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解剖和分段冠状动脉解剖和分段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 首先报道应用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取得成功,在心血管介入诊疗中逐渐发展。优点:表浅,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无需长时间卧床,缩短留院时间,节省费用;患者易接受 桡动脉穿刺技巧和血管动脉造影技术。冠脉造影适应症 无症状的患者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依据患者的职业对其他人安全构成影响可疑冠心病患者复苏成功后有症状的患者药物、PTCA、溶栓或者搭桥手术效果不好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心绞痛合并: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依据,同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历史和心电图改变,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反复原因不明的肺
2、水肿实施血管手术前有心绞痛和复苏成功但是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冠脉造影适应症不典型胸痛心电图和核素负荷试验提示高危冠脉病变怀疑冠脉痉挛伴有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休息或活动后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的依据非Q波心肌梗死冠脉造影适应症瓣膜疾病实行瓣膜手术,胸部不适35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实行瓣膜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有冠心病症状或迹象的患者怀疑冠脉畸形40岁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实行根治手术其他情况主动脉疾病无明显原因的、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心衰竭35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肥厚型心肌病伴心绞痛,实行瓣膜手术冠脉造影禁忌症碘过敏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
3、的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不明原因发热,尚未控制的感染严重的活动性出血,出血及凝血障碍患者尚未控制的高血压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等严重贫血,血红蛋白60岁老人;心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左主干病变,避免导管损伤,切忌导管进入冠脉过深 并发症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3-5%u 临床表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打呵欠,恶心和呕吐u 发生机制:穿刺时疼痛和紧张;术后拔管时疼痛和血容量偏低(绝对不足:禁食、呕吐、出汗、利尿剂;相对不足:扩血管药物应用)u 治疗措施:开放静脉,快速输液,停用扩血管药物多巴胺:3mg iv,1-2min内可重复使用 阿托品:0.5-1mg iv
4、肾功能损害:常见的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造影剂的肾毒性作用所致 大约5%出现一过性Cr升高:术后即刻升高,2-3d高峰,一周回到基础水平,尿不少,其中约1%需透析/血滤 诊断标准:对比剂给药后48/72小时内,血肌酐浓度较基线升高0.5mg/dl(44umol/L)或25%防治:减少造影剂用量;更换造影剂种类;强调水化;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液净化并发症并发症独有并发症独有并发症桡动脉痉挛:平滑肌受肾上腺受体控制,易痉挛。与紧张、反复穿刺、麻醉不充分、粗暴送入钢丝和导管有关术前充分镇静、提高穿刺成功率、使用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有效。严重痉挛导致鞘管或导管无法拔出避免强行,应该在病人充分
5、放松后延迟拔。独有并发症独有并发症血肿:桡动脉破裂血肿导致前臂挤压综合征,发生率低,但未及时减压处理,可终身致残。前臂水肿:长时间过度压迫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尤其在合并前臂血肿时更易出现。一般2小时应该明显松解压迫,避免大面积的压迫桡动脉周围。前臂疼痛:压迫器解压,利多卡因外敷前臂骨筋膜综合征在肢体骨和筋膜形成的间隔区内,各种原因造成组织压上升,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 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通常缺血30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后,则发生肢体永久功能障碍,出现肌肉挛缩、感觉异常、运动丧失等表现。典型者五“P”症: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感觉异常(Paresthesia);肌肉瘫痪(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预防方法:避免反复多次透壁穿刺,尽量小鞘管,导引钢丝永远置于导管的前方,轻柔操作。注意术后立即拔除鞘管,压迫器止血,松紧适度,观察末梢血供情况(颜色、温度)及患者感受,术后2h开始放气,每2h放气一次,每次约2ml。肢体制动12小时,术后3天内避免在术侧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