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9665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丏题总结 主要线索主要线索 中外关联中外关联 热点命题热点命题 专题二 内容索引 主要线索归纳 中外关联比较 “立德树人”与社会热点 主要线索归纳 政治模块线索 线索线索1 近代以来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战争近代以来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战争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 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 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半封建” 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

2、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 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年)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年) (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

3、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 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境地。 5.抗日战争抗日战争(19311945年年)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 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 据地进行“大扫荡”。 (3)全民族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 新编第四军。 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 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百团

4、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 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4)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线索线索2 近代以来中国求民主近代以来中国求民主、建设民主建设民主、发展民主的斗争与努力发展民主的斗争与努力 1.近代中国人民求民主的努力近代中国人民求民主的努力 (1)反对满清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的发展 鸦片战争前后,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这对 于开阔中国人的视野,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洪

5、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公众选举官 吏等。 19世纪60年代,王韬、冯桂芬等早期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 帝支持下,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他们要求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运动开创了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建立民国”的主张,民主共和的 思想成为潮流。引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民

6、主主义者为维护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 和的成果,先后与袁世凯、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进行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要斗争。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斗争的矛 头指向了维护专制统治的封建思想文化。 国民大革命时期,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共合作发动了以 北伐战争为中心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制求 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 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 2.近代以来民主制度的建设近

7、代以来民主制度的建设 (1)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 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使人民 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政治 民主化的进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亚洲各国的近代民族解放运动。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建立,北平政协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 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 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8、商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正式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都规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的形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特色,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 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3.新时期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新时期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文化大革命” 前后的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

9、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 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建立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 线索线索3 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变化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变化 1.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中国独立地位丧失中国独立地位丧失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更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多主权的沦丧,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随着总理衙门的设立,中国的中央机构也 开始了半殖民地化。 2.甲午战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危

10、机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 地赔款都创下了历史之最,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辛丑条约签订后, 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到了生 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到了任人宰割的时候,中国的国际地位降到了 冰点。 3.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 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抗日战争是中国国际地位变 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战胜了现代化的日本, 中国的胜利让

11、世界刮目相看,为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 定了基础。 4.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统一的 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可谓是千年巨变,令 世界震惊,让世人瞩目。 5.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国威提高国威提高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如果说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只是幕后的策划者和支持者的话,那么朝鲜战争则是中美之间直接 的较量。中国人民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强大的美国,这是正义对邪 恶的胜利。中国人民用自己

12、的勇气和意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6.20世纪世纪70年代年代,外交大突破外交大突破 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恢复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恢 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长期遏制中 国政策的失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中日建交,世界上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新 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封锁中国的外交坚冰 被彻底打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7.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

13、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1997 年,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中国的 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迅速崛起为发展中的地区 大国。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前,中 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经济模块线索 线索线索1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近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自然经济近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官民族资本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僚资本主义 注: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

14、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表现 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 分离 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解体的速度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 济体制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兴起(夹缝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 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初步发展:19世纪末,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和商品输出以及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 的发展。 短暂春天

15、:民国初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的 影响和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 一个“短暂春天”。 短暂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和措施,民族工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但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 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而又艰难。 沉重打击: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实行 专卖政策及工业垄断,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后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 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苛捐杂税、官僚资本的压迫以及美国经济侵略的加 剧,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民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3)外国资

16、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发展迅速,它冲击自然经济,诱 导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又压制它们的发展壮大,它逐步控 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源。1949年以后,接收帝国 主义在华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转化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4)官僚资本主义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 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 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近现代史文献中所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 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煕、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 力量

17、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它形成于1927年以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 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及体制的变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及体制的变动 时间 经济模式 特点 1949 1956年 新民主主 义经济 (1)市场调节和计划调控同时存在,国家计划逐渐成为 经济发展的主导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共同存在 1956 1978年 计划经济 体制 (1)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

18、体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1978 1992年 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轨 (1)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同 时,国家计划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2)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私营经济迅速发展 1992年 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1)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决定性 作用 (2)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线索线索2 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运动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运动 1.晚清的两次经济建设热潮晚清的两次经济建设热潮 (1)洋务运动(同光中兴):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 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

19、用工业。如军事工业:创办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兴办轮船招商 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2)甲午战后民间出现兴办企业潮 甲午战后,由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民间兴办企业的热潮。主要表现为商办企业增 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2.民国初年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民国初年轻工业的快速发展 (1)背景 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投身实业。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 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

20、条件。 (2)表现 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建设运动 (1)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化 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快发展。 4.新中国的工业化运动和新中国的工业化运动和“一五一五”计划建设计划建设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计划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

21、是国 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4)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 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 奠定了基础。 5.“大跃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 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 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6.1978年后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年后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 1

22、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 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线索线索3 中国近代中国近代(现代现代)化的主要进程化的主要进程 1.近代化的内涵近代化的内涵 一般来讲,对于西方世界而言,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 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 科学化。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 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 业化和政

23、治的民主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 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 富强和持续发展。 2.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 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 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 近代化。 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

24、方先进 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 国近代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 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 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表现 经济领域 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 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 政治领域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

25、央机构, 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关。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 和外交的近代化。 思想领域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被先进的中国 人认为是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 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 强烈的时代印记。 文化领域 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思想观念新旧碰撞,也体现了近代 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3.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的纵深发展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的纵深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冲击、瓦解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 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了

26、一定的抵制作用。 政治上: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 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推动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 西学东渐。 社会生活上:深刻地影响着近代的社会生活,如近代服饰、饮食、住 房、交通、通讯及婚丧礼俗等。 (2)20世纪前后近代化发展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出现一 批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思想上:

27、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 尝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民主共和等思想,使救国道路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政治上: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失败,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气 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生活上:在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推动下,衣食住行更加文明、交通通讯 及传媒更加近代化。 (3)辛亥革命推动国家政治结构的现代化 在政治形态和体制上: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到

28、“共和国家”的转变。 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建立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 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并举,从此中国政治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 一步。 在新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的创立上:辛亥革命催生了新的政权组织机构 和程序,这在中国政治史上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是中国政治现代化 的里程碑。 在政党政治上: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资产阶级政党的形式组 织领导的革命,自此,中国的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 文化模块线索 线索线索1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

29、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 代表:林则徐、魏源。 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2)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 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张:自强、求富。 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世纪7090年代,维新思潮 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初,民主、科学 背景

30、:袁世凯尊孔复古。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 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 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 代表:李大钊。 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社会阶层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31、 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 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 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 专制的合理性 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 亡图存 激进派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 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 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 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 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3.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 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

32、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3)学习过程 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 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 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 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 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继承发展。

33、线索线索2 近代以来中国的理论创新近代以来中国的理论创新 1.新、旧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 时期 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旧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辛亥 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 命纲领 20世纪 20年代 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民主义 (2)变化: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

34、权的范围扩大 (3)意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 兴起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理论 发展历程 毛泽东思想 (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 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 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毛泽东思想 (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念, 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等著

35、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邓 小 平 理 论 (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 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思想指导 (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 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完善: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 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三 个代 表

36、” 重要 思想 (1)酝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提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 (2)提出: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并被确立为全 党的指导思想 3.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 验

37、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 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 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3)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 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 姓“私”的问题。 中外关联比较 1.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西方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发展 进程 (1)西方近代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 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 建势力的阻碍,

38、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 策还是推动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 的开展加快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 (1)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 制制度的阻碍,没有独立成 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2)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化进程 受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 力量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 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垄 断资本家推动近代化 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 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 主义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义、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资金 严

39、重不足 2.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的嬗变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的嬗变 西方 中国 特点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中国近代化孕育和起步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扩展和 完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球范 围的海外扩张 由独立自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国家,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 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清政府也 适当调整了统治政策 经济 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 工业文明时代到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小农经济由非常稳固到开始解体并 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在这 一时期仍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诞生 文化 科技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文学艺术出现批判现实主义 思潮;进化论使

40、人类思想发 生飞跃 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传统思想 受到冲击;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 社会 近代社会秩序逐步确立;商 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 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逐步向近代 社会转变;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 要现象;法治思想、公民意识逐渐 增强等 3.对比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对比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 名称 不同 中国维新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思想主张 中国维新思想主张抵抗帝国 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 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 西方科学文化 反对教权、王权、特权; 主张“天赋人

41、权”与“人 民主权”“三权分立”与 “理性王国” 历史作用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 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 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 却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成为 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 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 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 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 是在中国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 促形

42、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4.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 不 同 点 背景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一些地方发生叛乱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 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 待转移 内容 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 流通、分配等领域 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 扩大生产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同点 (1)都是在面临国内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展开的 (2)都采用了市场调节

43、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 (3)都符合本国国情与经济发展规律,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成功探索 “立德树人”与社会热点 热考点1 民族复兴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 针对练针对练1 (2018 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10)从鸦片战争到 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 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 在于甲午战争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

44、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 解析 解析解析 对比材料中“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 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当今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应打破冷战思维,以理性精神、妥协艺 术加强合作、寻求共赢。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共享共建等主张就是为世界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 热考点2 妥协精神,中国智慧 针对练针对练2 (2018 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16)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 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 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

45、明伙伴关 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大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构建均衡稳定的国际关系 答案 解析 解析解析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建立不同的伙伴关系有利 于构建稳定的国际关系,故D项正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 精神,永远保持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不畏艰 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热考点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革命精神 针对练针对练3 (2018 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高三12

46、月联考,11)美国记者哈 里森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 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 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 一起”。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到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哈 里森与习近平均着重强调 A.长征胜利,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B.长征实现我们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长征精神的巨大作用 D.长征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答案 解析 (合作)团结与民

47、主是人类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两大不可或缺的要素。 竞争、对抗性的民主机制并不是实现民主的唯一方式,协商、合作性的 民主机制同样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模式。中国实行的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热考点4 协商民主、合作共赢 针对练针对练4 (2017 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尚书 周官中提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在 古汉语中“议”包含了商讨、谋划、评价、抉择等含义。“议”的活动包 含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语”);第二,协商过程中有 理性的思考(“谋”);第三,协商的目的指向事情自身可能具有的最

48、为恰 当的解决方式(“宜”)。在典籍中,“所议之事”主要是政治事务,如 “议储”“议兵”“议勋”“议罪”等等,都可以归之为“议政”,即政 治协商的范畴。在制度设计上,在上述所论及的先秦“三朝”制度中, “治朝”就是君臣之间每日的例行朝会,凡有官爵者皆可参加,讨论具体 的政治事务。秦汉以后,随着皇权专制体制的确立,“朝议”制度就逐渐 成为国家决策的关键形式。具体而言,“朝议”又有“廷议”和“集议” 之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些事皇帝口传谕旨,有争议 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 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等,然后再将意见上 奏,谓

49、之“集议”。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 内涵与基本特征 材料二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 “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 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 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 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 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 “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 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 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政治协商”的主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ppt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