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督一、法定职责一、法定职责l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l1、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l2、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l3、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l卫生部监督局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卫生部监督局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规范(2010年年9月月17日印发)日印发)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
2、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监督依据二、监督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一)管理组织与制度1、管理组织及职责 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负责本单位传染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薄,统一填报有关报表。2、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
3、包括报告卡和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工作制度,相关文件如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成与分工、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要求、人员培训计划等。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4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l1、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l(1)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l(2)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分为两种,一种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一种为义务疫情报告人。l责任疫情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中其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
4、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l义务疫情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5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2、报告病种要求l(1)法定传染病;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截止目前共39种。即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7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以及2008年和2009年新增的手足口病(丙类)、甲型H1N1流感(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6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2)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
5、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l(3)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l(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7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3、填报要求l传染病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8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4、报告时限
6、要求l(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型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l(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9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
7、l5、报告程序与方式l(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寄送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l(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0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6、传染病报告卡要求l(1)传染病报告卡为全国统一格式,用A4 纸印制,使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l(2)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应当保存3年;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当对寄出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记录需保存3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1三、
8、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7、登记要求l(1)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项目填写要详细、齐全、内容保证真实可靠。l(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住院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登记簿、检验科登记簿、放射科登记簿等,均专册登记。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2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三)检查方法l检查相关书面文件、资料记录情况,根据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检验科登记簿记录抽取一定数量病例,与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簿记录及网络报告情况核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3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l(一)普通门诊l1、
9、诊室医生是否使用门诊日志。l2、门诊日志填写是否完整。l3、是否使用传染病疫情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l4、诊室手卫生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l5、无菌物品和无菌敷料是否专门管理,室内待用无菌物品有无注明灭菌日期。l6、室内使用的消毒剂与消毒器械是否符合要求l7、医疗废物是否按照规定分类收集,是否建立交送登记记录,登记内容是否齐全。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4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l(二)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l1、室内是否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l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否做到“一人一用一处理”l3、室内是否定期进行医疗环境监测,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l4、无菌物
10、品和无菌敷料是否专门管理,室内待用无菌物品有无注明灭菌日期。l5、室内使用的消毒剂与消毒器械是否符合要求l6、医疗废物是否按照规定分类收集,是否建立交送登记记录,登记内容是否齐全。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5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l(三)口腔科l1、制度建立l(1)是否有各类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制度l(2)是否有各类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l(3)是否有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及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制度l(4)是否有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制度(5)是否建立了消毒管理有关责任制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6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四、医疗机构相关科
11、室检查要点l(三)口腔科(三)口腔科l2、诊疗工作环境l(1)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是否分开。l(2)室内配备的手卫生设备是否符合要求l(3)所有诊疗器械是否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要求l(4)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是否有戴口罩、帽子和护目镜等防护物品l(5)每治疗一个病人是否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消毒。治疗过程中使用高速手机等可产治疗过程中使用高速手机等可产生水雾的器械生水雾的器械,会造成治疗区周边会造成治疗区周边1212平方米的污染区平方米的污染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7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检查要点l(三)口腔科(三)口腔科l3、诊疗器械清洗、
12、灭菌与消毒l(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前是否经流动水、采用手工刷洗或清洗设备彻底清洗。l(2)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是否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l(3)医疗器械是否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否符合要求。l(4)快速灭菌设备是否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l(5)使用的消毒剂与消毒器械是否符合要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8五、违法行为的处理五、违法行为的处理(一)医疗机构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医疗机构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未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2、违反条款违反条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
13、十条(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3、处罚条款:处罚条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38 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19l(二)医疗机构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二)医疗
14、机构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l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l未按照要求指定专门的部门或者确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l2、违反条款违反条款:l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条(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l3、处罚条款:处罚条款:l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十八 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15、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五、违法行为的处理五、违法行为的处理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0五、违法行为的处理五、违法行为的处理l(三)医疗机构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三)医疗机构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l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l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按规定报告l2、违反条款违反条款:l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
16、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l3、处罚条款:处罚条款:l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十八 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1五、违法行为的处理五、违法行为的处理l(四)医疗卫生人员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四)医疗卫生人员隐瞒
17、(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l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l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按规定报告l2、违反条款、违反条款:l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七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十六、第十七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l3、处罚条款:、处罚条款:l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 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
18、其执业证书。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2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l一、监督依据l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主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3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一)管理组织与制度l1、管理组织及职责;医疗机构设置监控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对从事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进行培训。l2、管理制度;(1)医疗废物管理责
19、任制度,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l(2)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定;(3)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贮存点工作制度。(4)医疗机构内部运送医疗废物的规定和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交接、登记规定。(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培训与健康检查规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4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作l2、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应当在产生科室进行分类收集,放置于专用包装物和利器盒中。(1)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
20、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2)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6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作l(3)体积较大的特殊病理废物应当单独分类收集,系中文标签注明内容。(4)医疗废物禁止混合收集,医疗废物中禁止混入其他废物或生活垃圾。盛装的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5)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
21、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7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作l(6)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均为黄色,分为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其材料用聚乙烯(PE)材料制作,禁止使用聚氯乙烯材料(PVC)。包装物、容器外表均要求印刷警示标识。(7)产生的科室应当进行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8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29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和周转箱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和周转箱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0二
22、、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三)医疗废物的内部转运l1、封闭转移;2、专用工具l3、专人负责交接与接受4、及时消毒和清洁。l(四)医疗废物的暂存管理l1、暂存设施基本要求l2、医疗废物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l(五)医疗废物处置l1、医疗机构暂存的医疗废物不得超过2天。交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1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2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方法l(五)医疗废物处置l2、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但应当符合要求。(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
23、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2)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3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三、违法行为的处理l(一)医疗机构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医疗机构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l1、违反条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五条l2、处罚条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1)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
24、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4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二)医疗机构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保存登记资料(二)医疗机构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保存登记资料 l1、违反条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l2、处罚条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3)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5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三、违法行为的
25、处理(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点不符合卫生要求(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点不符合卫生要求l1、违反条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l2、处罚条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四十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1)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6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三、违法行为的处理(四)医疗机构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四
26、)医疗机构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物或容器l1、违反条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十一条l2、处罚条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四十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2)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7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三、违法行为的处理(五)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五)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
27、垃圾l1、违反条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l2、处罚条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l(1)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丢弃医疗废物和在非贮存地点倾倒、l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8今天的学习至此结束!今天的学习至此结束!谢谢大家!祝新年快乐!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