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卖家):LY520 文档编号:368331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资源分享店铺 网址:https:/ 微信号:kingcsa33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来源:ZXXK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

2、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

3、,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体现出唐代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5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缢死于佛室”;也有资料中说,在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

4、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7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B并不排斥政治权力世袭制度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8下表是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学著作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

5、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91834,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10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6、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11据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B中国越来越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12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弧悬岛国”的物种,则竞争力较弱,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

7、主革命意识的传播13近代一些感事忧时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知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息,人无间言,为国者庶乎有所藉手矣。”下列主张属于“感事忧时之士”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14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

8、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15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向中国的好机会已经到来,上帝不允许我们放弃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16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A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B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实行政策调整以

9、平息民主革命浪潮D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17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来自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D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18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他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19192

10、0年,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的封面(右图)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化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来源:163文库20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县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

11、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21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严重的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B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中国革命潜伏着失败危险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22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

12、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干部工人和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23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这揭示出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意识A主要出现在近代出版界和知识界B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C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D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241920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

13、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的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A国内市场的扩大B民族工业的发展C商品流向的变化D商业资本的发展25下图是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发行法币的数额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法币发行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C抗战期间日本对沦陷区疯狂的掠夺D法币的增发导致民族工业严重受阻2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小组提出的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中国共产党员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

14、主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A降低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B有利于正面战场的持久作战C有助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D直接推动了政协会议的召开27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人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281946年,千家驹在评中美新商约中说:“这种互惠是一种狼与羊的互惠。狼对羊说,你可以

15、咬我一口,我也只要咬你一口,这不是平等“互惠之至吗?”千家驹旨在强调A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B关贸总协定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C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D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29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D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的实施30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16、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311949年,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这五种基本货物的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这样,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却不变。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3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上表反映了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33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主体不仅包括了工

17、农联盟,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A宪法确立的民主具有广泛性B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革命性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34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审阅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了一段文字:“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的“跃进观”就是A要打破常规、走新路B实现科技高速度发展C大力变革科技体制D超越现实、实现新突破35

18、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规模扩编和新建部队,解放军全军总人数由1955年的333万余人升至1969的631万余人。兵员的急剧增加是基于A加强东南沿海地区战备的需要B应对北方安全形势恶化的需要C防范越南战争带来的安全威胁D建立现代化海空军的改革需要36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3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

19、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38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3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

20、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另起炉灶”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4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9911993年,我国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进程411984年10月,国务院实行第二步利税改革,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

21、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来源:42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43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A国家所有、个体经营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三权分置D国家所有、合作

22、经营44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45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A顺应市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B使农村家庭承包取代了人民公社C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D使农村形成生产责任的

23、垄断经营46截至2011年2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多件。这表明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成果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4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在苏美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

24、际局势4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来源:学|科|网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25分,第50题12分,第51题15分,共52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

25、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整理材料二 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

26、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写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

27、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13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过去的150年中,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四个阶段的转化。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

28、英是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摘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

29、,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19791985年,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来源:学*科*网(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制度出现曲折的原因。(9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doc)为本站会员(LY5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