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XX年XX月,万,物,生,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 木开始萌芽,农人开始播种。立春是一年中的 第一个节气,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开 始萌芽,农人开始播种。,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二月十八日或十九日前后,太阳黄经达叁百三十度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历史 文化,露,甘,惊蛰,三 月 五 日,鸣,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太阳到达黄经三百四十五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
2、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春分是春天的中间。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太阳到达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在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二是
3、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至,鸟,元,每年四月四日、五日或六日,太阳到达黄经十五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灵,祖,祭,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二0日或二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
4、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二0至二二,比中旬增高二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谷,夏,生,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二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 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 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 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 物
5、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 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小满,五 月 二十一 日,死,靡,草,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二1日或二二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
6、时节谨防灾。,历史 文化,今年6月6日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二1日(或二二日)开始,至7月7日(或八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
7、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二3二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每年7月7日或八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二八天之后,即所谓“夏至
8、三庚数头伏”。,禾,小,黄,伏,雨,每年7月二3日或二4日太阳到达黄经1二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 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历史 文化,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
9、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叶,落,桐,梧,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前后(八月二二日二十四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历史 文化,凉,风,
10、至,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
11、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寒,至,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凝,为,霜,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
12、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历史 文化,草,黄,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立冬,八 月二十三日,“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
13、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小雪,五 月 二十一 日,甚,寒,未,“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
14、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华南“冬暖”显著。,历史 文化,大雪,十二 月七日,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 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 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 也广,故名大雪。,十二 月 二十二 日,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二月二二日或者二3日之间,冬,隆,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
15、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大寒,一月 二十 日,寒,极,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经历了4000年以上的孕育期和成熟之后
16、2000多年的使用期,至今仍是我国历法的核心内容,谢谢观看,历史 文化,谢,谢,观看,联系电话:13812345678 联系 QQ:12345678 电子邮箱:Name,感谢关注,YourName,Name,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感谢您的关注!,THANKS 感谢各位,YourName,谢谢大家!,作者:YourName,微博:YourName,THANKS,THANKS,NAME,Thank you for listening,YourName,谢谢观赏,Thank You,谢,谢,大,家,THANKS,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