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代文学一讲义v一、元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学状况v二、关汉卿v三、王实甫v四、白朴与马致远v五、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v六、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v七、南戏兴起与琵琶记v八、元代散曲与诗文一、元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学状况v(一)元代的社会背景v v 1、民族压迫v v 2、文化融合v v 3、儒学不幸(二)元代的文学状况 1、文学类型v v 话本小说(小说、说经、讲史、合声)v 说唱文学(诸宫调)v 戏剧(南方戏剧、北方戏剧)v 2、作家v 关汉卿v 王实甫v 白朴v 马致远v 郑光祖v v 3、作品v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v墙头马上、汉宫秋、v赵氏孤儿、柳毅传书、v倩女离魂、琵琶记、四大南戏v(三)话本
2、小说与说唱文学v 1、话本小说v 1)概念:v 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用 话本以记载。2)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 3)话本的类型 a、小说话本 其题材多以灵怪、神仙、妖术、奇传、公案、爱情为主。爱情小说主题: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公案小说主题: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b、讲史话本 又叫“平话”,讲史不加弹唱,指语言简平易懂,以历史为题材。如: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 宣和遗事 c、说经话本 说经,是指演说佛书。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合声(生)即兴演说,“指物题咏,应合辄成”v2、说唱文学 诸宫调如:刘知远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v(四)元杂剧v 1、概念v 杂剧最早
3、见于唐代,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v v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折”相当于一场戏,每折戏要用同一宫调演唱。但在一折中,场景却可有所变换。v“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前,起类似序幕的作用;也有放在两折之间作为剧情的过渡,它是四折一本形式的重要补充部分。v个别杂剧亦有突破四折一本的形式的。如赵氏孤儿为五折、西厢记为五本。v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v2、构成构成 v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
4、唱词、科介(即古代戏曲的语言)。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白”起交代内心活动、人物间交流的作用。元杂剧是一种歌舞剧,因而“科介”包括人物动作、表情、武打、歌舞以及音响效果等内容。唱词是杂剧中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上采用联套方式,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一折一套。v3、角色角色 v基本角色有4类:旦(女性角色)、末(男性角色)、净(刚烈豪强及滑稽人物)、杂(其他杂色),每类更有细致的区分。由正旦或正末扮演主要角色,故剧本有旦本、末本之分。v4、特点特点 v 就其音乐风格来说,具有浓郁的刚健雄浑的风格色彩。v 曲式结构曲牌和曲牌联套(套数)。每折用1套曲,一剧有4大套曲。v 宫调
5、运用。而今存元杂剧本中标明曲牌所属宫调,只有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9种宫调。元杂剧一戏4折、每折各用一宫调(楔子同于其前、后折)。v v 演唱形式和演唱艺术。元杂剧受诸宫调的影响,其全剧或1折,由主要角色主唱,有比较集中的大段唱腔,以刻画主要人物或叙述事件。除主唱者外,其他角色一般只有宾白。其结果,一方面固然可以充分发挥歌唱艺术在戏曲中的作用,提高主唱者的演唱水平;但另一方面,次要角色在演唱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限制了同主要角色的情感交流。v 器乐伴奏。不少人认为北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弦索,但从现在遗存的典箱、壁画、砖雕中所见却只有笛(或有筚
6、篥)、鼓、板,大致同于唐之鼓架部及宋教坊四部中的鼓笛部。因此,有人认为戏曲唱腔伴奏加用筝、琵琶、三弦等弦乐器是较后的事。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关汉卿v(一)作者简介v(二)作品分析 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窦娥冤 (一)作者简介v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v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v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己斋v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v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v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v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其创作代表v了杂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作品俗不脱雅,雅不离俗,语言风格“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作品人物有帝王将相,也有普遍小人物(封建女性)的悲悲喜喜。v一生创作
7、杂剧,作品67种,现存18种。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代表作窦娥冤v(二)作品分析v1、单刀会西蜀梦v 单刀会v 内容: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共四折v v v主题:展示出历史人物关羽有勇有谋的一面,也突出了作者忠于汉室的传统观念。v西蜀梦v v内容:双赴梦 元关汉卿作。写关羽、张飞死后托梦的故事。
8、共四折,元刊本无科白,仅载曲词。剧情是:三国时候,刘备西蜀称帝以后,甚为思念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张飞。军师诸葛亮夜观天象,见贼星耀亮,而将星黯淡,心知关、张二人已死,但又不敢明告刘备,只得扯谎。某日,关羽、张飞阴魂相遇,给刘备托梦,悲愤不已,请刘备为他二人复仇。双赴梦又名西蜀梦,全名关张双赴西蜀梦或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v剧本着重写了两个方面:一是以昔日雄赳赳的英豪,与今日昏惨惨的冤魂作对比;二是以关、张二人生则救助天下、死却无人救援作对比。v在第四折,张飞的段唱词最是耐人寻味:“俺哥哥丹凤之躯,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及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
9、温侯。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滚绣球)v剧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乱世无常,人命如蚁,英豪如关羽、张飞,尚且是“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普通老百姓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v主题:“英豪死了”,在英豪轻易地死于小人之手的时代,谁来救天下苍生,则是西蜀梦的潜主题。v2、救风尘(现实主义古典喜剧)v 内容: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
10、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v点评:v 救风尘写的是下层民众不堪凌辱、奋起自救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以明朗的笔触,泼辣的语言,揭露了压迫者的丑态,描绘出被迫害者以弱胜强的场景,让观众在笑声中体悟到不能低估自身的力量、不能屈服于压迫者的淫威,只要敢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关汉卿的笔
11、下,赵盼儿仗义拯救宋引章的一幕,是颇有英豪之气的。如果说,在单刀会中,关汉卿把拯厄扶危的希望寄审在历史人物身上,是在王侯将相中寻觅英豪;那么,在救风尘中,他实际上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最有效的抵抗厄运的办法,是自己人救自己人。他让赵盼儿在得悉宋引章备受周舍的摧残时,扪心自问:“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这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第二折醋葫芦)v正是三国时代刘、关、张结义,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激励她挺身而出,拯救陷于绝境的姊妹。而她那种不畏艰难、身入险境的行动,又与关羽单刀赴会的胆略何其相似。很明显,关汉卿通过救风尘一剧表明: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v救风尘主题:解救天下苍生的只有自己-处于
12、底层的普通老百姓。v值得注意的是,关汉卿剧中向黑暗现实奋起抗争的英豪,往往是小女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和赵盼儿一样具有临危不乱、在谈笑间令穷凶极恶之徒乖乖就范的智慧和胆略。她和赵盼儿本来都是民间普通的妇女,然而,正是污浊的社会、恶劣的环境,激发了她们捍卫自身以及拯救弱者的潜能。她们无意以英豪自居,但是,悲剧时代造就了她们,使她们在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中爆发也极为灼热的生命火花,照耀了漫漫夜空。关汉卿让他们得到美好的结局,是希望现实中备受欺凌的广大女性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其间体现出关汉卿对女性命运的人道关怀,并且带有几许浪漫的情调。这一组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关汉卿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多方面的关注和
13、思考。v关汉卿其他作品:v在金线池、谢天香、玉境台等具有喜剧色彩的作品中,写到女主人公们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但她们的遭遇和赵盼儿、谭记儿有所不同,由于她们碰到的矛盾冲突,不属势不两立的敌对性质,因而她们更多的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她们的忧愁、苦恼,虽然往往出于误会,而且最终以欢乐终场,但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卑下及其受男性摆布的命运。v3、窦娥冤 v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我国古代悲剧代表作.1)内容: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
14、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自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v2)主题思想v一、黑暗的元朝将会遭到天谴。v二、黑暗的元朝将会灭亡 v三、弱小无助的民众将会得到上天的帮助。v四、孤独善良的灵魂将得到慰籍。v3)悲剧的根源v 黑暗的社会现实v4)人物评价:v 窦娥:封建社会善良下层劳动妇女形象v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
15、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v 蔡婆婆:封建社会中小剥削者的形象 即剥削别人,也受更大势力的欺侮。v 张氏父子:封建流氓恶霸形象v 窦天章:前期穷困潦倒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后期,是封建正儒形象。v5)作品点评v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v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
16、,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二、王实甫二、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v一、作者简介v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他的代表作西厢记.v二、西厢记v1、故事起缘v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元稹v莺莺传与董解远西厢v记诸宫调将改编成多人演v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v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
17、v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v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v v 王实甫西厢记与莺莺传与董解远西厢记诸宫调的比较。1)结局不同(莺莺传与西厢记诸宫调的比较)2)人物形象与爱情的原因不同 (西厢记与董解远西厢记诸宫调的比较)v2、内容:v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
18、,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v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v西厢记目录:v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v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v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v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v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v3、西厢记在戏剧
19、结构v1)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格式,长达五本21折,不因篇幅限制而造成剧情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缺点。这一形式上的大胆革新,对后来的戏剧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2)西厢记戏剧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第一条:以老夫人为一方与以崔、张、红为方而展开的,维护和反抗封建礼教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线;莺莺、张生、小姐与老夫人的茅盾。第二条:崔、张、红三者之间由于出身教养和性格差异而引起的矛盾冲突是副线。v A、莺莺 红娘 B、莺莺 张生 C、莺莺内心矛盾 (内心矛盾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的束缚)总之,西厢记在戏剧结构、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
20、达到了元杂剧的一个高峰,成为最具舞台生命力的一部佳作。v4、人物评价v1)张生和崔莺莺、红娘。这些人物的性格、行为,并不符合封建社会的标准,而是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v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他会为了莺莺“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爱情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他的痴情与风魔,是他身上强烈的现代性特征的表现。v莺莺:v作为相国之女,莺莺当从小受着传统礼教的耳濡目染。莺莺的头脑中应该深深烙印着礼义廉耻、三从四德的观念,更何况其还有着一个封建高压的娘亲。v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莺莺,却是现代社会典型的性情男女。当张生于普救寺惊艳于莺莺的美貌,吐
21、出一首“月色溶溶夜,花木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时,隔壁西厢的莺莺不仅没有为这带有明显勾引色彩的诗句感到不好意思,不仅没有厌恶那个如此直白的浪子,反而即席高歌“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即使久居香闺,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但莺莺的大胆和开放却与现代女性甚至西方女性的开放程度不相上下。v她的为爱痴狂,为爱的奋不顾身,及至后来与张生相恋不顾家长反对甚至私自委身于张,这种虚无的浪漫主义激情和短视的理想主义原则都是现代社会那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少不更事的少女的典型特征。莺莺这样的角色,也许并不十分符合她的身份地位,但毫无疑问,她是单纯的。单纯得完全相信爱情这个最不实在的东西。
22、好像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或者正在傻傻地做的事情一样。所以,看到这样的角色,所有曾经“很傻很天真”的我们,都会感到强烈的共鸣。这不仅是一个几百年前的角色,更是我们中间的一个,是追求自由追求真爱的现代女性中的一个。v红娘v红娘是作品中最具现代性特征的代表人物。她完全颠覆了古代奴婢的弱少无助、孤苦无依的既定形象,她不再是一个俯首称臣、任人鱼肉、身不由己、懦弱自卑的悲剧性人物,反而是一个一身伶俐、直爽、泼辣、富于正义感、甚至算得上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侠客般的少女形象。尽管她奴婢的身份十分低微,但她却表现出,并且不止一次表现出“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的豪爽的气势。红娘从不因自己的身份而把自己真就看得低人一等
23、,反而勇敢积极地“多管闲事”地为莺莺同张生牵线搭桥,勇敢并且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不惧与莺莺顶嘴辩论甚至更敢于跟老夫人据理力争!这正是我们现代人高喊的“解放人性、消除歧视”的真正涵义。v红娘她虽身为奴婢,却始终保持着她自己的骄傲与骨气,她完全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生活。虽然作品中红娘的婚姻自由的观念、正义感和反叛精神、突破等级思想的价值观,是从崔张二人的爱情活动中侧面表现出来的,但红娘身上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大大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v补:张生、莺莺对爱情的真挚和专一补:张生、莺莺对爱情的真挚和专一 1 1)伤离别:)伤离别:v一是去长亭路上的离情别
24、绪,一是去长亭路上的离情别绪,v二是宴席上的相思之苦与别离之愁相交织,二是宴席上的相思之苦与别离之愁相交织,v三是分别时百感交集。三是分别时百感交集。2 2)体贴情:)体贴情:v莺莺虽悲伤至极,但仍对张生体贴入微。莺莺虽悲伤至极,但仍对张生体贴入微。3 3)盼重逢:对离别后夫妻能否重逢,莺莺尤为担)盼重逢:对离别后夫妻能否重逢,莺莺尤为担心,表现为三怕:心,表现为三怕:v一怕张生一怕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金榜无名誓不归”;v二怕张生二怕张生“见了那异乡花草见了那异乡花草”而移情别恋;而移情别恋;v三怕张生考中状元,被达官富贾选为女婿,三怕张生考中状元,被达官富贾选为女婿,“停停妻再娶妻妻再娶妻”
25、。v这种对夫妻再度重逢的企盼,也表现了莺莺对美这种对夫妻再度重逢的企盼,也表现了莺莺对美好爱情的执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好爱情的执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2 2)老夫人代表了封建旧势力 老夫人的负义赖婚,老夫人从门第观念出发逼张生应试。5、主题v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v 与关汉卿拜月亭“愿天下心爱的夫妇永无分离”v 白朴墙头马上提出“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6 6、西厢记西厢记的语言特色的语言特色关剧语言是本色派的代表,而王西厢的语言则是文采派的代表。1、把古典诗词含蓄凝炼的语言与民间通俗流畅的口语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优美典雅又生动活泼的独特的语言风格。2、诗剧般浓郁的抒情意味。3、
26、个性化的特点很突出,人物语言都切合身份和性格如张生的语言坦直而含稚气,常带夸张,显出痴狂的个性;莺莺的语言含蓄而矜持,常带感伤情调;v7、作品点评v才子佳人式的模式v与风月俏佳人的比较v与当代爱情的比较五、白朴与马致远v一、白朴v1、作者简介v白朴(1226?)字太素,号兰谷,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又是著名文士。白朴出生时,金王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八、九年后,为蒙古所灭。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长成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不复有仕进之意,几次拒绝了官员的荐举,漂流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
27、金陵。在他的词和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v他的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六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两种。v2、作品v梧桐雨v1)内容简介v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
28、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v全剧四折,第一折,写李隆基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地的番将安禄山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写杨贵妃对与她有暧昧关系的“义子”安禄山的思念,在李、杨爱情关系上抹上了一道不光彩的、有着潜在危险的阴影。v第二折写安禄山为夺江山、迎娶杨贵妃而造反,而李隆基却不理朝政,只命使臣进荔枝,让杨贵妃金盘跳舞。在他淫乐无度时,安禄山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v第三折写马嵬兵变,士兵刀砍杨国忠、马踏杨贵妃。第四折写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v第四折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
29、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是元人杂剧中场面描写中的上品。v2)人物点评v 杨玉环v 唐明皇v3)作品主题v 借李、杨之间的爱情,抒发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沧桑感。一种美好的东西失去以后又无法复得的哀伤和追忆,只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失去以后又无法复得的哀伤和追忆,只有寂寞给人带来的无可排解的悲哀,也是表达一种对盛衰无寂寞给人带来的无可排解的悲哀,也是表达一种对盛衰无法预料和掌握的幻灭。白朴在第四折中,大概是倾尽了他法预料和掌握的幻灭。白朴在第四折中,大概是倾尽了他的心力才智。他把他的文学修养和某些重要的生
30、活经验和的心力才智。他把他的文学修养和某些重要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绪都凝聚在对这种意境、感情的雕刻之中。思想情绪都凝聚在对这种意境、感情的雕刻之中。v 第四折全部二十三支曲子,几乎都是自己的内心独白,第四折全部二十三支曲子,几乎都是自己的内心独白,写他的忆旧、伤逝、相思、愧悔、孤独、哀愁等种种心情。写他的忆旧、伤逝、相思、愧悔、孤独、哀愁等种种心情。通过对秋夜梧桐雨的描写,反复地一凄凉、萧瑟的环境与通过对秋夜梧桐雨的描写,反复地一凄凉、萧瑟的环境与任务的内心相互映照,彼此交融,获得强烈的抒情效果。任务的内心相互映照,彼此交融,获得强烈的抒情效果。而前几折描写的繁华,享乐正是为了反面做铺垫的。前后
31、而前几折描写的繁华,享乐正是为了反面做铺垫的。前后的对比,使故事的发展获得凄婉的结果,他所表达的实际的对比,使故事的发展获得凄婉的结果,他所表达的实际上是由于社会生活激烈变化和自己经历的波折所产生的沧上是由于社会生活激烈变化和自己经历的波折所产生的沧桑之感。这就是桑之感。这就是梧桐雨梧桐雨的主题。的主题。v【倘秀才】妃子呵,常记得千秋节华清宫宴乐,七夕会长生殿乞巧。誓愿学连理枝比翼鸟,谁想你乘彩凤返丹霄,命夭!(带云)寡人越看越添伤感,怎生是好!(唱)(忆旧)v【呆骨朵】寡人有心待盖一座杨妃庙,争奈无权柄谢位辞朝。则俺这孤辰限难熬,更打着离恨天最高。在生时同衾枕,不能勾死后也同棺椁。谁承望马嵬
32、坡尘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伤逝)v【幺】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依旧的两般儿点缀上阳宫,他管一灵儿潇洒长安道。【幺】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幺】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倘秀才】本待闲散心追欢取乐,倒惹的感旧恨天荒地老。怏怏归来凤帏悄,甚法儿挨今宵?懊恼!(带云)回到这寝殿中,一弄儿助人愁也。【芙蓉花】淡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相思)v【双鸳鸯】斜軃翠鸾翘,浑一似出浴的旧风标,映着云屏一半儿娇。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湿鲛绡。【蛮姑
33、儿】懊恼,窨约。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惊梦)v【黄钟煞】顺西风低把纱窗哨,送寒气频将绣户敲。莫不是天故半人愁闷搅?前度铃声响栈道。似花奴羯鼓调,如伯牙水仙操。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荷溢池沼。沾残蝶粉渐消。,洒流萤焰不着。绿窗前促织叫,声相近雁影高。催邻砧处处捣,助新凉分外早。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寂寞、哀愁)v v4)与长恨歌的比较v体载不同v情节上不同v主题v5)历史上唐、杨之间
34、的爱情(略)墙头马上v1)解题v 成语“墙头马上”,其释义是指男女爱慕之典实,指男女相互爱慕。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v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
35、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v2)内容简介v 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题材,却别具一格。v 白朴的白朴的墙头马上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与郑光祖的倩女离倩女离魂魂、王实甫的、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关汉卿的、关汉卿的闺怨佳闺怨佳人拜月亭人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36、。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又被中国古代列为十大喜剧之一。但从实质上看又被中国古代列为十大喜剧之一。但从实质上看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性。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性。v v3)主题v这篇作品主题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裴、李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由幸福,最后大团圆的结局。表达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主题,同时同时展示了封建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v4)人物点评v 李千金v 裴少俊裴少俊v 裴少俊之父裴少俊之父v二、马致远v马致远(约1251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v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
37、,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v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v作品风格 v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v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v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
38、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vv作品内容v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
39、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v问: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原因?汉宫秋v1)内容简介v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
40、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v一楔楔 四折v2)主题?v一是爱情悲剧论?v二是爱国主义论?v三是民族压迫论?v它可以分为选美、孤凄、闻乐、宠爱、索亲、伤别、惊梦、永忆这一系列场面,这些场面场场扣紧主题,步步进逼,从开端、发展进至高潮和结束,并无支离旁出的地方。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和观众心神的正是那些有关爱情的描写。比如汉元帝听昭君奏琵琶这一场面,又例如当决定昭君去和亲时的那些对白和曲文,情意是缝蜷缠绵的,特别是霸桥饯别,这是突破了历史的框框特意安排上的一出重点戏,先乐队奏阳关三叠,已够观众消魂了,接着是元帝大段的抒情
41、唱腔,更使场面的悲哀气氛浓到了极点。至于第四折的元帝在秋夜雁声中思念昭君的描写,浓墨重采,就更是爱情的升华,悲剧的至极了。通观全剧的情节结构,汉宫秋是一本典型的爱情悲剧。v3)主题爱情悲剧的原因:作者悲凉的人生感受v4)解读故事结局v v改写历史的原因?v强调爱情悲剧v5)片段欣赏v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良宵寂寂谁来伴,惟有琵琶引兴长 (孤凄)v【仙吕仙吕点绛唇点绛唇】车碾残花,玉人月下吹箫罢。未遇宫娃,是几度添白发。v【混江龙混江龙】料必他珠帘不挂,望昭阳一步一天涯。疑了些无风竹影,恨了些有月窗纱。他每见弦管声中巡玉辇,恰便似斗牛星畔盼浮槎v(闻乐)v【醉中天醉中天】将两叶赛宫样眉
42、儿画,把一个宜梳裹脸儿搽,额角香钿贴翠花,一笑有倾城价。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喜爱)v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今日方才升殿,等不的散了,只索再到西宫看一看去。(唱)v【南吕南吕一枝花一枝花】四时雨露匀,万里江山秀。忠臣皆有用,高枕已无忧。守着那皓齿星眸,争忍的虚白昼。近新来染得些证候,一半儿为国忧民,一半儿愁花病酒。v(宠爱)v【斗虾蟆斗虾蟆】当日个谁展英雄手,能枭项羽头,把江山属俺炎刘?全亏韩元帅九里山前战斗,十大功劳成就。恁也丹墀里头,枉被金章紫绶;恁也朱门里头,都宠着歌衫舞袖。恐怕边关透漏,殃及家人奔骤。似箭穿着雁口,
43、没个人敢咳嗽。吾当僝僽,他也、他也红妆年幼,无人搭救。昭君共你每有什么杀父母冤仇?休、休,少不的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索亲)v【三煞三煞】我则恨那忘恩咬主贼禽兽,怎生不画在凌烟阁上头?紫台行都是俺手里的众公侯,有那桩儿不共卿谋,那件儿不依卿奏?争忍教第一夜梦迤逗,从今后不见长安望北斗,生扭做织女牵牛!v【黄锺尾黄锺尾】怕娘娘觉饥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杓儿酪和粥。我索折一枝断肠柳,饯一杯送路酒。眼见得赶程途,趁宿头,痛伤心,重回首,则怕他望不见凤阁龙楼,今夜且则向灞陵桥畔宿。v(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v【殿前欢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