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334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5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2016江苏单科,12,2分)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

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 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D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 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不 会形成抗药靶位点,基因pen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位 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理解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的 结果,不是杀虫剂作用后的结果,杀虫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 的条件,可根据两生

3、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考点2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 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

4、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 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

5、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 B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 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试题中对基因频率与分离定律的考查,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 分析与推断要素。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1/2 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 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 0.9-(1-0.18)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

6、(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 因同时存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 为1-0.18=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方法技巧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3)运用哈迪温伯格定律进行计算: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 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2016北京理综,3,6

7、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 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 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

8、 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 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3.(2015课标全国,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 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 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 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

9、机交配,第二代中Aa 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 (9分)(1)11 121 0.5(每空2分,共6分) (2)A基因纯合致死(1分) 11(2分),解析 (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 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 “自交”,故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依据上述分 析,若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 死现象。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A=1/3,a=

10、2/3,故第二代中Aa和aa基 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21/32/3)(2/32/3)=11。,疑难突破 解题的关键是对“随机交配”的理解,它指的是种群所有类型个体的相互交配。,考点2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2018课标全国,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 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 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11、 。分解者 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 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协同进化)等相关知识。(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逃脱被 捕食和捕食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理论”分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 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食 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12、进 入生态系统,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 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2.(2011江苏单科,6,2分)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

13、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答案 C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 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 然选择均可改变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种群大小没有一定的关系;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 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故C正确。,3.(2010江苏单科,12,2分)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

14、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答案 D 人工培育的新物种有的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 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B项错误;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相关酶 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而非为防冻害,C项错误;受农药处理 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其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 给后代,D项正确。,4.(2009江苏单科,20,2分)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 a2,经

15、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 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 B 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基 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一般 先经过地理隔离而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

16、就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 时,由于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产生生殖隔离。,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 择,A正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是以化石为依据的,B正确;外来物种 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突变可以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D不正确。,考点2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2012江苏单科,5,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

17、进化,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1.(2019江苏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二模,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的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生物进化过程都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历漫长时间,2.(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0)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杂交育种增加了家养动物变异多样性 B.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C.植株形态和花色明显不同的两个种群一定属于不同物种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

18、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3.(2019江苏华罗庚、江都、仪征三校联考,15)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 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很快引起该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Z表示生殖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通过Z环节,4.(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19)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作用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各种基因的频率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天敌

19、的种类和数量 D.自然选择使同种生物向同一方向进化,考点2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1.(2019江苏启东、前黄、淮阴等七校联考,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消费者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生物的进化,地理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生物进化观念分析和解释简单情境中的生命现象的能力。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20、能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有性 生殖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 本单位,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会导致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一定有种群基因频 率的变化,原属于同一物种的生物之间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捕食者(狼) 与被捕食者(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与生物或环境间,在相互影响中不 断进化和发展,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知识拓展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 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形成的。通常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

21、的生物结构 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越新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 位越高等。,2.(2019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一模,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 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3.(2019江苏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三模,10)科研人员研究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 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

22、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中的进化观及运用该观念分析和解释复杂情境中的生命现 象的能力。分析题图可发现昆虫口器长度与花冠筒的深度为正相关,这是二者相互选择共同 进化的结果,A错误、D正确;花冠筒的不同深度体现了各自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减弱昆虫间 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的口器长度不同,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决定口 器长度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20分钟

23、分值:25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3分,共16分),1.(2019江苏苏、锡、常、镇三模,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中的基因完全不同 B.无自然选择的作用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发生变化 C.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达尔文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 C.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在

24、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生物进化观念解释简单生命现象的能力。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 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三倍体西瓜不可育,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符合物种的概念,因此不属 于新物种,B错误;环境可以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生物适应环境 的能力强弱与进化地位的高等与否没有直接关系,D正确。,3.(2019江苏常州一模,16)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属于两种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普通 草蛉在春夏是浅绿色,秋天变成棕色,前半年生活在多草地区,秋天迁移到落叶树林中,在夏天 和冬天繁殖。下通草蛉则全年都是深绿色,居住在常绿林中,在春天

25、繁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两种草蛉之间既有地理隔离又有生殖隔离 B.两种草蛉的体色形态与它们的栖息环境无关 C.两种草蛉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不同的 D.两种草蛉的生殖隔离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生物进化与适应观解释所给定的生命现象的能力。两种草蛉生 活在同一地域,它们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A错误;两种草蛉的体色均为保护色,其形成与它们的 栖息环境有关,B错误;题目中没有说明两种草蛉的捕食对象,所以不能确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 所处的营养级是否相同,C错误;两种草蛉的繁殖季节不同,栖息地也不完全相同,故其生殖隔离 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D

26、正确。,4.(2019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一模,13)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规模较大的二倍体动物种群 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0%,含a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 Aa个体所占比例是 ( ) A.1/16 B.9/20 C.2/5 D.3/10,5.(2019江苏盐城中学模考,23)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 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反复交替穿梭种 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正确的 是(多选) ( ) A.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

27、差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D.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6.(2019江苏泰州一模,11)细胞色素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起电子转移作用。研究人员分析多种 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发现,有些部位非常恒定,另一些部位是多变的。表为各种生物 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相同的氨基酸数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大 B.细胞色素c中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对应基因中核苷酸对序列相差越大 C.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 D.恒定区域与细胞

28、色素c的功能无关,可变区域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重要,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观与适应观及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等。结合题干信息 分析表格可知,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无差别,而与人亲缘关 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大,A正确;细胞色素c中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越多,则控制其合成的对应基因中核苷酸对序列相差越大,B正确;细胞色素c在细胞呼吸过程 中起电子转移作用,不同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有所不同,但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体现,因此 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根据题干信 息推测恒定区域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

29、重要,而多变序列可能与物种有关,D错误。,7.(2017江苏江浦高级中学三模,10)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 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乙中昆虫的不同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 D 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不同翅形的形成,以及图丙中两种体色 的桦尺蛾的性状分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产生不同 性状,故A、B、C项错误;捕食者所吃

30、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 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益的,而且捕食者往往 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 局面,所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8.(2018江苏徐州一模,12)如图表示3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13诱发因素的合理解释 依次是 ( )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 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 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 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答案 B 分析题图,机制1可能属于同一物种由于诱发因素将其分为两群,各自在各

31、自的环境 中不断进化,最终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不同的物种。机制2可能属于某一种群中的一部分个 体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原来的种群,在新环境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了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物 种。机制3可表示某些原因导致某些个体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多倍体的形成。即可 能的诱发因素:机制1属于地理隔离,机制2属于种群迁出,机制3属于出现突变体。,二、非选择题(8分) 9.(2018江苏启东中学模拟)(8分)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 为乙岛(两岛环境不同),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 ,外因是 ,进化的实

32、质是 。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 。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 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 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 。,答案 (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 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 (4)1%、18%、81%(2分) 逐渐下降,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岛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且两岛环境不同,使两个种群的基因 频率向不同

33、方向变化,当出现生殖隔离后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因此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 变异,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形成 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且地理隔离使迁到乙岛的B物种不能与甲岛的B 物种自由交配,故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已知,A的基因频率为0. 1,a的基因频率为0.9,则AA的基因型频率=0.10.1=0.01=1%,Aa的基因型频率=20.90.1=0.18 =18%,aa的基因型频率=0.90.9=0.81=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 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不断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突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