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长的变化(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通过“老师和同学”“这是我呀”“老人与儿童”“三百六十行”等课对人物画有了一些理解。本课的学习是在前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类在成长衰老的过程中的身体比例、面貌特征、行为习惯等的变化,以及人们从幼年到儿童,到少年、青年、中年及至老年的成长衰老的变化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婴儿的小鞋子、小袜子)激趣。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阅读的最具代表性的杂志(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趣事。然后,运用一组从婴儿到成人的一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人在成长过程中面貌,身材,形体的变化,从而感受生命的伟大,体悟成
2、长的喜悦。在本课中,教师将作业设计成小册子的形式,引导学生描画出人生的几个阶段,让学生充分感悟成长,感悟生命。学生情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对人物各年龄段的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他们将更加系统地学习人的一生中容貌、体态的变化。六年级的学生处在美术的关键期。一方面,他们对写实风格十分关注和欣赏;另一方面,他们的绘画能力不足以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来完成作品,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线条要流畅,构图要饱满。教学方式、手段: 1、欣赏。运用实物,从小翻看的杂志,从小到大成长的照片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变化,激发学生的
3、表现欲望;2、讲述。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共同讲述,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容貌、体态的变化;3、尝试。通过多次深入浅出的动手练习,进一步了解人在成长中的脸型、五官、发型、体态、服饰的一些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脸型、五官、发型、体态、服饰及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已经经历的成长变化展开想象,为自己设计不同阶段的模样。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成长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自己和周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生命的伟大,体悟成长的喜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欣赏、表演,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成长过程中脸
4、型、五官、发型、体态、服饰及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教学难点:能用流畅的线条刻画出生动的五官、头发的方向感和服饰的细节等,避免概念化地刻画人物。教师准备:幼儿服饰若干,婴儿画报等杂志,课件,范画。学生准备:各色卡纸若干,绘画工具,剪刀,胶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实物激趣。教师拿出婴儿的小服饰,请学生欣赏。请几个学生拿着,在自己身上比较,感受从出生到十一二岁人的成长变化。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十一二年中都有哪些变化?学生讲述。2、图片欣赏。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照片,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婴幼儿时期,人的面貌特征是怎样的,现在自己又是怎样的?(脸型、五官、发型)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小组
5、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设计意图:运用实物、照片,让学生迅速体会到成长的过程和喜悦。3、小练习,请你用简单的线条将自己这十二年中你最中意的时刻画下来可以吗?(只画肖像就可以了)4、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赏评。设计意图:通过小练习,激发学生探究自己成长变化中的经历,深入了解人的成长变化的体貌特征。5、教师出示PPT(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还记得我们曾经读过的这些杂志吗?还记得最喜欢的那个睡前小故事吗?还记得第一天上幼儿园,第一天进小学时的样子吗?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些,成为我们的成长足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长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成长,并不只是生理上的变化
6、。心理的成长更为重要,通过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杂志、书籍,感受自己心灵的成长。 6、人的成长变化中幼年、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身体和容貌是怎么样变化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PPT展示)深入分析人生各阶段的人的结构、比例、动态。 幼年:三四个头的身高比例;脑袋很大,脑门突出;眼睛又大又圆,在头部的中间偏下的位置。四肢较短,动作不灵活。 儿童:四五个头的比例,头部依然圆头圆脑,四肢发育,动作比较灵活。 少年:身体比例逐渐成熟,接近于成人。 青年: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时光,身体健康,身材匀称。身体比例大约是七个半头左右,肌肉发达,充满活力。 中年:较之青年人,身材不再那样挺拔,开始有些微
7、微发福。 老年:身材更加佝偻,有些人已经开始用拐杖,面部皮肤松弛,产生较多皱纹,尤其是额头、眼角和嘴角。 暮年:垂垂老矣,大多数时候是坐着的了,生活开始不能自理,如夕阳西坠。(以上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和老师的讲述,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成长过程中的这些节点。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大量的图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各年龄层的面貌、体态、神态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多阐述自己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心得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二、创作与表现1、教师演示,在前一步简单线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注意线条的轻重缓急,以长线条为主。在处理各年龄段的面部时,注意线条的变化及五官的细节,避免概
8、念化。幼儿、儿童以柔和的线条为主;中老年人的表现可以多用顿挫的线条。刻画发型时一定要关注头发的方向感。教师演示要到位,要细致,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酌情请学生上黑板前来板演。2、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时间3分钟)设计意图:在正式作业前的最后一次小练笔,通过这次练习,学生对人的成长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3、展评学生作业。三、欣赏与分析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并进行分析。(1)成长中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2)不同阶段中人物脸型、五官、发型、体态、服饰细节的表现方法;(3)构图形式与色彩搭配。四、学生再创作1、提出下一步作业要求(在订成小册子的作业纸上,用勾线的方式来表现人的成长变化过程中四个节点的变化,可以是肖像,也可以是全身像)。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设计意图:通过这次的练习,学生对人物成长各阶段的认识提高到更高的阶段。五、评价与展示1、展评学生的作业,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展开评价,品评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提出这件作品的优缺点。2、拓展。介绍小游戏,小组合作,在已经挖好面部空洞的KT板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自己二十年之后的样子,并自己站在板后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