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文档编号:377557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大庆中学大庆中学 2022-2023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第一次月考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共一、现代文阅读(共 3636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挖掘中,新发现的 6 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彰显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

2、内涵,强化的是文化自信的力量。申言之,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锦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

3、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

4、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之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虽处于所谓“华夏边缘”,但却与西北方向

5、的“陆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南面可通过滇、缅、印之间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沿海各地,甚至可以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与该地域文明发生交往。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它关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的探寻,对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理解,对中华文明世界贡献的把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历史主体性、民族凝聚力的认知与塑造,意义堪称重大。80 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

6、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我们相信,此次的考古发现,也仅是辉煌博大的中华文明遗存之冰山一角,今后的发掘研究前景更可期,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事业定当再上层楼。(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3 月 29 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公众关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挖掘,表明了三星堆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这种关注也强化了中国人所具有的文化自信。B.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有力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持久、厚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重、包容,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C.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而三

7、星堆文明便属于这棵大树的根脉,它奠定了巴蜀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地位。D.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为了证明三星堆不仅仅是一个遗址,更是一种文明的展示。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由国内到国际逐层深入论述了三星堆遗址对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C.作者在文中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性,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深刻透彻。D.文章末段在前文

8、对三星堆遗址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考古工作更深层次上的意义,跳出了纯历史学术的圈子,富有深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蜀文明自夏代起就和中原文明有了交流,受到中原文化的很大影响。这种不断的交流融汇促进了古蜀文明的发展。B.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谱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明,有关蜀王杜宇和五丁开山等故事传说都点缀着中华文化的璀璨星空。C.中华文明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明,这可以从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具有西方文明的特质这一现象上得到证明。D.考古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文化事业,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必会使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二)实用类文本

9、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杜甫看过唐代舞蹈名家公孙大娘舞剑,写下了有名的句子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四句描写舞蹈的形容,写“闪光”,写“速度”,写爆炸的“动”,写收敛的“静”。这位公孙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张旭当然从书法入手学习,但是使他有创作美学领悟的却是舞蹈。杜甫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也看了张旭狂草,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张旭醉后的样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新唐书艺文传里对张旭书写时的描述,也许更为具体传神

10、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酒”成为狂草的触媒,使唐代的书法从理性走向癫狂,从平正走向险绝,从四平八稳的规矩走向背叛与颠覆。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颠与狂,是他们的书法,也是他们的生命调性,是大唐美学开创的时代风格。杜甫诗中谈到张旭“脱帽露顶”,似乎并不偶然。同时代诗人李颀的赠张旭也说到“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脱帽露顶”常被解释为张旭不拘礼节,不在意同席的士绅公卿。但是“脱帽露顶”如果呼应着新唐书里“以头濡墨”的具体动作,张旭的狂草,或许是要摆脱一般书法窠臼,反而应该从更现代前卫的即兴表演艺术来做联想。唐代的狂草大多看不见了,

11、“以头濡墨”的淋漓迸溅,或留在寺院人家的墙壁上,或留在王公贵族的屏风上,墨迹斑斑,使我想起克莱因(注:克莱因,法国艺术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用人体律动留在空白画布上的蓝色油墨。少了现场的即兴,这些作品或许也少了被了解与被收存的意义。如果张旭书写时果真“以头濡墨”,他在酒醉后使众人震撼的行动,并不只是“书写”,而是解放了一切拘束、彻底酣畅淋漓的即兴。“以头濡墨”,是以身体的律动带起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静。张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书法”为师,而是以公孙大娘的舞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剑为师,把书法美学带向肢体的律动飞扬。颠张狂素,像久远的传奇,他

12、们的“颠”“狂”似乎无法、也不计较坚持留在轻薄的纸绢上,他们的墨痕随着历史岁月,在断垣残壁上漫漶斑驳,消退成废墟里的一阵烟尘,供后人臆测或神往。颜真卿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唐楷的典范,恭正大气,但是颜真卿曾向比他年长的张旭请益书法,刻石本的“裴将军诗”或许可以看到颜真卿与张旭的承续关系。他们的“狂草”里也并不刻意避忌楷体行书,几乎是用汉字交响诗的方式出入于各种形体之间。怀素也曾经向颜真卿请益书法。从张旭到颜真卿,从颜真卿到怀素,唐代狂草的命脉与正楷典范的颜体交相成为传承。(摘编自蒋勋 狂草颠与狂的生命调性)材料二:书法与舞蹈历来被称为“姊妹”。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

13、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书法中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和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一样,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王

14、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 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

15、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摘编自 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6、是()(3 分)A.公孙大娘的剑舞亦刚亦柔、亦动亦静,使观者有淋淳顿挫、浓郁豪荡的感觉。B.公孙大娘舞剑是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也是他在书法上摆脱传统束缚的来源。C.公孙大娘舞剑、张旭创作草书、克莱因绘画都强调“即兴”,不易被人理解。D.我们现在虽看不到公孙大娘的剑舞,但从文学和书法作品中仍能体会其美感。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理性、平正、规矩是张旭之前唐代书法创作的特征,狂草的出现是大唐美学上的突破。B.从张旭到颜真卿再到怀素,唐代书法在不断地创新,从而得以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C.舞蹈引领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因此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核心。D.

17、书法和舞蹈属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而审美学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6.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卖厨刀刘明早晨有雾,淡淡的。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

18、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

19、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不过,这厨刀的钢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慢!”一个工人

20、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

21、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

22、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步地走了。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作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D.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

23、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9.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35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6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

24、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

25、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嘿:同“默”。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B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C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

26、确的一项是()(3 分)A荆轲善于隐忍。与盖聂论剑时,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他,他都默无声息地离开了。B荆轲喜爱读书击剑。作为卫国人,他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不听导致支属旁迁。C荆轲爱好饮酒。他经常和屠狗者、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半醉以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D荆轲交游广泛。他游历诸侯国时,与当地贤土豪杰相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也友好对待他,并向太子丹推荐了他。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5 分)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5 分)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二

27、)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 1314 题。溪晚凉李贺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注幢:旌幡。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的“扫”字体现出山风的强劲,山风既带来了“秋寒,也留下了澄碧的夜空。B.诗人善于观察,抓住山间溪边轻烟的色泽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一幅迷蒙梦幻的画面。C.“银湾”指银河,它以皎皎的光辉照亮了夜空,又像一湾流水闪耀着波光向东方倾

28、泻。D.如龙一样婉蜓盘旋的险峻山势使前文轻快的笔调为之一转,“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14.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秋夜的幽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三)默写(三)默写(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6 6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5.(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勇于超越的思想的至理名言。(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和“”。(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

29、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5)“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明月”这个意象,这句是“”。(6)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流水喻缠绵之情的一句是“”,写不忍离去的一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寓言,陪伴着每个孩子的成长。浙江省衢州市作协副主席毛芦芦回忆起她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爸爸讲的列那狐的故事。“我那时三四岁,听后。原来动物和人一样,会说话呢!原来动物跟人一样,也有聪明愚笨之分呢!那个场景至

30、今依然”。寓言,简短、轻快、有趣,浅显易懂而富有哲理。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把寓言比为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毛芦芦说,寓言寓教于乐,是孩子们特别乐意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儿童总是在中丰富着自己的心灵。近年来,随着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寓言文学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作品数量和样式不断增加,寓言散文、寓言剧、寓言体童话、寓言相声、科学寓言、系列寓言和微型寓言等新的形式,寓言中的角色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

31、花朵,寓言文学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民间土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寓言文学发展的加强重视。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振聋发聩念念不忘耳濡目染源源不断B.醍醐灌顶历历在目耳濡目染层出不穷C.振聋发聩历历在目耳熟能详源源不断D.醍醐灌顶念念不忘耳熟能详层出不穷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A.它既关心社会的现实,也关注人性的真实B.它既关注人性的真实,也关心社会的现实C.如同关注人性的真实,它也要关心社会的现实D.如同关心社会的现实,它也要关注人性的真实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

32、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花朵,寓言文学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民间土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寓言文学的发展要引起我们的重视。B.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花朵,寓言文学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民间土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寓言文学的发展引起我们的重视。C.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花朵,寓言文学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民间土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寓言文学的发展要引起重视。D.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花朵,寓言文学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民间土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寓言文学的发展要引起重视。四、课内文言文(本题共四、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010 分)分

33、)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虽有槁暴虽:连词,虽然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驽马十驾驾:名词,马拉车走十天的路程为“十驾”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数量词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20.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2 分)A或师焉,或不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学不可以已B.古之学者必有师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2.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4、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雁荡具体而微者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2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五、写作五、写作(6060 分)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底气”,指源于某种因素而产生的信心。苏武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能够大义凛然,威式不屈,是有底气的;梁启超在演讲时说自己“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种谦虚中的自负,是有底气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胸怀气魄,也是有底气一个人的“底气”,来源有很多。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当代青年人的“底气”。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