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材料的漂浮能力教学时间: 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准备部分,以古人造船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木材造船。在猜测的基础上,选带易拉罐、木条、铁丝等材料。第二部分:4个探究活动。活动一、水中漂浮的物体时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材料分成可漂浮和下沉两类。活动二、改变物体形状,它们还能漂浮吗?深入探究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活动三、比较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一样吗?这个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活动四、人们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可以做什么?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试着改变沉入水中的材料的形状,让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延伸到
2、课后。学习目标:1、 知道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了解不同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2、 通过探究实验寻找认识漂浮材料,并通过对比试验比较漂浮能力。3、 乐于合作探究,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教学准备: 易拉罐、木条、石块、铁丝、橡皮泥、相同大小的方形泡沫板和木板、沙子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预设二次修改一、情境导入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木船。他们为什么选用木材造船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材料的漂浮能力。板书课题:材料的漂浮能力。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水中漂浮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1、材料出示:易拉罐、木条、石块、铁丝、橡皮泥,泡沫板、木板、沙子。2、提出探究问题:水中漂浮的
3、物体有哪些?3、注意事项:a依次放入物体,观察。b及时记录。4、白板填写记录单,汇报。活动二、改变形状,它们还能漂浮吗?1、探究方向:任意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它们还能漂浮吗?你想怎么做?2、按照你们的想法试试吧。3、汇报小结: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活动三、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1、 提出问题:木块和泡沫,谁的漂浮能力更强?2、 那就比比吧。出示材料:沙土、不同大小的木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块、天平。请各小组任选材料,设计实验。3、 注意事项:将沙土分成小份,依次放。下沉的那份不计入。4、 小组实验。5.汇报得出结论:漂浮能力相同大小、形状的木块_泡沫板活动四、人们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可以做什么?1出示图片泡沫救生圈,结合资料卡分析泡沫救生圈的优点。2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例子?三、拓展活动改变沉入水中的材料的形状,让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学生猜测:木材能漂浮学生猜测。学生分组实验,巡视把橡皮泥做成小船把泡沫板掰成小块学生猜测。选择大小、形状相同的材料。比较承重能力。板书设计: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