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9 9章章 自负偏差自负偏差Lichtenstein等人早在等人早在1977年就做过年就做过相关的实验相关的实验,他们让实验者回答简单他们让实验者回答简单的是非题的是非题,然后请他们自己给出答对然后请他们自己给出答对率率,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能力。第一节 个人经验实验实验11.请估计一下一架普通的、空的波音747飞机的重量是多少,给出你的最小估计值和最大估计值。尽量让两个数字相差较大,以保证正确答案有90%的可能会在你给出的两个数据之间。2.以英里为单位估计一下地球的卫星的直径,给出你的最小估计值和最大估计值。尽量让两个数字相差较大,以保证正确答
2、案有90%的可能会在你给出的两个数据之间。对贴现交易经纪公司的研究中,Odean和他的同事Brad Barber有了惊人的发现:从1991年到1996年,这家公司平均每个账户的年回报率是17.7%,但是那些交易最频繁的20%的账户(每月交易其证券的9.6%,而公司账户的平均水平是6.6%)的年平均回报率只有10%。换句话说,这些最有信心的投资者(说他们有信心,是从他们大量的交易中得出的合理假定)的业绩还远远比不上那些不如他们“自信”的投资者。Shiller(1979)、Leroy和Porter(1981)等人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最先提出证券市场存在“一般反应过度现象”:即投机性资产的市场价格与
3、其基本价值总是有所偏离。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投机性资产的价格,比有效市场假设下产生的价格波动性要大得多。Bondt和Thaler(1985)的研究表明,将股票按照过去3-5年的回报分类,可看到过去的赢家一般是将来的输家;反之,过去的输家则一般是将来的赢家。他们把这些长期回报的反转归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与反应过度相对应与反应过度相对应,金融市场上还存在金融市场上还存在反应不足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反应不足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虽然市虽然市场上有重大消息发布场上有重大消息发布,但股价往往未见波但股价往往未见波动动,而一些较大的波动却出现在没有任何而一些较大的波动却出现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消息的“真空真空
4、”日子里。日子里。三、三、“代表性代表性”个人经验个人经验 人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更愿意假设小样本的概率与大样本的概率并无差别,甚至于采用小样本所得的事件发生概率要高于大样本的。于是,根据个人以往的经验,在判断一个事件是否发生的时候,人们只注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而其次考虑或者忽略他们自认为没有代表性的样本。实验实验2 2某个城镇里有两家医院。在大医院里每天有45个婴儿出生,在小医院里每天有15个婴儿出生。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婴儿中是男孩儿的机率为50%。然而,具体到每天的百分比会有所不同,有时可能超过50%,有时可能低于50%。在一年期间,两家医院都记载了当天男孩儿的出生率超过60%的天数。
5、那么你认为哪家医院记载的天数会多一些呢?21%的测试者选择大医院,57%的测试者认为两家可能会相同。只有22%的测试者回答对了,应该是小医院。答对和完全答错的百分比相同。显然,测试者并没有注意到答案与每天婴儿的出生数量之间的关联性。少数规则暗示着人们往往会夸大抛钱币的机率,认为得到正反两面的可能性相同。我们通常所说的“赌徒的谬论”正是这种偏见的体现:假如所丢的钱币在一段时间内总是正面,那么他们会认定下一次一定是反面,因为得到正反面结果的次数应该是相同的。少数规则给我们的另一项启发是,人们并不期望随意事件的结果会多次出现。人们倾向于对由运气决定的特殊表现给出一些牵强伪造的解释。例如,人们普遍信任
6、篮球好手,认为这些特殊的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发挥正常与否几乎都是无法用随意表现来解释的。对好手的过分信任只能部分的解释为人们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即认为完全随意的超常表现太多,因此便不是完全随意的。第二节 沉没成本谬误与认知失谐实验实验3问题:效用来自东区食堂=7,如果你昨晚是在西区食堂就餐效用来自东区食堂=5,如果你昨晚是在东区食堂就餐效用来自西区食堂=4,如果你昨晚是在东区食堂就餐效用来自西区食堂=3,如果你昨晚是在西区食堂就餐 在任何一天,无论你最近吃了什么,来自东区食堂的效用都大于来自西区食堂的。一个学生效用最大化消费计划会在两家餐厅中交替变化(在7和4之间,平均值为5.5),它高于
7、每晚都在东区食堂就餐的效用(每天都是5)。然而,因为每次我们都会问自己“哪家餐厅能令我吃得更开心呢东区食堂还是西区食堂?”所以,我们可能会常去西区食堂。一、后悔理论一、后悔理论 卡尼曼等心理经济学家认为当人们犯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也会有后悔之痛,并会严厉自责,而不是从更远的背景中去看待这种错误。为了避免或拖延这种后悔感的产生,人们就会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根据后悔理论,可以解释投资者为什么延迟卖出价值已减少的股票,而加速卖出价值已增加的股票。投资者延迟卖出价值已经减少的股票是为了不想看到已经亏损(犯错误)这一事实,从而不感到后悔。投资者及时卖出价值已经增加的股票是为了避免随后股价可能降低而
8、带来的后悔感,而不管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扩大盈利的可能性。二、认知失谐二、认知失谐认知失谐其实也是后悔之痛的一种,它是指人们被告知有证据表明其信念或假设是错误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和智力上的冲突,它是对错误信念的后悔。和后悔理论一样,认知失谐理论也认为,人们存在采取行动来减轻由于认知失谐而带来的痛感的倾向。人们会故意回避新信息或寻找扭曲的论据以坚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设正确。经验表明人们经常会犯这种错误。例如,车主在购买新车后故意避免阅读他们没有选择的车型的广告,而看他们所选择的车型的广告。三、三、“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与概率估与概率估计计 同时,自负的存在也是“事后诸葛亮”概率估计偏差的一个原因。按照本
9、书前面所述,人们对于小概率的估计超过其客观概率,对于大概率估计低于客观概率。在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之间有偏差。贝叶斯概率化过程认为人们会在无数次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之间的差别中慢慢达到两者相等,进而完成一个有效的市场过程。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在经济学家的面前。概率偏差并没有像瓦尔拉斯假设的“市场拍卖人”把价格推向均衡那样趋向于0。在这个过程和心理作用下,行为金融学有更加深奥的理论。第三节 预测偏差 人们在对一个相同的问题进行预测时,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着眼内部(Inside View),是指人们只是针对事物本身的结构及在完成过程中将遇到的障碍,对以后的发展状况进行推断和提出构想。着眼外部
10、(Outside View),是指决策者往往忽略了问题本身的种种细节,而把目光集中在以往类似事件的相关数据上,并根据同类决策的平均绩效来评价目前所做出的决定,并且不对未来情况作任何细节上的预测。所以,着眼内部和外部最关键着眼内部和外部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把问题当作特殊的情况进行处理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把问题当作特殊的情况进行处理。根据着眼内部的思维模式,人们主要结合问题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特征,估计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以及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决策和预测。这种模式使人们比较切合实际,能及时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更加有信心,能对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不过,忽略以前同类事物
11、的经验教训,漠视相关数据是十分有害的;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意料之外的事情估计不足而脱离实际,对将来抱有过高的希望。而着眼外部的思维模式能够防止人们的预测超出经验上认为可能的区域。尽管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但是相对于极高的不确定性,放弃这种对极端情况的预期不能说是一种巨大的牺牲。不过,着眼外部的思维模式有许多局限性,例如遇到的问题如果十分复杂,就无法轻易界定问题的种类和级别并获得相关事件资料;同时,许多人怀疑,即使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通过以前的结论来判断今天的决策也是不科学的。此外,由于人们害怕面对过去不利的结果,往往尽量回避将他们正在制定的决策同过去相关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即使决策者掌握了相关的
12、数据,他们也努力视而不见。一份关于新兴企业家对成功率预测的调查(Cooper et al.,1988)显示,人们在做出的预测同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及起始资本等预测成功的基本因素毫无关系;超过80%人认为他们成功的机会在70%以上,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坚信他们必然成功。另一方面,对相关企业调查的数据表明,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企业不超过59%,而能够坚持5年以上的企业只占33%。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小心选择和大胆预测会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如果这两种偏差能够相互抵消,对于决策者来说再好不过。然而,这种完美的结局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乐观的预期出现时,人们就很容易过分地追求风险;而对于一个依靠虚幻的
13、乐观避免瘫痪的组织来说,有效地增加评估的真实水平无疑是更加有害的。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常常低估了他们自身行为和外生变量对未来效用的影响,从而夸大了未来偏好与现在偏好相似的程度。由此,使产生了预测偏差。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一个人的现在福利不仅受其现在消费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受他过去的行为。偏好中暂时的变动以及环境中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他在一种会使其偏好发生改变的环境中面临一个选择时,他肯定会预测到未来情况中的变化如何影响他的未来偏好。例如,当他在冬季做夏季出游计划时,他肯定会预测他在夏季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当他第一次决定是否购买可卡因时,他肯定会预测这种消费会如何影响到包括消
14、费更多可卡因等未来的享受上。预测偏差含义的拓展预测偏差含义的拓展 首先,来看一个既关心他现在的消费也关心其现在消费如何与过去消费相比较的人。行为经济学家发现,结合了依赖于参照点的效用时,预测偏差会导致过度消费。行为经济学家假设由于他低估了对其现在消费的增加会使其未来景况恶化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会更早地过度消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已是多么习惯于高水平的消费,因此他会更加努力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够在高于期望的消费水平上进行消费 其次,行为经济学家考虑了对于“上瘾”的预测偏差的含义。行为经济学家认为对一种上述产品的消费会导致两个有害的长期后果:其一,它会降低某人的未来福利,其二,它
15、会增加某人对上瘾产品的未来渴望。行为经济学家指出,将毒瘾、嗜烟、嗜酒等各种恶习视为“理性效用最大化”的表现形式是错误的。人们之所以会经常上瘾是因为他们低估了其现在消费的那些有害后果。在那些渴望很强烈的日子里,人们会高估自己对毒品的未来渴望,这会使他们放弃停下来的努力。而在那些渴望并不强烈的日子里,人们会低估自己对毒品的未来渴望,并会尝试进行不现实的停止行动。因此,对现在消费的未来有害效果预测的偏差会导致某人过度消费上浪产品时,对渴望中的短暂变动的预测偏差会导致人们在渴望并不强烈时频繁地尝试停下来,但这种尝试往往是不成功的。最后,行为经济学家提出了增进福利的政策,如对消费者的决定起作用的强制性“
16、冷静阶段”。行为经济学家指出,在很多情况下,当人们处于一个不可能坚持下去的“白热化”情况时,他们会做出难以更改的决定,比如,车商的过分宣传会使人们买下名车,热恋中的人们会马上结婚,当人处于极度绝望时会自杀等。由于人们低估了强烈感情的影响程度,他们很可能做出不可更改的决定。纠正这种错误的方法就是利用“冷静阶段”,即要求人们在做这些决定之前拖延一会儿。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不至于产生过分的预测偏差,并不至于做出让自己日后后悔不已的决定。关于节省浪费也是自负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什么是节省?什么是浪费?勤俭的人真的是勤俭么?用理性人的观点去分析的话,我们以前所公认的节俭恐怕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好作风了,甚
17、至会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传统观念的“节省”与“浪费”,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会失效。在权衡金钱与时间的成本之后,原来的“浪费”可能恰恰是在节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时间已经成为人们最大的机会成本。在衡量自身价值之后,人们往往发现很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并不需要自己去动手,人们应该集中精力,把自己摆在最稀缺的位置上去投入时间。人们对于传统观念的自负心理,使人们的行为偏离了理性的轨道,做出得不偿失的事情来。例如,虽然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上购物已经慢慢普及,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消费方式,通过商场、超市等实物交易场所来完成购物。他们觉得虚拟世界的购物方式缺乏安全性,而且上网费时费力,直接去商场挑选
18、要省事省心。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哪种方式是节省、哪种方式是浪费。按传统消费观念计算,消费者采购商品的支出等于采购商品的零售价格,即V=P式中:V采购商品的支出,P采购商品的零售价格。这种计算方法忽略了消费者为取得商品的其他成本投入。如:为购买商品,消费者需要花费的时间,时间具有“机会成本”,消费者为此要付出“时间机会成本”(简称:Ct);为购买商品,消费者要想办法获取商品的充分信息,以便购到自己满意的商品,防止信息不对称受骗上当,消费者为此要付出“信息成本”(简称:Ci)。比如:电话成本、报纸成本、“货比三家”信息比较成本等,用于收集和整理有关需要购买商品的信息;为购买商品,消费者还得
19、付出“交通成本”(简称:Cc)到商场采购。我们把“时间机会成本”,“信息成本”,“交通成本”称为隐性消费成本(简称:Cr)。这部分成本投入在传统方式下大部分是以非付现成本出现,所以,消费者自己已经承担却没有引起关注。如果考虑时间机会成本、信息成本、交通成本等隐性消费成本,那么消费者所采购商品的实际总支出应为:citrCCCPCPV(式中:V采购商品的总支出,P采购商品的零售价格,Cr隐性消费成本,Ct时间机会成本,Ci信息成本,Cc交通成本)。显然,采购商品的实际总支出是大于商场零售价格,只是大部分隐性消费成本不用付现而被忽视。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购物”改变了传统购物方式,网上销售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送货上门服务,节约了被人们忽视的隐性消费方式下所形成的消耗。第四节 投资自负偏差 表表9-1 投资、投机与赌博行为的区分投资、投机与赌博行为的区分方 式项目投资行为投机行为赌博行为买卖目的获取稳定的股息和长期资本所得短 期 内 获得 资 本 所得希望在更短的时期内获取更多的收益承担风险较小较大最大决策依据基本分析为主技 术 分 析为住凭臆测与侥幸心理持有时间长较短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