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361165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40个小题每小题0.9分,共36分)1.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而言,这一说法更认可(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B【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外铄论又称外塑论或经验论等。“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强调的是教育对人的影响,所以选B。2.在教育行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对整个教育行动的开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法D.教

2、育内容A【解析】教育的活动主体教育者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的活动主体受教育者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种属于( )现象A.分化B.消退C.泛化D.维持C【解析】任何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生活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属于条件作用的泛化现象。4.孔子在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这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思想。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教学相长原则D.长善救失原则B【解析】孔子曾说

3、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5.就儿童发展而言,口语学习最佳时期是23岁,这一时期如果得到合适的教育,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互补性D.不平衡性D【解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

4、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6.“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B【解析】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不守恒。泛灵论。不合逻辑的推理。不能理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中“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体现了儿童自我中心的认知特点,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点7.科学家、会计师、工程师,这一群体在( )上比较占优势。A.逻辑-数学智能B.空间智力C.语言智力D.内省智力A【解析】空间智力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的能力。这项智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所以B排除。语言智力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所以C排除。内省智力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力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

6、家等。所以D排除。数学逻辑智力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力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8.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历史充分体现了( )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

7、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9卢梭强调人性本善,认为教育的任务,使儿童归于自然,就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而言,卢梭更倾向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生活本位论A【解析】卢梭:个人本位论开先河,他认为社会制度是对个人发展的压迫,是人类罪恶的源泉,并提出教育目的应是培养自由的人。他认为教育应该是自然的,自由的,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进行的。10.好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是要不断反思,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这一条主要体现了老师的( )角色A.授业者B.管理者C.示范者D.研究者D【解析】教师职业的一般角色:(1)“传道者”角色(

8、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3)示范者角色(榜样)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学习者”和“学者”角色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

9、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育教学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11.刚开始洗澡的时候,感觉水很凉,过一会就不凉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对比B.感觉可逆C.感觉后像D.感觉适应D【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

10、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题干描述的是温度适应。12.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时,声音提高,语速放慢,使之更加突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B【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13.遇到复杂的意外或难以处理的教育教学问题,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基于问题,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恰当而有效地化解问题,带来学生知识的提升华,这突出体现了教育职业劳动的( )A.创造性B.间接性C.主体性D.示范性A【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

11、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在很短的时间内灵活、巧妙的处理问题的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教育机智。14.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那个因素因素不属于内部因素( )A.能力B.运气C.努力程度D.自身状况B【解析】属于内部因素有能力、努力、自身状况,外部因素有运气、外界环境,所以选B。15.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很难的作业或困难时,教师应使其动机水平保持在( )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更明显。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低水平D.非常低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

12、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16.教育个体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从一名新老师成长为一名专家过程在直接最普遍、起决定作用的途径是( )A.入职培训B.在职培训C.自我教育D.师范教育C【解析】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17.在本学期的听课活动中,张老师严格按照的听课记录表进行观学记录,这种观察是( )A.叙述观察B.间接观察C.结构观察D.参与观察C【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

13、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即根据是否对观察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

14、制性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或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到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18.某省不同县市在艺术教育方面差距较大,如果要初步了解该省艺术教育开展情况,在时间紧急,抽取样本数量比较小的情况下,比较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A.等距随机抽样B.分阶段随机抽样C.整体随机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C【解析】等距随机抽

15、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抽样间隔,并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作为样本单位;最后按计算的抽样距离作等距抽样,直到抽满n个单位;整体随机抽样,先将总体各个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众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分层抽样是对总体按某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分组织(分层),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分阶段抽样是把抽样过程分为若干阶段随机抽取,在每个阶段产生的样本中再次随机抽取。19.北京大学的校徽中“北大”二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突出了

16、北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有人说“北大”二字上面是学生,下面是教师,教师就要甘为人梯,学生就要青出于蓝,就学校文化和课程类型而言,这分别属于( )和( )。A.学校观念文化隐性课程B.学校规范文化显性课程C.学校制度文化学科课程D.学校物质文化活动课程A【解析】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20.小红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范围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

17、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21.学生背完单词再回忆时发现,最先背诵的比较容易回忆,较少遗忘。这种现象是( )A.前摄抑制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倒摄抑制B【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22.人们一般以为公安局局长都是男性,这属于( )A.原型启发B.正迁移C.功能固着D.定势D【解析】定势(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18、的定势。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3.在课程目标编写时,如果某一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目标的取向是( )A.普遍性目标取向B.行为性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B【解析】(一)行为取向性目标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行为取向目标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性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二)生成性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不是指由外部事先规定

19、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他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它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三)表现性课程目标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它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四)普遍性课程目标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的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令性,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24.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用的思路是:首

20、先考虑开设这一课程的意义和达成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搜集和组织材料,最后评价学生学习达成目标的成都,这一思路突出体现了课程开发的(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情景模式D.体谅模式A【解析】泰勒原理(目标模式)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5.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D【解析】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

21、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体现了量力性原则。26.在进行分组教学时,为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我们应做到(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B.组间同质组内同质C.组间异质组内异质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A【解析】组内异质的目的是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使小组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产生更多的观点,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组间同质的目的是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

22、平竞争创造条件。27.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时,对作业的浏览、进度安排以及完成情况的监控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精加工策略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题干描述的是监控策略,所以选B。28.学生在解决困难任务时,倾向于多方面搜集信息,考虑周全且出错较少,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性B.沉思型C

23、.冲动型D.场依存型B【解析】沉思型思维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则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他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方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比较快。29.老师在下课之前,会告知下一节课将学习新内容,运用的原理是( )A.练习律B.效果律C.反应律D.准备律D【解析】准备率是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

24、它传导就引起烦恼。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30.学记中提到“良冶之子必学裘,良弓之子必学为萁”这句话主体体现了( )教学的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D【解析】题干选自“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萁;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译文:(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工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训练学拉车的小马的人会先反过来,让马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31.在动作技能的

25、教学(比如做广播体操、学习武术教学)教学模式是()A.传递接受模式B.问题探究模式C.示范模仿模仿D.情感陶冶模式C【解析】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多以示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32.教师为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及达标的程度而组织的测验,所运用的评价是( )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A【解析】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1)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考性测验对学生

26、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习成绩序列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2)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33.陈老师走进教室,面对学生的交头接耳,吵吵闹闹,他把手指数起来,放在嘴上,表示“不要讲话”,这种手势语属于( )A.象征性手势B.指示性手势C.会意性手势D

27、.隐蔽性手势C【解析】(1)象征性手势。如用不同的指形表示不同的数字,屈指记数等。(2)会意性手势。如放在嘴边表示不要出声、双手颤动表示心情激动,手心向上台表示站起来、手心向下表示坐下等。(3)指示性手势。如指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后等。(4)强调性手势。如拳头紧握表示决心已下,单手一劈表示“就是这样”。(5)描述性手势。如用手比划物体,表示形状、大小、长短、高低等。(6)评价性手势。如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伸小指头表示轻蔑,摇手表示不对,鼓掌表示好等。34.物理老师在及讲解牛顿理学定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题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是否还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这种提问是( )A

28、.回忆型提问B.理解型提问C.评价型提问D.批判型提问B【解析】记忆型提问要求学生回忆或再现所学知识。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或低层次的提问。这些要求学生回忆或再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最低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知识的记忆对有意义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解型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提问动词有:读(图、表)、回答、解决(样的问题)、举出(例子等)、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叙述、阐述、比较、解释、转换、预测、推理、总结、分类理解性提问是指教师为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而提出的问题。理解性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

29、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浅层理解或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实或解释现象等。【例如】“大家都见过蜘蛛,谁来说说蜘蛛的外部形态?”;“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这种提问要求学生将书面的表述转换成自己的话来表述。深层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必须对问题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例如,蜘蛛有什么特点?蜘蛛怎样织网?有不织网的蜘蛛吗?蝎子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质、原理等。【例如】当学生清楚了什么是光合作用后,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提问:“光合作用的本质

30、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光合作用只有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呢?水和二氧化碳这些原料,又是怎样转变成葡萄糖和氧气的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正好是需要学生深入了解的内容。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实和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的理解。一般说来,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常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学生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如“你能说出蝎子和蜘蛛的相同之处吗?”【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完异化作用中提问:“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在本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有机质被分解,释

31、放能量,制造ATP。”;“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需氧呼吸有氧气参加,有机物被彻底分解,最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ATP;而厌氧呼吸,有机物分解得不彻底,产生少量ATP,没有氧气参加。”评价型提问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做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对评价提问的回答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35.在德育以下四条规律中,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塑造以及学生主观性的是( )A.德育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

32、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D【解析】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学生不断做出自己的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这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塑造;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

33、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故选D。36.马卡连柯提出“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强调班级的平行管理,这一做法体现了( )的德育原则。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A【解析】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求。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

34、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37.良好的教育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德高望重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优秀的艺术作品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美的体验,这体现了( )在德育中的运用。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自我修养法D.品德评价法B【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情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

35、学生。情感陶冶主要是用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景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情感陶冶法。38.国家中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工作的根本要求,把(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A.改革创新B.德育为先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C【解析】二十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3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

36、 )的公民。A.12B.14C.16D.18D【解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故选D40.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低。A.B.C.D.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7、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选C。二、案例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题1分,共4分)李老师是初二3班的历史老师,为了讲好“隋朝的灭亡”这一教学内容,李老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从电视剧隋唐演义中精选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熟悉的短视频引入课堂教学;然后带领学生简略地回顾了隋朝的历史,并提出思考问题“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至之前,李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快速灭亡的一般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请根据李老师课堂教学的小片段,回答下列问题:41.

38、李老师采用学生熟悉的短视频进行导课,主要体现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B.循序渐进C.巩固性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A【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使他们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看短视频属于模像直观。42.李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练习法B.演示法,参观法C.演示法,讲授法D.参观法,陶冶法C【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李老师采用学生熟悉的短视频进行导课体

39、现演示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读、讲解、讲述、讲演四种方式。李老师给学生讲解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体现讲授法。43.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学习理论?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B.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C.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D.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理论D【解析】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把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不需要学习者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只需要学习者把实习材料加以内化,把新旧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但在儿童的发展中接受学习比发现学习出现稍晚,接受学习的出现意味着儿童达到了较高

40、水平的认知成熟程度。李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是把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而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则是把新旧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加以内化。44.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同时,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这一做法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发现学习策略B.先行组织者策略C.掌握学习策略D.自我效能感策略B【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是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综合,并且二者可以联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8月1日-临沂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真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