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34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儒家的天下观不是人对世界本然样态的无条件接受,而是来自自然向人文的生成。周易.贲卦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天文”与“人文”的分野,也是先秦道家、阴阳家与儒家天下观的差异所在。礼记.礼运讲:“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正是讲儒家的天下建基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审美)再造的特性。 所谓儒家的天下体系

2、,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按照其圣王谱系,黄帝、尧、舜之后的接续者是周公,他一方面通过制礼作乐使中国远古人文命脉制度化,另一方面则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礼乐传统。至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则被具体化为以礼乐重塑一个美好世界的问题。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礼乐是一个与文明、文化、政治制度产生广泛关联的概念,但在根本意义上,它却是一个美学问题。礼,在个体层面涉及人行为的雅化,在社会层面涉及群体行为的仪式化,在礼器层面涉及器具审美,均具有美和艺术的意义;乐则是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形式,其审美属性自不待言。以此为背景,自西周以降,传统中国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定位贯穿了以美为核心的精神。据此

3、理解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人文之美作为礼乐的同义语,明显成为文野、夷夏之别的最重要标志,所谓“用夏变夷”则无非是将儒家崇尚的礼乐之美从中央之地向四方不断推展。 由于有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儒家所讲的天下,不是它“原本是什么”,而是“应该是什么”;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文世界。相关的人文实践,则首先是以中邦、四海、九夷、八蛮规划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是圣王“治天下”“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努力。按照儒家的规划,这种努力主要分为四种,即礼、乐、刑、政。但是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中国社会自西周始,就建立了体系化的礼乐教育制度,一种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也就自然形

4、成。到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如礼记.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个体心性的诚敬,就成为士人最终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孔子之后,儒家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这种被人道限定的礼乐补天道,从而予了它更完备的形式。它在内在心性与外在天地之间拉开了一个张力空间,使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一个上通下达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内,它一方面化自然为人工,化禽兽为人类,化蛮夷为华夏,化野蛮为文明,体现了可贵的实践品格;另一方面,它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就此而言,儒家为中国传统的天

5、下观念注入了有为精神和理想主义格调,使相关的人文和审美之思超越了认知,成为一种为人而在的价值。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有删改) 材料二: “天下”观是中国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天下”,包括了古人所知的人类整体,代表着已知的全部文明世界,即“天下一体”。如尚书.立政篇所谓“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小雅.北山宣称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典型地说明了中国文化对“天下”的这种认识。早期的世界各民族普遍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看作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但是由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发展为“普天之下”的理念,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政治文化理念,如“大一统”意识等,

6、则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 商朝时期,“天下”已经是一个相当完备的概念。商人将天下分为“四方”和“中央”两个部分,形成中国人“天下”观的基本要素。秦汉之后,夏、商、周三代松散的天下“共主”局面,为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所取代,“天下”观逐渐贯彻到政治理念中。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理念及其所形成的政治统治秩序日臻完善。这其中,儒家“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等观念,道家“抱一为天下式”等主张,法家“为天下治天下”等观点,墨家“一同天下之义”等思想,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提供着思想支持。 中国人称理想的世界是天下“为公”与“大同”。在古人眼

7、里,“天下”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很早就确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观念。如吕氏春秋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天下为公”的认知,成为中华文化天下观的重要基石。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描绘了人类理想生活与秩序图景。无论是“天下为公”,还是“世界大同”,都反映了中国人历来主张“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已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古代的大同理想,在当今的最新表达就是“中国梦”“世界梦”;古代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一家,在当今的最新表

8、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结晶。 (摘编自王杰中国文化中的天下观,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在进行圣王“治天下”“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人文实践活动时,礼乐具有优先性,其中贯穿了以美为核心的精神。 B西周建立了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对此作出重建,把个体心性的诚敬作为士人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 C不同于早期世界其他民族的“

9、自我中心意识”,中国文化则发展为“普天之下”的理念,并由此形成了独有的“大一统”等独特的政治文化理念。 D“天下”的概念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夏、商、周天下“共主”的局面取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后,“天下”观逐渐贯彻到政治理念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天下观建立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再造,儒家的天下体系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其“天下”不再是个地理世界,而是个人文世界。 B儒家的人文实践主要规划为礼、乐、刑、政四种,推崇圣王“治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往往以传统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 C中华文化建构出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天下”观,缘

10、于中华文化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提供着思想支持。 D正是心怀“天下一家”的情怀,中国人民有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也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梦”“世界梦”。 3材料一中说“传统中国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定位贯穿了以美为核心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其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释“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B礼记.少仪云: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C礼记.乐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

11、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D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4概括材料二的论证思路。(3分) 5在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两则材料所阐述的“中国的天下观”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

12、、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

13、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形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

14、”,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 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

15、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以及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

16、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工地对面的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暮鼓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但鼓声响起,依然能引人驻足的。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专注地嚼着胡萝卜,似乎是对这近切鼓声的呼应。 她迎

17、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此刻心绪不再满是无聊,而是多了些踏实。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更能让她听见自己的心跳。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出现两次,既照应了题目,又为下面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她”认为自己即使脸上长的雀斑,也不会丝毫影响自己的青春感,表明“她”虽然处于人生的暮年,但依然阳光自信。 C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更表现了母亲的舐犊情深。 D“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

18、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震动与启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写“老头”制造噪音,向树丛吐痰,是为后文的赞美其精神张本。 B文中有多处“妈”加了引号,作者以此表明人物形象巨大的反差和对“她”带来的巨大震撼。 C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D小说寓跌宕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高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8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4分) 9“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

19、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甲】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乙】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

21、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4分)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分) 14在两则文段中,杜牧和贾谊分别指出了秦灭亡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塞上曲 (明)敖英 无定河边水,寒声走白沙。 受降城上月,暮色隐悲笳。 玉帐旄头

23、落,金微雁阵斜。 几时征战息,壮士尽还家。 【注】受降城:汉代接受匈奴投降所建。旄头:星名,主兵。古人认为旄头特别亮的时候,将有战事。金微:山名,在新疆北部。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滔滔边水、阵阵寒声、滚滚白沙,描绘出一幅辽阔苍茫的边塞风光图,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B.颔联,凄凉的月色笼罩着受降城,凄清的号角在暮色中隐隐飘荡,视觉和听觉交互融合,加重了悲凉的氛围。 C.颈联,诗人由历史回到现实,旄头星落在戍边将军的玉帐之前,暗示又要兴兵打仗,表明了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 D.全诗意境开阔,诗人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格调高古

24、,具有唐代边塞诗的神韵。 16.请分析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出塞(其一)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的不同。(6分) 五、情景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离骚中用“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追求美好的德行纵死不悔。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 (4)陈情表中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用“_,_”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25、。 六、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0分) 拙政园最旖旎的风光是在夏日,遍园荷花盛开,到处绿柳垂杨,繁华似锦,鸟语花香。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随意登上一座楼阁,荷花覆盖满目的池水,环绕在你的四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一朵朵莲花在荷叶间,于水面上,偶尔还真可见有几只蜻蜓婷婷的站立于花蕾之上,而荷塘里的蜻蜓品种特别大,身体呈灰褐色,我们称它为“云藕塘”。它们着翅膀,时而低飞水面,时而从荷叶超然客公众号下钻出,从这朵莲花飞越到那朵莲花,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尤其是孩子,欢呼着想逮住它,把玩于手中。行走在贴于水面的曲桥,仿佛自己置身在荷塘的中

26、央,穿行于水榭间,俯首触摸下荷花,捧起一汪清水,滴落在宽大的荷叶上,看着如珍珠般剔透的水珠,徐徐地滚动在荷叶的边缘,折射出日影的光芒。当听到在林木葱郁的山坡上传来蝉鸣,更觉身处幽静中的高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合此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镶嵌摇曳闪动贴近 B.点缀摇曳挥动接近 C.镶嵌摇晃闪动贴近 D.点缀摇晃挥动接近 19.下列诗句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0.文中划波浪线句如

27、改成“捧起一汪清水,滴落在宽大的荷叶上,看着那水珠,滚动在荷叶的边缘”与原句表达意思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樟叶槿,为锦葵科常绿小乔木,因叶片形似樟叶而得名。叶纸质至近革质,卵状长圆形,(),呈冷色调。花硕大,黄色,造型有棱有角,就像一粒粒精心包装好的巧克力。 有人说樟叶槿是夏的使者。,花儿便会展示它那娇艳动人的姿容。在华南地区栽培,樟叶槿花期期长可达半年,盛花期时间不长,单朵花的花期只有一天,朝花夕逝让人不免有些遗憾,它们不断的承接着阳光和超然客公号雨露,每天都有不少新的花蕾萌发,每天都有怒放的生命伴着清晨的露珠款款而来

28、,当它们从枝头凋落,无须感慨,不久,或许枝头上会有新的小惊喜。樟叶槿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寓意:。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面均平滑无毛,基部钝至阔楔形,先端短急尖,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 B.两面均平滑无毛,先端短急尖,基部钝至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 C.先端短急尖,基部钝至阔楔形;两面均平滑无毛,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 D.先端短急尖,基部钝至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两面均平滑无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

29、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条广为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 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6分) 1.D。D项,应该是“夏、商、周三代松散的天下共主局面,为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所取代。 2.C。“中华文化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提供着思想支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

30、误,过于绝对。 3.C。不能体现“美”与“民族和国家的定位”的关系。 4.(6分)首先,提出观点:指出“天下”观是中国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接着,阐释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理念及其所形成的政治统治秩序日臻完善的过程最后,指出天下“为公”与“大同”反映了中国人历来主张“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以及其在当今的最新表达。(评分标准:1点2分) 5.(4分)主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以礼乐重塑世界,启发我们要将人文礼乐之美向世界推展,为世界超然客公众号的发展贡献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主张“天下一家”,有利于破除自私狭隘,让世界求同存异,

31、平等相待,和平团结,共创“天下大同”的世界。强调修齐治平,有利于当代青年胸怀天下,树立远大抱负,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基于材料言之成理即可,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6分) 6.B。B项,“表明她虽然处于人生的暮年,但依然乐观自信”分析错误,从“她有些自嘲地暗想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可以看出,这是主人公的自嘲,“无碍大局”,并非“丝毫不影响”,也可见她此时并不是充分自信。 7D。D项,“跌宕离奇的情节”分析错误。本文主要讲一个城市里的暮年女性遇到一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心灵启示的故事。故事

32、情节显得普通平淡。“高贵精神”也理解有误。故选D。 8(1)丰富了“妈”这一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形成戏剧性效果;(3)“老头”是“妈”的情节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震撼读者,引人深思。(一点2分,2点4分,意思对即可) 9(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活动开始(“结束”也可)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烘托出打工母亲的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感悟到人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消沉的生活态度。(每点2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10.D 11.B。B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余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12.B。A,表承接/表转折;C,把/来;D,助词,的/代词,代六国财富;B,介词,比。 13(1)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给八州按次第排列,并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每句1分。) (2)(屈原)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志,1分;娴,1分;句意1分。) 14.示例1:相同,杜牧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不爱惜百姓;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义。两者本质上都是不爱惜百姓。 示例2:不同,杜牧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