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物质的溶解.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094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物质的溶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物质的溶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物质的溶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7 页 物质的溶解 1. 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 天工开物记载: “凡埏泥造瓦, 掘地二尺余, 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 “瓦”,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甑,蒸 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 开宝本草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 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涉及到升华操作 D. 本草经集注有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区分硝石 (KNO3)和朴硝(Na2SO4),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

2、2. 固体粉末 X中可能含有 Fe、FeO、CuO、MnO 2、KCl 和K2CO3中的若干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将 X 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 Y 和溶液 Z; 取少量 Y 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向 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Z于广范 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X中一定不存在 FeO B. 不溶物 Y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O C. Z溶液中一定含有 KCl、K2CO3 D. Y中不一定存在MnO2 3.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不

3、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装置:防止铁钉生锈 B. 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第 2 页,共 17 页 C. 装置: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 装置: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4.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 断搅拌; 有六种分别含Na:、 Mg2:、 Al3:、 Fe2:、 Fe3:、 NH4 :阳离子的溶液, 不能用 NaOH 溶液鉴别; 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 NaOH稀溶液冲洗; 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

4、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向沸腾的 NaOH 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向某溶液加入 NaOH浓溶液并加热能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则原溶液中含NH4 :。 A. B. C. D. 5. 本草纲目中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碱浣衣”与酯的水解有关 B. 取该“碱”溶于水可得到一种碱溶液 C. “以灰淋汁”所涉及的操作有溶解、分液 D. “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6.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的是( ) A. 干燥氯气 B. 稀释浓硫酸 第 3 页,共 1

5、7 页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测定盐酸浓度 7. 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 “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 “转化”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D. “浓缩结晶”后的母液中只有KMnO4和K2CO3两种溶质 8.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了青蒿素的 溶解性 C.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D. 煤经过干馏

6、等物理变化可以得到苯、甲苯等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9. 关于下列图示装置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装置甲可防止铁钉生锈 装置乙可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装置丙可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装置丁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装置戊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A. B. C. D.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第 4 页,共 17 页 A. 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 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 L;1 B. 100 g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 L;1,用水稀释到物质的量浓度为 9.2 mol L;1,需要水 100 g

7、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放入 到 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 1000 mL溶解,振荡摇匀 D. 将 10 g CuSO4溶解在 90 g水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11.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 到的是( ) A. 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和 B. 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和 C. 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和 D. 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和 12.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编号 操作示意图 操作名称 倾倒液体 取用块状固体 稀释浓硫酸 检查气密性

8、A. B. C. D. 13. 某同学为了探究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 设计了如 下实验: 、取 100mL蒸馏水,加入过量的PbI2固体(黄色),搅拌、静置,过滤到洁净的烧 杯中,得到滤液 a; 、取少量滤液 a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0.1mol/L的 KI 溶液,观察现象; 、另准确量取10.00mL滤液,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2RH + Pb2:= R2Pb + 2H:,交换完成后,流出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 n (H:) = 3.000 10;5mol。 分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 I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 B. 步骤 I

9、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黄色沉淀 C. 此实验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 = 1.350 10;8 D. 若步骤 I 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的水,Ksp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14. 除去 NaCl 固体中少量泥沙,肯定不会涉及的操作是( ) A. 溶解 B. 蒸馏 C. 搅拌 D. 过滤 15.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正确且设计合理的是( ) 第 5 页,共 17 页 A. 图所示装置进行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的实验 B. 图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为 NaOH 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C. 图所示装置进行用苯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并把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下口倒出 D. 图所示装置可检验溴乙烷

10、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溶解(或沉淀)速率都相等 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加难溶电解质的量,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向Na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则SO42;沉淀完全, 溶液中只含Ba2:、 Na: 和Cl;,不含SO4 2; Ksp小的物质其溶解能力一定比Ksp大的物质的溶解能力小 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失,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A. B. C. D. 1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1、A. 酒精灯在桌子上歪倒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C. 使用 pH 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时,先把 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量 D. 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集气瓶内部,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18.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B. 在使用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时,必须先用蒸馏水湿润,再将待测液滴到试纸 上 C. 向某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是否含SO4 2; D. 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 10 mL 18 mol/L的浓硫酸中

12、使溶液总体积变为 100 mL, 则 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为1.8 mol/L 19. 已知废旧干电池中的填充物主要有二氧化锰、 炭黑、 氯化锌、 氯化铵、 淀粉糊、 Mn2O3、 ZnO、FeO、汞的化合物等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拟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部分物质,主 要操作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的名称分别为溶解、过滤 B. 步骤中使用的化学仪器有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坩埚、玻璃棒 C. 步骤中都使用了玻璃棒,且三个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D. 步骤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2H:+ H2O2= 2Fe3:+ 2H2O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准确量取24.

13、00mL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量筒或滴定管 B. 配制0.1000mol L;1碳酸钠溶液时,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第 6 页,共 17 页 C. 通常采用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不同条件下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速 率 D.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 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 2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2与 HCl混合气体

14、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2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溶液中的Fe2: 先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溶液 B 配制0.5mol/L的H2SO4溶 液 量取50mL1.0mol/L 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再 加入 50mL水稀释 C 验证乙烯的生成 加热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 溶液 D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 乙酸 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A. A B. B C. C D. D 23. 下列实验装置用途正确的是( ) A. 装置()可用于I2与NH4Cl混合物的分离 B. 装置()用于分离Fe(OH)3胶

15、体和FeCl3溶液 C. 装置()橡皮管起到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的作用 D. 装置()用于吸收 HCl 或NH3 24. 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A. 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 mol L;1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 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B. 配制0.1mol L;1 的 NaCl 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 的量浓度偏低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将超出 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D. 配制0.1mol L;1 的 NaOH溶液时,若使用的 NaOH已经

16、潮解,则所得溶液物质 的量浓度偏低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 0 B.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 0 D.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26. 开宝本草中记载: “此即地霜也, 所在山泽, 冬月地上有霜, 扫取以水淋汁后, 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没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溶解 B. 蒸发 C. 升华 D. 结晶 第 7 页,共 17 页 27.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选择合适的试剂, 用图 1 装置可分别制取和收集少量CO2、 NO B. 除去石英(主要成分

17、SiO2)中少量碳酸钙:用稀盐酸溶解后 过滤 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 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0.1 mol L;1 NH4Cl溶液的pH = 5.2 第 8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涉及物质的成分、性质及用途,物质分离的方法,准确把 握诗句含义,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焰色反应为元素性质,注意蒸馏的 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造瓦原料为黏土,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 A 正确; B.“蒸令气上”与混合物沸点有关,即蒸馏,故 B正确; C.

18、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水淋为溶解过程、煎炼为蒸发、结晶过程,没有涉及 升华,升华为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故 C错误; D.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鉴别KNO3和Na2SO4,故 D 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解: 将 X 加入足量水中, 得到不溶物 Y和溶液 Z, Y可能为 Fe、 FeO、 CuO、 MnO2中的物质,Z可能为 KCl和K2CO3中的物质; 取少量 Y 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黄绿色 气体为氯气,红色不溶物为铜,可说明 Y 中至少含有 CuO、MnO2,红色不溶物为铜, 说明反应后有 Cu生成,说明 Y

19、中含有的 CuO与酸反应生成的CuCl2被置换出来了,可 说明 Y中还含有 Fe; 向 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沉淀;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Z于广范 pH试纸上, 试纸呈蓝色, 说明溶液呈碱性, 应含有K2CO3, 可能含有 KCl, 由以上分析可知 X 中应含有 CuO、MnO2、K2CO3以及 Fe,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FeO、 KCl, 故选:B。 将 X 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 Y 和溶液 Z,Y 可能为 Fe、FeO、CuO、MnO2中的 物质,Z可能为 KCl 和K2CO3中的物质; 取少量 Y 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

20、色不溶物,黄绿色 气体为氯气,红色不溶物为铜,可说明 Y 中至少含有 CuO、MnO2,红色不溶物为铜, 说明反应后有 Cu生成,说明 Y 中含有的 CuO与酸反应生成的CuCl2被置换出来了,可 说明 Y中还含有 Fe; 向 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沉淀;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Z于广范 pH试纸上, 试纸呈蓝色, 说明溶液呈碱性, 应含有K2CO3, 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 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元素化合物知 识的综合应用,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的现象进行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Fe 与电源负

21、极相连,为阴极,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可 防止铁钉生锈,故 A 正确; B.点燃 Mg 条,引发铝热反应,则 Al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可制备 Mn,故 B正确; C.乙酸乙酯与 NaOH 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得到乙酸乙酯,应在小试管中加饱和碳酸 钠溶液,故 C 错误; 第 9 页,共 17 页 D.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可知烧瓶中气体减少,则 HCl极易溶于水,故 D 正确; 故选:C。 A.防止铁钉生锈,Fe 应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Al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 Mn; C.乙酸乙酯与 NaOH 溶液发生水解反应; D.HCl 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 本

22、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金属腐蚀与防护、铝热反应、有机物 的制备、气体的性质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 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石灰水是Ca(OH)2溶液,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 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故正确; Na: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Mg2: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l3:与氢氧化钠溶液先 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

23、沉淀溶解,Fe2:与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白色 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Fe3: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NH4 :与氢氧化钠溶液放出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混合后现象不同,可用 NaOH溶液鉴别,故错误; 因稀HNO3可与银反应,所以可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故正确;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大量的 NaOH稀溶液冲洗,故错误; 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SiO2,在高温下会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SiO2 ; 高温 Na2SiO3+ CO2,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故错误;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

24、当溶液变为红 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而不是向沸腾的 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故错误;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加入 NaOH并加热能产 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故原溶液中含NH4 :,故正确。 故选:B。 石灰水是Ca(OH)2溶液,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固体)碳 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6种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现象均不同,可以鉴别; 稀HNO3可与银反应;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SiO2,在高温下会和碳酸钠反应; 实验室

25、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 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涉及溶液 配制、离子检验、物质鉴别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 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 第 10 页,共 17 页 A.衣服上的油污主要为油脂, 油脂在碱性环境下能够水解生成

26、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 和甘油,故 A 正确; B.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溶于水后,得到盐溶液,故 B错误; C.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原理是用水溶液碳酸钾,然后过滤分离出残渣,利用滤液洗衣服, 故 C 错误; D.“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氨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二 氧化碳,降低氮肥肥效,故 D 错误。 故选 A。 6.【答案】C 【解析】解:A.干燥氯气时,氯气应从长管进,短管出,故 A 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 酸液飞溅,故 B错误;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法收

27、集,可用于制备并收集氨气,故 C 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玻璃,不能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 D 错误 故选 C A.氯气进出方向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防止酸液飞溅;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法收 集; D.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气体的制备、收集,物质的分离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 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

28、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解答】 A.“灼烧”时,可在铁坩埚中进行,KOH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故 A 错误; B.“浸取”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水,因K2MnO4不易溶于乙醇,故 B 错误; C.由3K2MnO4+ 2CO2= 2KMnO4+ MnO2 +2K2CO3,氧化产物为KMnO4,还原产物 为MnO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C 正确; D.由元素守恒知KClO3中的氯元素以Cl;形式存在于滤液中, 故“浓缩结晶”后的母液中 有KMnO4,K2CO3和 KCl 溶质等,故 D错误; 故选 C。 8.【答案】D 【解析】解:A.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

29、有金属性、非金属性,可寻找半导体 材料,故 A正确; B.“以水二升渍”,为溶解过程,利用了青蒿素的溶解性,故 B 正确; C.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故 C正确; D.煤在隔绝空气下发生干馏生成煤焦油等,即干馏得到苯、甲苯等有价值的化工原料为 化学变化,故 D错误; 故选:D。 A.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非金属性; B.“以水二升渍”,为溶解过程; 第 11 页,共 17 页 C.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 D.煤在隔绝空气下发生干馏生成煤焦油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周期表的作用、物质的性质、煤的 综合应用

30、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 D 为解答的易错点,题 目难度不大。 9.【答案】A 【解析】解:Fe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则 Fe 失去电子被腐蚀,故错误;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利用溴水、洗气除杂,故错误; 挤压胶头滴管,HCl极易溶于水,气球变大,则可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故正确; 乙酸乙酯与 NaOH 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错误; a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b 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则 a进收集H2,b进收 集CO2、Cl2、HCl、NO2等,故正确; 故选 A Fe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 乙烯被高锰

31、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挤压胶头滴管,HCl极易溶于水,气球变大; 乙酸乙酯与 NaOH 反应; a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b 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电化学、物质的性质及气体收集、混 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 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所以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 1L水中 形成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其浓度,故 A 错误; B、稀释后溶液体积为浓硫酸体积 2倍,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故稀释后溶液 质量小于

32、 200g,则加入水的质量小于 100g,故 B 错误; C.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定量仪器,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 来盛装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样品,故 C 错误;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 10g:90g 100% = 10%,故 D 正确 故选 D A、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 B、稀释后溶液体积为浓硫酸体积 2倍,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故稀释后溶液 质量小于 200g,则加入水的质量小于 100g; C.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样品; D.利用质量分数计算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与计算,侧重于学

33、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 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检验茶叶中的铁元素,先将茶叶在坩埚中灼烧灰化,然后在烧杯中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 并加蒸馏水稀释,在漏斗中过滤,可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 KSCN 溶液检验,以此 解答该题。 本题为 2014年重庆高考题,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的考查,着重于考查 第 12 页,共 17 页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落脚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 验仪器,难度不大。 【解答】 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和,必要时还可用到

34、三 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 A不选;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 瓶,故 B 选; C.过滤时用到、和,故 C不选; 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 KSCN溶液检验,用到 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和,故 D不选。 故选 B。 12.【答案】B 【解析】解:标签应正对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标签,故错误; 试管应横放,防止固体打碎试管底部,故错误; 稀释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合理,故正确; 捂热试管,观察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可检验气密性,故正确; 故选:B。 标签应正对手心; 试管应横放; 稀

35、释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捂热试管,观察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 能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沉淀转化原理的应用、Ksp 的有关计算等,侧重对学生实验 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A、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B、根据碘化铅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分析; C、根据Ksp(PbI2) = c(Pb2:) c2(I;),结合离子的浓度计算; D、若步骤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水,则滤液的浓度

36、减小,求出的Ksp偏小。 【解答】 A、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故 A 正确; B、碘化铅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向滤液中滴加几滴0.1mol L;1KI溶液,则碘 离子浓度增大,沉淀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Pb2:)减小,溶液中会析出 沉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黄色沉淀或黄色浑浊,故 B正确; C、 准确量取10.00mL滤液, 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 2RH + Pb2:= R2Pb + 2H:, 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n(H:) = 3.000 10;5mol,则n(Pb2:) = 1.500 10;

37、5mol,所以c(Pb2:) = 1.5000105mol 0.01L = 1.500 10;3mol/L,所以 c(I;) = 2c(Pb2:) = 3.000 10;3mol/L,所以Ksp(PbI2) = c(Pb2:) c2(I;) = 1.350 10;8,故 C正确; D、若步骤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水,则滤液的浓度减小,量取10.00mL滤液,则 滤液中碘离子和铅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求出的Ksp偏小,故 D 错误, 故选 D。 第 13 页,共 17 页 1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除杂是不能引入新的杂 质、不能

38、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和量,并且操作简单可行,除杂时要结合物质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 【解答】 粗盐的提纯原理是:利用混在食盐中的泥沙不能溶于水的特点,可先把粗盐放入水中溶 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与泥沙进行初步分离;再经过过滤除去溶液中不溶的泥 沙;最后经过蒸发,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结晶分离出来, 故选 B。 1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气体的制备、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以及检验等知识,为高 考常见题型,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可行性的评价, 难度不大 【解答】 A.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 且在常温下使用, 不能在容量瓶中稀

39、释浓硫酸, 故 A 错误; B.氢氧化钠可腐蚀玻璃,不能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 B 错误; C.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则碘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 C 错误; D.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乙烯中混有乙醇,乙醇易溶于水,用 水除杂,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检验,故 D正确 故选 D 16.【答案】C 【解析】解: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不同离子溶解(或沉淀)的速率不一定 相等,这与其化学计量数有关,故错误; 难溶电解质是固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增加它的量对平衡无影响,故错误; 生成BaSO4沉淀后的溶液中仍然存在Ba2:和SO4 2;,因为有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存在,

40、故错误; 同类型电解质(阴阳离子个数比相等)Ksp越大溶解性越大,说明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越强; 对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物, 则必须通过计算判断, 如 AgCl与Fe(OH)3, 二者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不能简单地根据 Ksp 进行比较,故错误; 稀H2SO4可以抑制BaSO4的溶解,则为减少洗涤中固体的损失,最好选用稀H 2SO4代 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故正确; 难溶物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若洗涤次数过多,则会导致部分沉淀损失,故错 误; 故选 C 溶解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有关; 纯固体不能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沉淀完全是相对的,溶液中一定含少量的Ba2:和SO4 2;;

41、化学式组成相似的,Ksp 越小,溶解度越小;化学式结构组成不相似的,不能直接比 较; 硫酸可使硫酸钡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 洗涤次数过多,会导致部分沉淀损失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把握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完全的理解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第 14 页,共 17 页 17.【答案】B 【解析】解:A.酒精密度小于水,易溶于水,酒精灯不慎歪倒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 用湿抹布盖灭,故 A 错误; B.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可避免液体暴沸,故 B 正确; C.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以免引起浓度变化,带来实验误差,故 C错误; D.氨水显碱性,将用水

42、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氨水的试剂瓶口,则试纸呈蓝色,选项 中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内操作错误,故 D错误; 故选:B。 A.酒精密度小于水,易溶于水; B.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可避免液体暴沸; C.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 D.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内,测的是瓶内的气体无法测出是否收集满。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题目 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高锰酸钾能氧化盐酸,则一般用稀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故 A 错误; B.pH试纸不能湿润

43、,使用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 时,蘸取溶液后滴在 pH试纸上,故 B 错误; C.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是否 含SO4 2;,故 C 正确; D.浓硫酸稀释,应在烧杯中将浓硫酸加到水中,不能将水直接加入到浓硫酸中,会放出 大量的热,导致液滴飞溅,故 D错误; 故选:C。 A.高锰酸钾能氧化盐酸; B.pH试纸不能湿润; C.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干扰; D.浓硫酸稀释,应在烧杯中将浓硫酸加到水中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氧化还原反应、pH 的测定、离子的检验及稀释操 作等,侧重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4、 19.【答案】D 【解析】解:A、装置图分析可知是在烧杯中用水溶解废干电池筒中固体,是过滤 装置,用来分离固体和液体,名称分别为溶解、过滤,故 A 正确; B、 为坩埚中灼烧固体的装置, 利用酒精灯加热, 玻璃棒搅拌, 在泥三角上加热坩埚, 使用的化学仪器有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坩埚、玻璃棒,故 B正确; C、中玻璃棒是加快溶解,中是引流,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固体飞溅,三个操 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完全相同,故 C正确; D、 灼烧后的滤渣和过氧化氢混合, 其中二氧化锰等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2H2O2 催化剂 2H2O + O2,故 D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45、理解应用,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是仪器使用, 操作过程,物质成分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答案】B 第 15 页,共 17 页 【解析】解:A.移液管只能量取固定容积的溶液,量筒的最小读数为0.1mL,所以无法 用量筒和移液管量取24.00mL的溶液,可以使用滴定管量取,故 A错误; B.配制溶液时,转移溶解完的溶液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流到容量瓶外边,故 B正确; C.据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单质硫,溶液变浑浊,可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反 应速率越快,出现浑浊时间越短,故 C 错误; D.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研磨时用力过大,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研磨高锰

46、酸钾时一定 要控制好力度,故 D 错误; 故选 B A.移液管规格有 5,10,25,和 50mL,移液管没有具体刻度,无法量取24.00mL溶液; 量筒的最小读数为0.1mL; B.配制溶液过程中,移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C.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沉淀,溶液变浑浊,通常通过比较出现浑浊快 慢判断反应速率大小; D.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不能用力研磨,否则容易发生爆炸 本题考查了计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 等,注意掌握常见计量仪器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选项 C为易错点,注意了硫代硫酸 钠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 21.【答案】C 【解析】【分

47、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分离提纯、气体收集、盐类水解、 洗气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基本方法及仪器的用途是解本题关 键,注意:从水溶液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为易错点。 【解答】 A.长颈漏斗不能用作分离操作,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醇、乙酸 乙酯互溶,不能采取分液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提纯,故 A 错误; B.NO 易和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易溶于水,应该用 排水法收集,故 B 错误; C.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3:易水解生成Fe(OH)3而产生浑浊,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 应该将氯

48、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故 C正确; D.将Cl2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纯净的氯气, 应该将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故 D错误。 故选 C。 22.【答案】D 【解析】解:A.先滴加新制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铁离子,则检验亚 铁离子时先加 KSCN 无现象、后加氯水变红色,故 A错误; B.配制0.5mol/L的H2SO4溶液,需要在容量瓶中配制,在烧杯中稀释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定容,故 B错误; C.乙烯及挥发的乙醇均使高锰酸钾褪色,则不能检验乙烯,故 C 错误;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 D正确; 故选:D。 A.先滴加新制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铁离子; B.配制0.5mol/L的H2SO4溶液,需要在容量瓶中配制; C.乙烯及挥发的乙醇均使高锰酸钾褪色;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检验、溶液的配制、有机物的性 第 16 页,共 17 页 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物质的溶解.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