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共30张PPT)总体概述总体概述u通史时序u时空坐标时空坐标n宋元时期(宋元时期(960960年年13681368年,即公元年,即公元1010世纪到公元世纪到公元1414世纪)世纪)十国十国五代五代辽(契丹)辽(契丹)金金西夏西夏北北宋宋南宋南宋蒙古蒙古元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南南u阶段特征政治上: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逐步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逐步走向统一走向统一,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加强
2、。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影响后世影响后世。经济上: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加强并在南宋时最终的趋势加强并在南宋时最终完成完成;农业、手工;农业、手工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使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使中华农耕文明达到新的高度中华农耕文明达到新的高度;土地土地兼并兼并更为激烈,更为激烈,租佃经营租佃经营比较流行。比较流行。文化上:文化上:高度繁荣高度繁荣,尤其是,尤其是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儒家思想博;儒家思想博采众长,发展成理学。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采众长,发展成理学。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
3、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继续发展阶段。民族关系上: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政权对峙,有战有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政权对峙,有战有和,以友好交往为主流;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大和,以友好交往为主流;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融合的高潮高潮。u考情分析:近三年全国卷宋元时期知识考察分析近三年全国卷宋元时期知识考察分析u考纲要求第第1010讲讲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 (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07960-979907960-979)五代五代
4、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十国十国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实质实质: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 (二)(二)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960-1127960-1127)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 (三)(三)南宋与金、西夏、蒙古的并立南宋与金、西夏、蒙古的并立(960-1127960-1127)1、公元112
5、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2、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和并立 (四)(四)元朝的兴亡(元朝的兴亡(12711271年年13681368)1、1271年,忽必烈称帝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元朝建立。2、1368年朱元璋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3、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官制演变(一)中央官制演变1 1、宋朝时期
6、:二府三司制、宋朝时期:二府三司制(1)概况: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官制演变(一)中央官制演变1 1、宋朝时期:二府三司制、宋朝时期:二府三司制材料: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支”“盐铁”“户
7、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合作探究】推行“二府三司”有何影响?影响:影响:(1 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2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冗官”局面。局面。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官制演变(一)中央官制演变2 2、元朝时期:一省两院制、元朝时期:一省两院制(1 1)内容)内容中书一省制,由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和西藏事务。(2 2)影响)影响行政机构
8、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二)中央集权的强化材料一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朕今选儒
9、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13材料二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6材料三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
10、乱故也。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司马光涑水记闻司马光涑水记闻1 1、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 1、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1 1)措施)措施行政(削实权):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 变为虚衔。财政(制钱谷)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 分上缴朝廷。军政(收精兵):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 2)影响:)影响:积极:达到了加强专
11、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目的,改变了唐末五代积极:达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目的,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兼禁军首领又兼地方长官,受路一级监司的监察,又受下属的的监视负责一路的刑狱负责一路的仓储中央派文人担任;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负责一路的财赋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3 3)行政区划的变动)行政区划的变动(4 4)宋中央集权特点)宋中央集权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收权分权,相互制约收权分权,相互制约强干弱支,守内虚外强干弱支,守内虚外【拓展解读】王安石变
12、法【拓展解读】王安石变法1 1、背景、背景(1)“(1)“三冗二积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2)“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3)(3)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改 革 者:范仲淹支 持 者:宋仁宗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庆历新政】【庆历新政】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富国强兵(目的)富国强兵(目的)3 3、评价、评价(1 1)进步性
13、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 2)局限性局限性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
14、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担依然沉重。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二)中央集权的强化2 2、元朝时期:行省制、元朝时期:行省制(1 1)原因)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元朝疆域辽阔;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奠基作用。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奠基作用。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二)中央集权的强化2 2、元朝时期:行省制、元朝时期:行省制(2 2)内容:)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河北、山西、山
15、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3 3)评价:)评价:【拓展解读】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大册子【拓展解读】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大册子P42P42)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选官制度的演进:文官制度的完善(三)选官制度的演进:文官制度的完善1 1、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朝科举制的发展(1 1)具体表现:(与士大夫共天下)具体表现:(
16、与士大夫共天下)考试规范:考试规范:创立创立“糊名糊名”、“誉录誉录”别头、锁院别头、锁院制度制度。考试程序:考试程序:建立三级考试制,即州试、省试、殿试。建立三级考试制,即州试、省试、殿试。考试内容:从注重诗赋到经义考试内容:从注重诗赋到经义.考试结果:考试结果:进士考试合格后无需再经吏部考试就直接授给官职。进士考试合格后无需再经吏部考试就直接授给官职。(2 2)影响:)影响: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2 2
17、、元朝时期:、元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荐制的方式。选官制度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荐制的方式。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四)监察制度的演进(四)监察制度的演进1 1、宋朝时期、宋朝时期中央: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地方: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中央:中央:设御史台。设御史台。地方:地方:全国分为全国分为22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常驻地方2 2、元朝时期、元朝时期政治考向:政治考向:文人治国文人治国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宋代
18、文官政治的形成1 1、概况(概况(与士大夫共天下与士大夫共天下)两宋时期的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2 2、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历史教训: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以文治国方针。制度因素: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文化因素: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
19、前代,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3 3、评价评价积极: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消极:消极: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2019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120多万人。这一制度多万人。这一制度A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真题演练】【真题演练】本题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募兵制的影响。本题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募兵制的影响。A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