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绝密绝密 启用前启用前 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网课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全卷共 7 页,四 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指定的位置粘贴条形码。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2、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
3、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
4、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魏晋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他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
5、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摘编自吕文明 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
6、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 2 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而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
7、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
8、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4 4-6 6 小题。小题。材料一: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
9、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
10、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选自 2017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附图:(选自 2017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二:3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 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
11、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 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
12、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 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
13、与包容。(来自光明网,有删改)4.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5.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
14、是()(3 分)A.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C.海外科技人才的 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D.杨振宁、姚 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6.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5、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 7 7-9 9 题题。4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了。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傍晚,炊烟是劳累的
16、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码头边、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早,有时深夜。最后上床睡个安稳。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着她的舞。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
17、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做功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
18、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时候,我才能与它相伴。再后来,工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如今,家里的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楼的阳台。看自家的烟囱
19、,邻居的烟囱,甚至全村的烟囱。烟囱一个个巍然耸立,可怎么也冒不出烟来。我知道,有时它仅是一个摆设,只有在腊月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它才会自豪地高昂头颅,仰天长啸。而那时,我却也很难见它。长期在外,我一直都很庆幸我所生长的那个小村还在。小村里的民房还在,厨房还在,烟囱还在。虽然难见几次炊烟,但我却还是十分开心。因为,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处不在。(选自 2018 年第 12 期散文百家,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巧妙点题,并引发了下文思念
20、故乡的情思。B文中把“炊烟”比作“姑娘”“勇士”“母亲”等,想象丰富,形象表现出炊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坚强的精神、爱的温暖,引人遐思。C文中写“我”和小伙伴们放假帮助家里烧饭以及比炊烟的内容,既表现了“我”对炊烟的喜爱,也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D“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与前文“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形成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5 8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 分)答:9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作用。(6 分)答:二、古代二、古代诗诗文阅读(文阅读(3434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
21、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01313 题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
22、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
23、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
24、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斋醮:道教祭祷仪式。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B疏:奏章。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C.自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又称别号。旧时给自己取号或别人给取的,大都是 6 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D酹: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例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2.下列对原
25、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海瑞不媚上官。代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前来视察的御史不跪拜;在淳安任上,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嚣张违法,他断然予以处置,并上报总督。B.海瑞直言敢谏。世宗不上朝听政,专意斋醮,群臣无人敢言,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大胆上疏,世宗最终被感动,将他比作古时的比干。C.海瑞仕途不顺。张居正掌权时,他曾不被赏识,尽管有内外朝臣的举荐,但最终也没被召用;皇帝多次想要重用他,也遭当政大臣暗中阻止。D.海瑞官威远镇。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摄于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全都自动离职,那些有权势的将自家朱漆的大门涂成黑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6、0 分)(1)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阅读下面这首唐唐诗。完成诗。完成 1414-1515 题。题。试院书怀 陈与义 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疏疏一帘雨,淡淡数枝花。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注】这首诗作于宣和六年(1124),当时陈与义官司勋员外郎,任省试考官。试院:旧时科举考试的考场。平安字:平安历上的字,指家信。愁边:忧愁中。投老:将老。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27、分)A诗人这时独居京师,百无聊赖,忽然得到家中报平安的家信,以“细读”二字表白自己对家书的看重与对家人的深厚感情。B颔联承上句的“失岁华”而来,说伴随着自己的是一帘疏雨,数枝淡淡的花。送春的细雨与被雨水冲刷后稀疏的将落的花形成对比,表现一派萧瑟的场景。C颈联又转入抒情,由景物的寂寥,诗人直接倾诉心中的寂寥,说自己年龄将老,以致写诗累成重病,每逢春天,即可梦到家乡。D诗人在外漂泊十年,却在尾联说倚杖细数归巢的乌鸦,蕴含无限感叹。这句是以虚写实,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更显得情感无穷。15.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28、本题共 1 1 题,题,6 6 分分)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6 分)分)(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 的 意 思。白 居 易 琵 琶 行 中 与 之 意 思 相 近 的 两 句 是:“,”。(2)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 上 磨 过 会 变 锋 利 这 两 个 事 例 来 打 比 方,目 的 是 为 了 说 明“,”这一做人的道理。三、三、语言文字运用:(共语言文字
29、运用:(共 2020 分)分)7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1 1(1111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7 7 1919 题。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 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陽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 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 ,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2021 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 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一
30、 姑苏琐记懒画 眉一在 2022 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 。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 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 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 传播 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 分)答: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 分)答:19.文中这些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 2
31、022 年春日已创作完成。C.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深受人们的欢迎。D.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2 2(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0 2121 题。题。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过度使用手机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据调查,许多人吃饭、走路都在看手机,甚至熬夜刷手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很多人就会不自在。,一项调查表明,我国“00 后近视眼率高达 60%,他 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长达两小时 15 分钟。虽然科技改变生活,但所谓的改变不应是产生了大量的
32、“低头族”。如果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未因科技而改善和提升,那么,不是我们主导 了科技进步,。有人说,手机将人类带到了黑洞边缘,通过手机,一天的信息获取量,相当于从前的人一辈子对于世界的理解。也有人说,拥有智能手机的这十几年,闲暇之余的时间几乎都被手机占 有,十几年来,对真实世界所有的体验,不比十几年前一个暑假的多。20.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答:21.根据上面的文段,简要概括手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3 分)答:22.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10 分)今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个奋进者的故事:他们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是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是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张桂梅;是航天员、奥运健儿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奋发有为。其实,我们身边可能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要求:选准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出作文提纲,写明使用的素材以及 8 论证的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