。,7.(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 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 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

35、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 A 据题干信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开放”等 可以判断,这一讲话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怀疑和担心。正确选项为A项。B、C、D 三项与题干所述历史阶段特征不符。,8.(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 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 定出台背景的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 A 紧扣题干时间

36、: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以 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期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在全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 错误。,9.(2019天津文综,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 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 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

37、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 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 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 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 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 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

38、滨海新区 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 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7分)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 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 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 的认识。(要求:

39、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答案 (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 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 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 略。 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 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 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 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一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