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理清跌宕起伏的情节;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了解借古讽今的特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重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学习难点: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学习准备:知识资源:1.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结合课下注释梳理课文。方法技能:1.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梗概。2.以“虫”为着眼点,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问题设计 问题1:小说以“促织”为题,有什么作用?问题2:小说有哪几个情节阶段?问题3: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主人公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请你分析文中的情节起伏。问题4:为了一只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问题5:安排成名发财
2、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问题6:小说是如何以简洁传神的语言来叙述故事,刻划人物的?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概括文章结构。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是小说情节展开的中心线索,从开头的皇帝玩促织,县令进促织,游侠儿贾促织,里胥征促织,到成名觅促织,成名求促织,再到县宰验促织,抚军献促织,所有人物的中心活动都与促织密切相关。以以“促织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梳理故事情节:情 节 起讫段 所写内容 故事起因 第1段 宫中尚促织之戏故事开端 第2段 成名因无促织受苦故事发展 第3、4段 成家求卜得虫故事高潮 第57段 成子魂化促织故事结
3、局 第8段 成名因祸得福赏析情节安排的巧妙围绕得失蟋蟀这一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写有什么妙处?“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曲折跌宕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丰满了故事情节,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的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与变化。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此物故非西产”,却要“岁征”,可见封建统治者敲剥之残,祸害之广,亦暗示百姓生活之艰辛。成名一家的遭遇揭示出“人命不如一虫”,一虫之死,闹
4、得全家死去活来,惨苦万状,对统治者的揭露极为深刻。未段:“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总之,促织是蒲松龄借前朝故事寄托“孤愤”的一篇佳作。作者鞭挞了宫廷生活的荒淫无道,揭露了大小官吏的谄媚逢迎,寄托了对备受欺凌迫害的广大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安排成名发财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赏析情节安排的巧妙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整个故事情节由“征虫捉虫得虫化虫”一条主线贯穿。找出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赏析文章心理描写的细腻。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浪漫主
5、义手法的运用。语言精练传神。无论是叙述故事,描写场面,还是人的对话,作者所调遣的语言,都能曲尽其妙,恰到好处。作业: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16401715)字 ,又字 ,号 ,世称 ,自称 ,清代文学家,山东淄博人。19岁应童子试,连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后屡试不第,71岁时才成贡生。为生活所迫,除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
6、年外,主要是在本县毕际友家做塾师。有 传世。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异史氏聊斋志异剑臣蒲松龄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蒲松龄代表作代表作。“聊斋聊斋”书斋名书斋名;“志志”记记、记述记述。“异异”奇闻异事奇闻异事。全书有全书有491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数作品通过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谈狐说鬼狐说鬼,对当时的腐败、黑暗进行了,对当时的腐败、黑暗进行了讽刺批判讽刺批判,在一,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老舍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老舍评价:评价:“鬼狐有性格鬼狐有性
7、格,笑骂成文章笑骂成文章。”艺术成就很高,艺术成就很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形象鲜明生动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情节曲折离奇曲折离奇,结构严谨巧妙,文笔简练,结构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描写细腻,堪,堪称中国称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有郭沫若题联: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有郭沫若题联:“写鬼写妖,高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通假字(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三)重要词语(三)重要词语(四)特殊句式(四)特殊句式(五)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8、(五)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食顷,帘动。食顷,帘动。斯须就毙。斯须就毙。未几,成归。未几,成归。俄见小虫跃起。俄见小虫跃起。旋见鸡伸颈摆扑。旋见鸡伸颈摆扑。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宰以卓异闻。既(而)得尸于井。既(而)得尸于井。既而:不久,随后。既而:不久,随后。无何:没多久。无何:没多久。未几:没多久。未几:没多久。斯须:一会儿。斯须:一会儿。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少间:一会儿。少间:一会儿。旋:马上,随即,跟着就。旋:马上,随即,跟着就。俄:不久,一会儿俄:不久,一会儿 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主人公的命运也随之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
9、三折,主人公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请你分析文中的情节起伏。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请你分析文中的情节起伏。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具体而言,表现为四落四起:具体而言,表现为四落四起:“征促织征促织”是一落,无钱无能的成名怎样完成征缴促织是一落,无钱无能的成名怎样完成征缴促织的任务,令人担心;的任务,令人担心;“捕促织捕促织”是一起,成名按图得虫,是一起,成名按图得虫,因而因而“举家庆贺举家庆贺”。“毙促织毙促织”是二落,千辛万苦捕得的促织,竟被儿子拍是二落,千辛万苦捕得的促织,竟被儿子拍死,怎不令成名痛彻心肺;死,怎不令成名痛彻心肺;“再得促织再得促织”是二起,成名是二起,成
10、名捕得儿子魂化的促织,使情节峰回路转。捕得儿子魂化的促织,使情节峰回路转。“笑促织笑促织”是三落,是三落,“村中少年好事者村中少年好事者”多次嘲笑成名多次嘲笑成名的促织,令其倍感的促织,令其倍感“惭怍惭怍”;“斗促织斗促织”是三起,成名是三起,成名的促织斗败了的促织斗败了“蟹壳青蟹壳青”与凶猛的公鸡,令成名与凶猛的公鸡,令成名“益惊益惊喜喜”。“验促织验促织”是四落,县令不信成名的陈述,是四落,县令不信成名的陈述,“怒呵成怒呵成”;“献促织献促织”是四起,当成名的促织斗败了所有出色的蟋是四起,当成名的促织斗败了所有出色的蟋蟀,皇帝大喜,忠厚的成名也获得了丰厚的赏赐。蟀,皇帝大喜,忠厚的成名也获
11、得了丰厚的赏赐。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度,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的谴责力度,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喜剧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这一出丑剧,成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这一出丑剧,成名从贫苦变大富大贵竟然是因为献了轻捷善斗的蟋蟀,名从贫苦变大富大贵竟然是因为献了轻捷善斗的蟋蟀,而与此有关的一干人等都因为蟋蟀而受恩泽,这是多而与此有关的一干人等都因为蟋蟀而受恩泽,这是多么荒唐可笑!么荒唐可笑!这充分反映了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社会的不这充分反映了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社会的不公,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
12、。公,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因此,喜剧的结局不仅没有削弱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因此,喜剧的结局不仅没有削弱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度,反而加强了这种批判。力度,反而加强了这种批判。如何理解文中荒谬怪诞的情节?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走投无路。成名之子魂化蟋蟀且轻捷善斗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情节揭露、批判的力量却更强烈、更震撼人心。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作用: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符合题意:“志怪”。寄托美好愿望。暗示故事的悲剧性。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17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