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文档编号:38780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课题: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同学们: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2015年秋季。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今天我利用开学的契机,围绕“安全”这个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及沟通,“关爱生命、安全第一、教育为先、预防为主”是我们安全工作的宗旨,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

2、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老师们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关注课间安全。1、禁止在校园、楼梯上追逐、打闹、嬉戏合作危险游戏,防止拥挤踩踏。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跳皮筋,严禁翻爬扶栏等。禁止到危险建筑物周围玩耍。2、不触摸开启校内班内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除实验外,校内

3、严禁使用明火。3、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4、上操、集会、放学时上、下楼的高发时间,下楼梯千万不可奔跑,不可拥挤。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准使用固定体育器械。二、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道路要走斑马线并且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骑“英雄”车,严禁在校内骑车。2、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骑摩托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设置路障,两人成排,三人成行,靠公路右

4、行。3、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十六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电瓶车。 三、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1、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得校外的摊点上吃饭,不偏食,不暴食暴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现正逢秋季,是多种疾病高发期,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建议大家最好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谨防“病从口入,毒从口入”。2、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四、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1、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 2、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教室内、宿舍内使用充电器等电器;上下床铺注意安全。3、不接受陌生人

5、接送与来访,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教师。五、学会自护自救,提高防御能力。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做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各位同学,我们只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注意安全,记住家长和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及急救电话(110、120、119),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百善文明为先,万思安全最重。文明在于细节的处理,安全在于未然的防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

6、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常鸣,永记心间。 最后,祝各位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平平安安生活,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1.导入:回

7、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二、自学例1(15分左右)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2.自学导学单(1)长方体有( )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面。(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有(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4)长方体有( )个顶点.(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3

8、小组交流。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导学要点: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4.全班交流。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1)得出结论(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面 棱 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3组棱 每组相对的面 4条棱的 8个完全相同 长度相同(可能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总结:(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

9、)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8个顶点。(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5自学例2。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导学单: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6比较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联系和区别。三、练习(13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判断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1个长方体中如果有2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个长方体中如果相邻的2个面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2.做练习

10、一第1题。让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点拨:找准相对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单位。(二)对比练习做练习一第2题。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进行判断。 第(3)题通过讨论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三)强化练习1做练习一第3题。点拨:让学生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有条理地写出有关面的长和宽,以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2做练习一第4题。点拨: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四)创编练习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

11、丝多少厘米?点拨:棱长总和就是4个长+4个宽+4个高2.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一共用去铁丝24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是( )分米。点拨:铁丝的总长就是正方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四、课作(10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上第1、2、3、4、5题提高题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五、家作1课课练第 页第 题2数学阅读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12、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3分钟左右)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学生上讲台,拿着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介绍各自的特征。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出示:(1)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 )平方厘米。4厘米4厘米4厘米(2)要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铁丝?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13、二、自主学习例3(15分左右)1、学生拿出剪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在小组里交流,并熟悉其他同学的剪法,再通过把各种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以及进一步展开、复原的操作,从而使学生逐步熟悉正方体展开图中的位置。2、自学导学单1、说一说,指一指正方体展开图哪2个正方形是原来正方体中相对的面(编号),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2、想一想,试一试按其他棱去剪,看能看到怎样的展开图。3、观察正方体的展示图,说一说它的特点。点拨:展开时,正方体的面两两相连,并用折一折的方法或把正方体复原等方式加以说明哪2个面是相对的面。3、全班交流,上台展示1.介绍找到正方体的各个面在展开中的位置的好办法。2.分析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

14、当点评。总结: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展开图,但无论展开图的形状怎样变化,它们都是由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组成,都可以通过折叠找到3组相对的面。针对出现错的情况,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4、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根据刚才展开正方体的步骤,独立操作展开,再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想想有什么发现,最后找一找3组相对的面!全班交流,找各种不同剪法的相对的面。出示各种不同的剪法再找一找相对的面。总结:从长方体的展图中,找出三组相对的面时,既可以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上的分布特点进行判断。三、练习(12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

15、按要求在展开图中进行标注后,让学生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完成“练一练”第2题(二)比较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想一想,先判断其中哪些图形能成为长方体,再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自己的相法。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三)提升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8题提醒:先说涂色部分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一个面,在计算涂色部分面积。2.完成练习一第9题完成后组织反馈和交流点拨:回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再完成填空。(四)创编练习(1)“坚”在下,“就”在后,胜利在哪里?利胜持是就坚(2) 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你太棒了!们四

16、、课作(10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 2、3页上第1、2、3、4、5题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1.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若干张如图的硬纸(每种6张)。(书p5动手做。)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五、家作1、课课练第 页第 题2、数学阅读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

17、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分钟左右)1.导入: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2.交流预习作业预习作业:选择其中1、2题说说你的想法。二、自主学习例4(15分左右)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情景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2.自学导学单1.

18、想一想,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2.尝试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3. 想一想,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点拨:有几种方法求出问题。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 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2. 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导学要点: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从而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4.全班交流学生思考问题,并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明确:长方体六个面

19、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小结:要求长方体表面积关键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列式,汇报交流。 642542652(645465)2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做题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5.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导学要点: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导学单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试一试 2.小组交流方法6全班交流揭示表面积的含义。总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练习(12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思考过程。2.做练习二第2题。提示启发学生运用第(1)题的计算结果

20、,解决第(2)题中的问题。并注意这个图形的特殊性,可用多种方法解决。(二)对比练习1.做练习二第3题。2.做练习二第4题。点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及注意点。(三)创编练习(1)求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2cm,12cm,18cm的长方体的表面积。(2)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你能求出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吗?(想一想,说一说)四、课作(10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 4、5页上第2、3、4、5题提高题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切分成两个长方体时,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第 题2数学阅读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

21、体的表面积(2)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1.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2.学生自己读题,口答方法。一个长方体纸盒,长30厘米,宽20厘

22、米,高1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有不同的方法吗?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表面积有关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例5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 自学。导学单:(1)想一想: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这个长方体鱼缸哪个面的面积不用计算?(2)要求这几个面的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列式?(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4)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导学要点:要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计算哪几个面面积的和。可以根据长方体的特征,用不同的方法

23、计算。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求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面积的和?可以怎样计算?(2)还有其他方法吗?(3)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353.5233.52(5353.533.5)253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提醒学生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上面的面积不用算。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练习二第5题。2.第7页“练一练”。3.练习二第6、7题。点拨: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2)提醒学生问题情境不同,需要计算长方体哪

24、几个面的面积也就可能不同。(二)拓展练习。1. 练习二第8题。提示:木板的面积就是上下左右四个面面积的和,纱网的面积是前后两个面面积的和。2.练习二第9题。提示:(1)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2)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之后,还应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三)比较练习。1.练习二第10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提示:测量哪几个数据。点拨:内盒是求除了上面以外的5个面的面积之和;外盒是求上下、前后4个面面积之和。(四)创编练习。一个游泳池的长为50米,宽30米,深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要在游泳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需要抹水泥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点拨:占地面积就是

25、求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抹水泥的面积是求除了上面之外的5个面的面积和。(游泳池没有上面)四、课作。(8分钟左右)1.补充习题第6页。2.提高题:如果把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5、 家作。1. 课课练相关题目。2. 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与容积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具体的数学活动,初步理解并掌握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并能厘清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2在操作、交流、练习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体积与容

26、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生活中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容积与体积”(师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1.自学例6、例7,明确自学要求。2.自学。导学单:(1) 例6的两个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2) 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例7是怎样说明的?(3) 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异同点?点拨: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材用了两个实验来证明物体占空间有大小的。第一个实验说明杯子中一部分空间被桃占有了。第二个实验说明物体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

27、不同的。3. 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2) 什么是物体的容积?(3) 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异同点?导学要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相同:都表示物体的大小。不同:每个物体都有体积,但不是每个物体都有容积,突出:容器两字。 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的体积总比容积大。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5.学生汇报所了解到物体的容积或体积的一些具体资料。一只冰箱的容积是212升,它的体积可能是( )升。(1)200(2)212(3)250引导学生交流所了解的一些资料,在交流与分享

28、中内化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并具体感知其大小。概念辨析: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突出:容器有厚度,因此,一般体积比容积大。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试一试;2.练一练;3.练习三第1题。点拨: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第1题,提示:因为它们都是由同样大的8盒饼干堆成,所以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也相等。(二)变式练习:1.练习三第2题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同样的体积但形状可以各异。引导:它们的体积一样、形状不一样,表面积呢?2.练习三第3题; 变式:王阿姨买了甲、乙两瓶不同的饮料,倒入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甲瓶倒了3杯多一些,乙瓶倒了2环多一些,哪瓶的容积大? 引导学生概括出结论:同

29、样的一瓶饮料,倒的杯数越多,杯子越小,反之也成立。3.练习三第4题;提示:体积一样的两个物体,材料越厚,其容积也就越小。(三)创编练习:两只水桶,一只的容积是70升、另一只的容积是40升,能否用这样两只桶量出20升水?四、课作(8分钟左右)补充习题第7页。提高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4分米,表面积比原来减少40平方分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五、家作。1.课课练相关题目。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联想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

30、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具体感知三个体积单位的大小。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设疑:假如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另一个是由7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你能比较它们的体积吗?(两个物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1.自学例8,明确自学要求。2.自学。导学单:(1)阅读书本第1213页例8。(2)思考: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比

31、划它们的大小吗?容积单位又有哪些?(3)准备小组交流。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2)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的大小吗?请你比划它们的大小。在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它们?(3)容积单位有哪些?(4)你有什么发现?导学要点:一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组织学生观察、比划、举例、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沟通容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

32、。1.练习三第7题。提示:注意数清楚被遮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2.练习三第9题。引导得出方法:先确定用到的是什么单位,再确定具体的单位。(二)综合练习。1.比较练习:练习三第6题。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l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2000( )l 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6( )l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3( )l 一枝铅笔的长18( )l 一只热水瓶的容积大约是2( )l 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200( )(三)拓展练习。1.练习三第8题。2.练习三第10题。3. 15页的思考题。重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四)创编练习。用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图形,要求: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怎样的图形?引导学生

33、展开空间想像,找到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先化整为零,再数数得出结果。四、作业(8分钟左右)补充习题第8、9页。提高题:有一个长方形的铁皮,长30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剪下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1)求这个盒子的容积。(2)做这个纸盒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五、家作。1.课课练相关题目。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

34、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1.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体积有关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1明确例9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例9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 自学。导学单:(1)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推导的?(2)把例9中的长方体按图中1厘米标

35、准用铅笔分成若干个正方体,数一数各成到几个,想一想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写在对应的图下面,思考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表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4)完成P26页“试一试”导学要点: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先沿着长来摆,再沿着宽来摆,最后沿着高来摆。它的体积就是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c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推导的?(2)例10中,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各成到几个,每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每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那么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它的体积就是棱长棱长

36、棱长,或者是棱长3Vaaaa3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试一试。2.“练一练”1、2题。点拨: (1)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3)注意13、103、0.13的计算。提示:遇到小数的乘法计算,要格外细心。(二)拓展练习。1. 练习四第1题。2. 练习四第2题。3. 练习四第3题。提示:(1)求容积可以根据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区别。提示:看清问题再进行计算。(三)比较练习。1.用3厘米厚的木板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箱子,从外面量,箱子

37、长56厘米,宽36厘米,高43厘米。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多少立方米?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点拨:计算容积时要减去模板的厚度。而体积只要直接计算就可以了。(四)创编练习。有一块长22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减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容积是432立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点拨:可以画画示意图,标出长、宽、高,再思考。四、课作。(8分钟左右)1.补充习题第11页。2.提高题: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得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现在要在木箱内放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一共可以放多少块6、 家作。3.

38、课课练相关题目。4. 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能计算它们的底面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个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

39、右)1.自学例11,明确自学要求。2.自学。导学单:(4) 什么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底面积?(5) 找几个长方体实物指一指它的底面积与高。(6)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怎样计算?用公式表示又是怎样的?导学要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4. 小组交流。交流内容(4) 什么是底面积?(5) 选择一个物体,指一指底面积。(6) 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 练一练1、2、3题;点拨: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第3题,提示:把

40、长方体竖起来,横截面就是底面。2. 练习四第4题。第4题,提示:看清运算的符号。(二)变式练习:1.练习四第5题2.练习四第6题;提示:“所占的空间”指的是体积。(三)比较练习:1.练习四第7题2.练习四第8题;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四)创编练习:如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2厘米、高14厘米,里面的水深7厘米。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垂直竖起来,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四、课作(8分钟左右)补充习题第12页。提高题: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4厘米,就得到一个底面不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

41、6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的体积。五、家作。1.课课练相关题目。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教学

4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4分钟左右)学生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在小组内互相讨论。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展示: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二、自学例12。(16分钟左右)1.自学导学单1.思考我们学习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自学书本P30例12,思考: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3.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比较,说说你的发现。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交流导学单内容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证明你的发

43、现吗?3.全班交流学生说说怎样推导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生: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总结: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总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三、练习(10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 练一练(二)比较练习1. 填写书上P.21第9题。学生说一说,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总结: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2.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点拨:你知道怎样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怎样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00。集体订正。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