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141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

2、,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难点: 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鉴往知来。 二、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

3、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4、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四、题目解读 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

5、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六、全文分析 1、找出观点句(论点) 明确: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依据(论据) 明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3、第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 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发思考; 总领式点出拿庄宗兴亡的历史进行说理,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 4、文章第二、三段讲的是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体经过,请用第三段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得

6、、失天下的原因。 明确: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第二、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明确: 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得天下(盛),三段反面叙说失天下(衰)。 6、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明确: 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第二段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其父遺命的事例。 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

7、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7、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 不是。作者在文章的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已经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这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相照应。至此,文章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是,作者没有收笔,而是继续展开议论。在前面对比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的经验教训,强调使

8、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讽读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普遍性,更具现实针对性。因此,可以说,第四段是对伶官亡国一事的现实意义的进一步开掘,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 8、怎样理解本文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明确: 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进行了详细叙述,序中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论述国家兴亡盛疾之理,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在庄宗

9、盛衰的史实和对其进行的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衰败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文题,突出了中心。 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明确: 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 10、“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 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为说明“

10、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七、中心思想 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11、。 八、写作特点 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叙庄宗成败之事,语势猛升陡降;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最后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于大起大落之中引出教训,文章于此戛然而止。 九、补充资料 序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

12、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布置作业 文章题目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但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伶官的事情,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

13、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正言孙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选自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

14、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

15、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又称“国子学”“国学”。 B.省试,指唐宋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明清时称会试。从文中可知,欧阳修在省试中夺得省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

16、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都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唐书修撰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 B.欧阳修举贤好土。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他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具有“大川乔岳”般的地位。

17、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2)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文的不同。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2.C;3.A 4.(1)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 (2)(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不稍微顾全爱惜自己,尤其追求行正直之道。 5.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遁世”是固定搭配,译为“脱

18、离世俗”,不能分开,据此排除B、D两项。“匍匐”是“往”的状语,中间不能分开,后句“而”表转折,“怀禄不去”指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排除C项。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昌黎”不是谥号,是地名。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误。欧阳修是当时修史的人中官职最高的一人,并非“修史第一人”。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擅:独揽,胜过。矜人:向人夸耀。(2)谗谤:谗毀诽谤。务:追求。 5.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多记叙欧阳修生平的事迹,采用的是记叙手法;乙文多发表对欧阳修的

19、评论,采用的是议论手法。从语言风格上看,甲文叙述故事,语言平实自然,主要交代事情的经过,情感真挚;乙文以议论、抒情为主,语言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厚。 【参考译文】 (甲)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地上画写,教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以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等到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才开始写四六文,号称时文,欧阳修此时已独步其中了。天圣七年,欧阳修补任为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考乡试,第二年考省试,都是第一名,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响亮。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欧阳修奉诏撰写唐书,而列传则

20、由宋祁所撰写。书写完之后欧阳修上奏皇帝,当时的规定是只有编写者当中官职最高的一个人才能列上名字,欧阳修的官职高,应当写上。欧阳修说:“宋祁对于撰书,功劳很高而且耗时很久,怎么能掩盖掉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呢?”于是列传附上了宋祁的名字。欧阳修平生把奖励、推荐贤才当作自己的责任。现在的湖州正言孙觉(当时)担任合肥主簿,和欧阳修并不相识。郡守对他非常愤恨,想搜集证据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欧阳修,欧阳修为此亲手写信交给他的下属,(让下属)保全孙觉,于是孙觉得以免罪。福州处士陈烈,平叶和欧阳修并不认识。欧阳修听说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的道义,多次向朝廷举荐他,请求皇上任用他,朝廷于是任

21、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欧阳修天性正直,不在乎仇恨埋怨。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不稍微顾全爱惜自己,尤其追求行正直之道。亲自料理事情,不在乎没有根据的议论。这个时候,现在司徒韩魏公把持朝政,每当诸位大臣聚会议事时,有没有定论的事情,欧阳修不曾不据理力争,有时上奏到皇上面前,众人的议论不一致,欧阳修也会反复争辩,没有顾忌逃避的地方。 (乙)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有所畏惧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地被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考察疑事的人。以前我的父亲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尽力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因未能仿效古人(弃官奔师丧)而感到羞愧。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而已!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请享用祭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