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342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4 大小:1,00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1 显微观察类实验,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9江苏单科,22,3分)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多选) ( )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知识拓展 高中生物涉及的染色剂及相关实验总结,2.(2018江苏单科,24,3分)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 错误的是(多选) ( ),A

2、.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答案 AC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需用显微镜,视野中的中央大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 无色,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以使用显微镜,脂肪可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正确;观 察细胞有丝分裂需使用显微镜,在高倍镜的一个视野中,可见分散开来的正方形细胞,但一个视 野中不一定同时出现前、中、后、末各时期的细胞,错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 计数时,需计数计数室中5个中方格中的菌体数量,求其平均值,再乘以25或16得到一个大方格 的总菌体数量,再依据要求推算,而并非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的

3、科学探究素养。,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和复原;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低 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其中只有观 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仅使用低倍镜。,3.(2017江苏单科,4,2分)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4、C.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 C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实验内容。转换物镜时应直接转动转换器,不应 手握物镜,A错误;把显微镜视野调至较暗时,可以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观察质壁分离,B 错误;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C正确;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 中可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D错误。,考点2 物质鉴定提取类实验 1.(2015江苏单科,23,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多选) ( )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

5、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2.(2019江苏单科,30,8分)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 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 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 加入 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 (填序号)。

6、 试管 滴管 量筒 酒精灯 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 ,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 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 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 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 。 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 的提取液。 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 。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 果符合预期),则

7、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 (8分)(1)双缩脲 (2)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排 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发芽前玉米 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解析 (1)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且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该检测过程需 使用试管,因对样液和试剂有使用量的要求,故还需用到量筒和滴管。(2)碘液遇淀粉变蓝,随 种子发芽时间的延长,胚乳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3)为 验证发芽过程中胚乳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可依据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 特点,利用发芽前与发芽中的种子提取液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淀粉

8、酶组 进行对照。试管1为本实验的对照组,其作用是排除淀粉液中含有还原性糖。试管2、3添加的 分别为发芽前玉米与发芽玉米的种子提取液,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有淀粉酶,预期试管3中应 发生蓝色(刚加入斐林试剂)到砖红色的变化。试管4中理论上也应出现砖红色,但未出现预期 结果,说明试管4加入的淀粉酶已失活。,素养解读 本题以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 事实,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体现了 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方案探讨及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知能拓展 高中生物实验中常见的染色剂、被染色物质和颜色反应 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

9、淀; 苏丹()染液脂肪橘黄(红)色;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 健那绿线粒体蓝绿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体深色。,考点3 调查类及教材隐性实验 (2016江苏单科,10,2分)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 是 ( )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考点4 实验探究与设计 (2013江苏单科,28,7分)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 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

10、调节剂对单位体 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 题:,(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2)B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0.5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 。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 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 B时首先应考虑的

11、浓度分别为 。,答案 (1)叶绿体 (2)增加 (3)上升较快,下降较快 (4)A (5)叶黄素 (6)0.5 mg/L,0.1 mg/L,考点1 显微观察类实验 (2015山东理综,3,5分)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B 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会

12、溶解在层析液中,故不会出现色素带,A项 错误;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C项错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 验时,应先制成装片,然后再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D项错误。,1.(2018北京理综,4,6分)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考点2 物质鉴定提取类实验,答案 A 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目的是给发

13、酵 初期酵母菌快速增殖提供氧气,同时防止发酵液体积增大溢出发酵瓶,A错误;在沸水浴的条件 下,DNA与二苯胺反应呈现蓝色,B正确;苏丹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龙胆紫溶 液、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质(体)染色,因此,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中的染色体,D正确。,2.(2017课标全国,2,6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答案 B 本题考查了与

14、细胞结构和成分有关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涉及的内容有利用“染色 排除法”鉴别死细胞与活细胞、蛋白质的检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还原糖的检测。 “染色排除法”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 胞中,故不能把活细胞染成蓝色,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变成了全透性膜,故台盼 蓝可将死细胞染成蓝色,因此可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A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与 蛋白质或多肽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由于氨基酸分子中不含肽键,故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氨基酸,B错误;染色体容易被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分别染成紫色、红色,C正 确;斐林试剂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

15、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 溶液)组成,使用时二者等量混合,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其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 确。,1.(2017课标全国,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 (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考点3 调查类及教材隐性实验,2.(2016课标全国,2,6分)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用紫

16、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B. C. D.,1.(2019天津理综,4,6分)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 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17、测定,考点4 实验探究与设计,答案 C 本题借助对芽变个体的叶色变异分析,考查考生对比较、分析与推断方法的运用, 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中分析与推断要素的考查。 基因突变是基因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识别,A错误;两种杨树叶 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B错误;两种杨树叶绿体类囊体数量 的差异会导致光合速率不同,可以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C正确;“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可以探究植物细胞的死活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无法 测定细胞中的花青素的绝对含量,D错误。,2.(2018课标全国,6,6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18、,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 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是 (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 C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突变只有基因突变一种类型,突变体M在基本培养基上 不能生长,但可在添加氨基酸甲的

19、培养基上生长,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 性丧失,A、B正确;将M与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了 另一种大肠杆菌X,说明突变体M与N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发生了DNA转移(基因重组),形成 了大肠杆菌X,突变体M与N之间的基因重组发生在DNA水平,RNA不能与DNA发生重组,C错 误,D正确。,3.(2019课标全国,29,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 ,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 ,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 。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

20、铵态氮(N )和硝态氮(N )。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 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 和N 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 和N 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 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 结果和结论。,答案 (1)蛋白质 核酸 叶绿素 (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 养液中N 和N 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 剩余量小于N 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 ;若营养 液中N 剩余量小于N 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 。,解析 本题以氮元素的作用与吸收为载体,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

21、对一些生物学问题初 步探究的能力;试题通过方案设计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 (1)细胞内含氮元素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核酸可 在细胞核内合成;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的元素组成 是C、H、O、N、Mg,后者的元素组成是C、H、O。(2)为探究作物甲对N 和N 的吸收的 偏好性,可以将作物甲培养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营养液中N 和N 两种离子的剩余量,若N 的剩余量小于N 的剩余量,说明作物甲对N 的吸收具有 偏好性;若N 的剩余量小于N 的剩余量,说明作物甲对N 的吸收具有偏好性。,4.(2018天津理综,

22、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 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 Ca2+ (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内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 白没有形成正确的 ,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如 下表所示。,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 (升高/降低),功能紊乱。 (4)已知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没有直接影响

23、,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以小 鼠VSMC为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 、同型半胱 氨酸处理组和 ;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 。,答案 (共10分) (1)减少 体液 (2)空间结构 (3)降低 (4)对照组 R+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 减少随机误差,解析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 胞内的Ca2+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是由一氧化氮这一化学物质参与的生 命活动调节,属于体液调节。(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内质网功能紊乱,堆积 未折叠蛋白,致使蛋白质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

24、,从而使这些蛋白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细 胞增殖能力随其分化程度提高而减弱,由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对比可知,处理组的 细胞为椭圆形的,相对增殖能力强,所以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降低。(4)要研究血 管保护药物R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处理 组、R+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每组内设三个重复,遵循平行重复原则,以减少随机误差。,考点1 显微观察类实验,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3江苏单科,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

25、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2.(2011江苏单科,10,2分)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的现象是 (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答案 A 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可从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直接观察到叶绿体,且呈 绿色;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线粒体和细胞核本身不具有颜色,需经特殊染色处理后,

26、才能够观察 到。,考点2 物质鉴定提取类实验 1.(2013江苏单科,4,2分)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 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的目的 是保证DNA分子不断裂,保持其完整性;用蛋白酶分解过滤研磨液中的蛋白质,可纯化研磨液 中的DNA;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才能出现颜色

27、反应。,2.(2012江苏单科,18,2分)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答案 C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对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无影响,故A错误;DNA丝状 物需先溶解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中,然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待冷却后溶 液变蓝,故B错误;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水解酶可能会使DNA水解而影响DNA的提取,故C正 确;用玻棒朝一个方

28、向缓慢搅拌可减轻对DNA分子的破坏,有利于DNA分子的提取,故D错 误。,3.(2010江苏单科,32,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10 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 、 另一组置于-20 条件下保存24 h。 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各加入15 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 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 mL滤液,再加入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然 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

29、加入等量的2 mol/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 5 min,待试管 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结论1:与20 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 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 针对结论1,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

30、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答案 (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2)DNA断裂 (3)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 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解析 (1)该实验利用了不同的材料在不同条件(温度)下处理,目的是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 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2)“缓缓地”搅拌是为了减少DNA断裂。(3)分析表格可得出 结论:相同材料在-

31、20 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原因可能是低温抑制了DNA酶的 活性,DNA降解速度慢。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保存温度下,从蒜黄中提取的DNA 量最多。(4)依据氯仿的特性,可在第三步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氯仿,使蛋白质变性。,4.(2017课标全国,37,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 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 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 (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 鲜”)的植物

32、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 。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 。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 。 (4)现有丙酮(沸点56 )、乙醇(沸点约78 )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为提取 剂,理由是 。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两点即 可)。,答案 (1)晾干 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 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 (2)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4)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W分解较少 (5)在温度较低的 情况下操作,

33、防火,解析 (1)依据题干信息物质W“受热、受潮易分解”可知,提取物质W时最好选择晾干的植 物甲,因为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粉碎后出水 较多,会稀释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2)提取物质W时,加溶 剂后振荡的目的是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3)物质W为无色针状晶体,提取过程中利用活性 炭的吸附能力可以去除绿色植物甲溶解在提取液中的色素。(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物质W受 热易分解,所以应选择沸点低的丙酮作为提取剂。(5)该实验操作除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注意实验安全(如防火)外,还应结合提取物W受热易分解的特点,在温度较低的情

34、况下操作。,1.(2010江苏单科,19,2分)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考点3 调查类及教材隐性实验,答案 C 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比在0.2 g/mL 的溶液中失水多,质壁分离现 象更明显;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18 ,所以在本题实验中应在20 环境中毛霉生长最 好;腐殖质较丰富的土壤中有机物多,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所以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 度更高;用最适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的插条生根数量最多。 评析 该题综合考查了教材中四个实验的实验结果预期,属于理解水平,题目较容易。解答该 题的关键是准确把

35、握和理解实验的原理,正确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2009江苏单科,31,6分)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原理是利用酶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 用。蜗牛酶液从蜗牛(以植物为食)消化腺中提取;果胶酶、纤维素酶从微生物中提取。为了 研究不同酶液的酶解效果,某实验小组取无菌烟草幼叶,切成相同大小的小片,等量放入6支试 管中,试剂用量和实验结果列于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注:“+”越多表示绿色越深,“-”表示颜色无显著变化),(1)实验过程中,需要轻摇试管,其目的是 ,使原生质体从 叶小片中游离出来,以便观察悬浮液绿色的深浅。 (2)从绿色的深浅可推测:蜗牛酶液酶解效果最好,原因是蜗牛酶液

36、含有 等多种酶。该实验中 是空白对照组,其设置意义是 。 (3)用网筛过滤原生质体到离心管内,离心后收集沉淀物,并用 洗涤。 (4)原生质体是否符合要求还需进行检验,其检验的方法是 。,3.(2015课标全国,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 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 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 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

37、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 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答案 (10分)(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 111 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 (2)活动能力(1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其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关系、标志重捕法 及适用范围、能量流动的特点等。(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 种。依据题给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

38、7+121=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 个,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 11,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活 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4 实验探究与设计 1.(2013江苏单科,27,8分)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39、。渗 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 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

40、现 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 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 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X 标号 蒸馏水 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相关知识。(1)题图状态下,S1和S2浓度大 小关系应为S1S2。由于半透膜两

41、侧浓度差的存在,此时水分子仍有由S2至S1的流动趋势,这种 趋势对半透膜产生向上的静水压,而这个静水压恰好与h高的液柱对半透膜产生的压强相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h高的液柱的情况下,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相当。(2)渗透作用装置中的 半透膜相当于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原生质层为选择透 过性膜,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这个功能是半透膜不具备的。(3)根据两套渗透装置的设置可 知,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为X,而Y中由于KNO3溶液中的K+和N 都可通过半透膜,最 终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同,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的 顺序: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

42、号1、2;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再在其中放置撕取的洋 葱鳞片叶外表皮;最后盖上盖玻片。由于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的浓度均高于洋葱鳞 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所以浸润在两种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都能发生 质壁分离现象。(4)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说明K+和 N 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上述现象充分验证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2.(2011江苏单科,31,8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 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

43、投喂,备 用。 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 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 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 量加酶饲料。 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 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

44、原因是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其原因是 。 (3)步骤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 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解析 (1)由于实验因变量是鲈鱼的体重,所以使用鱼苗比成体效果明显。实验

45、前的驯养是为 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烘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对植 酸酶活性的影响,因为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3)步骤中的实验变量是饲料中酶的有无,因此 凡是影响酶活性的其他因素都需要控制,如水温、盐度、海水中的溶解氧等。(4)从表格中的 数据可以推知,添加植酸酶的实验组表现出对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根据步骤可推知 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5)从表中蛋白酶活性推测,鲈鱼消化蛋白质较多, 由此推测鲈鱼最可能为肉食性动物。,3.(2010江苏单科,30,8分)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 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

46、题: (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 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等特 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 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等资源时存在显 著的竞争关系。 (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 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 mL锥形瓶,蒸馏水,显 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

47、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实验步骤: 材料准备:在装有7 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培养液配制: 。 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 。 接种与培养: 。 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答案 (1)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 (2)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 (3)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 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 中分别加入150 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 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8 d (4)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解析 (1)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小、无性繁殖并且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突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江苏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3 实验与探究.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