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7 页 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 1.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个( ) 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水的混合物;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稀盐酸的 pH;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mol/LKMnO4溶液; 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 NaOH 稀溶液清洗; 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和稀硫酸; 下列ei装置中,除 e外都可用于吸收 HCl A. 2 B. 3 C. 5 D. 6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 B.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
2、,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 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C. 实验室用已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用酚酞做指 示剂比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带来的误差要小一些 D. 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而滴 定管、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后方可使用 3. 下列各项试验相应操作、实验现象及原因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理论 A 把铁片投入浓硫酸 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 白纸变黑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导致纸中的 纤
3、维素碳化 C 把二氧化硫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 验某气体 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氨气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 “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 壁接触 C. “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 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 酸的洗气瓶 5. 根据下列实验
4、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非金属性: Cl 第 2 页,共 17 页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再滴加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 含有Cl C 淀粉溶液在硫酸存在下加热一段时间后,再与新制的Cu(OH)2悬 浊液混合,加热煮沸,无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 解 D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FeCl2溶液部 分变质 A. A B. B C. C D. D 6.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 2),实验装
5、置如图所示。 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 B. 酸 R 为浓盐酸,装置 b中盛装浓硫酸 C.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 K D. 装置 d 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 7.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收集Cl2,并进行性质验证实验(夹持装置略 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只选 B. 用于Cl2收集时,a 为进气口 C. 中加入 NaBr 溶液和CCl4,通入Cl2反应后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D. 中通入Cl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取出溶液加热可恢复红色
6、8.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制取Fe(OH)2沉淀 B. 用如图装置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第 3 页,共 17 页 C. 用如图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 D. 用如图装置比较Na2CO2与NaHCO3的稳定性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 NaOH 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B.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 NaOH溶液并加热,振荡、静置后分液 C. 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取少量液体与 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 D.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溶液先滴加氯
7、水,再滴加 KSCN 溶液 10. 取5.0 mL 18 mol L1硫酸配制 100 mL 0.9 mol L1的硫酸溶液,并用Na2CO3准确 标定稀硫酸浓度。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量取 B. 转移 C. 定容 D. 标定 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0.1mol L1MgSO4溶液滴入 NaOH溶液 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 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 成后变为蓝色沉 淀 Cu(OH)2 的K sp比 Mg(OH)2的小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 无
8、K+ C 向盛Na2SiO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滴酚酞, 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min 后,试管里 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 Cl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 孔的海绵状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 性和强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第 4 页,共 17 页 12. 如图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模拟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加入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 过程为电解熔融精盐 C. 工业上过程加入的试剂为浓 NaOH溶液 D. 第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Br+ Cl2= Br2+ 2Cl 13. 下列实验操作规
9、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取20.00mL盐酸 在 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除去锅炉中沉积的 CaSO4 可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再将不溶物用酸溶解去除 C 测定醋酸钠溶液 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试纸上 D 证明Ksp(ZnS) Ksp(CuS) 在0.1mol/LNa2S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的ZnSO4溶 液,再加入少量等浓度的CuSO4溶液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 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向硫
10、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沉淀完 全为止 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生成的沉 淀溶解为止 用醋酸、碳酸氢钠、苯酚钠和必须的仪器可以检验苯酚、醋酸、碳酸的酸性强 弱 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浓硝酸清洗 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卤原子的种类 若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A. B. C. D.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装置甲可防止铁钉生锈 装置乙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装置丙可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第 5 页,共 17 页 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戊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
11、NO2等气体。 A. B. C. D. 16.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 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 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 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已知:在溶 液中,FeSO4+ 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装置 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 若观察到装置 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 NO与 Cu发生了反应 C.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 装置 J 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 NO 17. 下列操作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目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B.目的:配制银氨溶液 加入 1mol/L 1mL硫酸 C.目的:比较 Al、Fe、Cu活动性 D.目的:实验室制取氨气 A. A B. B C. C D. D 18.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第 6 页,共 17 页 C. 检查气密性 D. 读液体体积 1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62 克Na2O溶解于 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 L1 B. 100 g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 L1,用水稀释到物质的量浓度为 9.2 mol L1需要水 100 g C. 用 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10.0ml硫
13、酸溶液 D. 将 10 g CuSO4溶解在 90 g水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20.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的Na2CO3溶液 100mL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 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 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以及瓶塞处是否漏水 C. 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 D. 定容时,若仰视,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高 21.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图 1 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尾气吸收装置 B. 用图 2
14、装置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C. 用图 3装置进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 D. 用图 4 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 22. 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已知:室 温下,2NO+ Na2O2= 2NaNO2,以木炭、浓硝酸、Na2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亚硝酸 钠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将 B中药品换成 NaOH溶液 B. 应在 B、C之间加一个盛放无水CaCl2的干燥管 C. 实验开始前先向装置中通入N2,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N2再熄灭酒精灯 D. 装置 D可用于尾气处理,标况下每吸收11.2 L的尾气消耗
15、0.3 mol高锰酸钾 第 7 页,共 17 页 23. 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实验装置及相应操作制取纯 碱。实验时,广口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CO2+ H2O + NaC = NaHCO3 +NH4Cl。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导气管乙应该通入氨气 B. 导气管甲应先于乙通入气体 C. 干燥管中应盛装碱石灰 D. 广口瓶最好置于热水浴中 24.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备Fe(OH)3胶体:在加热时,向0.1 mol L1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B. 配制pH = 3的CH3COOH溶液:取 1 mL 1 mol L1CH3COOH溶
16、液加水至 100 mL C. 提纯含有少量溴的溴苯:向含有少量溴的溴苯中加入过量 NaOH溶液充分振荡 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D. 比较 AgCl、AgI的Ksp:向 1 mL浓度均为 2 mol L1的Cl、I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 1 mL 2 mol L1AgNO3溶液 25.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图 1装置用于中和热的测定 B. 图 2 装置用于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 C. 图 3 装置用于测定氢气的反应速率(单位mL/s) D. 图 4装置用于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6.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
17、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 多余液体吸出即可 B. 区别Na2CO3和NaHCO3时,可将它们分别和Ca(OH)2溶液混合,看有无沉淀产生 C. 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时,可将它们分别用一束光照射,看有无丁达尔 效应出现 D.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离子时,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再用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即可 27.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尖端处紧靠烧杯内壁 B. 可用湿润的 pH试纸检验氨气 C. 稀释浓硫酸时,可向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直接加蒸馏水 D. 试管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也可用水浴加热
18、 第 8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实验操作 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 不大。 【解答】 氨水与 Ag不反应,不能清洗,应利用硝酸洗,故错误; 硝基苯和水的混合物分层,则利用分液漏斗可分离,故正确; 用湿润的 pH试纸,溶液稀释,pH偏大,故错误; KMnO4溶液可氧化腐蚀橡胶,应利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mol/LKMnO4溶液, 故错误; NaOH稀溶液碱性太强,会腐蚀皮肤,故错误; 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
19、少量铁粉和稀硫酸,铁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硫酸可抑 制水解,操作合理,故正确; g中不能防止倒吸,f、h、i可防止倒吸能吸收 HCl,故错误。 故选 A。 2.【答案】A 【解析】解:A.过滤、结晶、灼烧分离无机物,而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 有机混合物的方法,故 A错误; B.中和热测定中, 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 可准确测定最高温度, 实验误差小,故 B 正确, C.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终点在pH = 78左右,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与反应终点接近误差小, 而选甲基橙作指示剂时与反应终点与滴定终点的差距 大,则误差大,故 C错误; D.配制溶
20、液中定容需要加水,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物质的量不变即可,则容量瓶、锥形 瓶不需要润洗;滴定管、移液管量取液体前一定需要润洗,故 D 正确; 故选 A A.过滤、结晶、灼烧常用来分离无机物; B.迅速倒入可准确测定最高温度; C.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终点在pH = 78左右,一般选用酚酞作指示 剂; D.配制溶液中定容需要加水,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物质的量不变即可;滴定管、移液管 量取液体前不润洗,导致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中和滴定、中和热 测定、溶液配制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技能及实验的 评价性分析,
21、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铁片投入浓硫酸,没有明显变化,是由于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在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并不是不反应,故 A 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纤维素碳化,故 B 错误; C.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表面的漂白性,故 C 错误; D.试纸变蓝,说明气体水溶液呈碱性,溶液呈碱性的气体只有氨气,故 D 正确 故选 D 第 9 页,共 17 页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反应; B.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C.二氧化硫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多角度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
22、重于学习的分析能力 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A.CoCl2干态蓝色,CoCl22H2O紫红色,故蓝色时具有干燥吸水能力,故 A 错误; B.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用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 触,否则会导致测量温度过高,故 B正确; C.容量瓶和锥形瓶在使用是可以加蒸馏水可以不干燥和润洗, 而滴定管和移液管为防止 残留的水分稀释标准浓度的溶液必须干燥或润洗,故 C 正确; D.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将SO2氧化为硫酸根,浓硫酸吸收水分,可以达到干燥和除 去SO2的目的,故 D 正确 故选 A A.CoCl2干
23、态蓝色,CoCl22H2O紫红色; B.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用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过高,温度计测量的是水的温度; C.容量瓶和锥形瓶在使用是可以加蒸馏水可以不干燥和润洗, 而滴定管和移液管必须干 燥或润洗; D.SO2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主要涉及化学实验的:干燥剂、有机制备温度计、定量检测仪器洗涤、混合气体除 杂等知识点比较基础,强调识记同时更强调实验的实际操作和原因分析,没有实际操 作一定没有注意,没有思考一定没有认识本题主要的难点在于平时教学中:CoCl2不 常用, 硝基苯制备不常做, 中和滴定不深入 等疏忽 组合的知识点涵盖的范围广, 但, 只要认真实验过,难度不大 5.【答案】B
24、 【解析】解:A.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硅酸,但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 性,故 A 错误; B.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排除干扰离子,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 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 AgCl,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 B正确; C.水解后检验葡萄糖, 应在碱性条件下, 没有加碱至溶液呈碱性, 不能说明, 故 C错误; D.过氧化钠可氧化亚铁离子,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由操作和现象可知不能说明变质, 故 D 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 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25、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本题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则应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a用于制备氢气,b为干燥装置,在 c 中加热条件下进行,d防止水蒸气进入 c 中,e为气体的收集装置,以此解答该题。 A.粗锌中含少量铜,锌、铜,与酸溶液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故 A 错误; 第 10 页,共 17 页 B.酸 R应为稀硫酸,实验室一般不会使用浓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因为这样会引入 氯化氢杂质,装置 b 中盛装浓硫酸,用于干燥氢气,故 B错误;
26、 C.点燃酒精灯前必须用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或引燃氢 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发生爆炸,故 C错误; D.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装置 d 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槽中可能逸出的水蒸气,避免氢化 钙因吸收水蒸气而变质,故 D 正确。 故选 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Cl2的制备并验证Cl2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掌握氯气的制备原理、收集方法及 其性质是关键,明确氧化性漂白的不可逆性,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高锰酸钾颗粒较小,容易从隔板掉入溶液中,不能实现液体与固体的分离,应选择装 置,故 A 错误; B.Cl2的密度比空气大, 应用向上排空气法, 用于Cl2
27、收集时, b 为进气口, 故 B错误; C.通入Cl2后, 发生反应Cl2+ 2NaBr = Br2+ 2NaCl, 生成的Br2呈橙红色且易溶于CCl4中, 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呈橙红色,可验证Cl2的氧化性,故 C 正确; D.中的品红溶液通入Cl2后,因有 HClO 生成,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此漂白褪色属于 氧化型,是不可逆的,加热后不能复原,故 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解:A.铁为阳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阴极生成氢氧根离子,可生成氢氧化 亚铁,汽油可隔绝空气,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故 A 正确; B.氨气易溶于水,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应用四氯化碳,故 B错误
28、; C.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制备氯化铝晶体,应在盐酸氛围中,故 C错误; D.碳酸钠稳定,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 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 能起对比作用, 故 D错误 故选 A A.铁为阳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阴极生成氢氧根离子,可生成氢氧化亚铁,汽油可 隔绝空气; B.氨气易溶于水,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C.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 D.应将碳酸氢钠放在套装小试管中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及实验基本操作 等,把实验基本操作和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评价性分 析,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A 【解析】解:A.苯与水互不相溶,
29、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可分离, 故 A 正确; 第 11 页,共 17 页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加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 B 错误; 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应先调节溶液呈酸性,以防止生成的 AgOH或 AgO沉淀影响实 验结果,故 C 错误; D.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应加入K3Fe(CN)6溶液进行检验,故 D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除 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更不能影响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量筒精确值为0.1mL,量取5.0mL液体,可用量筒
30、量取,故 A 正确; B.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应冷却后再移液,故 B正确; C.定容时,为防止加入蒸馏水过多,应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 切,故 C 正确; D.硫酸显酸,应用酸式滴定管盛放,图中为碱式滴定管,故 D错误; 故选:D。 A.量筒精确值为0.1mL; B.依据移液操作解答; C.依据定容操作解答; D.依据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使用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基本操作及仪器 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 解: A.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 0.1mol L1M
31、gSO4溶 液滴入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 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 成后变为蓝色沉淀,说明发生沉淀的转化,则说明Cu(OH)2 的K sp比Mg(OH)2的小,故 A 正确; B.K元素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光的干扰,故 B 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 弱酸,HCl不是 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比较 Cl、Si非金属性强弱, 故 C 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该实验中浓硫酸将蔗糖中 H、O 元素以 2:1 水的形式脱去,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
32、性,故 D 错误; 故选 A A.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 B.K元素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 弱酸;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溶度积大小比较、焰色反应、非金属性 强弱判断、浓硫酸的性质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浓硫 酸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易错选项是 C 12.【答案】D 【解析】 解: A.过程加入的药品顺序可以为BaCl2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过 滤后加盐酸,碳酸钠应在氯化钡之后加入,故
33、 A 错误; B.过程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电解熔融精盐生成钠和氯气,故 B 错 误; 第 12 页,共 17 页 C.工业上过程加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价格较高,故 C 错误; D.第步反应是利用氧化剂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2Br+ Cl2= Br2+ 2Cl,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利用、原理分析判断、试剂选择和杂质除去方法,掌握基础是解 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答案】B 【解析】解:A.酸式滴定管下端无刻度,则 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 数为30.00mL后,剩余盐酸体积大于 20mL,故 A 错误
34、; B.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将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再将不溶物用酸溶解去除,故 B正 确; C.pH试纸不能湿润,应选干燥的试纸,故 C 错误; D.Na2S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生成,不能比较 Ksp 的大小,故 D错误; 故选:B。 A.酸式滴定管下端无刻度; B.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将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 C.pH试纸不能湿润; D.Na2S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生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中和滴定、沉淀生成、pH 测定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35、 为高频考点, 把握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制备、 酸性比较、 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 析,题目难度不大。 加热170时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氢氧化铜悬浊液时,碱过量;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 可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浓硝酸的氧化性太强; 水解后检验卤素离子在酸性条件下; 苯酚易溶于酒精。 【解答】 加热170时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则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 混合液中,故正确; 氢氧化铜悬浊液时,碱过量可保证与醛的反应,故错误;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得
36、到银氨溶液,操作合理, 故正确; 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苯酚钠反应,则能比较碳酸、苯 酚的酸性,故正确; 浓硝酸的氧化性太强,应选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故错误; 水解后检验卤素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没有加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不能检验,故错 误; 苯酚易溶于酒精,则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故正确; 故选 B。 第 13 页,共 17 页 15.【答案】D 【解析】 解: 在装置中, 金属Fe做电解池的阳极, 电极本身失电子, 更易生锈, 故错误; 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乙烯以及乙炔氧化为二氧化碳,不能用装置乙可除去 乙烯中混有的乙炔,故错误; 氯化氢极
37、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则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所以气球鼓起来,可以 使用该装置验证 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故正确; 乙酸乙酯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来吸收, 不能用氢氧化钠,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中水解, 故错误; 装置可以收集气体,当集气瓶来用,导管长进短出时,可以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 体,如:CO2、Cl2、HCl、NO2等气体,如果导管短进长出,则可以收集密度小于空气 的气体,如氢气,故正确。 故选:D。 金属做电解池的阳极时,更易被腐蚀; 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乙烯以及乙炔氧化为二氧化碳;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根据大气压强原理来分析; 乙酸乙酯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来吸收; 装置可以收集气体,当集
38、气瓶来用,但是要注意导管的连接情况。 本题是一道化学实验知识的综合题目,实验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以要求学生熟记教材 知识,灵活应用。 1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以及性质的探究,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以及实验的原理,难度不大。 【解答】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净装置内 空气,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通过装置 F中水吸收挥发出的硝酸,通过 G 中干燥剂干 燥一氧化氮,NO通过装置 H 加热反应,铜和 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氧化铜,装置 I用于 检验 NO, 试剂为硫酸亚铁溶液,
39、 剩余气体收集主要为氮气和一氧化氮, 以此解答该题。 A.由以上分析可知装置 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除去混有的硝酸,硫酸亚铁溶液是检验 NO气体的试剂,故 A 正确; B.若观察到装置 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 NO 和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说明 NO与 Cu发生了反应,故 B正确; C.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 NO, 故 C 正确; D.在溶液中,FeSO4+ 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 NO,反应为可逆 反应,NO不能完全吸收,NO难溶于水,装置 J 收集的气体中含 NO,故 D 错误。 故选 D。 17.【答案】B 【解
40、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探究、溶液配制、金 属活动性强弱判断、气体制取和收集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及实验基本操 作是解本题关键,注意 B中配制溶液注意事项,为易错点。 【解答】 A.只有亚硫酸钠的浓度一个变量,则图中装置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故 A 正确; B.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制备银氨溶液,则图中装置不可制 第 14 页,共 17 页 备银氨溶液,故 B 错误; C.构成原电池的金属电极,较活泼金属作负极,Al、Fe 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Al 作负极、Fe 作正极,活泼性Al ,Fe、Cu和稀硫酸原电
41、池中,Fe 作负极、Cu 作正 极,则活泼性Fe ,所以金属活泼性Al ,故 C 正确;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采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装置能制取并收集氨气,故 D 正确。 故选 B。 1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评价,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分析与 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 A错误; B.废弃固体药品不能随意倒入水池中,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 所示操作错误,故 B错误; C.该装置没有
42、构成密闭体系,无法检查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 C 错误; D.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 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 D 正确; 故选 D。 19.【答案】D 【解析】解:A、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所以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 1L水中 形成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其浓度,故 A 错误; B、稀释后溶液体积为浓硫酸体积 2倍,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故稀释后溶液 质量小于 200g,则加入水的质量小于 100g,故 B 错误; C.滴定管精确到0.01mL,故用 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的硫酸溶液应为10.00mL,故 C错
43、 误;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 10g+90g 100% = 10%,故 D 正确。 故选:D。 A、62克Na2O溶解于 1 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 1L; B、稀释后溶液体积为浓硫酸体积 2倍,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故稀释后溶液 质量小于 200g,则加入水的质量小于 100g; C.滴定管精确到0.01mL; D.利用质量分数计算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与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 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0.【答案】B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
44、出1.06g,故 A错误; B、使用容量瓶前需检验瓶塞处是否漏水,故 B正确; C、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n减小,根据c = n v可知会造 成浓度偏低,故 C 错误; D、定容时仰视,会造成液体高于刻度线,V变大,根据c = n v可知会造成浓度偏低,故 D错误。 第 15 页,共 17 页 故选:B。 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B、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C、根据c = n v分析; D、根据c = n v分析 本题考察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c = n v分析误差,若 n小,则浓度偏低, 若 V 大,则浓度偏低,反之相反 21.【答案】A 【解
45、析】解:A.该装置有缓冲装置,所以能防止倒吸,故 A正确; B.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不能迅速产生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 B错 误; 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固液混合加热型装置,故 C 错误; D.对石油进行蒸馏时,温度计测量蒸气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 口处,且冷凝管中的水应该是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否则易炸裂冷凝管,故 D错误; 故选:A。 A.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 B.只有收集的气体极易溶于该溶液时才能产生喷泉实验; C.在加热条件下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D.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计应该测量蒸气温度而不是液体温度,且冷凝管中下口为
46、进水 口、上口为出水口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尾气处理、喷泉实验、蒸馏、气体的制取等实验, 明确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性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总结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位 置,如:制取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溶液中、水浴加热时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水浴中、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信息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注意实验过程 中的反应现象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装置 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装置 B 中是 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
47、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 一氧化氮和水;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A.若将 B中药品换成 NaOH 溶液,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 NO放出,故 A错 误; B.因为一氧化氮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氧气,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在 B、 C装置间增加一个盛放无水CaCl2的 干燥管,只能除去 NO 中的水,无法除去二氧化碳,故 B错误; C.由于实验过程中有一氧化氮产生,所以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尽,再进行实验,实 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入N2,可以防止倒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故 C 错
48、误; D.酸性条件下,NO 能与MnO4 反应生成NO3和Mn2+,D 装置用于尾气处理,标况下, 11.2 LNO 的物质的量等于0.5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的高锰酸钾为0.5mol3 5 = 第 16 页,共 17 页 0.3 mol,故 D正确; 故选:D。 2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原理、尾气处理、 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明确氨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A.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入氨气时注意防倒吸; B.根据氨气易溶于水,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 C.制取纯碱的原料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有污染,可用浓硫酸或氯化钙固体吸收; D.根据广口瓶中反应的发生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 A.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为防止发生倒吸,应该从甲管通入氨气,故 A错误; B.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先要得到含氨的 饱和食盐水,应先从甲管通入氨气,从而保证了从乙管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充 分反应,故 B 正确; C.氨气是污染性气体,但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被碱石灰吸收,可用氯化钙吸收,或用 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