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 依法治理,推动网络生态天朗气清 目录: 01 守住底线是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的关键 02 人民网评:依法治理,推动网络生态天朗气清 03 治理网络生态,网民要做好“监督员” 04 人民来论:读懂最严网络信息内容治理规定 05 海外版云中漫笔:网综节目应当重视价值引领 06 全民战“疫”,不要让伪科学信息迷了眼 07 治网新规实施 多方共建网络清朗空间 正文: 01 守住底线是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的关键 3 月 1 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 中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 造、流量造假、操
2、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网络暴力”“人肉搜索”仅看这几个词,就足以让很多人心惊肉跳。在互联网已深刻改 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今天, 很多人享受着网络带来的诸多利好, 却也深深地被引号里这些行为 所伤害。 2018 年 8 月,四川德阳一名安姓女医生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自杀身亡;同年 6 月,江 苏一男子因 2 岁儿子被泰迪咬伤后与狗主人发生纠纷,结果遭遇“人肉搜索”和死亡威胁,其 妻迫于网络暴力割腕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某电影演员因主演电影票房喜人而被网友“逼捐” 1 亿,其中夹杂着难以入耳的谩骂 身处数字时代, 个人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信息的畅通使公众更加深度 参与到各种社会事件当中,足
3、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然而,网络暴力却成为互联网生态建设发 展中极为不和谐的杂音。 之所以“键盘侠”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 博取眼球、 突破底线, 无外乎抓住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优势, 盯住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管控之难, 以屏幕为阻 挡,在网络上掀起一次又一次“风暴”。轻则让当事人不堪其扰,重则可能就摧毁了一个人的 精神与生命。 国无法不治,网无法不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生态是良好还是 恶化,和我们每个人利益攸关。我们在网络上的样子,就是整个网络世界的样子。 在我国互联网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下, 根治网络暴力的根本之策就是强化法制, 要 让所有网络使用者的心里有一条明确的
4、红线,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即便人人都有麦克风, 也必须要为自己的声音负责。 规定最大的看点就是对此前常见的这些网络活动、网络行 为进行了明确立法, 再一次提醒人们牢记: 保持理性、 守住底线, 才能让曾经那些无形的“键 盘”伤害不再重现,才能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02 人民网评:依法治理,推动网络生态天朗气清 今日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简称规定)开始施行。网络信息内容服 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 违法活动。规定的实施,意味着我国依法治理网络的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一提起网络生态治理,人们很容易想到令人不胜其烦的“标题党”,想到网络暴
5、力,想到 流量造假。事实上,无论“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还是“炒作绯闻、丑闻、劣 迹”;无论“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还是“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无论“通 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还是“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 操纵用户账号”这些存续已久、破坏网络生态秩序的各种乱象,都在整治之列。规定 回应了民众诉求,提出了制度规束,令人拍手称快。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明知制作、复制、发布的信息违法,或者属于 不良信息,但故意打擦边球。在畸形利益驱动下,任性妄为,不只是缺少良知,缺少法治素 养,更缺乏社会责任。试问,发布带有性暗示、性挑逗
6、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内容,宣扬低 俗、庸俗、媚俗内容,发布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 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内容,对网络生态何益?对未成年人何益?对此, 规定明确了正能量 信息、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具体范围。鼓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制作、复制、发布含有正 能量内容的信息。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共同构建良好的 网络生态。规定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 务使用者的法律责任,同时完善了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相衔接的体系化规定。守土担 责,守土尽责。对于平台来说,需守住底线,遵循规定的要求,加强信息内
7、容的管理, 对违法信息依法立即采取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 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我们不仅能缔造健康的网络空间,还能拥有更有归属感 的互联网精神家园。 03 治理网络生态,网民要做好“监督员” 2020 年 03 月 04 日 08:39 来源:红网 2020 年 3 月 1 日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施行。 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 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此前我国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
8、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于此次规定的出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两 方面的考虑:一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二是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制定实施规 定,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治理任务,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营造良好 网络生态。 本次规定主要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服务平台、服务使用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做出 了要求,并鼓励网络行业组织优化内部环境,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除了行业自律和网民自律,部分利益至上的恶意信息传播者也需要“他律”。网络上数据 庞大,无良营销号像野
9、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依靠信息服务平台和监管部门 来处理这些互联网违法活动无疑是“杯水车薪”,这时候就需要网友们积极的站出来,自觉充 当网络“监督员”,善用举报系统,为净化网络环境添砖添瓦。 人员已经就位,“工具”也要趁手。在此规定出台之前,就有不少网民反映部分平台举报 系统信息处理滞后,举报成功后也只是“小惩小戒”,根本没起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信息 服务平台应完善举报系统,健全惩罚机制,对举报内容进行及时核查和妥当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4 月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网 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
10、政府、企业、社会 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互联网时代,网络和现实环境同样是人们 生活的家园。网民们要发挥“群众的力量”,看到违法信息及时举报,共建“天朗气清、生态 良好”的网络环境。 04 人民来论:读懂最严网络信息内容治理规定 王春晖 2020 年 03 月 04 日 08:2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0 年 3 月 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 称: 治理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法治领域的一项里程碑事件。 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立法的目标,在全球也属首创。 治理规定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11、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 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 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 持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的重要思想,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我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 法治基础。 治理规定突出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 网民等主体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治理要突破市场和政府二元 对立和单一的主导模式。 在数字经济时代, 要以平台思维和
12、社会化思维的模式重新审视政府、 企业、社会、网民这四大主体在网络生态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在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四大 主体中,政府的作用是监管、企业的义务是履责、社会的功能是监督、网民的义务是自律。 治理规定 重点规制内容的生产者、 内容的服务平台和内容服务的使用者等三大行政 管理相对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遵循公序良俗;网络信息 内容服务平台应当重点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 一是制定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 治理细则,二是健全平台管理制度,重点应当建立和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 核、跟帖评论审核、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黑色产业链信
13、息 处置等制度;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是网络生态治理的主力军,应当严守两条底线,一是 应当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使用网络,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用户协议约定, 切实履行相应的法 律义务,二是在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形式参与网络活动时,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严禁发布治理规定禁止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治理规定明确了网络群组、论坛社 区版块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依法依约规范群组、版块内信息发布等行为。 治理规定第六条特别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外,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 禁止触碰的十条红线,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 布含有八类内容的不良信息。 这些不
14、良信息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致人身心感到极大 地不适,必须坚决予以抵制。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违反上述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 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及时消除违法信息 内容,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治理规定要求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 合执法、案件督办、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事实上, 我国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监管不仅仅是网信部门的职责, 应当全面把握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 各个要素和环节,增强协同体系监管的顶层设计。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重点是对网络信 息内容服务平台履行信息内
15、容管理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管,特别是要针对自媒体的无序和乱 象,平台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指出,信息内容平台企业不仅是自媒体运营的服务 提供者,也是自媒体行业秩序的维护者,必须履行好责任义务,依法运营,严格履行信息内 容管理的主体责任。 治理规定 要求, 各级网信部门建立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台账管理制 度,并依法依规进行相应处理。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台账管理制度,是平台 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制度, 反映和记载了平台内各类信息内容违法违规的行为和内容以及分 布区域和数量的动态情况等,为网络主管机构实施信息内容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事实和证据。 治理规定 体现了国家在网络信息内容
16、生态治理领域的主权价值取向, 展示了网络空 间的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重点突出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的统筹与协调。随着治理规定的正式实施,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的生态治理将正式纳入法 治轨道,并将依法形成治理合力。 05 海外版云中漫笔:网综节目应当重视价值引领 李雪钦 2020 年 02 月 28 日 05: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网络视听行业近年蓬勃发展,网络综艺节目的主题、样式愈加丰富,与此同时也出 现泛娱乐化、低俗媚俗等问题。近日,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作部署,在总局网络视听节 目管理司指导下,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央视网、芒果 TV、腾讯视频等
17、 10 家视听 节目网站制订并发布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下文简称细则),全面规范 网络综艺节目发展。 综艺节目的主创及出镜人员, 不得选用因丑闻劣迹、 违法犯罪等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的艺人细则围绕才艺表演、访谈脱口秀、真人秀、少儿亲子、文艺晚会等各种网络 综艺节目类型,从主创人员选用、出镜人员言行举止,到造型舞美布设、文字语言使用、节 目制作包装等不同维度,提出 94 条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的标准,落实后将对提升网络综艺 节目内容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网络综艺节目已撑起综艺市场的“大半边天”。随着网络综艺市场壮大,监管规范是 行业发展的必然。此次发布的细则列举综艺节目的常见问题,涵盖
18、目前最为流行的 9 种节目类型。其中,少儿亲子类节目、访谈及脱口秀类节目、选秀及偶像养成类节目是审核 细则条目最多的 3 类节目。 细则对少儿亲子类节目的规范多达 15 条,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如规定少儿 亲子类节目不得出现少儿着装暴露或模仿某些成年人装扮; 不得集中展现或宣扬炫富、 享乐 主义等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价值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 炒作明星子女等。 此次细则还特别强调网络综艺节目的安全规范,在第 15 条、第 81 条、第 82 条及 第 84 条中多次规定不能“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没有安全指导和安全提示”等,以此保护参 与人员的人身安全。 网络
19、综艺节目在追求点击率的同时,也须重视价值引领和社会影响。有了正确的尺子, 才能更好地把握度。在 94 条明文细则的指导下,网络综艺节目的从业者能明白知悉“红线” 和“底线”,有具体的标准规则可依。从长期看,细则的出台有利于建设良好网络生态, 促进行业朝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引导相关平台呈现更多优质正能量作品。 06 全民战“疫”,不要让伪科学信息迷了眼 2020 年 02 月 07 日 09:49 来源:中国妇女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发展, 公众的重视程度愈加提升, 不仅口罩、 酒精、 护目镜、 紫外线灯、 手套等物品相继成为抢购热点, 在双黄连口服液的临床疗效尚未证实时, 就连兽
20、用双黄连也已被哄抢一空。 与此同时,淡盐水漱口、喝板蓝根、熏醋、放烟花、吸烟、喝酒、吃抗生素等各种所谓 预防“秘方”也层出不穷,纷纷占领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这些“伪科学”信息往往打着科学 的大旗,假托专家名号,言之凿凿,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谣言动动嘴,科普跑断腿。”尽管不少媒体特意开辟“谣言榜”,厘清谬误,很多医疗和 科普工作者也及时站出来,普及防疫知识,但与传谣只需手指头轻轻一点相比,辟谣的成本 却大得多:理论分析、科学验证、专家发声、媒体普及科普作家李治中曾就此类现象发 出感慨:“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在这个非常时期,谣言的频频现 身不仅误导了公
21、众,也扰乱了“战疫”的公共秩序,增加了抗击疫情的难度。 疫情防控是一门科学,不能靠“秘方”以讹传讹,更来不得半点道听途说。越是进入关键 期,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态度、严谨的精神。正如钟南山院士所指出,“当前防 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倘若盲目乱投医,不但不能防病 防传染,反而可能损害健康,破坏免疫力, 贻误病情。因此, 无论是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 还是为了公众健康着想,都不应当转发未经证实、来源不可靠、非权威渠道发布的所谓防病 “秘方”。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更止于责任。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日益多元化、快速化是 把“双刃剑”真理跑得快,谣言同样跑得快。
22、人人手里都攥着麦克风,个个都是传播链条 上的节点,随便一条信息,随手一个转发,都可能助推谣言的流延,为常识的“雪崩”添上一 片雪花。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明辨是非的本领,增强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定力,担负 起共建良好网络生态的责任,不能将海量信息不加分辨地全盘接收,更不能因为“好心分享” 而在无意中充当了谣言的放大器、“伪科学”的传声筒,让谣言跑赢了科学。 信心才是长效的疫苗, 科学就是最好的武器。 这场“战疫”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危, 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怎么严防死守都应该。面对一种突如其来的新型疾病,人们难免会本能 地产生对未知的恐慌,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随时补课,在知己知彼的
23、基础上加 以科学防控,就一定能战胜它,最终打赢这场“新冠”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峥 在举国上下纷纷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中,也有很多所谓的预防秘方和 各类传言层出不穷地在网上传播,不仅误导了公众,造成了一些盲目恐慌和抢购,也扰乱了 “战疫”的公共秩序,增加了抗击疫情的难度。不妨来看看权威专家们是怎样用真相来逐一击 破这些“伪科学”传言,让谣言止于科学。 传言 1 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等中药能防治“新冠”肺炎 真相:中央指导小组医疗小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具备广谱抗病毒的作用, 甚至还有抗细菌的作用。 但
24、是还没有针对新 型冠状病毒进行正式临床研究, 这些中成药只能起到调节体内状态的作用, 对新型冠状病毒 并不具有针对性。 北京和平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骅称, 板蓝根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病毒性感冒等热 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抗病毒效果,但是对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防治作用。 传言 2 服用抗生素或达菲、病毒灵等抗流感药能预防“新冠”病毒 科学解读: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药师刘皈阳指出,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 此次肺炎疫情的元凶是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服用抗生素不仅没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反而可能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会使耐药性问题更加严重。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
25、院感染控制分会吴安华教授认为, 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治疗流 感药物奥司他韦(达菲)、利巴韦林(病毒灵)等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预防作用,其大 剂量服用是有副作用的。 特别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一定要慎用此类药物。 2 月 4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证实阿 比朵尔和达芦那韦可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李兰娟建议, 将这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 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而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 且有毒副作用。 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 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 “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为
26、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传言 3 大量服用 VC 可增强免疫力 真相: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阎锡新说,维生素 C 是人体必 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有助于人体免疫功能正常运转。但是维生素 C 本身并不能增强免疫力, 也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 C 通常只是辅 助性质的治疗,一般补充 VC 每日不应超过 1000 毫克。另外,维生素 C 也不是补充的越多 越好。体内维生素 C 过量,有些人可能出现腹泻、皮疹、泌尿系结石等中毒症状,严重的 还有致命风险。正常情况下,合理膳食就能保证每日所需的维生素 C,无需额外补充。 传言 4
27、 喝乳铁蛋白或多吃大蒜、辣椒等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真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徐维盛指出, 乳铁蛋白是乳汁中的 一种重要免疫蛋白,可帮助婴幼儿抵抗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同时促进生长发育,增强 造血功能。但其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作用目前暂无科学证据。 对于一些传言称多吃辣椒、香蕉、草莓、大蒜,喝茶、酒、陈皮水、大蒜水等可预防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徐维盛说,均衡饮食有助身体健康,但是说某种特定食物可以抑制/防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那都是谣言。 传言 5 每天用盐水漱口可防“新冠”病毒 真相: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微指出:“我院钟南山院士团队正式辟谣,盐水漱 口有利于清
28、洁口腔和咽喉,对于咽喉炎有帮助。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 口没有办法清洁呼吸道。其次,目前尚无任何研究结果提示盐水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杀灭作 用。” 传言 6 喝高度白酒、用 75%的酒精+风油精雾化吸入可杀死体内病毒 真相: 有传言说饮高度白酒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 专家组组长阎锡新说这是无稽之谈,“人喝酒以后,酒精在气道里面的含量,远远不足以杀 死病毒,所以不存在喝酒来预防或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相反,过量饮酒降低 机体抵抗力,容易招致更严重的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75%的酒精就可以杀灭病毒, 但这是对于有可能被污染物 体的
29、消毒, 并不是在家里针对人全身喷洒消毒, 用医用酒精擦拭手机等物品和对双手消毒即 可。武汉市第六医院急诊科主任章希称,雾化吸入 75%的酒精+风油精太危险了,可能还没 杀死病毒,人就先倒下了。风油精确实有缓解头痛头晕和提神醒脑的作用,但并不能预防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言 7 免疫力好的人不用戴口罩,只有 N95 口罩才能隔绝病毒 真相: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李伟教授表示,日常防护时,戴一般的外科口罩也很有 效,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即可阻挡绝大部分携带病毒的飞沫。应将口罩有颜色的那一面(通常 是绿色、蓝色或者粉红色)朝外,白色或浅色的那一面朝内。如果前往病毒量较多的地方, 建议有条件的戴 N95
30、口罩,尽量选择不带呼吸阀的 N95 型口罩。 李伟强调,即使自己感觉免疫力很好,也需要戴口罩。因为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会 有咳嗽咳痰、打喷嚏的表现,一旦吸入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空气飞沫,感染风险会特别高。 此外,与人接触时最好要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传言 8 热水洗澡、喝热开水、电吹风吹手等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真相:有传言称,调高空调温度、蒸桑拿、晒太阳、电吹风对手吹、少量多次饮用 60 以上的热开水等,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热敏感,持续高温(56 摄 氏度以上,需 30 分钟)可以有效杀死病毒。但是,日常的空调、洗热水澡、蒸桑拿等均达 不到这个温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31、表示,在家里洗(泡)热水澡和高温消毒是两码事, 高温消毒是专业的事情,跟在家里洗热水澡不一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浙江省援助武汉新冠肺炎医疗总队医疗队长喻 成波称,冠状病毒的确对高温敏感,但病毒进入体内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用电吹风强档吹 对体内病毒并无效。而且,病毒侵害的是呼吸系统,热水进入的是消化道,喝太烫的水不仅 不会消灭病毒,还极易造成烫伤。 传言 9 吸烟能阻挡新型冠状病毒 真相:有传言说,烟油子覆盖了肺细胞表面,相当给每个细胞带了一个纳米级的口罩, 可以阻挡病毒的附着和进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表示, 这种 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的老烟
32、民抽烟时间长,患有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本身抵抗力就较差,肺部对外在的抗病毒能力更差,得任何疾病的几率都要明 显高于非烟民。 科普类微信公众号“果壳”也辟谣称, 吸烟不仅不能预防病毒感染, 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 吸烟时,手会反复触碰口鼻,病毒反而可能因此进入身体;吸烟时不能带口罩,会因此降低 对自己的保护。 传言 10 用电熨斗熨烫或用微波炉加热后口罩可重复使用 真相: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喻成波称, 医用外科口罩在出厂前已消毒 可直接佩戴。这种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重复使用。 丁香医生团队辟谣,无论是用微波炉、电烤箱还是蒸锅加热口罩,一方面口罩内部结构
33、 会被破坏,口罩无法再次使用;另一方面,微波炉、电烤箱和蒸锅由于处理了医疗垃圾可能 被污染,也不能再继续使用。 传言 11 熏艾草、熏醋可以给空气消毒 真相:丁香医生团队辟谣,尚无证据表明熏艾草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而且在 密闭的室内可能还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而食醋中的醋酸浓度太低,根本起不到杀灭病毒、 为空气消毒的作用。 传言 12 用现金容易感染病毒 真相: 丁香医生团队指出, 无论何时接触了现金后都要洗手。 现金确实会携带很多细菌、 病毒等病原体,但并不是接触了就一定会感染,因为病毒很难在外部环境中长期大量存活, 除非是直接从患者手中接过的纸币。只要注意勤洗手,不要用手直接揉眼睛、
34、鼻子、嘴或拿 东西吃,就没有啥风险。 传言 13 穿带毛领或绒线的衣服更容易吸附病毒 真相: 有传言称, 穿带毛领或绒线的衣服外套更容易吸附病毒。 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指出, 这种说法不对。病毒在衣服上存活的时间很短,短的几分钟,长的几个小时,一般越光滑的 地方,病毒越容易存活。 传言 14 宠物感染“新冠”病毒会传染给人 真相: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据目前资料显示,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猫狗等宠物会感 染新型冠状病毒。 最后,请记住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的话“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特 效药,17 年前的 SARS 也没有特效药。”总之,疫情期间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少出门,戴 口罩,勤洗手
35、,常通风,多运动,少熬夜,不要盲目跟风抢购任何药。(莫兰) 07 治网新规实施 多方共建网络清朗空间 2020 年 03 月 06 日 14:53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政策概述 3 月 1 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正式实施。 规 定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服务平台、服务使用者提出相关规定,如不得制作、散布含有 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内容,假若违反规定,则将被采 取警告、责令暂停信息更新等相应处罚。 舆情反馈 规定实施后,关注度非常高。逾八成网民认为,规定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的客 观需要;超过六成网民认为,有利于统筹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体
36、系;约四成网民认为,有利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扶摇星:一些不良信息对网络生态的破坏不容小觑,规定的实施非常及时,有利 于推动正能量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 YR 拾一:还网络气正风清,从你我做起。 艺家凌霄:支持,早就该整肃了,让那些网络臭虫一个也跑不了。 政策解读 进一步明确治理任务, 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有助于营造良好网 络生态。随着网络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不断升级,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国家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 多方主体参与,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规定对于网络信
37、息内 容方面,明确了内容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将所有网络信息内容分为三类:正能量信息、违法 信息和不良信息, 同时对每类信息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列举; 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 方面, 明确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 平台运行环节的管理要求和信息安全管理义 务,鼓励在重点环节传播正能量信息,不得在重点环节呈现不良信息等;在网络信息内容服 务使用者方面,明确发布信息和参与网络活动时不得发布违法信息,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 鼓励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对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进行监督。明确网络群组、论坛社区版块 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依法依约规范群组、版块内信息发布等行为。舆论认 为, 规定出
38、台是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保障,是互联网内容建设 的参与各方进行互联网内容建设、 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构建网络空间健康向上的内容生态的 经验样板。 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全方位加强网络信息生态治理力度。为了更好 地推进行业自律, 规定鼓励行业组织引导会员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完善行业自律 机制, 制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 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教育培 训和宣传引导工作,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治理意识;推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 评价奖惩机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监督管理, 规定明确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 共享、会商通报、
39、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对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 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建立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台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 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等。中国社科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辉表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必须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 健康运行。对违反规定要求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服务平台、服务使用者,规定 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同时完善了民事、 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相衔接的体系化规定。 违反 规 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 犯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综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京报等。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林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