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 生物进化理论,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8浙江11月选考,9,2分)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 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答案 A 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这体现了生物结构统 一性,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都由共同祖先遗传而来,A正确。而骨骼大小比例有所差异,是同一物 种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进化的结果。,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考查了生命观念。,2.(2018浙江11月选考,17,2分)研究小组对
2、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 (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答案 D 金鱼草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B错误;粉红花的产生是因为C对c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 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55%,Cc的基因
3、型频率为40/(35+25+40)= 40%,D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对金鱼草种群的分析,考查了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3.(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 C 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 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 因交流,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B正确;自
4、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 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 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自然选择,考查了生命观念。,4.(2017浙江11月选考,3,2分)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 明生物具有 ( )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答案 B 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在细胞层 次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细胞水平的统一性,考查了生命观念。,5.(2017浙江4月选考,17,2分)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
5、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 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 C 菜青虫的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前就已经存在,且变异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人工 选择是将人们所需要的变异保存下来,菜青虫的抗药性增强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应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C正确;选择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 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菜青虫的进化,考查了生命观念。,6.(2016浙江10月选考,2
6、2,2分)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 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种群的变异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是杂 草进化的前提,A项正确;自然选择是杂草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B项错误;杂草中全部基 因的总和构成了基因库,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D项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抗除草剂杂草的进化,考查了生命观念。,7.(2016浙江4月选考,5,2分)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
7、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 在 ( ) A.稀有性 B.适应性 C.统一性 D.竞争性,答案 C 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统一性。,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生物个体水平的统一性,考查了生命观念。,8.(2015浙江10月选考,4,2分)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 70%,则基因a的频率为 ( ) A.30% B.60% C.35% D.70%,答案 A 某种群一对等位基因中A的基因频率为70%,则a的基因频率为1-70%=30%,A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种群基因频率计算,考查了科学思维。,答案 A 所有生物都用一套基本相同
8、的遗传密码,体现了整个生物界高度的统一性。,9.(2015浙江10月选考,11,2)所有生物都用一套基本相同的遗传密码,这一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特异性,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生物分子水平的统一性,考查了生命观念。,考点 生物进化理论,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 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
9、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 B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 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试题中对基因频率与分离定律的考查,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 分析与推断要素。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 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 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 0.9-
10、(1-0.18)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 因同时存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 为1-0.18=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方法技巧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3)运用哈迪温伯格定律进行计算: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 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
11、)基因型的频率。,2.(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 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 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 变,D错误。,知识归纳 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
12、 满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 后代、无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无遗传漂变等。,3.(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 因地理障碍形成的位于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
13、种群的基因 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 理障碍,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 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4.(2016江苏单科,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
14、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 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D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 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 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 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5.(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 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
15、为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 A.75% B.50% C.42% D.21%,答案 C 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 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 0%)2=30%。该合并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 选C。,考点 生物进化理论,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7江
16、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 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
17、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2.(2016浙江1月学考,2)某生物种群中基因E的频率为60%,则基因e的频率为 ( ) A.10% B.20% C.40% D.80%,答案 C 一个种群中等位基因E和e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E基因频率等于60%,则e基因频率等 于40%,C正确。,3.(2015浙江1月学考,14,2分)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B的频率 为60%,则基因b的频率为 ( ) A.25% B.35% C.40% D.75%,答案 C 果蝇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B、b的基因
18、频率之和为1,基因B的频率为60%,则基因b 的频率为40%,C正确。,4.(2015浙江1月学考,18,2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说明生物具有 (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适应性 D.特异性,答案 A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在遗传过程中的统一性,A正确。,5.(2014浙江6月学考,16,2分)一个自然种群中,假设由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组成,其中 AA占30%,aa占2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 A.30% B.45% C.50% D.55%,答案 B 由题可知,AA、Aa和aa的个体组成的种群中AA占30%,aa占20%
19、,则Aa占50%,则该 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50%/2=45%,B正确。,6.(2014北京理综,4,6分)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 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 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 C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
20、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强毒性病毒 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病毒和兔 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 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正确。,7.(2014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如图),花距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 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
21、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 C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 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 器变长,D错误。,8.(2014四川理综,5,6分)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 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
22、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 B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甲、乙两 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未加 倍的异源二倍体(含18条染色体,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36条染色体),所以 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36条或72条,B正确;变异是不定 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物种 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属于新物种,D错误。,9.(2013浙江会考,31,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
23、是 (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同地的物种形成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 C.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D.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答案 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A、C 正确;异地的物种形成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故B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D正确。,10.(2012浙江会考,27,2分)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B.地理障碍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生物的变异都有利于个体的存活 D.动物和植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答案 C 选择
24、是生物进化的动力,A正确;地理障碍会导致同一种群不同个体朝着不同方向 进化,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的物种,B正确;生物的变异对于个体来说往往是害大于 利,故选C;动物和植物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D正确。,11.(2011浙江会考,23,1分)从细胞水平看,下列能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是 ( ) A.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 D.人、大猩猩等人猿超科动物的骨骼基本相同,答案 A 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从细胞水平上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真核生物 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从分子水平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
25、错误;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 似的结构模式,人、大猩猩等人猿超科动物的骨骼基本相同,从个体水平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 性,C、D错误。,考点 生物进化理论,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1.(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考,1)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 间存在 (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适应性,答案 A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统一性,A正确。,2.(2019浙江温州联考,3)下列关于海豚鳍肢和蝙蝠翼手的比较中,能说明生物在个体层次上存 在统一性的是 ( ) A.进化方向 B.骨骼类型 C
26、.肌纤维结构 D.外形和功能,答案 B 海豚鳍肢和蝙蝠翼手由相同类型的骨骼组成,说明生物界在个体层次上存在统一 性,B正确。,3.(2019浙江稽阳联考,14)下列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C.染色体数目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一个个体的死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较大改变,答案 C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可遗传变异产生生物多样性,B错误;染 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单个个 体的死亡一般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较大改变,D错误。
27、,4.(2019浙江嘉兴联考,9)人类从原鸡(鸡的祖先)逐渐培育出了裸颈鸡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人工选择不影响鸡的繁殖率 B.颈部羽毛稀疏的特征是逐渐积累的 C.原鸡的各种变异可作为人工选择的原材料 D.在人工选择过程中,裸颈特征不利于鸡的存活,答案 B 人工选择影响鸡的繁殖率,A错误;颈部羽毛稀疏是通过人工选择逐渐积累的,B正 确;原鸡的可遗传变异可作为人工选择的原材料,C错误;在人工选择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裸颈 特征不利于鸡的存活,D错误。,5.(2019浙江绿色评价联盟联考,1)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选择只对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起作用
28、 B.自然选择过程的发现使达尔文注意到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D.自然选择在淘汰不利变异的同时使有利变异积累,答案 B 自然选择只对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起作用,A正确;达尔文通过人工选择联 想到自然选择,B错误;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正确;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使有 利变异不断积累,D正确。,6.(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14)小鼠的毛色基因有A+(灰色)、AY(黄色)、a(黑色)。在某种群中 各基因型的个体数如下表,该种群中AY的基因频率为 ( ),A.75% B.25% C.37.5% D.62.5%,答案 B 该种群中基因AY的数量:2
29、00+100=300个,该种群中毛色基因的总数:(50+200+100+ 150+100)2=1 200个,该种群中AY的基因频率:300/1 200100%=25%,B正确。,7.(2019浙江十校联盟联考,17)下列关于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B.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向稻田喷洒杀虫剂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答案 C 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 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选择淘汰了不符合人们需求的品种,人工选择会使种
30、群基因频率发生改 变,B正确;向稻田喷洒杀虫剂后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致使害 虫抗药性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在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变 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8.(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7)下列不能为生物体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统一性提供证据的是 ( ) A.细胞学说的发现 B.脊椎动物前肢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不同 C.中心法则的发现 D.真核生物均由真核细胞组成,答案 B 细胞学说的发现反映了生物体在细胞水平具有统一性,A项不符合题意;脊椎动物 前肢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不同,反映的是生物体间的差异性,而非统一性
31、,B项符合题意;中心法则 反映了生物体在遗传信息传递上的统一性,C项不符合题意;真核生物均由真核细胞组成反映 了生物体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D项不符合题意。,9.(2018浙江嘉兴3月选考模拟,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B.数代的人工选择可将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C.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 D.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可发生性状分歧而发展出多个物种,答案 C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A正确;数代人工选择可以将微小变异积累成 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B正
32、确;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 变异的一种,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C错误;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 可发生性状分歧而发展出多个物种,D正确。 知识拓展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10.(2018浙江绿色评估联盟联考,4)已知人眼的褐色基因(A)对蓝色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 体上。在某人群中,蓝眼3 000人,褐眼7 000人且其中纯合子有2 000人。则该人群中A和a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 ( ) A.0.7和0.3 B.0.50和0.50 C.0.45和0.55 D.0.55和0.45,答案 C 由题意知,该种
33、群中基因型为aa的人数是3 000,基因型为AA的人数是2 000,基因型 为Aa的人数为7 000-2 000=5 000,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22 000+5 000)(3 000+7 000) 2=0.45,则a=1-0.45=0.55。故选C。,11.(2017浙江温州乐清乐成高中模拟,26)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图中 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该种群经自然选择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的频率最可 能是 ( ),答案 B 三种基因型中,AA繁殖成功率最低,aa繁殖成功率最高,经过自然选择后,基因型为 aa的个体越来越多,基因型为Aa的个体次之,基因型为
34、AA的个体越来越少。,1.(2019浙江丽衢湖联考,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动力和机制 C.持续选择可使控制某不良性状基因的频率降为0 D.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答案 B 生物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统一性,A正确;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 制,B错误;持续选择可使控制某不良性状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为0,C正确;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 择和进化的前提,D正确。,2.(2019
35、浙江五校联考,17)自然界中桦尺蠖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 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在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两个不同物种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 C.灰色桦尺蠖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D.在深暗的环境中,大多数灰色的桦尺蠖突变成了黑色桦尺蠖,答案 B 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环境对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所 以不同的环境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B正确。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 称为基因库,灰色桦尺蠖不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在深暗的环境中,黑色是有
36、利变异,通过自然 选择被保留下来,D错误。,3.(2019浙江宁波3月选考适应卷,19)某地区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其中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和 携带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和15%,男性群体中的色盲率为7%,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 A.0.06 B.0.08 C.0.95 D.0.14,答案 B 设男女人数各100人,与色盲有关的基因用B、b表示,则女性中:1人的基因型为 XbXb、15人的基因型为XBXb、84人的基因型为XBXB;男性中:7人的基因型为XbY、93人的基 因型为XBY。人群中色盲基因(Xb)频率=(2+15+7)/300=0.08,B正确。,易错警示 男性Y染色体上不含
37、色盲基因。,4.(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2)下列关于北方某植物种群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是不定向的 B.植物抗冻是寒冷环境引发基因突变的结果 C.在植物繁殖过程中,亲代将抗冻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 D.若植物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则此种群已经发生了进化,答案 D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是定向的,A错误;植物抗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在植 物繁殖过程中,亲代将抗冻基因传递给后代,C错误;若植物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则此种群已经 发生了进化,D正确。,5.(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14)如表是对某地区人群的色觉情况的调查数据,则该地区色盲 女性的基
38、因型频率和色盲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 ),A.0.245%和7% B.0.49%和7% C.0.245%和14% D.0.49%和14%,答案 A 某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此种基因型的个数/该二倍体种群个体总数100%;某种基 因的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的个数/(此种基因的个数+其等位基因的个数)100%。根据表格中 的数据可知:色盲女性的基因型频率=49/(8 649+1 302+49+9 300+700)100%=0.245%;色盲基 因的频率=(492+1 302+700)/(8 6492+1 3022+492+9 300+700)100%=7%。A正确。,6.(2019浙江绍兴联考,18)某昆
39、虫的a基因是抗药性基因,研究人员从农场的某昆虫群体中随机 捕捉100只该昆虫,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16、48、36。在使用农药杀虫的若干年后,再 从该农场中随机捕捉100只该昆虫,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64、20、16。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Aa个体的子代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A基因频率从60%降至26%,说明昆虫发生了进化 C.三种基因型频率均发生了变化,说明选择直接作用于昆虫的基因型 D.抗药性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 B Aa个体的出现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时精卵随机结合的结果,A 错误;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
40、昆虫发生了进化,B正确;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从而间接影响 基因型,C错误;抗药性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易错警示 人工选择的结果是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7.(2019浙江台州联考,7)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必然导致新物种形成 B.自然选择留下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 C.只要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会发生 D.特定环境条件既可能起选择作用,也可能起诱变作用,答案 D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自然选择 留下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变异,不一定对人类有利,B错误;种群之间存在的变异,
41、可能都适应 环境,不需要进行自然选择,C错误;特定的环境条件可能对生物起到选择作用,也可能起诱变作 用,例如紫外线照射可以杀菌,也是诱变因子,D正确。,8.(2019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14)已知显性(A)对隐性(a)完全显性,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 大的种群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一个携带隐性基因的个体意外死亡,将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改变,答案 B 由题意可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AA、Aa,其频
42、率为0.36。控制隐性性状的基 因型有aa,其频率为1-0.36=0.64,由此推之,基因a的频率为0.8,基因A的频率为0.2,A错误。由题 干知该种群足够大且随机交配,因而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为20.80.2=0.32,B正确。种 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仅表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依据 是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由于该种群足够大,若种群中一个携带隐性基因的个体意外死亡,不 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改变,D错误。,9.(2019浙江金华十校联考,19)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库相同 B.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
43、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C.在一个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D.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 D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基因库之间存在差异,A错误;某种生 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无法判断是否产生生殖隔离,故无法确定是否产生新的物种,B错误; 在一个种群中,只要个体间存在变异,且变异性状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发生作 用,C错误;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引起生物的进 化,D正确。,10.(2018浙江温州联考,24)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一个1 000人组
44、成的人 群里(男女=11,女性患者4人,携带者32人,男性患者58人,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 A.4.9% B.6% C.6.5% D.9.8%,答案 C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数占全部等位基因个数的比例,叫作基因频率。根 据题意可知,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每个女性个体中含有2个相关基因,每个男性个 体中含有1个相关基因,所以该人群中1 000个个体共有1 0001/2+1 0001/22=1 500个相关基 因。其中色盲基因的数量是42+32+58=98个,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981 500100%6.5%,故 C项正确,A、B、D项错误。,11.(2018浙江十校
45、联考,25)青霉菌的产量最初是很低的,后来交替使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 和化学物质诱发突变,结果选育出了发酵单位提高了数千倍的菌株。关于高产菌株的培育过 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选育过程说明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 C.辐射和化学诱变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并使青霉菌定向发生产量提高的突变 D.此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发生了适应进化,比原菌株更能适应当前自然环境,答案 A 青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该选育过 程说明人工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
46、,B错误;辐射和化学诱变方 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的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此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 对人类来讲是有利变异,但是不一定比原菌株更适应当前自然环境,D错误。,12.(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23)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 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 产生可育子代,以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栽培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 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 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答案 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野生稻)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两种水 稻之间无生殖隔离;人类根据自身需求选种,体现了人工选择,生存环境的变化会选择适应环境 的品种,可理解为自然选择,则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选择决定生物 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突变的方向;通过近缘杂交育种可引进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特有的基因, 从而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第六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