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BM-SPSS第第15章章 SPSS中随机化过程的实现中随机化过程的实现(1)定义 所谓随机,即非随意。随机化是按照数学上概率的原理,使研究对象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或被分配到某一处理组,结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随机化是提高样本代表性和(或)组间均衡性的重要方法。科学实验中的随机化是通过随机数字实现的。(2)分类)分类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两个层面。随机抽样:按照随机的原则抽样,即按照确保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单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等。随机分组:按照随机的原则分组,即按照保证研究对象有同等的机会进
2、入各处理组的原则,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的方法。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随机区组设计分组等。随机抽样的设计随机抽样的设计单纯随机抽样:是先将全部观察单位进行编号,然后再用随机数字法、抽签等方法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再随机抽取部分群组组成样本,被抽中的群组全部个体均为调查对象。分层抽样:先将研究对象按影响研究结局的主要特征分为若干层,然后在每一层中进行随机抽样,可分为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和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随机化分组的设计随机化分组的设计完全随机设
3、计的分组,是将同质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两个或多个水平(处理)组中,再观察和比较不同处理所产生的效应。其步骤为:编号(给受试对象编号),取随机数(从随机数字表或随机数发生器获取),确定组别。随机区组设计的分组,也称配伍组设计,是先按一定条件(影响实验结果的非处理因素)将受试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区组(配伍组),再将各区组内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模块解读模块解读1设定随机种子设定随机种子(1)活动生成器:设置用于产生随机数字的“随机数字生成器”;软件提供了两个随机数字生成器,其中“兼容SPSS12(S)”为SPSS12.0及以前版本的生成器,“Mersenne扭曲器(M)”为更新且更可靠
4、的生成器;系统默认为“兼容SPSS12(S)”。(2)活动生成器初始化:设置随机数字产生的起点,相当于在随机数字表上指定行列。其中“随机”为软件随机产生随机种子,“固定值”为用户设定随机种子。用户设定具体的种子时,建议采用分析当天的日期,如20130310;因为同一软件用相同种子数所产生的随机数是一样的(统计学上称为重现性)。系统默认为“随机”。2生成随机数字生成随机数字单击“转换”|“计算变量”命令,弹出“计算变量”对话框,如图15-2所示。3随机数字排序随机数字排序单击“转换”|“个案排秩”命令,弹出“个案排秩”对话框,如图15-4所示,用于变量值求秩。“秩的类型”:单击“秩的类型”,弹出
5、“秩的类型”对话框,如图15-5所示;用于定义数据文件中产生新变量(秩变量)值所代表的统计学含义。“结”:单击“结”,弹出“结”对话框,如图15-6所示;用于指定“结”(变量值相同的,称为结)的秩次。均值:相同值的秩取平均值;低:相同值的秩取最小值;高:相同值的秩取最大值;顺序秩到唯一值:相同值的秩取第一个出现的秩次值,其他观测量秩次顺序排列。系统默认为均值。实例讲解实例讲解例15.1:某高中班有学生60人,现欲了解其近视率,拟从中随机抽取25%即15人作调查;见例15-1.sav。1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建数据集:将该班学生从1到60编号,建立数据集;(2)取样规定:规定取对应的随机数字
6、较小的前15个同学组成样本;(3)“转换”|“随机数字生成器”,如图15-7所示,弹出图15-1所示的对话框;(4)设置随机生成器并设定随机种子(如图15-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5)单击“转换”|“计算变量”按钮,定义“目标变量”为“随机数”,数字表达式:为“RV.UNIFORM(0,1)”,如图15-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计算产生随机数字,如图15-9所示。(6)“转换”|“个案排秩”,将“随机数”选入“变量栏”,其他采用系统默认设置,如图15-10所示,单击“确定”运行,产生随机数的秩次,变量名为“R随机数”,如图15-11所示。2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根据图15-12可
7、知,编号为:2、5、10、11、12、15、16、29、34、39、43、48、53、54、55的15位同学,便构成了调查的样本。实例讲解实例讲解随机分组:例15.2:将符合要求的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要求每组30例,见例15-2.sav。分组规定:对应的随机数字较小的前30例进行A组,较大的30例进入B组;1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建数据集:将研究对象按某特征进行排序,并从1到60编号,建立数据集;(2)分组规定:对应的随机数字较小的前30例进行A组,较大的30例进入B组;(3)设置随机种子(20130310),计算产生随机数,并对随机数求秩次,方法同例15.1中的相关操作。2结果解释
8、结果解释根据图15-13所示可知,编号为2、5、10、11、12、14、15、16、17、18、19、20、22、24、26、29、34、36、38、39、43、47、48、50、53、54、55、56、59、60的30例研究对象进入A组,其余的30例则进入B组。实例讲解实例讲解例15.3:将符合要求的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要求每组20例,见例15-3.sav。分组规定:秩次120入A组,2140入B组,4160归C组1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除分组规定外,其他同例15.1;(2)分组规定:秩次120入A组,2140入B组,4160归C组。2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根据图15-14所示可
9、知,编号为2、5、10、11、12、15、16、22、26、29、34、39、43、48、50、53、54、55、59、60的20例研究对象进入A组,编号为4、14、17、18、19、20、24、25、27、36、37、38、40、41、45、46、47、49、56、57的20例研究对象进入B组,其余的20例则进入C组。3说明:说明:怎样分组需要事先做出规定。本例也可将随机数秩次“R随机数”除以3的余数(0、1、2)进行分组,如规定余数为0者如A组、为1者如B组,为2者入C组。实例讲解实例讲解例15.4:将15对研究对象(30位)随机分入A、B两个处理组;见例15-4.sav。1操作步骤操作步
10、骤(1)建数据集:设置两个变量,编号(从1到30),对子(从1到15);(2)分组规定:“R随机数”=1的研究对象入A组,“R随机数”=2的入B组;(3)指定随机生成器并设定随机种子(图15-8),单击“确定”按钮;(5)计算产生随机数字,参数设置如图15-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6)单击“转换”|“个案排秩”命令,将“随机数”选入“变量栏”,将“对子”选入“排序标准”,其他采用系统默认设置(如图15-1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运行。2结果解释结果解释结果如图15-16所示,据此可知,编号为:2、4、5、8、10、12、14、15、18、20、22、24、26、27、29的15位研究对象
11、进入A组,编号为:1、3、6、7、9、11、13、16、17、19、21、23、25、28、30的15位进入B组。3说明:说明:怎样入组需要事先做出规定,本例规定将“R随机数”小者进入A处理组。其实,规定将“R随机数”大者进入A处理组也可;或者采用掷币等方法随机确定入组。实例讲解实例讲解例15.5:将30只雌性小鼠以体重为区组因素随机分入A、B、C三个处理组(10个配伍组);见例15-5.sav。1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建数据集:设置两个变量,编号(从1到30),区组(从1到10);(2)分组规定:“R随机数”=1的研究对象入A组,“R随机数”=2的入B组,“R随机数”=3的入C组;(3)指定随机生成器并设定随机种子(如图15-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5)计算产生随机数字,参数设置如图15-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6)将“随机数”选入“个案排秩”“变量栏”,将“区组”选入“排序标准”,其他采用系统默认设置(如图15-17所示),单击“确定”运行。2结果解释结果解释结果如图15-18所示,据此可知,编号为:2、5、8、12、15、16、20、22、26、29的10位研究对象进入A组,编号为:3、4、9、10、14、18、19、24、25、28的10位进入B组,编号为:1、6、7、11、13、17、21、23、27、30的10位进入C组。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