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64121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学PPTl经络与腧穴课件 (一)掌握十二经的命名、循行、分布规律。(二)了解经络的命名与脏腑属络的关系及经络的作用。(三)了解经络的概念和组成。目标与要求第一节 经络第二节 腧穴 (一)熟悉腧穴的概念、分类、主治规律、定位方法。(二)熟悉特定穴的内容,常用骨度分寸。(三)了解经络与腧穴的关系针灸学针灸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n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n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

2、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n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效果显著的有100多种。n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n针刺麻醉是针刺穴位以达到手术麻醉效果的技术。n具有操作简便,避免麻醉药品的副作用,患者能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早等特点。n针刺麻醉是我国中医现代化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5项重大成果之一。是经络学说、针灸技术在现代临床实践上的创新和发扬。n针刺之所以能产生明显的针麻临床效果是因为针刺穴位可以产生

3、下列五个重要基本作用:n 镇痛作用;n 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n 抗创伤性休克作用;n 抗手术感染作用;n 促进创伤恢复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meridian meridian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n、经络学说的形成 n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n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n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n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n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 补充材料:补充材料:经络学说的发展n1).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n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n3).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n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发展 补充材

4、料补充材料一、经络概念一、经络概念经络:包括经经络:包括经 、络两个含义、络两个含义n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n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络系统的组成:n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十二经脉:n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n十二经脉即手三阴(肺、心包、心),十二经脉即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

5、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经的总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经的总称。由于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称。由于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正经”。n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n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经脉的命名n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手太阴肺经)。脏腑 n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手太阴肺经)手足 n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阴阳 n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经脉的命名“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n

6、“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n三阳”:“阳明”、“少阳”、“太阳”。“三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n即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经脉的命名 n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n阳经(属腑)阳经(属腑)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 前线前线手手 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 中线中线 太阳小肠经太阳小肠经 后线后线 阳明胃经阳明胃经 前线前线足足 少阳胆经少阳胆经 中线中线 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经 后线后线n阴经(属脏)阴经(属脏)太阴肺经太阴肺经 前线前线手手 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 中线

7、中线 少阴心经少阴心经 后线后线 n 太阴脾经太阴脾经 前线前线足足 厥阴肝经厥阴肝经 中线中线 少阴肾经少阴肾经 后线后线手n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n内属定的脏腑: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头胸足n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n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少阳三焦(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2)奇经

8、八脉n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1)特点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不直属脏腑 无表里关系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2)作用: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n在奇经八脉中,督脉和任脉具有所属穴位,它们与同样具有所属穴位的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所属穴位,是经络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取穴治病的基础.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n特点:离、入、出、合。n(六合:十二经脉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

9、成六组,称为六合。)经络系统概貌经络系统概貌v十二经脉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v奇经八脉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v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v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连属部分。v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四、经络的功能:n1、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功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n2、阐述病理n3、指导诊断n4、治疗预防二、腧穴n、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n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腧穴属经络属经络属脏腑属脏

10、腑、腧穴的分类:n腧穴分为:经穴 奇穴 阿是穴十四经穴(又称经穴)n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n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n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经外奇穴n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3.奇穴特点n主治偏窄与经脉比较主治偏窄,但有主治极广的穴位。n分布极散 经脉、络脉,头身上下,无处不在。n穴点极多 单、双、四、八-n“专穴”可见胆囊、阑尾、四缝、二白、腰奇、腰痛等。n数量“无限”新奇穴仍在不断发现中。n

11、无以替代 不少奇穴临床作用显著,即使经穴亦不可替代。阿是穴n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n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1.概念凡无具体名称和固定位置,而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穴位,称为阿是穴。2.演变n战国-内经:“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以痛为输”。n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首次提出“阿是穴”概念。n元-王国瑞-玉龙经:“不定穴”。n明-楼英-医学纲目:“天应穴”。3.阿是穴反应形式 反反 应应 形形 式式 韧韧 带带 起起 止止 点点 “止止 痉痉 点点”其其 他他 反反 应应 点点 按按 揉揉 “舒舒 适适 点点”主主

12、 观观 痛痛 点点 客客 观观 压压 痛痛 点点三类腧穴的特点:、腧穴的治疗作用 n近治作用近治作用n远治作用远治作用n特殊作用特殊作用近治作用:n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远治作用:n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特殊作用n双相良性调节作用n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某些穴位 n (同一穴位)n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n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髎升压 腧穴主治规律:腧穴主治规律:。手手 三三 阴阴 经经 穴穴 主主 治治 规规 律律 手太阴经手太阴经 肺肺 喉喉

13、胸胸 手厥阴经手厥阴经 心心 胃胃 神神 胸胸手少阴经手少阴经 心心 神神 胸胸 手阳明经手阳明经 前头口鼻齿前头口鼻齿 眼病喉热病眼病喉热病 手少阳经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耳侧头胁肋耳 眼病喉热病眼病喉热病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神后头肩胛神 眼耳喉热病眼耳喉热病 手手 三三 阳阳 经经 穴穴 主主 治治 规规 律律 足阳明经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胃肠前头口齿咽胃肠 热病得消神清爽热病得消神清爽 足少阳经足少阳经 侧头耳项胁肋胆侧头耳项胁肋胆 眼热神清筋舒展眼热神清筋舒展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 后头项背腰肛肠后头项背腰肛肠 眼热神清疗腑脏眼热神清疗腑脏 足足 三三 阳阳 经经 穴穴 主主 治治 规

14、规 律律 足太阴经足太阴经 脾胃前腹妇疾消脾胃前腹妇疾消 足厥阴经足厥阴经 肝病前腹妇疾消肝病前腹妇疾消 足少阴经足少阴经 肾肺咽前妇疾消肾肺咽前妇疾消 足足 三三 阴阴 经经 穴穴 主主 治治 规规 律律 任任 脉脉 下焦虚寒脱中风下焦虚寒脱中风 神志脏腑任督同神志脏腑任督同 督督 脉脉 头热中风昏迷重头热中风昏迷重 神志脏腑任督同神志脏腑任督同 任任 督督 二二 脉脉 经经 穴穴 主主 治治 规规 律律4、特定穴的意义:n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特定穴的分类:n1、五输穴 n含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n灵枢九针十二

15、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n2、原穴、络穴n含义: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n阴经之原穴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称“以输代原”,阳经脉气盛长,于输穴之后另有原穴。n原络配穴法n十五络穴:十五络穴:n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n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n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n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n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n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n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n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n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3、俞穴、募穴n含义:

16、n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n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n俞募配穴法4、八会穴n含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特点:各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与8种组织、脏器有着密切关系,主治其有关病证。n府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气会膻中脉太渊。5、郄穴n含义: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n特点:“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1个郄穴,共16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n治疗急性病为主。6、下合穴n含义: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

17、三阳经的6个腧穴。特点: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胃(足三里)、胆(阳陵泉)、膀胱(委中)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上巨虚)、小肠(下巨虚)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委阳)的下合穴在膀胱经。7、八脉交会穴n含义: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n特点: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这些穴位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8、交会穴n含义: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n特点: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其中主要的一经即腧穴所归属的一经称为本经,相交会的经称为他经。、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

18、法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n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定位的方法。n见“常用骨度表”注意:寸注意:寸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n 固定标志法:固定标志法:背部的标志: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n活动标志法:活

19、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n中指同身寸法:中指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纹头之间为寸。n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n拇指指关节的横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度作为寸。n用于四肢部取穴。用于四肢部取穴。横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n将食、中、无名、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四指的横度为寸。又称又称“一夫法一夫法”。n用于下肢直寸,背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部的横寸足三里足三里 三阴交三阴交 思考题:简述经络的命名结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学l经络与腧穴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