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613105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6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永强苏永强2019年年2月月华一医院中医骨伤科华一医院中医骨伤科(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1)(1)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2)(2)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3)(3)古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古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4)(4)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先民实践,积累经验先民实践,积累经验伏羲氏画卦伏羲氏画卦 神农氏尝百

2、草神农氏尝百草 黄帝制九针黄帝制九针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老子(道家)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孔子(儒家)墨子(墨家)墨子(墨家)韩非子(法家)韩非子(法家)孙子(兵家)孙子(兵家)医学知识,整理升华医学知识,整理升华临床医疗临床医疗养生预防养生预防(导引图)(导引图)专业医生专业医生 医疗用具医疗用具砭石砭石 金银针具金银针具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灵枢素问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扁鹊难经扁鹊难经3.3.东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伤寒论(

3、外感病)(外感病)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内伤病)(内伤病)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开始成书。是黄帝与岐伯等医臣之间在进行的发问、探讨。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标志。内的含义?要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内里求,即内观我们的五脏六腑,通过内练调整气血、脏腑、经络来达到健康。其思想是靠内观、体悟、直觉来达到内求。黄帝内经-素问 “素”就是指素质,也就是一个人本来的体质,这里指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就是指对生命的体质、

4、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原进行发问。系统阐述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辩证、治则、针灸、汤液治疗、预防和养生等内容。黄帝内经-灵枢 灵是神灵,枢是枢纽,枢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关键。灵枢,意思就是神灵的关键,生命的枢纽。灵枢原来称为针经,主要是讲经络、针灸的。这说明经络是生命的枢纽、神气的关键。难经 难经,该书用问答的方式对内经的内容做了补充和阐释,是一部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为扁鹊所著。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难经对诊断学、针灸学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医家所遵循。对历代医学家理论思维和医理

5、研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该书在后世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伤寒论:外感病,确立了六经辩证论治的纲领 金贵要略:杂病,发展了病因学说 张仲景著作的精神和他所掌握的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六经论治”。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通过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来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

6、位和性质而归纳出来的。在辨证时还联系病人体质以及致病因素的强弱。六经论治是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六经理论引出,而通过张仲 景的运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所谓六经,就是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三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张仲景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病理生理的变化现象,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加以综合、分析,用三阳经、三阴经的名词,归纳成为六个证候类型。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

7、功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为上,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阿胶;中品12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等。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晋晋王叔和王叔和脉经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第一部脉学专著 晋晋 皇甫谧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灸学专著 隋隋.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二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展宋宋.陈无择陈无择三因极一

8、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三因学说”刘完素(河间)刘完素(河间)寒凉派寒凉派李李 杲杲(东垣)(东垣)补土派补土派张从正张从正(子河)(子河)攻邪派攻邪派朱震亨朱震亨(丹溪丹溪)养阴派养阴派姓名姓名派别派别学术观点学术观点代表著作代表著作刘完素刘完素寒凉派寒凉派火热论、倡火热论、倡“六六气皆从火化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生火”素问玄机原素问玄机原病式病式张从正张从正攻下派攻下派祛邪论祛邪论“邪去则邪去则正安正安”儒门事亲儒门事亲李杲李杲补土派补土派“内伤脾胃,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病由生”脾胃论脾胃论朱震亨朱震亨滋阴派滋阴派相火论相火论“阳常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余,阴常

9、不足”格致余论格致余论 明明.王肯堂王肯堂证治准绳;证治准绳;清清.吴谦吴谦医宗金鉴医宗金鉴、陈梦雷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部全录 张景岳张景岳:“阳非有余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真阴不足”;赵献可:赵献可:重视重视“命门之火命门之火”&.温病理论的创立温病理论的创立明明吴又可吴又可温疫论温疫论-“戾气说戾气说”清清叶天士叶天士温热论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三焦辨证”薛生白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条辨&.清清王清任王清任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改正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4近代与现代(1)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2)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