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明德德讲讲堂堂4中国文化|儒儒墨墨之之辩辩 “儒墨之辩儒墨之辩”出现的社会背景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思想文化:从、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学在民间间”;科技文化发展。;科技文化发展。救世的苦行者墨子大致的生平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清末经学家孙诒让墨子间训考证,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战国初期的一位思想家、实干家、科学家。思想家 反对儒家的礼治
2、主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丧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人间训)科学家 墨子出身平民,很可能是手工业者,先秦时代思想家中罕见的技术人才,精于制造各种机械。数学:给倍、同长、中、寰、正方形、直线(汉以后弩机的瞄准器“望山”)下定义(和欧几里的圆、正方形定义相同)物理:给力、动、止下定义,研究过杠杆原理、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及声音共鸣原理墨家集团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行义的精神轻名誉 巫马子谓子
3、墨子曰:“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而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巫马子曰:“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子墨子曰:“然则子亦贵有狂疾也。”儒墨之争儒墨之争 儒与侠儒与侠 、时代不同:时代不同:孔子生在春秋末,墨子生在战国初,孔子生在春秋末,墨子生在战国初,孔子温和,墨子激愤孔子温和,墨子激愤、立场不同:立场不同:孔子的立场是贵族的甚至是统治阶级孔子的立场是贵族的甚至是统治阶级的。孔子看不起体力劳动,认为从事农工商的都是小的。孔子看不起体力劳动,认为从事农工商的都是小人,
4、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君子。墨子的立场是平民的,人,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君子。墨子的立场是平民的,代表体力劳动人民,他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感情,比较代表体力劳动人民,他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感情,比较接近劳动人民。接近劳动人民。、代表士人的不同阶层:代表士人的不同阶层:儒家代表士人的上层,有儒家代表士人的上层,有贵族气,主要是文士,参与政治,充当智囊文秘。孔贵族气,主要是文士,参与政治,充当智囊文秘。孔子为儒指引的出路是读书做官。墨家代表士人下层,子为儒指引的出路是读书做官。墨家代表士人下层,有平民味,主要是侠客,参与军事,墨子为侠指引的有平民味,主要是侠客,参与军事,墨子为侠指引的路,是平时自食其力,急时行侠仗
5、义。路,是平时自食其力,急时行侠仗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都有原则和底线。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都有原则和底线。儒墨之争一、针锋相对非儒 墨子,第一个公开批判孔子及儒家的人,墨家,也是孔子和儒家的一个公开的反对派。成心抬杠,处处跟孔子拧着来李零人往低处走 1、得理不饶人 论语比较忠于历史、忠于事实。他人的讥讽、学生的不满、孔子的狼狈都如实记录。墨子及以后的各派著作,只有胜没有败。对于这些记录,不可不信,不可全信。非儒 2、无所不用其极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藜羹不椹,十日,子路为烹豚,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人衣以酤酒,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某,席不正弗坐,割
6、不正弗食。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某曰:“来,吾语女。曩与女为苟(通亟)生,今与女为苟义。”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鲍则伪行以自饰,汗耶诈伪,孰大于此!思考 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有何区别?墨家:视人之国若视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己家,视人之身若视己身。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墨分歧 根本分歧:有差等的仁爱与无差别的兼爱“以及”与”若视”孟子滕文公上婴儿坠井,嫂溺不援,是豺狼也。不是“兼爱”,而是天性“恻隐之心”。伦理道德的基础是人之常情。否则就是“伪善”。如何实现兼爱三大分歧 1、功利还是仁义 利害的计算:不识其利。爱(利)人者,人必从而爱(利)之,恶(害)人者,
7、人必从而恶(害)之。墨家:兼爱“成了一种投资,一种为自己的社会保险”(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仁义不但与功利不相冲突,反倒是获得功利的途径,甚至本身就是功利。可以称之为“仁义即功利”。儒家:“仁义非功利”。仁义不可能是功利,也不应该是功利。道德要讲超越性,首先就应该超越功利。见义勇为,就是不计利害;见利忘义,就是不讲道德。分歧1:功利还是仁义 以利说义,恰恰是墨家比儒家高明的地方,也是深刻的地方。义的根本就是利。墨子的利,是“天下之利”。道德的目的不是让大家的权益都丧失,而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个人私利是天下之利的基础。利,不仅是义之本,也是义之途。损人利己,舍己为人,损舍的都是利,道德与不道德,就
8、在于如何对待大利小利,眼前之利还是长远之利。墨家以利说义,是讲根本;儒家以义反利,是讲现实。现实中道德和功利冲突时,还是要为道义而舍功利。分歧2:鬼神还是天命 第一个方法是算账,第二个方法就是吓唬。墨子的“鬼神论”,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兼爱,另一方面是为了批判儒家。儒家主张天命,反对鬼神。孔子“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子夏“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对待鬼神,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其实不信鬼神。墨家信鬼神而不信天命。非命中批判“天命论”,明鬼中宣扬“鬼神论”分歧2:鬼神还是天命 鬼神的有无 鬼神存在的意义,“赏贤而罚暴”墨子的用意,在于警告统治者,收敛一点,不要太过分。值得肯定,但是十分靠不住。墨子
9、公孟:有一次,墨子生病,一个叫跌鼻的学生就问他,先生不是圣人吗,怎么会生病,难道先生的言行有什么不对,鬼神来惩罚?还是鬼神瞎了眼?墨子不能承认自己不道德,也不能承认鬼神瞎了眼。便说,人生病有多种原因。这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却让自己陷入了逻辑怪圈:别人生病是鬼神惩罚,你生病就不是?分歧3:君权还是民权 尚同,就是同上,就是一切思想、观念和意见都必须统一于上级,最终统一于天,这种统一是绝对的,没有价钱可讲。“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比亦非之”。即天下一统,君权至上,绝对服从。这是一种专制,甚至是一种专政。看来墨子也觉得兼爱事实上不能实现,于是提出“以专制行兼爱”。墨子的最后一招,也是最管用
10、的一着。但是“兼爱”与“专制”能统一吗?尚同 病因:1、人们不相爱乱何自起?起于不相爱 2、社会缺领导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针对不相爱,提出兼爱 针对无政长,提出尚同 墨子的领导,是指能够统一人民思想、观念、意志的好领导。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其人兹众,其义者亦兹众,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交相非也,天下大乱,若禽兽然。墨子所谓“无政长”,与其说缺乏好领导,不如说意见不统一。尚同 谁统一?百姓还是官员?不能由百姓统一,百姓嘴杂。由统治者来统一,自下而上统一,即意见与上级相同。这就是“尚同”。怎么统一?实现兼爱的第三个方法就是集权。尚同 天子兼爱,国君就兼爱;国君兼爱,乡长就兼爱;乡长兼爱
11、,里长就兼爱;里长兼爱,村民就兼爱。普天下兼爱。有没有疑问?尚同 表面上是“民主集中”,实际上是“君主独裁”,至少也是“君主集中”,甚至“君主专政”!君王拥有最高的思想权、话语权、决策权和对争论的裁决权。“国家的性质必然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力必定是绝对化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民只有绝对服从,提意见也是义务而不失权利。爱民的墨子,最终完全无视民权!分歧3:君王的专政 爱是发自内心的。以专制行兼爱,本身是悖论,兼爱是维护民权,尚同则是君权至上,那民权从何而来?这是儒家与墨家最重大的一个分歧。如果说兼爱是墨家学说中最大的亮点的话 那么尚同就是其最大的败笔孟子的观点 民贵君轻,第一是民权,第
12、二是政权,第三是君权。君王的尊崇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他必须合格,如梁襄王这种“望之不似人君”,就没有资格。君主合格的条件一:关注民生,与民同乐。考核的标准有三条,是“五十者可以衣帛”,是“七十者可以食肉”,是“黎民不饥不寒”合格条件二:关心弱势群体。要关心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合格条件三:要与民同乐。齐宣王: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认为“与民同之,于王何有?”孟子的观点 君主合格条件二:了解民意,尊重事实。选贤,“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民父母”君主合格条件三:尊重民权,对等交流。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
13、心;君之视臣如犬马,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君主不合格怎么办?一是抛弃他,让他去做孤家寡人 二是颠覆他,让他去做孤魂野鬼 出发点与目的地的错位。墨子为民谋利,结果“君权重于民权”,孟子为君谋利,结果“民权重于君权”,为什么呢?原因 一、墨子把问题简单化。只考虑百姓物质需求,不考虑精神需求;只有经济利益,没有政治利益。因此,他只为百姓争取生存权利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权利和言论权利。相反,他认为这些权利还必须无条件交给统治者。结果,在把百姓从经济压迫中解放出来时,同时把百姓变成了统治阶级的精神奴仆!其实,一旦没有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也就不可能实现。二、言论思想权利可以交出,但为什么必须交出呢?因为不如此,不能尚同。这是造成“君权大于民权”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