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九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编写者:韩高平 审核者:韩高平第一课时【学习导言】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也无穷。而寻求其他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区分文章观点与材料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查查写写、读读资料、想想写写、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全文共有()小节。【查查写写】1. 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两遍),并给加点字注音。汲取( ) 锲而不舍(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一事无成 2本文作者是 , (国籍)实业家。【读读
2、资料】读读课文115页议论文的阅读(之一),了解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想想写写】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课内对话:读读划划、想想说说、想想理理、说说议议 【读读划划】 我一边读课文,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或引发思考的警句、文章的关键句及设问句等。【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 想一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我可以在课本中划出若干要素。【想想理理】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三个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同学讨论后,我试着概括三部分内容。 提出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分析
3、问题 解决问题 【说说议议】1. 开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来说说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 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我再举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理由: 实例: 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这篇课文却提出相反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是怎样论证的?我在文中找出来并加以概括。 课前尝试: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完成语文作业本P6163第1、2、3小题。2. 同一个“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说说两文各自从哪个不同角度来阐发主题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 壁(唐)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九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编写者:韩高平 审核者:韩高平第二课时【学习导言】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运用事实论证的好处;品味文中的设问句,了解、
5、掌握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查查写写、读读记记、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读熟课文。想一想,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查查写写】我通过查词典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读读记记】读课文122页议论文的阅读(之二),写出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课内对话:再读课文、想想说说、读读品品、议议说说 【再读课文】再次浏览课文内容。【想想说说】1.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我可以在课文中划出。2课文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两个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体会这种论证方法的
6、表达效果。 3.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吗?我能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4.文章最后一段语言集中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体验,很有概括性。我尝试着读几遍并背诵。【读读品品】1.议论文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我能从课文中找出设问句(在书上划出),并思考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2.议论文的语言还要讲究严密性, 如“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中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体现出来。 我能从文中找出另外的讲究语言严密性的句子来分析。 句子: 我的分析: 【议议说说】1.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三则材料作为论据,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材料二:张洁同学曾一度放松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这一学期以来,在师生的帮助下,开始勤奋学习,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材料三: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材料 好。理由是: 2.我将如何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和大家交流交流。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完成语文作业本P6264第4-11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