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9251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财政学基础财政学基础CAIZHENGXUE JICHU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 1目录目录财政收入理论财政收入理论2 2我国现行税制我国现行税制4 4税收理论税收理论3 3非税收入非税收入5 5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9 9政府预算政府预算1010财政体制财政体制1111财政监督财政监督1313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理论7 7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8 8债务收入债务收入6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1212项目一项目一 政府的概念与职能政府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3 3财政概述财政概述 1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2 2财政概述财政概述 1 1一、财政的产生一、财政的产生(

2、一)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国家的产生二、财政的发展二、财政的发展(一)奴隶制财政(二)封建制财政(三)资本主义财政(四)社会主义财政三、财政的概念三、财政的概念(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职能(四)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四、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四、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一)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1)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财政与国家有本质的联系。(2)财政参与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的分配。(3)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二)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关系1.国家分配论与公

3、共财政论的区别(1)国家分配论的核心在于分析与探讨财政活动的本质,是本质论(2)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立论基础不一致(3)财政的产生与存在问题是财政理论的分析起点(4)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所指的财政对象不同(5)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所探讨的财政活动的目的存在着差异2.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统一(三)理论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2 2一、社会公共需要一、社会公共需要二、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一)社会公共需要的含义(二)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众性2.集中性3.无偿性4.历史性(一)公共产品的含义(二)公共产品的特征(三)公共产品的分类(四)

4、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三、市场、政府与财政三、市场、政府与财政四、公共财政四、公共财政(一)社会资源配置(二)市场失灵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二)公共财政的主要特征(三)公共财政的基本要点(四)我国公共财政的特点五、公共财政建设五、公共财政建设(一)推动省以下政府财政体制的改革(二)推进结构性税制改革(三)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和民主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3 3(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和必要性(二)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1.调整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3.

5、制定和执行相关财政政策4.调整财政体制5.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收入分配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和必要性(二)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三)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途径1.税收2.转移支付3.公共支出4.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一)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含义和必要性(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途径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安排进行调节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项目二项目二 财政收入理论财政收入理论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概述 1 1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2 2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一、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概述

6、财政收入概述 1 1二、财政收入的来源二、财政收入的来源(一)C与财政收入 (二)V与财政收入 (三)M与财政收入三、财政收入的形式三、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税收收入 (二)非税收入 (三)国债 (四)政府外债四、政府收入分类四、政府收入分类五、财政收入的结构五、财政收入的结构(一)农业与财政收入(二)工业与财政收入(三)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与财政收入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2 2(一)财政收入的绝对数量指标(二)财政收入的相对数量指标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二)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三)经济体制

7、和财政政策(四)价格项目三项目三 税收理论税收理论税收分类税收分类3 3税收概述税收概述 1 1税收构成要素税收构成要素2 2税收负担税收负担4 4一、税收的含义一、税收的含义税收概述税收概述 1 1二、税收的基本特征二、税收的基本特征(一)无偿性(二)强制性(三)固定性三、税收的原则三、税收的原则(一)财政原则(二)公平原则(三)效率原则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税收构成要素税收构成要素2 2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三、税率三、税率(一)比例税率 (二)累进税率 (三)定额税率四、税收优惠四、税收优惠五、纳税环节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六、纳税期限七、纳税地点七、纳税地点八、违章处理八、违章处理一

8、、按征税对象分类一、按征税对象分类二、按计量标准分类二、按计量标准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税收分类税收分类3 3四、按管理权限分类四、按管理权限分类五、按缴纳形式分类五、按缴纳形式分类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二、税收负担的分类二、税收负担的分类三、税负转嫁三、税负转嫁税收负担税收负担4 4(一)绝对税负和相对税负(二)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三)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四)直接税负和间接税负(一)税负转嫁的概念(二)税负转嫁的形式1.前转 2.后转 3.混合转嫁 4.消转 5.税收资本化(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1.商品供求弹性 2.税基 3.市场项目四项目四

9、 我国现行税制我国现行税制所得税类所得税类3 3现行税制概述现行税制概述 1 1流转税类流转税类2 2其他主要税种其他主要税种4 4一、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二、二、19941994年税制改革年税制改革现行税制概述现行税制概述 1 1(一)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2)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4)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5)简化、规范税制(6)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二)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增值税一、增值税二、消费税二、消费税流转税类流转税类2 2(一)征税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四)

10、计税方法1.销项税额 2.进项税额(一)征税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方法1.从量定额计税2.从价定率计税3.复合计税(一)征税对象(二)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方法由于税率形式的不同,关税的计税方法有以下三种:(1)从价税计征关税:关税关税=完税价格完税价格适用比例税率适用比例税率其中“完税价格”必须经过海关的审核。(2)从量税计征关税:关税关税=应税数量应税数量适用定额税率适用定额税率(3)复合计征关税:关税关税=应税数量应税数量适用定额税率适用定额税率+完税价格完税价格适用比例税率适用比例税率四、关税四、关税三、营业税三、营业税(一)征税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方

11、法一、企业所得税一、企业所得税所得税类所得税类3 3(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及范围(三)税率(四)计税依据的确定(五)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收方法。平时分月或季预缴所得税:月月(季季)预缴所得税预缴所得税=利润总额利润总额12(12(或或4)4)适用税率适用税率年终时,确定年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累计年终已预缴所得税,进行清缴,多退少补。其计算公式为:年终清缴所得税年终清缴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累计已预缴所得税累计已预缴所得税二、个人所得税二、个人所得税 (一)征税对象(二)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依据的确定(五)计税方法适用比例税率

12、的应税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累进税率的应税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一、土地增值税一、土地增值税二、资源税二、资源税其他主要税种其他主要税种4 4(一)征税对象和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与计算(一)征税对象及税目(二)纳税人(三)税率与税额的计算 资源税实行按产品类别从量定额计算征税的办法,设置有上下限的幅度税额,同类产品资源条件不同,税额也不相同。计税公式为:资源税资源税=应税数量应税数量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四、房产税四、房产税 (一)征税范

13、围(二)纳税人(三)税率与计算 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定额税率。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每年、每平方米的税额。公式为:每年应纳土地使用税每年应纳土地使用税=应税土地面积应税土地面积单位税额单位税额三、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城镇土地使用税(一)征税范围(二)纳税人(三)计税依据、税率及计算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有两种,以余值计税和以租金计税。余值余值=原值原值(1-10%30%)(1-10%30%)租金租金=年租金年租金 以余值计税的,适用税率为1.2%;以租金计税的,适用税率为12%。无论从价计税还是从租计税,均按年计税。年税额年税额=计税依据计税依据税率税率六、车辆购置税六、车辆购置税五、车船税五、车船税(

14、一)征税对象、征税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依据及计算 按车船的种类、性能,分别确定辆、净吨位和载重吨位为计税依据的计量单位,以纳税人的应税辆数、净吨位数和载重吨位数为计税依据。计算公式为:年应纳车船税年应纳车船税=应税数量应税数量适用定额税率适用定额税率(一)征税对象和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计税依据及计算 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10%。车辆购置税一般以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计税价格因购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1)购买自用车辆。公式为:计税价格计税价格=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价外费用价外费用(不含增值税不含增值税)八、印花税八、印花税(一)征税对象和范围(二)

15、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依据及计算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一般为凭证上记载的金额、费用或收入。从量定额计税的凭证的计税依据为应税凭证的件数。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为:税额税额=计税依据计税依据税率税率七、契税七、契税(2)进口自用车辆。公式为:计税价格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关税+消费税消费税(3)自产、受赠、获奖等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车辆。这类车辆计税价格参照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核定。车辆购置税的计算公式为: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计税价格10%10%(一)征税对象及范围(二)纳税人(三)税率 契税设置3%5%的幅度比例税率。(四)计税依据及计算 契税的计税依

16、据为发生权属转移的房屋或土地的成交价或市价。由于赠与发生权属转移应纳税时,以市价为计税依据;发生权属交换时,以价差为计税依据。应纳契税的计算公式为:契税契税=计税依据计税依据税率税率项目五项目五 非税收入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的管理非税收入的管理3 3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征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征 1 1非税收入的分类非税收入的分类2 2一、非税收入的概念一、非税收入的概念二、非税收入的特征二、非税收入的特征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征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征 1 1(一)非税收入的征收主体是各级政府(二)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只能限定在特定区域(三)非税收入仍然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一)收入的辅助性(二)形式的多样性(三)

17、征收的分散性(四)使用的专用性(五)收费的补偿性一、政府性基金收入一、政府性基金收入二、行政事业性收费二、行政事业性收费非税收入的分类非税收入的分类2 2(一)行政性收费1.管理性收费2.证照性收费3.资源性收费(二)事业性收费1.社会福利性、公益性收费2.执法检验、检测性收费3.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性收费4.中介服务性收费5.基础设施使用费收费四、国有资源四、国有资源(资产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有偿使用收入五、其他非税收入五、其他非税收入(一)专项收入(二)彩票资金收入(三)罚没收入(四)其他收入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一、非税收入的现状一、非税收入的现状二、非税收入的管理措施二、非

18、税收入的管理措施非税收入的管理非税收入的管理3 3(一)地方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二)政府收费随意性较大(三)加大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四)非税收入管理滞后1.非税收入量大面广,管理模式差异大2.非税收入头绪繁多,基层工作难度大3.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效率低4.监督约束乏力,很难应收尽收(一)加快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建设(二)实施非税收入的分类管理(三)健全非税收入的收缴制度(四)加强非税收入的票据管(五)实行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六)加强各项收费的监督检查三、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体系三、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体系(一)正税清费,把非税收入控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和合理的额度(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

19、全非税收入法律体系(三)改变分散管理现状,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四)全面规范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项目六项目六 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公债的规模公债的规模3 3公债原理公债原理 1 1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公债的发行与偿还2 2一、公债概述一、公债概述二、公债的分类二、公债的分类公债原理公债原理 1 1(一)公债的概念1.债务人主体是政府2.我国主要以中央政府作为发债主体3.公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一)按举债主体不同分(二)按政府举债方式不同分(三)按发行地域不同分(四)按公债的流动性分(五)按偿还期限分(六)按债券形式分1.凭证式国债 2.无记名式(实物)国债3.记账

20、式国债(七)按付息方式不同分四、公债的功能四、公债的功能三、公债的特征三、公债的特征(一)自愿性(二)有偿性(三)灵活性(一)弥补财政赤字(二)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运行一、公债的发行一、公债的发行二、公债的偿还二、公债的偿还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公债的发行与偿还2 2(一)公债的发行原则(1)需要原则 (2)负担限额原则(二)公债的发行方式1.公募法 2.包销法 3.公卖法 4.摊派法(三)公债的票面额与发行价格(1)平价 (2)折价 (3)溢价(四)公债的发行额度(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2)公债的用 (3)私人部门的资金需求状况(一)预算直接拨款(二)预算收支盈余(三)设立偿债基金(四

21、)举借新债偿还一、公债的负担一、公债的负担二、公债的限度二、公债的限度公债的规模公债的规模3 3(一)公债的债务人负担(二)公债的债权人负担(三)纳税人的负担(四)后代人的负担(一)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数指标 2.相对量指标(二)公债规模的限制因素1.政府承受能力 2.社会应债能力(三)评价公债规模的指标体系1.财政承债能力指标公债依存度和公债偿还率2.社会应债能力指标公债负担率(四)我国公债的规模与评价(五)我国地方债务问题1.我国地方债务的现状2.我国地方债务的管理四、国有资源四、国有资源(资产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有偿使用收入五、其他非税收入五、其他非税收入(一)专项收入(二)彩票资金

22、收入(三)罚没收入(四)其他收入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项目七项目七 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规模3 3财政支出的原则与结构财政支出的原则与结构 1 1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2 2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4 4一、财政支出原则一、财政支出原则二、财政支出结构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的原则与结构财政支出的原则与结构 1 1(一)公平分配原则(二)效益原则(三)稳定与发展原则(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二)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三)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1.财政支出宏观适度2.财政支出比例合理3.财政支出节约有效(四)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原则1.立足

23、于公共需要的原则2.依法支出的原则3.效率原则(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目标一、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一、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二、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二、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2 2(一)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的含义(二)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的内容(三)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的意义(一)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的含义(二)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的内容(三)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的意义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一)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含义(二)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内容(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意义四、财政支出按管理权限分类四、财政支出按管理权限分类一、衡量财政支出规

24、模的指标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二、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观点二、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观点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规模3 3(一)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二)财政支出增长的指标(一)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二)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因素(二)政治因素(三)社会因素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二、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二、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4 4(一)两者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二)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25、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二)最低费用选择法(三)“公共劳务”收费法项目八项目八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农业支出农业支出3 3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1 1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2 2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4 4一、行政管理费一、行政管理费二、国防费二、国防费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1 1三、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费三、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费(一)教育支出1.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必要性2.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3.完善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政策选择(二)科学研究支出(三)卫生支出一、投资性支出概述一、投资性支出概述二、基础设施投资二、基础设施投资三、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费三、文教、科

26、学、卫生等事业费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2 2(一)投资性支出的含义(二)政府投资的特点(三)政府投资的范围(一)基础设施投资概述(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意义(三)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不断扩大(一)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二)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一、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一、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二、国际协议规则对政府支持农业的规定二、国际协议规则对政府支持农业的规定三、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原则三、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原则农业支出农业支出3 3(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三)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四)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原则上都应由

27、政府承担(一)“绿箱”政策(二)“黄箱”政策(一)公共性原则(二)产业导向原则(三)效益优先原则(四)科技领先原则四、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四、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二)农业科研与农村教育(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一、政府采购的特点一、政府采购的特点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三、政府采购的原则三、政府采购的原则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4 4(一)资金来源的公共性(二)采购主体的特定性(三)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四)采购规模巨大,采购对象广泛(五)政策性(六)规范性(一)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二)

28、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落实政策目标(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一)公开透明原则(二)公平竞争原则(三)公正平等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四、政府采购的分类四、政府采购的分类(一)按招标范围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和限制性招标采购(二)按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分为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三)接采购规模分为小额采购方式、批量采购方式和大额采购方式(四)按招标所经历的阶段分为单阶段招标采购和两阶段招标采购五、政府采购程序五、政府采购程序(一)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制定采购计划(二)实施采购(三)结算六、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六、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七、进

29、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项目九项目九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财政补贴3 3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1 1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2 2税式支出税式支出4 4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1 1(一)覆盖面的广泛性(二)参与上的强制性(三)制度上的立法性(四)受益程度的约束性三、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三、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一)社会保险1.目的不同 2.性质不同 3.保障范围不同(二)社会救助(三)社会福利(四)优抚安置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四、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二、社会

30、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2 2(一)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1.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阶段2.我国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主要标志(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1.大多数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2.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三)选择当前模式的必要性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二、财政补贴的内容二、财政补贴的内容三、财政补贴的作用三、财政补贴的作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3 3(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二)财政补贴的分类(一)价格补贴(二)企业亏损

31、补贴(三)出口补贴(四)财政贴息一、税式支出的概念及特征一、税式支出的概念及特征二、税式支出的形式二、税式支出的形式税式支出税式支出4 4(一)税式支出的概念(二)税式支出的特征1.税式支出是一种隐性支出2.税式支出具有相对性特征3.税式支出具有特定性4.税式支出的财政效益具有不确定性(一)税额减免 (二)税收扣除 (三)税收抵免 (四)优惠税率(五)延期纳税 (六)盈亏相抵 (七)加速折旧 (八)优惠退税四、我国建立税式支出制度的意义四、我国建立税式支出制度的意义(一)税式支出的正面经济效应 1.有利于鼓励微利项目的投资2.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3.有利于消除市

32、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二)税式支出的负面经济效应 1.背离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税收公平原则2.导致税法复杂化,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3.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税款的流失(三)税式支出对市场机制的影响(四)税式支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三、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三、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一)税式支出制度的建立是认识角度的变换(二)税式支出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加强预算管理(三)税式支出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四)税式支出制度的建立是公共财政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迫切要求项目十项目十 政府预算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预算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预算3 3政府预算概述政府预算概述1

33、1政府预算的分类政府预算的分类2 2国库制度国库制度4 4部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5 5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二、政府预算的组成二、政府预算的组成政府预算概述政府预算概述1 1(一)政府预算首先是以年度财政收支的形式存在的(二)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三)政府预算是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国家财政具有内在的联系三、政府预算的原则三、政府预算的原则(一)公开性(二)可靠性(三)法律性(四)统一性(五)年度性一、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一、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二、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二、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三、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三、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政府预算的分类政府预算的

34、分类2 2(一)总预算 (二)单位预算(一)中央政府预算 (二)地方政府预算(一)单式预算 (二)复式预算四、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四、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一)增量预算 (二)零基预算五、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五、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一)项目预算 (二)绩效预算六、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六、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一)年度预算 (二)中长期预算一、政府预算的编制一、政府预算的编制二、政府预算的执行二、政府预算的执行三、政府预算的调整三、政府预算的调整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预算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预算3 3(一)预算编制的准备阶段(二)预算草案的编制阶段(三)预算草案的审批阶段(一)政府预

35、算执行的主要任务1.积极组织预算收入2.及时合理拨付预算资金3.组织收支平衡4.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二)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一)全面调整(二)局部调整1.动用预备费 2.追加或追减预算 3.经费流用 4.预算划转四、政府决算四、政府决算(一)编制政府决算的准备工作1.拟订和下达政府决算的编审办法2.进行年终清理3.制定和颁发决算表格(二)政府决算的编制(三)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一、国库与国库制度一、国库与国库制度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制度国库制度4 4(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2.规范收入收缴程序(1)划分

36、收入类型(2)规范收缴方式(3)确定收缴程序3.规范支出拨付程序(1)划分支出类型(2)确定支付方式(3)设定支付程序一、部门预算的含义一、部门预算的含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二、部门预算的内容部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5 5三、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三、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四、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四、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一)“一上”“一下”(二)“二上”“二下”五、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五、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一)部门预算改革的必要性(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重点1.逐步规范预算决策机制2.继续完善预算分配制度3.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各项改革4.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监督5.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项目十一项目十一 财政体制

37、财政体制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我国现行财政体制3 3财政体制概述财政体制概述 1 1财政体制的内容及类型财政体制的内容及类型2 2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与实质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与实质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财政体制概述财政体制概述 1 1(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二)权责结合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原则1.公平原则2.效率原则(四)与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原则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体制的内容及类型财政体制的内容及类型2 2(一)预算组织管理体系的规定(二)

38、预算管理权责的划分(三)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四)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安排(一)统收统支(二)收入分类分成(三)总额分成(四)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五)分税制一、分税制概述一、分税制概述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我国现行财政体制3 3(一)分税制的含义1.分权 2.分税 3.分征 4.分管 5.政府间转移支付(二)我国分税制的基本内容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3.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4.政府间转移支付(一)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二)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三)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

39、能力(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三、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四、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一)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及支出责任划分不清(二)税制结构不合理,地方税主体缺位(三)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四)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区域发展难以协调(五)政府管理体制层级过多,财政体制效能较低(一)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1.市场基础原则2.公共事务分层次原则3.效率原则(二)保持适当下放财权的方向,增强地方实力1.扩大省级税收权限2.科学合理划分税种领域3.将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及全部城市维护建设税划归地方的固定收入(三)减少事权、财

40、权和财力组合的不确定性程度,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四)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做到“调控有力”(五)减少财政体制层级,做到“减级次、增效率”项目十二项目十二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的运用3 3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1 1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概述2 2一、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一、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二、实现财政收支动态平衡的思路二、实现财政收支动态平衡的思路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1 1(一)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二)财政赤字的弥补(三)现实中的财政赤字1.世界各国的财政赤字问题2.我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四)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一)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二)保证公债正确的使用方向和

4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从经济增长得益中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一、财政政策的含义一、财政政策的含义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概述2 2三、财政政策的分类三、财政政策的分类(一)自动稳定器 (二)相机抉择四、财政政策的目标四、财政政策的目标(一)充分就业(二)经济增长(三)物价稳定(四)国际收支平衡(五)收入的合理分配(六)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五、财政政策的手段五、财政政策的手段(一)税收1.宏观税率的确定是财政政策实现调节目标的基本政策度量之一2.宏观税率确定后,税负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二)政府预算(三)公债(四)政府投资(五)财政补贴一、一、19981998年

4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二、二、20052005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的运用3 3三、三、2008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年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四、四、20092009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五、五、2010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项目十三项目十三 财政监督财政监督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及强化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及强化3 3财政监督概述财政监督概述 1 1财政监督的形式和内容财政监督的形式和内容2 2一、财政监督的概念一、财政监督的概念二、财政监督的必要性二、财政监督的必要性财政监督概述财政监督概述 1

43、1(一)财政监督的主体(二)财政监督的客体(三)财政监督的依据(四)财政监督的基本目标(五)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一)市场经济中高效合理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二)市场经济政策运行的客观要求(三)市场经济法制化的内在要求(四)市场经济中实现政府理财目标的现实要求(五)市场经济中强化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六)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对财政监督的内在要求(七)整顿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的迫切需要一、财政监督的形式一、财政监督的形式二、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二、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财政监督的形式和内容财政监督的形式和内容2 2(一)按照监督客体与财政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划分1.内部监督 2.外部监督(二

44、)按照财政部门内部设置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划分1.日常监督 2.专项监督(三)按照经济事项运行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1.事前监督 2.事中监督 3.事后监督(一)财政收入监督(二)财政支出监督1.行政、事业管理费支出的监督 2.政府采购的监督3.基本建设支出监督 4.转移支付监督(三)财政内部监督(四)会计监督1.对单位会计行为的监督 2.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五)国有资产监督一、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一、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二、强化财政监督二、强化财政监督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及强化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及强化3 3(一)集中约谈 (二)诚信承诺 (三)警示通告(亮黄牌)(四)联合办案 (五)移送移交 (六)新闻曝光(一)关注政策执行,保障中央重大决策落实1.继续做好扩内需促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2.认真抓好“小金库”治理工作(二)关注财税改革,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1.建立健全大监督机制2.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控机制3.建立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三)关注预算公开,扩大财政监督工作成效1.进一步加强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2.加强舆论引导3.加强基层财政监督4.保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PPT教程:财政学基础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