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7662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5.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 脑 间 脑 脑 干 小 脑 脊髓上、下行传导束灰质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概 述 感受是作用于各个器官的各种形式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截了当反应。包括 1 1、特别感受视、听、嗅、味 2 2、一般感受 浅感受: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受: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关节的 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复合觉(顶叶皮质感受):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 一、感觉系统 痛觉温度觉触觉运动觉 位置觉 振动觉实体觉 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 定位觉 重量觉等浅感觉 深感觉 复合感觉 (皮质感觉)一般感

2、觉一、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后角 侧角(仅见于T T1 1-L-L3 3节段)前角 灰质连合中央管外侧部中间带(前后角之间)灰质(“H”(“H”形灰质柱)脊髓的内部结构二、脊髓的解剖结构及传导束 白质位置 围绕灰质周围 长的上、下行纤维束 组成 短的脊髓固有束 前索 侧索 后索分部脊髓白质上下行纤维束分布模式图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来自延髓)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感觉传导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各种感受传导径路简易图 1、深感受传导径路 深感受传导径路周围突 经脊神 经 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内侧

3、丘系 交叉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脊神经节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核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级神经元 肌肉、肌腱、骨膜、关节感受器中央后回中上部旁中央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2、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 浅感受传导径路 周围突 经脊神经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脊髓丘脑侧束 前连合交叉 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节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级神经元中央后回3、触觉传导径路周围突 经脊神经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脊神经节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级神经元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前束 皮肤感受器中央后回触觉传导径路 薄束

4、和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上行纤维束 一般躯体感受传导路的共同点1、三级神经元传导 第1级神经元位于后根神经节。第2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3级神经元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2、交叉上行 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上行。3、经过内囊后肢传导。指骨骼肌的活动,包括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共济运动 三、运动系统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下运动神经元 肌肉 锥体外系统 小脑组成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起自大脑皮质

5、,下行至延髓下部锥体,大部分交叉到对侧于脊髓侧索后部下行,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数不交叉纤维直截了当下行于脊髓前索的最内侧称为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延髓皮质脊髓侧束 纵贯脊髓全长 沿途发出纤维止于同侧脊髓灰质,支配上、下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1 1、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2 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痉挛性)瘫痪。总结 皮质脊髓束 支配上、下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纤维 支配躯干随意运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受双侧大脑皮质运动

6、中枢控制 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则伤侧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 表现为硬瘫,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2、下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它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其功能是将这些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的收缩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 小脑系统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骨骼肌 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肌肉的收缩 神经冲动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7、表现:支配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显著减低或丧失,腱反射消失。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急性严重病变,由于断联休克作用,开始呈弛缓性瘫痪,休克期过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损害严重程度及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存在。上运动神经元偏瘫,上肢屈肌比伸肌肌张力高,下肢伸肌比屈肌肌张力高,呈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体 征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中枢性瘫、硬瘫)(周围性瘫、软瘫)瘫痪分布 整个肢体(单瘫/偏瘫/截瘫)肌群为主肌张力 增高,痉挛性瘫痪 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 增强、亢进 减弱、消失病理反射 有 无肌萎缩 无或轻度(废用性)有,明显肌束颤动 无 可有

8、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三)锥体外系统 广义的锥体外系统(extrapyramidal system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结构,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 目前锥体外系统的解剖生理尚不完全明了,其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它们的联络纤维等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狭义的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总称为基底节。三、

9、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亦称基底节(basal nucleus),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基底节组成图基底节杏仁核 旧纹状体 纹状体 屏状核 尾状核豆状核 苍白球 壳核 新纹状体 古纹状体 基底节的构成 基底神经节 锥体外系统的主要功能 1、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2、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3、负担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及反射性运动,如走路时两臂 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行经内囊的纤维束 内 囊(internal capsule)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1、完全性内囊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受障碍

10、及偏盲 2、部分性内囊损害由于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受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中的12个或更多症状 内 囊(internal capsule)内囊是感受、运动、视觉传导束集中地,损伤时出现“三偏”综合征“三偏”综合征(四)小脑系统 主要功能 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受损 共济失调 平衡障碍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四、常见损伤的表现脊髓横断面感受运动传导束的排列不同部位脊髓疾病的好发部位及损害表现不同部位脊髓疾病的好发部位及损害表现脊髓半横贯损害 Brown-Sequard(Brown-Sequard(布

11、朗-塞卡尔综合症)综合征:病灶同侧:损害水平以下深感受缺失(后索受损),),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锥体束受损)。病灶对侧:损害水平以下痛觉和温觉消失(交叉至损伤侧的脊髓丘脑侧束受损)。触觉保留(因不交叉的触觉纤维在健侧后索中上行)。脊髓横贯性损害:该节段平面以下出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四肢瘫或截瘫(锥体束受损)。各种感受丧失(双侧后索受损,双侧脊髓丘脑侧束受损)。大小便障碍和脊髓反射的改变。当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时,如急性脊髓炎、外伤等,早期首先出现脊髓休克现象: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病理征,伴尿潴留。锥体束不同部位损伤的瘫痪表现谢谢!练习题1 1、脊髓后角损伤的

12、表现?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受障碍(即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及深感受保留)。2、内囊的位置?内囊受损后临床表现?3 3、盲人摸字的传导通路正确的是(A 楔束传导上肢)A、经楔束传导 B、经皮质脊髓前束传导 C、经薄束传导 D、经脊髓丘系传导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的白质传导束损伤后出现: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受障碍及偏盲4 4、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体 征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中枢性瘫、硬瘫)(周围性瘫、软瘫)瘫痪分布 整个肢体(单瘫/偏瘫/截瘫)肌群为主肌张力 增高,痉挛性瘫痪 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 增强、亢进 减弱、消失病理反射 有 无

13、肌萎缩 无或轻度(废用性)有,明显肌束颤动 无 可有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5 5、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6 6、脊髓半横贯损害的表现?病灶同侧:损害水平以下深感受缺失(后索受损),),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锥体束受损)。病灶对侧:损害水平以下痛觉和温觉消失(交叉至损伤侧的脊髓丘脑侧束受损)。触觉保留(因不交叉的触觉纤维在健侧后索中上行)。7 7、传导意识性本体感受的纤维交叉部位是(C C)A、脑桥 B、脊髓 C、延髓 D、中脑 E、丘脑8 8、关于皮质脊髓束的叙述,正确的是(C)(C)A、中央后回 B、经大脑脚外侧1/5下行 C、经内囊后肢下行 D、支配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E、纤维不交叉9 9、基底节主要核团?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