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浪二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训练考试语 文 试 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
2、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
3、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
4、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B. 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C.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D. 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
5、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B. 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C. 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D. 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B. 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
6、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C. 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D. 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
7、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论证层层递进”分析不正确,文章不是层进式结构,是并列式结构。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
8、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分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B项,说法错误,“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
9、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己启动或在建的智慧
10、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己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
11、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摘编自经济日报)材料二: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
12、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
13、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
14、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摘编自人民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B. 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C.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D. 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5、项是( )A. 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B. 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C. 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D. 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6.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D 6. 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
16、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表述错误。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做出响应。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D项,“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17、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探究并概括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材料一第一段“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介绍了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第二段“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第三段“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分别介绍了中国智慧城市的现状及在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第一段“智慧城市就是”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
18、实质;第二段阐释了智慧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二是三是”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王曹洪蔚汴梁人爱听戏,听的是梆子戏。
19、那腔调高亢、激越、悲壮,还透着柔媚,带着悠扬,百听不厌。刚解放那会儿,汴梁城梆子戏唱得最好的数黑妮儿。黑妮儿不是妮儿,是个大小伙子,演关公,师从全才须生“关大王”王海晏。黑妮儿演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章法讲究,口中有词,脚下有步,手眼有戏。一开腔,声震屋瓦,响遏流云,余音绕梁。尤善“噙腔”绝技,让人大呼过瘾。黑妮儿生在祥符乡下,家贫。五岁时,爹爹与人签下“任由打骂,死病无关”的契约后,把他留在了学戏的义成班,自此成为梨园弟子,开始艰难地练功学戏。黑妮儿似有天赋,唱念做打,样样精湛。唱功尤为奇绝。黑妮儿自创的“脑后音”堪称一绝,高亢豁亮,挺拔圆转,有曲尽而余音不绝之妙。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都是他
20、的拿手好戏。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白孩儿住砖桥街,是汴梁城的老门老户,家里开有“白家汤馆”,专卖羊肉鲜汤。白家的羊汤在汴梁城也是一绝。铁锅大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喝汤时,滚头儿舀汤,溜边儿添油,再撒上一层香菜末子,加入炸好的辣椒油,那鲜,那香,那辣,扑鼻而来,让人如入仙境。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这是汴梁城市井百姓公认的“两大好”。按说,这腔,这汤,互不沾边儿,后来却有了故事。黑妮儿在相国寺永安戏院唱红以后,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就有些飘。深秋的时候,黑妮儿嗓干发疼,茶饭不思,有人撺掇他去喝白家羊汤。黑妮儿去了一
21、喝,如饮天泉,再也割舍不下。白孩儿对黑妮儿心生崇拜,每回喝汤都给予特殊关照。喝了一个礼拜后,黑妮儿自觉神清气爽。喉头生津,不见痛感,连连击掌,“好汤,上等好汤。”冬天就到了。这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赶着喝汤驱寒的人多了起来。白孩儿正忙着盛汤端汤,见一半大小子抱一铜锅过来了,说唱戏的黑妮儿师父嫌天冷,支派他把羊汤打回去喝。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隔了几日,黑妮儿又来喝汤,脸就有些红,关公一样。临走,对白孩儿说:“戏有戏路,行有行规,祖上的规矩就是不能破。白师傅,黑妮儿佩服您。”说罢,躬身一拜,走了。
22、白孩儿依旧爱听黑妮儿的戏,还是一场不落。有一阵儿,黑妮儿没来喝汤,也没了演出。白孩儿一打听,说是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了。上面让他唱样板戏,黑妮儿不从,谎说自己除了演关公,其他演不了。白孩儿听了,对黑妮儿心生佩服:好,有骨气,关公气派。他决定去乡下看看黑妮儿。见到黑妮儿后,白孩儿的眼泪就下来了:才几天工夫,黑妮儿就成了另一个人,黑瘦,眼窝塌陷,一说话,嗓子像漏气风箱。活关公,不能这样毁掉啊!拉着黑妮儿的手,白孩儿说:“你不能这样糟践自己呀,你要相信,老百姓爱听关公戏,早晚有你登台亮嗓的那一天。”白孩儿趁天黑,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每天给他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不到半个月,黑妮儿面色红润,嗓音通
23、透,又找回了一个活关公。白孩儿每天五更起床,陪黑妮儿到城北的黄河滩去吊嗓,听黑妮儿咿咿、呀呀、啊啊,一脸的惬意。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古装戏又重返戏剧舞台。活关公黑妮儿也迎来了他的人生第二春。羊汤的滋润,不间断的吊嗓练功,使他的唱功日臻成熟。他扮演的关公,端庄肃穆而不失凛然神威,一登台,便赢得满堂彩。黑妮儿又尝试演新的角色,公演后,再次轰动汴梁。黑妮儿获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人称“豫东红脸王”。领奖回来,黑妮儿直接去了白家汤馆,把奖杯证书往白孩儿的怀里一塞,说:“从明儿个开始,我每天早上在你汤馆门前唱一个小时戏,权当练嗓儿。不过,赏我一碗羊汤喝。”如今,在汴梁城,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依然是
24、百姓喜欢的“两大好”。虽说唱戏的不再是黑妮儿,盛汤的也不再是白孩儿。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汴梁人爱听梆子戏并介绍了梆子戏的腔调特点,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又为下文黑妮儿的出场做了铺垫。B. 白孩儿喜欢听戏,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用“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做了个借口。C. 小说中的人名很有特色,富有地域风味,“黑”“白”两姓相对立,黑妮儿虽名为“妮儿”却是男的,十分吸引读者。D. 末尾写唱戏的不是黑妮儿,做汤的不是白孩儿,但汴梁百姓仍喜欢,突出了两者的技艺、品德都得到了传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8. 请
25、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白孩儿的形象特征。9. “羊汤”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喜爱艺术,他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为人实在,他制作羊汤不掺假,工艺流程很到位,质量上乘。讲规矩,守原则,他对黑妮儿嫌天冷派人来买羊汤不理睬。扶危济困,善良热情,在黑妮儿发配落难时依然伸出援助之手,照料落难中的黑妮儿,并使之得以重返舞台。 9. 为“白孩儿”“黑妮儿”交往提供了契机。“白孩儿”“黑妮儿”是在喝羊汤时相互认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黑妮儿”在羊汤的滋润下保持了演唱的水平,迎来了艺术生命的春天。揭示小说的主旨。一碗羊汤体现了热情善良、坚持原则、解人危困的美好人性
26、。【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理解错误;原文说,“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由此可知白孩儿这样说是为了让黑妮儿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踏实些。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
27、,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说“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可知白孩儿喜爱艺术,也喜欢黑妮儿的戏。依据文中对“白家汤馆”羊汤的介绍,“铁锅大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可知白孩儿为人实在,他制作羊汤不掺假,工艺流程很到位,质量上乘。当黑妮儿嫌天冷派人来买羊汤时,白孩儿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可见白孩儿是一个讲规矩、守原则的人。当白孩儿打听到黑妮儿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时
28、,他伸出援助之手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并每天给黑妮儿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照料落难中的黑妮儿,并使之得以重返舞台,可见白孩儿身上具有扶危济困、善良热情的品质。【9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作答时,一般考虑以下三点:第一,从情节结构上看,是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者与情节有关;第二,从人物上看,是不是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或者与人物有关;第三,从主题看,是不是能够揭示小说主旨,更好地表达主题。在小说中,“羊汤”为人物的交往提供了契机,白孩儿和黑妮儿是在喝羊汤时相互认识的,并因为羊汤让两人形象更饱满。从情节上看,“羊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两人因羊汤认识,后文黑妮儿在让人给自己买羊汤,以及白
29、孩儿拒绝卖羊汤的情节,表现出二人的性格;黑妮儿因拒绝唱样板戏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时,白孩儿伸出援助之手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并每天给黑妮儿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在羊汤的滋润下,黑妮儿保持了演唱的水平,迎来了艺术生命的春天,这些情节都与羊汤有关。文章通过“羊汤”揭示了主旨;一碗羊汤也许并不名贵,可贵的是在黑妮儿和白孩儿身上体现的热情善良、坚持原则、解人危困的美好人性,这才是小说最想表达的主旨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
30、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是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者,自庄宗时与凤俱为翰林学士,而峤亦讦直敢言,与凤素善。及凤已贵,而峤久不迁,自以材名在凤上而不用,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而峤与邻家争水窦,为安重诲所怒,凤即左迁峤秘书少监。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
31、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好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筮,投蓍而叹日:“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贼,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秦二年卒于家。(节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
32、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B. 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C. 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D. 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B.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在汉代以后是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C. 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D. 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有“尔l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33、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凤性格刚强,能仗义执言。安重诲杀掉并诬蔑任圜,赵凤的指责让安重诲无言以对。安重诲遭人告发,赵凤又秉公替他说话。B. 赵凤具有主见,不肯轻信盲从。有和尚进献所谓“佛牙”,皇帝及许多宫人深信不疑,而赵风用斧头砍斫,验证此乃伪造之物。C. 赵凤心胸狭隘,报复他人。赵风和于峤关系本不错,但赵凤身居高位后,于峤愤愤不平。后来赵凤抓住机会,让于峤遭到贬谪。D. 赵凤乐观知足,坦然生死。废帝即位后提拔赵凤,赵凤病重不能履职,但他认为自己的寿命和地位已经超过先辈,足可死而无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
34、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2)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因而和萧希甫一起多次抨击时政,特别毁谤非议赵凤,赵凤对他心怀不满,没有找到机会发泄。(2)唐明宗改变脸色道歉说:“你说得对啊。”于是将边彦温等三家灭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文意。本句话的意思是,后来安重诲获罪,臣子们没有敢说话的,只有赵凤多次说安重诲竭尽忠诚。唐明宗认为赵凤是同党,罢他为安国军节度使。据此,“得罪”指获罪,不能带宾语,而“群臣无敢言者”意思是臣子们没有敢说话的,故“得罪”与“群臣”应断开
35、。“明宗以凤为朋党”和“罢为安国军节度使”意思完整,说的是唐明宗认为赵凤是安重诲的同党,罢免了赵凤原来的官职,让他担任安国军节度使,因此“朋党”与“罢”应断开。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明宗”是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
36、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B项“皇帝及许多宫人深信不疑”不正确,依据原文“明宗以示大臣”看不出皇帝对此深信不疑。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根据上下文,掌握句子基本意思。翻译时应尽量直译,落实关键词语。翻译完后,通读译文,检查有无错误,保证语句通顺。本题翻译时的关键词有:(1)“非斥”,抨击、批评;时政,“诋”,毁谤;“訾”,非议;“衔”,不满、怀恨;“发”,发泄。(2)“改容”,改变脸色;“谢”,道歉;“是”,对,正确;“族”,灭族。【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37、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参考译文:赵凤,幽州人,年轻时以儒学出名。赵凤喜欢说直话而性格刚强,素来和任圜相处很好。任园被安重诲杀害,而诬告他谋反。这时,安重诲正当权,即使唐明宗也不能责问他,惟独赵凤大哭呼叫安重诲说: “任圜是天下的义士,难道会谋反!而你杀了他,拿什么向天下人解释?”安重诲羞愧不能回答。有一个和尚游历西域后,得到佛牙来进献。唐明宗拿给大臣们看。赵凤说:“据说水火都不能损伤佛牙,请允许我检验这个佛牙的真假。”
38、于是用斧头砍佛牙,佛牙应声而碎。这时,宫中施舍的物品已达数千件之多,由于赵凤砸碎佛牙才停止施舍。天成四年夏,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自从唐庄宗时和赵凤都任翰林学士,而于峤也敢于直言揭短,和赵凤素来很友好。到赵凤显贵后,而于峤长久不得升官,自认为才能名声在赵凤之上而受不到重用,因而和萧希甫一起多次抨击时政,特别毁谤非议赵凤,赵凤对他心怀不满,没有找到机会发泄。而于峤和邻居争夺水井,为安重诲所不满,赵凤就把于峤降职为秘书少监。后来安重诲被边彦温等人诬告发动兵变,唐明宗召边彦温等人到朝廷责问,都伏罪承认自己欺诈,明宗立即杀掉了他们。几天后,赵凤在中兴殿上奏事情,说:“我听说有诬
39、告安重诲的坏人。”唐明宗说:“这是小事,我已经处理了,你可以不过问了。”赵凤说: “我听说的事情,关系国家利害,陛下不能认为无关紧要。”于是指着殿屋说:“这个殿之所以庄严宏伟,是由于有栋梁柱石的支撑。大臣是国家的栋梁柱石,况且安重诲出身微贱,经历了艰难危险,才使陛下成为中兴的君主,怎么能让坏人动摇他呢!”唐明宗改变脸色道歉说:“你说得对啊。”于是将边彦温等三家灭族。后来安重诲获罪,臣子们没有敢说话的,只有赵凤多次说安重诲竭尽忠诚。唐明宗认为赵凤是同党,罢他为安国军节度使。唐废帝登位,召为太子太保。因脚病住在家中,病得严重,自己用蓍草占卜,扔下蓍草叹息说:“我家世代没有活过五十岁的人,又都很贫穷
40、低贱,我现在年龄超过五十而且富贵,还有什么要求呢!”清泰二年在家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 风 ( 其 二 )杜 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
41、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立于淅淅秋风,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清。15.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
42、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本题题干已
43、经点明诗歌后四句抒发的是“思归之情”,要求考生分析“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考生需要找出哪些诗句写了哪些“悲”,哪些“乐”,然后再分析诗句中“悲”与“乐”的关系即可。后四句中,“月”是团圆的象征,此时却说“不知明月为谁好”,表明明月不属于自己,语言中含着对团圆之人的嫉妒,表达出思归而不能归的悲伤;“孤帆”表达孤独之意,“归”表达归家之意,可是“他夜归”则表明虽有归家的希望,今夜却不能归;“白发”表明年华已逝,内心悲伤,然而“会将白发倚庭树”,想象虽然白发,终究有回到家,倚着庭树的日子,又含有对未来的希望;“故园池台今是非”则是对故园现状的猜想,表达担忧之情。可见四句诗中句句含悲,望月思归而难归为
44、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后四句以悲情为主,悲情中又有些许喜乐,然而喜乐皆是出自想象,这就更反衬出现实的悲。【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
45、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_, 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描写“焚椒兰”的语句是“_”,用来描写“宫车过”的语句是“_”。(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_,_”的特点来比况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答案】 (1). 佛狸祠下 (2). 一片神鸦社鼓 (3). 烟斜雾横 (4). 雷霆乍惊 (5). 出淤泥而不染 (6). 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46、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佛狸”“霆”“淤”“濯”“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与此同时,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 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 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育
47、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 ,没有被挖掘罢了。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抄,毕竟现代教育目的与传统教育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或过度开发。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行之有效 建构 遮蔽 刻舟求剑B. 立竿见影 建构 遮掩 扬汤止沸C. 行之有效 建设 遮蔽 刻舟求剑D. 立竿见影 建设 遮掩 扬汤止沸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B. 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C. 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19. 文中厕横线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