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 I 卷文科综合卷文科综合 历史历史 24.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 西起陕.甘,东到齐鲁, 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 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 25.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 的监察机构。这一变化 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 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 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 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 26.“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
2、事实是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 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 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 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D 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28. 1907 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 (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人该公司,俾资经营”。由此推知,当时 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 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D
3、.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29.1913 年 11 月, 民权报发表评论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 几至近百。”这一-评论折射出 A.传统政治模式被颠覆 B.政治斗争空前激烈 C.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 D.民主观念深人人心 30.1929 年 4 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 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 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 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 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 31.图 6 是 1953 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
4、 。这一作品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 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32.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规定,只有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所投票数达到 六千以上,才能放逐该人,否则投票作废。这一规定 A.旨在避免执政者被放逐 B.保证了公共权力的行使 C.削弱了贵族对决策的干预 D.强化了公民大会的权威 33.图 7 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 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 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 34.据统计,美国早期的总统很少使用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的 “
5、否决权”,而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明显增 加,罗斯福总统竞用过 631 次。这种变化说明 A.总统职权的滥用日益严重 B.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C.国家干预扩展到政治领域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软弱 35. 20世纪90年代,不仅世界各国的关税税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而且前东欧各国家也相继融人 到全球贸易体系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A.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 B.关贸总协定显现成效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世界市场统一体形成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 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
6、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 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 16 世纪。” 摘编自安涛 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 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 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 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 1895 年至 1913 年的统计资料看,这 18 年所建立的 549 家厂矿 企业中,沿海城市占 61.35%,内地仅占 38. 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 业。 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材料三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7、改革目标,提出了大 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 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 摘编自胡鞍钢、 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 16 世纪”的依据。(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10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 因素。(9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12 分)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也会越来越密切, 但这决不意味着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非西 方世界的人们来说,源于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全球扩散过程中正在日益失去美国的印痕而 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东西。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大众文化产品,一旦为非西方世界 的人们所接受,它们似乎就与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联系,成为一种不带有任何特 殊文化标记的人类共同产品。 摘编自刘小英经济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已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看法,并予以 说明。( 要求
9、: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刘晏担任盐铁使后 ,便着手改革盐法。 在政府控制盐业的同时,适当注意了商人的销 售能力,把私商作为国营商业的必要补充。由原来国家统一包干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 销。“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政府通过商人卖盐,“寓税于价,”食盐的生产 税、流通税包在盐价当中一次纳清,盐价不涨, 域乡人民不知不觉地向政府纳了税。商人纳 款领盐后,可自由运销,不受限制。为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刘晏“广牢盆以来商贾”,又奏请废 除阻碍商人运销的地方官税。商人还可以以绢换盐,既扩大了食盐的销售,又减少了国家为采 购绡匹
10、而浪费人力。 摘编自秦永洲论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措施。(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意义。(7 分) 4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英美更加重视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加大了对中国提 供战略物资援助的力度。 为将中国抗战纳入美国远东战略之中, 罗斯福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盟 军最高司令部,推蒋介石为统帅,关国中将史迪威为参谋长,以.协同对日作战。1942 年 1 月, 日军由泰国攻入缅甸,并包围仰光。 英国政府惊慌之中急电蒋介石和史迪威,请求中国军队火. 速
11、入緬。为保住中国西南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及支援缅英军。2 月下旬,蒋介石正式命令在 中缅边界布防的国民党军队开赴.緬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此揭开了 序幕。 摘编自杨泽明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影响。(9 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1958 年戴高乐重新执政不久,即发表言论表示法国下决心拥有自己的核力量,并将发展 独立核力量作为建设独立防务的中心任务。1960 年,法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戴高乐认 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
12、美国用以控制西欧的主要工具,在这一组织中,法国“不过是被称为大 西洋团结的霸权主义的驯服角色”。因此,要建立独立的防务就必须“把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在美国指挥下所奉行的欧洲一体化中摆脱出来”。1966 年,法国完全退出了北约军事一 体化组织,在军事上与美国彻底脱钩。 摘编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一- 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主义产生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戴高乐主义的历史地位。(9 分) 历史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 2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将姬姓周人楔人到各地人群中,这必然会改变各地人群的 血缘结构,从而
13、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D 项正确;周代分封形成了地方诸侯势力,而不是抑制 了地方诸侯势力,排除 A 项;通过分封使周王室的力量渗人全国各地,这是强化了周王室统治 力量, 排除 B 项;这种意识夏商已有,排除 C 项。故选 D。 2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刺史制度。刺史由使臣性的巡察官变为常住性的监察官,有利于 刺史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地方政治,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监察,从而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 B 项正 确;材料只是说明了刺史监察形式的变化,不能说明职权扩大,排除 A 项;西汉一直存在郡国并 行制,排除 C 项;汉代刺史只有监察权,而没有惩处权,排除 D 项。故选 B。 2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
14、济重心南移。三则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和经济的发达, 说明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 项正确;材料一虽体现了长安有很多南方物品,但不能说明 长安物资缺乏,排除 A 项;材料二虽反映了江淮地区经济的发达,但不能说明江淮成为全国经 济重心, 排除 B 项;材料三并没有反映扬州的富庶,而是江南地区成为京师的物资供应地,排除 C 项。故选 D。 2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思想。顾炎武对人私利与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业经济 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而也就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C 项正确;顾炎武的观点虽在一-定程度 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彻底的否定,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没有
15、涉及政治 上的专制,不能说明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排除 B 项;顾炎武的主张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 不能定位为开启,排除 D 项。故选 C。 2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民营企业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清朝 地方政府人资给予支持,说明清政府对民族企业采取了扶植政策,从而可知当时民族企业的生 存环境得到改善D项正确;材料中政府人资民族企业有利于民族企业扩大规模,而不是抑制民 营企业的规模,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实行扶植政策,而不是传统的抑制政 策,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而不是步履艰难,排除 C 项。故选 D。 29.A 解析本
16、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材料现象说明辛亥革命后,国内政治环境空前宽松,政党 政治空前活跃,反映了传统的封建政治模式被颠覆,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政治环境的宽松, 不能说明政治斗争的激烈,排除 B 项;政治环境宽松不等于政治民主化的实现,且辛亥革命后 也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排除 C 项;民主观念深人人心体现为广大民众对民主观念的接受,但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排除 D 项。故选 A。 3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 材料中的“农村斗争”“红色政权”“红军“包含了武装斗 争和根据地建设,这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毛泽东革命道路 新思想的初步形成,B 项正确;材料信息只
17、体现了毛泽东个人的观点,而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 革命重心的变化,排除 A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度,不能说明得到 全党认同,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当时党内的城市中心论仍存在,苏联道路的東缚仍然存在, 排除 D 项。故选 B。 3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根据宣传画时间和“建政权,选好人”信息以及宣 传画中的内容反映出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说明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建立,这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C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 1954 年,排除 A 项;宣传画反映的是农民积极参与选举,而不是民主权利的平等,排除 B 项;
18、农民参与人大代 表选举是在行使民主权利,与基层民主完善与否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3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中对投票票数的规定有利于大多数公民行使投 票权,这是对公民行使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保障,因而保证了公共权力的行使,B 项正确;陶片 放逐法主要针对有政治影响力的人,尤其是执政者,而不是为了让执政者避免被放逐,排除 A 项;雅典公民大会的决策是集体决策,贵族不可能干预决策,排除 C 项;虽然公民投票在公民大 会上进行,但对投票票数的规定与公民大会的权威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3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革命。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
19、航 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 项正确;商业危机的 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 路,排除A、 B项;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 排除 C 项。故选 D。 3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代议制。总统大量使用“否决权”使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无法成 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会的立法权受阻,说明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软弱, D 项正确;对国会 法律草案进行否决,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不是职权的滥用,排除 A 项;总统使用“否决权”体 现了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权力制约与平衡,不
20、是权力制衡体制.的破坏,排除 B 项;国家干预形成 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而在此前并没有国家干预,更不会扩展到政治领域,排除 C 项。故选 D。 3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降低关税税率和东欧国家加入全球贸易体 系,反映了世界各国联系加强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表明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C 项正确; 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而且至今- -些国家仍在推行贸易保护,排除 A 项; 关贸总协定主要针对参与国,东欧国家并非此协定的参与国家,不能说明其成效,排除 B 项;材 料现象只能说明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不是统一体的形成,且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体,排除 D 项。 故选 C。 4
21、1.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江南市镇的普 遍兴起”“商品经济”和所学知识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等信息说明依据;第(2)问,先根据材料 中“大多分布在城市”“沿海、 沿江”和所学知识中以轻工业为主等信息概括出特点再从接受西 方工业文明、近代企业的特点等说明原因;第(3)问,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所有 制形式等说明转变,再运用所学知识从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对外交往等方面说明因 素。 参考答案(1)依据:商业市镇的普遍兴起;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每点 2 分, 共 6 分) (2)特点:近代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近代企业分布
22、严重不平衡(或: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 沿江地区);近代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体(或: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每点 2 分,共 6 分) 成因:沿海或沿江地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中国近代企业技术落后、资金薄弱。(每点 2 分,共 4 分) (3)表现: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 (每点 3 分,共 6 分) 因素: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对外交往;思想开放程度。(每点 1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3 分) . 42.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作为开放型试题,首先从材料信息中 提取出一个能够详细说明的看法,如“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
23、是一把双刃剑” ,之后再结合 所学知识对此看法进行说明,最后加上总结性的评论。说明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说理充分,使答案完整有序。 参考答案看法: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2 分) 评析: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使一国能够接受更多 的外来文化;(2 分)一方面外来文化冲击了本国的固有文化,加速了本国固有文化的改造和衰 亡,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也因本国固有文化的“过滤”作用,而使外来文化日益本土化,从而使本 土文化更加多元化;(2 分)如材料中美国的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大众文化产品,在 传人世界其他国家后,无不脱离了美国精神文化的内涵而
24、日益本土化。(2 分)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本国固有文化是- -把双刃剑,既有促进本土文化多元化的作用,也有加速 本土文化衰落的冲击力。(4 分)(注: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5.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第(1)问要依据材料中的“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寓 税于价”“废除阻碍商人运销的地方官税”“以绢.换盐“等信息概括出措施;第(2)问,根据材料中 的“盐价不涨”“调动商人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向政府纳了税“等方面说明意义。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政府控制下的盐商自销;将盐税均摊到盐价中;减少盐商运销的地方 官税;实行商人以绢换盐。(每点 2 分,共 8 分) (2)
25、意义: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 分)有利于盐价的稳定;(2 分)提高了盐商运销的积极性; (2 分)便利了盐税的征收。(或:提高了国家财政收人)(1 分) 46.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 部“请求中国军队火速入缅”“国际交通线”等信息分析出原因;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打击日. 军侵略、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影响。 参考答案(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或:反法西斯中国战区的成立);英国政府请求支 援英军;为了保卫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线。(每点 2 分,共 6 分) (2)影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气焰;加强
26、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合作;提高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 争中的国际地位。(每点 3 分,共 9 分) 47.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戴高乐主义。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决心拥有自已的核力量”“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独立外交”等信息指出背景;第(2)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性外交 独立、国际地位和冲击两极格局等角度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1)背景:法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美国和苏联两极对抗的影响;法国实行独立外 交 的推动。(每点 2 分,共 6 分) (2)地位:戴高乐主义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2 分)它以实现法国的外交独立为宗旨;(2 分) 不仅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2 分)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 分)有利于法国独立自主的发 展。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