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文档编号:37458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3分)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

2、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

3、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

4、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

5、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

6、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

7、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

8、,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

9、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

10、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B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4)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5)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二)现代文阅读(本

11、题共1小题,11分)2(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故都的秋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

12、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13、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

14、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Days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

15、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

16、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17、,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934年8月,在北平)Days:英语中指“黄金般的日子”。Anthology:英语中指“选集”。【注】Golden(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是因为“蓝色和白色”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当时心灰意冷的颓废心态,与后文“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形成照应。B文中多次写声音,其中“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C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详写故都旧院的秋。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使秋意表现得更为浓烈与普遍。D

18、本文中,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入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盛果”图等。(2)“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请赏析这句话在语言上的特色。(3)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在第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3(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

19、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

20、。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

21、也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D翰

22、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B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C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

23、听从了他的意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5)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4(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意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渴望

24、追随叶衡,挥戈跃马驰骋疆场。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D全词借用眼前青山、万马、烟雨、白发、沙鸥等自然之物,写出情感的变化:愁由无到有,由有到浓得无法消解。(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5(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

25、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2)劝学中,从走路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的语句是:“ , 。”(3)赤壁赋中写作者乘小舟在浩大江面自由自在的句子是:“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 。”两句以设问方式,用经典春水意象写出作者无法消解的愁绪。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番茄曾经是一种观赏植物,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爱便与日俱增。番茄炒蛋是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糖拌番茄是最受小孩子欢迎的,番茄炖牛腩则是广大美食爱好者喜爱的。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

26、区,长势更旺。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赠予的爱称西红柿。 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一段路,才在餐桌上有了一席之地。美洲的阿兹特克人首先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得。欧洲人甚至认为,这种神秘的红果实有毒,于是把它叫作“狼桃”。但最终出现了敢为人先的人。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有一天,他鬼使神差吃下了一个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回味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死

27、亡。,反而食欲大增。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如今,番茄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排比B.比喻、拟人、排比C.拟人、排比、借代D.比喻、夸张、借代(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B.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C.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D.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

28、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2分)7(2分)下面是阳光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尊敬的刘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文学社社长,我们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书中收录了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大作,这将成为我们青春的纪念,敬请拜读,并请您为我们题写序言。你是德高望重有一些经验的教育大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们倍感荣章,在此敬谢不敏!祝您工作顺利!阳光文学社2019年7月15日四、写作(40分)8(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对于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