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拓展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你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游桂林的情景吗?在那里你画了一幅画送给我,这么多年我一直惠存着。 B赵老师,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篇网络小说,自知功力不够,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斧正,万分感激。 C刘校长的话真是抛砖引玉,像刘校长这样高龄仍在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D钱老,久闻您在瓷器鉴定方面的大名,我刚刚得到一个清代的青花瓷器,想请您钧鉴,可以吗?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在火车站,一男子因多次假摔而被揭
2、穿。他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揭穿者。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汶川、玉树、雅安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 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
3、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ABC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用微信和微博交流这些节日相关知识,被学生们称为“文化自信”。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D电影芳华讲述了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经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人生命运充斥变数。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
4、正确的一组是() A缁衣(z)惴惴(zhu)曲译(q)戳穿(chu) B铿锵(kn)拓荒(tu)宝藏(cn)脚镣(lio) C函电(hn)眷恋(jun)淤积(y)喘息(chun) D客栈(zhn)煞尾(sh)寥寥(lio)挈带(q)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永诀眷恋信扎罗曼谛克仓皇失措 B戮穿缁衣恩赐苟延残喘郑重其事 C通辑轻率伤疤斩钉接铁情随事迁 D吮血欣幸涅槃光怪陆离欲盖弥彰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过了三个月,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
5、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 D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
6、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7、。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
8、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
9、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
10、。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
11、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8.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课文
12、记念刘和珍君四、五、六节,完成问题。 10.下列对文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中的“惨象”指的是刘和珍、杨德群等死难者被虐杀的情形。 B.“流言”指的是段政府污蔑请愿学生是暴徒,反动文人造谣说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 C.作者认为“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反动统治者极其凶残地用武力屠杀人民,导致人民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对派的警告,又有对生者的呼唤、激励和鼓舞。 11.下列对文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居然”(“说卫队居然开枪
13、”)“竟”(“竟至于颇为怀疑”“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等副词,这两个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大大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了反动派的下劣凶残。 B.文段以铁的事实揭露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罪行,刘和珍被杀害了,杨德群也被杀害了,作者把二人分开谈,是为了加重文章分量。 C.“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概括了作者对“惨象”和“流言”的具体感受;“已使我”和“尤使我”,一层进一层地写出作者的愤慨心情。 D.文段引用了陶潜的诗句,目的是说明爱国青年白白牺牲了,当亲人们、师友们还在痛哭悼念的时候,别人都已经忘却了她们。 1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中国军人的屠
14、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13.从文中可以知道,鲁迅对刘和珍等人的请愿活动的态度如何?透视出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注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和珍!我们永不能忘记你红面庞上深深的一双酒靥,也永不能忘记你模糊的血迹,心肺的洞穿!站在你灵前,抬起头,香烟缭绕中,你依然微笑地望着我们。 多少红绿的花圈,多少赞扬你哀伤你的挽联,这不是你遗给我们的,最令我们触目惊心的便
15、是你的血尸,你的血衣!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坚了的是我们的铁志。 最懦弱最可怜的是这些只能流泪,而不敢流血的人们。此后一定有许多人踏向革命的途程,预备好了一切去轰击敌人!指示我们吧,和珍,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
16、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一年来你们的毅力,你们的精神,你们的意志,一直是和恶势力奋斗抵抗,你们不仅和豺狼虎豹战,狗鼠虫豸战,还有绅士式的文妖作敌,贵族式的小姐忌恨。你们都是一条战线上的勇士! 和珍!我不愿
17、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自从你血尸返校,我天天抽空去看你,看见你封棺,漆材,和今天万人同哀的追悼会。今天在你灵前,站了一天,但是和珍,我不敢想到明天!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
18、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假如回头,一定不忍离开你自己纤手铁肩、惨淡缔造的女师大;假如回头,一定不忍舍弃同患难、同甘苦的偕行诸友。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
19、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注石评梅(19021928),山西省平定县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 14.下列对散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和珍是在和形形色色的各种恶势力斗争的,她的勇敢坚毅、任劳任怨、乐观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作者。 B.“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
20、温情”,这些句子有力地表现出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C.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15.下列对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出来,这虽然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引子,但读来仍会使人潸然泪下。 B.“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这一句子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
21、出自己内心的伤痛。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16.作者一方面赞扬刘和珍“一直是和恶势力奋斗抵抗”的“勇士”,一方面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鲁迅先生在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听朗诵 孙犁
22、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23、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
24、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
25、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的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 B原文第2段写“我青年时最喜爱”这篇散文,这是如今听到有人朗读此文时心情变得“平静”“清澈”的原因。 C第4段“五十年过去了”“我自己,经历各
26、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这是如今听到这篇文章“眼里还有泪水”的原因。 D本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比喻生动。 19.作者说“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依据原文,作者想到了什么使自己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请简要分析。 20.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我”对鲁迅的散文的复杂心情。 三、语言表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_
27、。”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_。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_。 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选择刘和珍、白莽、柔石中的一人写一则颁奖词,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颁奖词:_ 23.仿照“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句式,以“斗争”为开头,写一句话。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惠存”是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C项,
28、“抛砖引玉”“绵薄之力”都是谦辞,不能用于称述别人。D项,“钧鉴”是书信中敬请收信人阅知的敬辞。 2.【答案】B 【解析】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多指富有正义的人对待不平之事极其痛恨的情形,此处褒词贬用。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使用正确。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应改为“触目惊心”。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使用正确。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不合语境。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 3.【答案】C 【解析】A项,结构混乱,“被学生们称为文化自信”,暗换主语;B项,结构混乱,“对被忽视”句式杂糅,应删去“对”。D项,成分残缺,“讲述”后
29、缺乏宾语中心语。在“变数”后加“的故事”。 4.【答案】C 【解析】A项,“戳”应读chu;B项,“宝藏”中的“藏”应读zn;D项,“挈”应读qi。 5.【答案】D 【解析】A项,“扎”应为“札”。B项,“戮”应为“戳”。C项,“辑”应为“缉”,“接”应为“截”。 6.【答案】A 【解析】A项,运用借代,“三道头”是人物的标志性特征,此句用来代指人物。B、C、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误,原文相关语句为“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
30、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8.【答案】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问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作品中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的含意,确认其中的关键词“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确定鉴赏点;然后在文中围绕“拔俗的文人气质”“职业军人的冷峻”两个方面筛选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即可。 9.【答案】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
31、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然后从小说中进一步确认哪些是“历史”,哪些是“现实”,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继而围绕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思考作答。 10.【答案】C 【解析】C项,缘由应该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11.【答案】D 【解析】D项,这里应该是
32、说青年们的血没有白流,亲人们、师友们会永远纪念着她们。 12.【答案】(1)一个人在逆境中特别困难的时候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跳起来反抗,就是在沉默中爆发;二是继续萎靡不振,向困难低头,这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2)“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这几缕血痕,指的是段祺瑞对青年学生的残酷暴行,比起前面列举的暴行,这种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前面列举的暴行,在这种残暴面前,作者认为是小巫见大巫。 13.【答案】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33、从这句话中就可以解读出鲁迅对请愿活动的态度是不鼓励和不支持的。他认为反动派太强大,不讲民主,实行暴政统治,人们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这样的反动统治,请愿是徒劳的,意义不大。 14.【答案】C 【解析】C项,“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错误,因为从全文来看作者寄托的首先是哀思,再就是对前途的担忧与迷茫,如“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等句即可证明。 15.【答案】C 【解析】C项,文中“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从下文来看,既有愚昧的民众,更有残暴的反动政府的帮凶。 16.【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不敢想”“不敢听,不敢闻”“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刘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刘和珍的英勇无畏。 17.【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