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小学生学好语文学好语文十十大习惯和大习惯和五五种方法种方法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在学生时代,语文无疑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语文能力的高低还决定着其他科目的成 绩,所以学好语文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学习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语文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与总结。 当然,还讲究一定的方法。 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应该具备怎样的习惯,又有哪些方法可言呢? 1 1语文学习十大习惯语文学习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
2、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2 2语文学习五种方法语文学习五种方法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 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 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 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
3、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 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 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 , 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 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 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
4、业孩子如果能背诵 150 首古今诗词、25 首白话诗歌、40 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 、10 篇精美的现代 白话文(每篇 800 到 1000 多字) 、200 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 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 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 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 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 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
5、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 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 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 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 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 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
6、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 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 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 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 文化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 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世界各国的
7、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 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提供建议如下: 3 3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1.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 ,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 “话” ,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 ,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 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2.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 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与 过多的
8、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 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忠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 钥匙。 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话,多用具体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语言。做人 要直,作文要曲。 3.模仿中创新。 人类能借助模仿而飞快地学习。特别是孩子,他们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学习,如果不许模 仿,他们一定举步维艰。 刚开始的所谓临摹,可以以记人家的结构为主,犹如偷学了几招花拳绣腿,当然,临摹 “结构”学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级功法。 临摹“构思”和“角度” ,学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级功法。临摹人家的“思维方式” ,学 的是精髓,偷的是高
9、级功法。 在模仿中要有创新,还应教会孩子像大师一样思考。像大师一样,并不困难,只要对生 活的态度不粉饰、不矫情,坦诚地去表现、体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别是自己最熟悉和最 有兴趣表现的生活,就可以了。 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思考整理整理写下来。看、想、写,往复运动,盘旋上升,久 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带动对生活的构思和表达。 4.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 宏湖是北京某报社的一位编辑,他向邻居高二学生吴菲约稿,没想到吴菲“作文在班里 较差” , 但是因为稿源奇缺, 他还是说服吴菲花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篇稿子。 后经他的 “润色” , 文章登出来了,稿费也同时算出来,1600 字的文
10、章共得 25 元稿费。 他想不管吴菲文章写得好赖,毕竟耗时三天啊,25 元稿费确实太少了,就自己又贴上 15 元,凑了个 40 元的整数给吴菲送去。 谁知从那以后,吴菲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写稿,不但是一个优秀小作者,而 且在 2002 年的高考中,以 674 分的总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不是因为他们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教育者缺少一颗宽容的心, 缺少一颗发现优秀的心,缺少一颗善于激励和欣赏的心!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者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孩子如何写作文上,而应该研究如何 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即研究如何“发表”这些作文。 “发表”是广义的,哪怕只是当众念
11、一念, “制作精品作文集” 、 “内部出版”等都是发 表。 “发表” 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是最强劲的推动力。 只要公开发表过一次作文, 从此就会改变孩子对作文的态度。 作文的持续热情和灵感,很大部分是靠“发表”运转起来的。 5.多练多改。 巴金说: “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 ”鲁迅说: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修改是写作文 最后一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6.素材积累。 引导和促使孩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 写作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
12、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写自 己体验尝试实践过的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名家之言,多欣赏名篇做积累是根本。 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概括为以下三点:观察,阅读,体验。 7.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件事。概括起来说,要写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点: 玩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 会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和玩有关系哦。爱玩瓶瓶罐 罐的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终身玩炸药的诺贝尔成了大化学家。 而那些文学家、大诗人呢,似乎个个都是旅行家,游山玩水,写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记。 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秘诀会玩。玩的丰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闭门不出好得多了。 读中丰富自己的
13、情感。 立品同白玉,读书上青云。爱读书的孩子,没有坏孩子。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二秘诀 多读。 精读与泛读像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变他人所知为自己所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 富自己的情感。 思中激发创造的灵感。 鲁迅先生说过: “一味只读,就变成了书橱。 ”这就是孔子警示我们的“学而不思则罔” 。 只有在经历了、阅读了之后深入地思考,才会不断激发创作的灵感,使自己文思泉涌。 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三秘诀会思。 写好表达自己的情感。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清朝唐彪写过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 ,稳重强调了多做文章的 妙处: “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矣。 ” 由此可见,多写,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才能锻炼出良好的表达能力。 8、写好作文的最大秘诀多写。 玩的、读的、想的,如实地记下来,加以真情的抒发,就是好作文吧。语文素养与能力 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例如:美国的教育就非常注重孩子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两方面是培养 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