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范文在区域游戏中快乐成长通过区域创设实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主要是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区域活动中一般需要多个人配合完成,因此可以锻炼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摘要 指南解读指出:“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家庭和幼儿园就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一个小小群体,
2、利用区域活动创设模拟社会交往情景,扩展幼儿交往范围,使之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区域活动 发展 社会适应性 良好品格 正文 【背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对他们千依百顺,导致孩子以个人为中心,严重影响了社会性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动、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 。正是这个人主义的蔓延,孩子在日常活动中:不懂分享、不懂合作、不懂关爱等,这些问题的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品格形成
3、的重要时期,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都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学习,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学如何形式多样,也不及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巩固经验,形成社会性重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实现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促进社会规则意识的发展。 一、区域环境熏陶,达到暗示教育效果 唐山市第一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用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心血撰写了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一书,书中提出了“创设不断与幼儿互动作用的环境与材料”的教育理念。可见,区域环境创设不但使整个活动室充满教育氛围,还能使孩子在区域里产生联想,甚至引领孩子发展的方向。“处处有创造,处处有教育”,才能使教育达
4、到深化的效果。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在活动室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班级环境创设更能熏陶孩子们的情操。将教育内容结合到主题墙、区域墙饰中,是最好的展示方法;孩子们可在无意随意之间可受到教育。如:区域墙面可展示游戏的操作方法要求;在饮水和洗手区展示文明排队的要求,在卧室的墙面中展示安静进入的标志;又如区域入口地面上粘贴小脚印,提醒孩子把鞋子摆放整齐等等,都能按时幼儿养成成习惯,渐渐形成规则意识等等都能起到较好的提醒暗示作用,使之渐渐受到熏陶。 二、通过区域活动开展,帮助形成优良品格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自身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开展区域活动,指导幼儿进行社会性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 1
5、、主题区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指南解读中指出: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因为游戏情景比教师从幼儿的真问题出发进行的指导,更能让幼儿获取有用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成长和发展,更在特定的游戏中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比如:小班创设“娃娃家”,幼儿扮演家庭成员;中班创设“职业体验小站”,幼儿扮演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他们在交往中锻炼,形成了初步与人交流分享、友好相处的能力。又如大班创设“任务挑战小站”,幼儿在游戏中尝试协助老师削铅笔、护理植物、折叠衣服、修补图书、擦桌子、清洗毛巾等等,通过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了爱劳动、服务他
6、人的能力。总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主题区域,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2、操作游戏,培养社会规则意识 指南解读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地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操作材料的操作方式。”换句话说,区域材料的设计投放和使用,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行为规则。如投放一些高结构的材料,幼儿必须按先后顺序的规则进行游戏才能完成,逐步在游戏中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又如:区域活动后经常会看到物品没有按指定的位置摆放好:柜子里的物品乱七八糟,几种拼图混在一起;穿过的表演服随便随意挂;装剪刀和双面胶的篮子堆满废
7、纸等现象,在“任务挑战坊”中调整任务,将收拾、整理工作转化为孩子的劳动任务,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以及养成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贵在持之以恒,让孩子承担一些小任务,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荣誉感和认同感,这正符合指南指出的:“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建议! 3、及时评价,形成良好行为品质 指南解读指出:“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在顺应幼儿天性的前提下,驱使学习品质的养成”。在赞美和认同中长大的孩子都会充满自信。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同,这样教师适时地对幼儿的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是对孩子行为的认
8、可,为幼儿初期的社会行为建立了雏形;或在区域游戏结束时进行分享评价,指出幼儿正确行为,也能给其它幼儿起到提示、榜样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使之在游戏中努力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社会适应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若幼儿期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必定会影响社会交往能力,阻碍幼儿成长和发展。通过区域活动可以弥补因幼儿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差距,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使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提升。 有学者说:“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创设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而在幼儿社会教育的道路上,应是“富有育人之心的教师,创造教
9、育性的环境,造就良好品质的孩子”,才能帮助孩子从“他律”逐步转变为“自律”,最后形成具有个性特点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 P2127; 2李季湄 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社会领域人民教育出版社 P89108; 3幺丹彦 方燕主编 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4; 4李俊杰 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5嵇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唐福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袁爱玲;王娟;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