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 中考考场内的温度约为50B.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C. 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D.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答案】D【解析】【详解】A夏季教室内的温度大约在30左右,而50太高了,故A不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大约1m左右,2m比人站立时还要高,故B不合实际;C正常人的心跳50次80次/min左右,而每分钟5次肯定太慢了,故C不合实际;D一般情况下,500g的鸡蛋大约有10个,那么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故D符合实际2.在测量中,下面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
2、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B. 误差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避免C. 测量时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使误差增大D. 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答案】AD【解析】【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知,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故A正确;B误差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但不能避免,故B错误;C测量时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错误,不误差,故C错误;D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故D正确。故选AD。3.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 小明旁边座位B
3、. 路旁的树木C. 沿途的路灯D. 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答案】A【解析】【详解】A、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选定小明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和旁边的座位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明,小明和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时,小明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4.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做法,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A. 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B. 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C. 在路口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 市区道路行车禁
4、鸣汽车喇叭【答案】A【解析】【详解】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安装噪声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是()A. 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B.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D.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详解】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故A说法正确
5、,不符合题意;B距离声源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6.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 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 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 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答案】C【解析】【详解】A该实验中,声
6、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小球的振动频率小于音叉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小球会跳动,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跳动,便于观察,故D错误7.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 A与BB. A与CC. C与DD. B与C【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过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详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
7、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 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2)从图上读出AC间距离,根据计算AC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
8、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4)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详解】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 ,故A错误;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 ,由图可知 ,则AC段的平均速度: ;故B正确;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
9、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求出平均速度9.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B. 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C. 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D. 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在皮肤上擦酒精后,会感到凉,这是由于酒精蒸发时,从皮肤吸收了热量的缘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会从人体
10、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而不是风降低室温,故C错误,符合题意;D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0.下列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气结成露B. 水滴成冰C. 雪融成溪D. 气凝成霜【答案】C【解析】【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不合题意;B水结冰是凝固,凝固放热,故B不合题意;C雪融成溪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C符合题意;D气凝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D不合题意11.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修建“草砂路”,使道路更平整,“草砂路”含有一种非
11、晶体物质沥青,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沥青是非晶体材料。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是晶体熔化的图像,C是晶体凝固的图像;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和下降,故B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D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故选D。12.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A. 凝固B. 升华C. 液化D. 凝华【答案】D【解析】【详解】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A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A错误B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
12、为气态的过程故B错误C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错误13.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都在水中,而图中反射光线在空气中,故A不符合题意;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了,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
13、D符合题意。故选D。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射角是60B. 入射角是30C.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D.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则可得入射角为60,由反射定律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入射角与反射角始终相等,则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15.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A 不变,2mB. 不变,1mC. 变小,1mD. 变小,2m【答案】A【解析】【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
1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且像和物距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即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此时她与镜面的距离为0.5m+0.5m1m,而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1m22m16.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答案】A【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关,A错误;物体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
15、靠近玻璃板,B正确;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C正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多次测量,能得到普遍的规律;(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1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水中筷子“弯折”B. 地上的身影C. 水中荷花的倒影D. 墙上的手影【答案】A【解析】【详解】A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
16、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相符;B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与题意不符;D墙上的手影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1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B. 利用望远镜可看见血液中的细胞C. 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详解】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
17、虚像,应用于放大镜A由上述规律知道,利用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可以把图片放大,故A正确;B显微镜结构均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利用显微镜可以看见血液中的细胞,故B错误;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知道,照相机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1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B.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 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D.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答案】
18、D【解析】【详解】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由可知,其密度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由可知,水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C错误;D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20.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 乙物质的密度为
19、0.5kg/m3D.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答案】D【解析】【分析】(1)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大小关系:(2)由图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相同时,甲、乙的质量大小关系;(3)由图可知,体积为1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5g,利用密度公式求乙物质的密度;(4)由图可知,体积为1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可求甲物质的密度,进而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详解】A、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大,A错误:B、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故B错误;C、体积为10cm3的
20、乙物质的质量为5g,则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D、体积为1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则甲物质的密度:,则,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物体的m-V图像,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二、填空题2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的两种情况,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cm。【答案】 (1). B (2). 2.50【解析】【详解】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B读数时视线正确;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50cm,物体的长度是2.50cm。22.小齐站在距平面镜1.6m处
21、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_m;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1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 (1). 3.2 (2). 不变【解析】【详解】第一空小齐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6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6m,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3.2m;第二空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齐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1m后,像的大小不变23.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_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选填“会
22、”或“不会”)受到处罚【答案】 (1). 66.7 (2). 不会【解析】【详解】1小汽车运动时间:运动速度:2因为:66.7km/h100km/h所以该车没有超过限速规定,该车驾驶员不会超速,不会受到处罚24.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产生的,人们在开会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答案】 (1). 振动 (2). 声源处【解析】【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2人们在开会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5.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_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m/s【答案】
23、(1). 直线传播 (2). 3108【解析】【详解】1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速度为3108m/s26.文人笔下的诗句常常包含有许多物理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是水蒸气_形成的;“雨露滋润禾苗壮”中的“露”是水蒸气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答案】 (1). 凝华 (2). 液化【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7.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24、是_cm,当物距u30cm时,成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答案】 (1). 10 (2). 缩小【解析】【详解】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即2f20cm,得f10cm;已知f10cm,当物距u3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8.某金属块的质量为17.8kg,体积为2dm3,该金属的密度为_kg/m3,若将它切去二分之一,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为_g/cm3【答案】 (1). 8.9103 (2). 8.9【解析】【分析】已知实心块金属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该金属的密度;
25、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详解】(1)已知金属块的质量为17.8kg,体积为2,该金属的密度为:;(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将它切去二分之一,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仍为8.9g/不变故答案为(1)8.9;(2)8.9.三、作图题29.如图所示光线是经水面反射的一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析】【详解】图中法线已经画出,首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0.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发
26、出的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析】【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分别作出折射光线,这两条折射光线的焦点即为像点S,从S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像点S,据此做出另外一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31.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
27、,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_。【答案】 (1). 自下而上 (2). B (3). 保持不变 (4). 石棉网仍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解析】【详解】(1)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所以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液面相平,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3)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石棉网仍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仍可以沸腾一段时间。32.小丽同学用焦
28、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然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3)实验完成后,小丽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答案】 (1). 同一高度 (2). 放大 (3). 投影仪 (4). 远离【解析】【详解】(1)1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29、一高度处;(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u16cm,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调节,即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33.小强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汉江石密度”的实验中:(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2)小强在用天平测量汉江石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他的操作错在_;(3)改正错误后,他测量的汉江石质
30、量、体积的数据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则汉江石的密度_kg/m3。【答案】 (1). 右 (2). 用手拿砝码 (3). 2.7103【解析】【详解】(1)1由图甲知,指针左偏,说明左盘低右盘高,平衡螺母需向右调节;(2)2由图可知,测量物体质量时出现的错误:用手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以后测量的准确性;(3)3汉江石的质量m20g+5g+2g27g,由丁图可知,汉江石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汉江石的密度2.7g/cm32.7103kg/m3。五、计算题3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
31、速度行驶1000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5000m;(2)10.9 m/s【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就会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山路上与公路上的总路程除以山路上与公路上总时间即为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详解】(1)由v=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1=10m/s500s=5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s=s1+s2=1000m+5000m=6000m,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2=50s,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所用时间:t=500s+50s=55
32、0s,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平均=10.9m/s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5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9 m/s35.小华做了如下四步实验,如图所示,请计算:(1)瓶的容积。(2)金属球的质量;(3)金属球的密度。【答案】(1)300cm3(2)700g(3)7g/cm3【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空瓶的质量,装满水时的总质量,则容器内水的质量:,由可得,容器内水的体积即容器的容积:;(2)由图可知,空瓶和金属球的总质量,则金属球的质量:;.(3)由图知,瓶、球和水的质量,此时容器内水的质量:,此时水的体积:,金属球的体积:,则金属球的密度:。答:(1)瓶的容积为300cm3;(2)金属球的质量为700g;(3)金属球的密度为7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