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险大灾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应急行动方案为确保我镇在遭受强台风特别是超强台风、强降雨、雨雪冰冻、泥石流等紧急情况时,能采取果断有效措施,迅速、就近、有序、安全转移可能遇险人员,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可能地减少伤亡,特制定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应急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为指导,以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险、抗大灾,在发生紧急险情时,全力抢险救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人员转移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负责转移的责任人对不服从转移
2、命令的人员可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三、成立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抢险救灾工作领导,保证人员转移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人员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青阳镇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行动方案,决定启动专项和总体预案;协调驻地单位相关人员参与人员转移工作;协调有关村、社区、镇直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协同开展人员转移工作;调度各方救援资源;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及时研究处理其他事项。负责人员转移命令的下达和执行。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刘清娥、崔中波担任,具体负责综合协调、指挥、信息汇总和报送工作等日常工作和方案的拟定。四、
3、转移条件主要针对台风、局部强降雨、雨雪冰冻、泥石流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沿坡临崖、病险山塘水库下游、建筑工棚、农业大棚、受小流域山洪威胁等危险区域范围内的人员。在发生地震、森林火灾和其他紧急突发事件时,经镇政府研判后,认为需要紧急转移危险地段受威胁人员的,适用本方案。五、预警方式根据市防指、气象、水利、规自等相关预警信息和指令以及镇府及责任区工作人员巡查信息,采用短信、电话、村微信群等方式通告,村干部网格员上门通知、青阳云平台发布通告等方式进行综合预警。六、应急响应根据政府总体和防汛防台抗旱等应急预案,根据气象预警情况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确定启动或解除至级响应等级和工作要求。1
4、.级响应启动预警状态,各单位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村级网格员等工作人员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山塘水库、危旧房、农业大棚、工棚等地点巡查;提醒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农业大棚、工棚等人员注意安全,视情况做好转移安置准备。2.级响应启动临战状态,落实全员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农业大棚、工棚等人员视情况进行转移安置。3.级响应启动实战状态,全体机关干部除必要后勤保障组外,全员下村组织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建筑工棚、农业大棚、受小流域山洪威胁等人员的转移工作;全面调动各驻地单位力量,积极协助开展转移工作。4.级响应启动实战状态,全体机关干部除
5、必要后勤保障组外,全员下村组织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建筑工棚、农业大棚、受小流域山洪威胁等人员的转移工作;全面调动各驻地单位力量,积极协助开展转移工作。七、转移方式采用“转移户”和“报村领导+包村干部+村负责人+安置点”一一对应的方式,实行包保转移工作责任制,每一户确定一名包保人员,每一户确定一处安置场所。在转移过程中,要选择安全的线路,合理安排转移车辆。八、安置方式根据镇政府目前避灾场所的实际情况,原则上采取就近安置的办法,人员安置分为集中安置、分散安置、自行安置三类。级响应启动后,严格按照镇政府紧急情况人员转移安置表进行转移安置。集中安置是指在有避灾安置场所、学校、
6、党校等场所或转移安置人数多的情况下,可以对转移的人员进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是指在没有集中安置场所或转移安置人数少的情况下,选择若干个中小型避灾安置场所进行分散安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就近的旅馆;自行安置是指投靠亲友的转移户,自行安置在亲属、邻居、朋友家中。九、信息报送启动或解除应急响应和发生人员转移时,要第一时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在开始人员转移后,每隔半小时各村灾害信息员向镇党政办公室()汇报人员转移情况,上报口径为:户主姓名+具体人数+安置点。镇党政办公室将情况汇总,经镇主要领导审核后,在2小时内书面报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应急管理局()或者通过政务网上报市委办、市府办、应急管理局。灾情稳定前,严格执行24小时灾情信息报送和零报告制度,如遇突发情况和重大灾情,特别是涉及人员上网(失踪)等情况,应先电话报告,核实后通过续报方式更新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