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概述v风险评估方法v详细风险评估流程v风险计算方法v风险评估简例本讲提纲1 概述v1.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要素v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v1.3 风险要素相互间关系1.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要素v资产v威胁v脆弱点v风险v影响v安全措施v安全需求资产v根据ISO/IEC 13335-1,资产是指任何对组织有价值的东西,资产包括:物理资产(如,计算机硬件,通讯设施,建筑物);信息/数据(如,文件,数据库);软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人员;无形资产(如,信誉,形象)。v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认为资产是指对组织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是安全策略保护的对象。它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有无形的、有
2、形的,有硬件、软件,有文档、代码,也有服务、形象等。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服务、人员等类,如表3-1所示 v两种看法之比较:两种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所包含的内容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把资产限定在“信息资源”范围内,这是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的特殊性的考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重点分析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从具体分类明细看,后者还是包含了其他内容,如保障设备、人员、企业形象、客户关系等,这些未必都能视为信息资产。威胁v威胁是可能对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的潜在原因。v威胁有潜力导致不期望发生的事件发生,该事件可能对系统或组织及其资产造成损害。这些损害可能是蓄意
3、的对信息系统和服务所处理信息的直接或间接攻击。也可能是偶发事件。v根据威胁源的不同,威胁可分为:自然威胁:指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导致的威胁环境威胁:指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出现的重大灾害或事故所带来的威胁系统威胁:指系统软硬件故障所引发的威胁人员威胁:包含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由于内部人员熟悉系统的运行规则,内部人员的威胁更为严重v表2给出了需识别的威胁源以及其威胁的表现形式。v根据威胁的动机人员威胁又可分为恶意和无意两种,但无论是无意行为还是恶意行为,都可能对信息系统构成严重的损害,两者都应该予以重视脆弱点v脆弱点是一个或一组资产所具有的,可能被威胁利用对资产造成损害的薄弱环节。如操作系统存在漏洞、数
4、据库的访问没有访问控制机制、系统机房任何人都可进入等等。v脆弱点是资产本身存在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威胁出现,单纯的脆弱点本身不会对资产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如果系统足够强健,再严重的威胁也不会导致安全事件,并造成损失。即:威胁总是要利用资产的弱点才可能造成危害。v资产的脆弱点具有隐蔽性,有些弱点只有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才能显现,这是脆弱点识别中最为困难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的、起不到应有作用的或没有正确实施的安全措施本身就可能是一个脆弱点。v脆弱点主要表现在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技术脆弱点是指信息系统在设计、实现、运行时在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或弱点。管理脆弱点则是指组织管理制度、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5、或不足。例如:v安装杀毒软件或病毒库未及时升级v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软件存在拒绝服务攻击漏洞v数据完整性保护不够完善v数据库访问控制机制不严格都属于技术脆弱点系统机房钥匙管理不严、人员职责不清、未及时注销离职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等风险 v风险指信息安全风险根据ISO/IEC 13335-1,信息安全风险是指威胁利用一个或一组资产的脆弱点导致组织受损的潜在性,并以威胁利用脆弱点造成的一系列不期望发生的事件(或称为安全事件)来体现。资产、威胁、脆弱点是信息安全风险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安全风险存在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没有资产,威胁就没有攻击或损害的对象;没有威胁,尽管资产很有价值,脆弱点很严重,安
6、全事件也不会发生;系统没有脆弱点,威胁就没有可利用的环节,安全事件也不会发生。风险可以形式化的表示为:R=(A,T,V),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点。影响 v影响是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点导致不期望发生事件的后果。这些后果可能表现为:直接形式,如物理介质或设备的破坏、人员的损伤、直接的资金损失等;间接的损失如公司信用、形象受损、市场分额损失、法律责任等。在信息安全领域,直接的损失往往容易估计且损失较小,间接的损失难易估计且常常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如某公司信息系统中一路由器因雷击而破坏,其直接的损失表现为路由器本身的价值、修复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而间接损失则较为复杂,由于路由
7、器不能正常工作,信息系统不能提供正常的服务,导致公司业务量的损失、企业形象的损失等,若该路由器为金融、电力、军事等重要部门提供服务,其间接损失更为巨大。安全措施 v安全措施是指为保护资产、抵御威胁、减少脆弱点、限制不期望发生事件的影响、加速不期望发生事件的检测及响应而采取的各种实践、规程和机制的总称。v有效的安全通常要求不同安全措施的结合以为资产提供多级的安全。例如,应用于计算机的访问控制机制应被审计控制、人员管理、培训和物理安全所支持。v安全措施可能实现一个或多个下列功能:保护、震慑、检测、限制、纠正、恢复、监视、安全意识等。v同功能的安全措施需要不同的成本,同时能够实现多个功能的安全措施通
8、常具有更高的成本有效性。v安全措施的实施领域包括:物理环境、技术领域、人员、管理等,可用的安全措施包括:访问控制机制、防病毒软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防火墙、监视与分析工具、冗余电力供应、信息备份等。安全需求v安全需求是指为保证组织业务战略的正常运作而在安全措施方面提出的要求。v安全需求可体现在技术、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如关键数据或系统的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需求、法律法规的符合性需求、人员安全意识培训需求、信息系统运行实时监控的需求等。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v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是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有效的手段对组织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应的安
9、全措施,将组织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此达到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目的。v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它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点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v狭义的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前准备、资产识别与评估、威胁识别与评估、脆弱点识别与评估、当前安全措施的识别与评估、风险分析以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降低风险的过程。1.3 风险要素相互间关系v资产、威胁、脆弱点是信息安全风险的基本
10、要素,是信息安全风险存在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除此之外,与信息安全风险有关的要素还包括:安全措施、安全需求、影响等。ISO/IEC 13335-1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如图3-1所示,主要表现在:威胁利用脆弱点将导致安全风险的产生;资产具有价值,并对组织业务有一定影响,资产价值及影响越大则其面临的风险越大;安全措施能抵御威胁、减少脆弱点,因而能减小安全风险;风险的存在及对风险的认识导出保护需求,保护需求通过安全措施来满足或实现。v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对ISO/IEC 13335-1提出风险要素关系模型进行了扩展,扩展后的风险要素关系模型如图3-2所示 安全措施 抵御业务战略脆弱点安全需求威
11、胁风险残余风险安全事件依赖具有被满足利用暴露降低增加加依赖增加导出演变 未被满足未控制可能诱发残留成本资产资产价值v风险要素及属性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业务战略依赖资产去实现;资产是有价值的,组织的业务战略对资产的依赖度越高,资产价值就越大;资产价值越大则其面临的风险越大;风险是由威胁引发的,资产面临的威胁越多则风险越大,并可能演变成安全事件;弱点越多,威胁利用脆弱点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越大;脆弱点是未被满足的安全需求,威胁要通过利用脆弱点来危害资产,从而形成风险;风险的存在及对风险的认识导出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可通过安全措施得以满足,需要结合资产价值考虑实施成本;安全措施可抵御威胁,降低安全事件
12、的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少影响;风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降为零,在实施了安全措施后还会有残留下来的风险。有些残余风险来自于安全措施可能不当或无效,在以后需要继续控制,而有些残余风险则是在综合考虑了安全成本与效益后未控制的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残余风险应受到密切监视,它可能会在将来诱发新的安全事件。v与ISO/IEC 13335提供的风险要素关系模型相比,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对安全风险描述更详细、更具体、更透彻。2 风险评估方法v2.1 概述v2.2 基线风险评估方法v2.3 详细风险评估方法v2.4 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2.1 概述v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和安全战略,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
13、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v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v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三种:基线风险评估方法详细风险评估方法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2.2 基线风险评估方法v概念基线风险评估要求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基线安全检查(将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
14、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v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ISO 17799、ISO 13335;行业标准或推荐,例如德国联邦安全局的IT 基线保护手册;来自其他有类似商务目标和规模的组织的惯例。v这种方法优点是:风险分析和每个防护措施的实施管理只需要最少数量的资源,并且在选择防护措施时花费更少的时间和努力;如果组织的大量系统都在普通环境下运行并且如果安全需要类似,那么很多系统都可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基线防护措施而不需要太多的努力。v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基线水平难以设置,如果
15、基线水平设置的过高,有些IT系统可能会有过高的安全等级;如果基线水平设置的过低,有些IT系统可能会缺少安全,导致更高层次的暴露;风险评估不全面、不透彻,且不易处理变更。例如,如果一个系统升级了,就很难评估原来的基线防护措施是否充分。v综合评价虽然当安全基线已建立的情况下,基线评估成本低、易于实施。但由于不同组织信息系统千差万别,信息系统的威胁时刻都在变化,很难制定全面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安全基线,而组织自行建立安全基线成本很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全面、统一的、能符合组织目标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基线,因而基线评估方法开展并不普遍。2.3 详细风险评估方法v概念详细风险评估要求对资产、威胁和脆弱点进行
16、详细识别和评价,并对可能引起风险的水平进行评估,这通过不期望事件的潜在负面业务影响评估和他们发生的可能性来完成。不期望事件可能表现为直接形式,如直接的经济损失,如物理设备的破坏;也可能表现为间接的影响,如法律责任、公司信誉及形象的损失等。不期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依赖于资产对于潜在攻击者的吸引力、威胁出现的可能性以及脆弱点被利用的难易程度。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识别和选择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v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可能为所有系统识别出适当的安全措施;详细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安全变更管理。v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专业知识。v目前,世界各国推出的风险评估方法多属于这一类,如AS
17、/NZS 4360、NISTSP800-30、OCTAVE以及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所提供的方法。2.4 综合风险评估方法v概述基线风险评估耗费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但不够准确,适合一般环境的评估;详细风险评估准确而细致,但耗费资源较多,适合严格限定边界的较小范围内的评估。因而实践当中,组织多是采用二者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vISO/IEC 13335-3提出了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其实施流程如图3-3所示:v综合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高层风险分析,其目的是确定每个IT系统所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基线或详细风险分析)。高层风险分析考虑IT系统及其处理信息的业务价值,以及从组织业务角度考虑的风险。
18、然后,依据高层风险分析的决定,对相应的IT系统实施基线风险分析或详细风险分析。v接下来是依据基线风险分析与详细风险分析的结果选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检查上述安全措施实施后,信息系统的残余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必要时应采取再评估。v综合风险评估的最后两步是IT系统安全策略和IT安全计划,IT系统安全策略是前面各阶段评估结果的结晶,包括系统安全目标、系统边界、系统资产、威胁、脆弱点、所选取的安全措施、安全措施选取的原因、费用估计等。IT安全计划则处理如何去实施所选取的安全措施。v综合评估方法将基线和详细风险评估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评估所耗费的资源,又能确
19、保获得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结果,而且,组织的资源和资金能够应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具有高风险的信息系统能够被预先关注。当然,综合评估也有缺点:如果初步的高级风险分析不够准确,某些本来需要详细评估的系统也许会被忽略,最终导致某些严重的风险未被发现。3 详细风险评估流程v3.1 概述v3.2 风险评估准备阶段v3.3 资产识别与评估v3.4 威胁识别与评估v3.5 脆弱点识别与评估v3.6 已有安全措施的确认v3.7 风险分析v3.8 安全措施的选取v3.9 风险评估文件和记录3.1 概述vAS/NZS 4360、NISTSP800-30、OCTAVE以及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提供的风险评估方
20、法基本都属于详细风险评估方法,虽然具体流程有一定的差异,都是围绕资产、威胁、脆弱点识别与评估展开,并进一步分析不期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最后考虑如何选取合适的安全措施,把安全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vAS/NZS 4360是ISO9000 系列的补充件,可应用于与一个组织所有活动相关的风险管理之中,具有极广泛的适用性,为各种类型组织提供了一套通用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总体框架。vAS/NZS 4360有一套辅助性的标准与其相辅相成,更增加了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v澳洲风险管理标准把分析风险背景放在第一步,将风险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整合在一起;并且强调风险沟通,充分
21、发挥团队精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为风险管理成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vSP800系列特别报告书是关于ITL(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学会NIST信息技术实验室)在计算机安全等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指导和成果以及在此领域与业界、政府和学术组织协同工作的报告vNISTSO800-30IT 系统风险管理指南中描述了风险管理方法,而且结合系统发展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说明风险管理过程与系统授权过程的紧密联系;提出了风险评估的方法论和一般原则,对分级的定义言简意赅,基本采用3级定义法,比较适合初步开展风险评估的组织使用OCTAVE的基本原则:自主、适应度量、已定义的过程、连续过程的基础,它由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讨论会
22、组成,每个讨论会都需要其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OCTAVE使组织能够理清复杂的组织问题和技术问题,了解安全问题,改善组织的安全状况并解决信息安全风险,而无需过分依赖外部专家和厂商。OCTAVE包括两种具体方法:面向大型组织的OCTAVE Method和面向小型组织的OCTAVE-Sv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点识别等工作;,包括风险的影响分析、可能性分析以及风险的计算等,具体涉及到资产、威胁、脆弱点、当前安全措施的评价等;,主要工作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v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提出的风险评估流程如图3-4所示 否是
23、否图图3-4风险评估实施流程图风险评估实施流程图是风险评估准备已有安全措施的确认风险计算风险是否接受保持已有的安全措施施施施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并评估残余风险实施风险管理脆弱点识别与评价威胁识别与评价资产识别与评价是否接受残余风险 风险分析评估过程文档评估过程文档风险评估文件记录评估结果文档3.2 风险评估准备阶段v风险评估的准备是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有效性的保证。其工作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的准备阶段应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过程提供导向。信息系统是重要的资产,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于维持竞争优势、获利能力、法规要求和组织形象是必要的。组织要面对来自内、外部日益增长的安全威胁,信息系统是威
24、胁的主要目标。由于业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加,一个组织可能出现更多的脆弱点。风险评估的目标是满足组织业务持续发展在安全方面的需要,或符合相关方的要求,或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基于风险评估目标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和范围是完成风险评估的前提。风险评估的对象可能是组织全部的信息及与信息处理相关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也可能是某个独立的系统,关键业务流程,与客户知识产权相关的系统或部门等。组建适当的风险评估管理与实施团队,以支持整个过程的推进,如成立由管理层、相关业务骨干、IT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评估团队应能够保证风险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考虑评估的目的、范围、时间、效果
25、、人员素质等因素来选择具体的风险判断方法,使之能够与组织环境和安全要求相适应。上述所有内容确定后应得到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的支持、批准,并对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进行传达,应在组织范围就风险评估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以明确各有关人员在风险评估中的任务。:为保证风险评估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评估工具支持,如信息收集工具、数据及文档管理工具。v信息收集工具主要是漏洞扫描工具、渗透性测试工具等,常用的漏洞扫描工具有 Nessus、GFI LANguard、Retina、Core Impact、ISS Internet Scanner、X-scan、Sara、QualysGuard、SAINT、MBSA Nessu
26、s、ISS Internet Scanner、NetRecon等。v数据及文档管理工具主要用来收集和管理评估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并根据需要的格式生成各种报表,帮助决策。这类工具可由用户根据评估的需要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发对应的管理系统,协助评估数据的管理。3.3 资产识别与评估v资产识别 资产识别是风险识别的必要环节。资产识别的任务就是对确定的评估对象所涉及或包含的资产进行详细的标识,由于它以多种形式存在,有无形的、有形的。资产识别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无形资产的遗漏,同时还应注意不同资产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关系紧密的资产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一中类型的资产也应放在一起考虑。资产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访谈、
27、现场调查、问卷、文档查阅等。v资产评估资产的评价是对资产的价值或重要程度进行评估,资产本身的货币价值是资产价值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资产对组织关键业务的顺利开展乃至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由于多数资产不能以货币形式的价值来衡量,资产评价很难以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定性的形式,依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划分等级,具体划分为多少级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5级划分方法为: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等,对这些定性值也可赋以相应的定量值,如:5、4、3、2、1。通常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不可抵赖性等是评价资产的安全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可由资产在这些
28、安全属性上的达成程度或者其安全属性未达成时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决定的。可以先分别对资产在以上各方面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可得资产的综合价值。v若资产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不可抵赖性的赋值分别记为VAc、VAi、VAa、VAac、VAn,综合价值记为VA,综合的方法可以是:最大原则:资产价值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不可抵赖性方面不是均衡的,在某个方面可能大,某个方面可能小,最大原则是取最大的那个方面的赋值作为综合评价值,即VA=maxVAc,VAi,VAa VAac、VAn。加权原则,根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不可抵赖性保护对组织业务
29、开展影响的大小,分别为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不可抵赖性赋予一非负的权值Wc、Wi、Wa Wac、Wn(Wc+Wi+Wa+Wac+Wn=1),综合机制由加权求得,即VA=VAc*Wc+VAi*Wi+VAa*Wa+VAacC*Wac+VAn*Wn。v在资产评价方面,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推荐了一种方法,就是先对资产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定性赋值,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所使用的综合方法基本属于最大原则。以下是所给出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赋值表。3.4 威胁识别与评估v威胁识别 威胁是构成风险的必要组成部分,因而威胁识别是风险识别的必要环节,威胁识别的任务是对
30、组织资产面临的威胁进行全面的标识。威胁识别可从威胁源进行分析,也可根据有关标准、组织所提供的威胁参考目录进行分析。v德国的IT基线保护手册将威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不可抗力、组织缺陷、人员错误、技术错误、故意行为。每种类型威胁具体包含几十到一百多种威胁,手册分别对每类威胁进行了详细列举和说明,因而是威胁识别的重要参考 vOCTAVE-则通过建立威胁配置文件来进行威胁识别与分析,威胁配置文件包括5个属性,分别是:资产(assert)、访问(access)、主体(actor)、动机(motive)、后果(outcome),如人类利用网络访问对资产的威胁及系统故障对资产的威胁的配置文件分别对应图3-
31、4和图3-5所示的威胁树:图图3-4 人类利用网络访问的威胁树人类利用网络访问的威胁树图图3-5 系统故障威胁树系统故障威胁树v威胁评估v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威胁评估很有帮助。(1)以往安全事件报告中出现过的威胁、威胁出现频率、破坏力的统计;(2)实际环境中通过检测工具以及各种日志发现的威胁及其频率的统计;(3)近一两年来国际组织发布的对于整个社会或特定行业的威胁出现频率及其破坏力的统计。v威胁评估的结果一般都是定性的,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将威胁频率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代表威胁出现的频率的高低。等级数值越大,威胁出现的频率越高。如表44所示。3.5 脆弱点识别与评估v脆弱点识别脆弱点识
32、别也称为弱点识别,弱点是资产本身存在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威胁发生,单纯的弱点本身不会对资产造成损害。而且如果系统足够强健,再严重的威胁也不会导致安全事件,并造成损失。即,威胁总是要利用资产的弱点才可能造成危害。脆弱点识别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技术脆弱点涉及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等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管理脆弱点又可分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前者与具体技术活动相关,后者与管理环境相关。v对不同的对象,其脆弱点识别的具体要求应参照相应的技术或管理标准实施。例如:对物理环境的脆弱点识别可以参照GB/T93612000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中的技术指标实施;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可以参照GB1
33、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的技术指标实施。管理脆弱点识别方面可以参照ISO/IEC 17799-2005 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的要求对安全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管理漏洞和不足。v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列举了不同对象的脆弱点识别内容参考,如表3-7所示 v资产的脆弱点具有隐蔽性,有些弱点只有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才能显现,这是脆弱点识别中最为困难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的、起不到应有作用的或没有正确实施的安全措施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弱点。v脆弱点识别将针对每一项需要保护的资
34、产,找出可能被威胁利用的弱点,并对脆弱点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脆弱点识别时的数据应来自于资产的所有者、使用者,以及相关业务领域的专家和软硬件方面的专业等人员。v脆弱点识别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工具检测、人工核查、文档查阅、渗透性测试等。v脆弱点评估 脆弱点评估就是是对脆弱点被利用后对资产损害程度、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弱点流行程度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一般都是定性等级划分形式,综合的标识脆弱点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对脆弱点被利用后对资产的损害程度以及被利用的可能性分别评估,然后以一定方式综合。若很多弱点反映的是同一方面的问题,应综合考虑这些脆弱点,最终确定这一方面的脆弱点严重程度。v我国的信息安
35、全风险评估指南依据脆弱点被利用后,对资产造成的危害程度,将脆弱点严重程度的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代表资产脆弱点严重程度的高低。等级数值越大,脆弱点严重程度越高。如表3-8所示。3.6 已有安全措施的确认v安全措施可以分为预防性安全措施和保护性安全措施两种。预防性安全措施可以降低威胁利用脆弱点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作用来实现,一方面是减少威胁出现的频率,如通过立法或健全制度加大对员工恶意行为的惩罚,可以减少员工故意行为威胁出现的频率,通过安全培训可以减少无意行为导致安全事件出现的频率;另一方面是减少脆弱点,如及时为系统打补丁、对硬件设备定期检查能够减少系统的技术脆弱点等。保
36、护性安全措施可以减少因安全事件发生对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如业务持续性计划。v对已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确认,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对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由于安全措施能够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对当前安全措施进行分析与确认,是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点评估的有益补充,其结果可用于后面的风险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当前安全措施的确认,分析其有效性,对有效的安全措施继续保持,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和费用,防止安全措施的重复实施。对于确认为不适当的安全措施应核实是否应被取消,或者用更合适的安全措施替代,这有足于随后进行的安全措施的选取。v该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对当前信息系统所采
37、用的安全措施进行标识,并对其预期功能、有效性进行分析。3.7 风风险险分分析析v风险分析就是利用资产、威胁、脆弱点识别与评估结果以及已有安全措施的确认与分析结果,对资产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由于安全风险总是以威胁利用脆弱点导致一系列安全事件的形式体现出来,风险的大小是由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来决定,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当前环境下,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影响,然后利用一定的方法计算风险。v风险计算风险可形式化的表示为R=(A,T,V),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点。相应的风险值由A、T、V的取值决定,是它们的函数,可以表示为:VR=R(A,T,V
38、)=R(L(A,T,V),F(A,T,V)其中,L(A,T,V)、F(A,T,V)分别表示对应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它们也都是资产、威胁、脆弱点的函数,但其表达式很难给出。而风险则可表示为可能性L和影响F的函数,简单的处理就是将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与安全事件的影响F相乘得到风险值,实际就是平均损失,即VR=L(A,T,V)F(A,T,V)。我国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在风险分析方面采用了简化的处理方法,其风险分析流程如图3-6所示,相应的,风险值VR=R(A,T,V)=R(L(T,V),F(Ia,Va)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威 胁 出现的频率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资产的重要性安全事件的损失风险值资
39、产识别安全事件的可能性v影响分析,安全事件对组织的影响可体现在以下方面:风险事件可能引发直接的经济损失,如交易密码失窃、电子合同的篡改(完整性受损)、公司帐务资料的篡改等,这类损失本易于计算。:物理资产损坏的经济损失也很容易计算,可用更新或修复该物理资产的花费来度量:信息安全事件会对业务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业务中断,这方面的经济损失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计算,先分析由于业务中断,单位时间内的经济损失,用“单位时间损失修复所需时间修复代价”可将业务影响表示为经济损失,当然单位时间内的经济损失估计有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业务影响除包括业务中断外,还有其他情况,如经营业绩影响、市场影响等,这些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
40、分析,定量分析存在困难。风险事件可能导致一定的法律责任,如由于安全故障导致机密信息的未授权发布、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违反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的规定,这些可用由于应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可能支付赔偿金额来表示经济损失,当然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实际应用时可参考惯例、合同本身、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风险事件可能对人员安全构成危害,甚至危及到生命,这类损失很难用货币衡量 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组织信誉、形象受损,这类损失很难用直接的经济损失来估计,应通过一定的方式计算潜在的经济损失,如由于信誉受损,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损失、与外部关系受损等,市场份额损失可以转化为经济损失,与外界各方关系的损失可通过分析关系重建的
41、花费、由于关系受损给业务开展带来的额外花费等因素来估计,另外专家估计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v可能性分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有:资产吸引力、威胁出现的可能性、脆弱点的属性、安全措施的效能等。根据威胁源的分类,引起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环境及系统威胁、人员无意行为、人员故意行为等。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其可能性影响因素也有点不同。3.8 安全措施的选取v风险评估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组织面临的有关风险信息,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v如前所述,安全措施可以降低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也可以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对组织面临的安全风险有全面认识后,应根据风险的性
42、质选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并对对可能的残余风险进行分析,直到残余风险为可接受风险为止。3.9 风险评估文件和记录v风险评估文件包括在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产生的评估过程文档和评估结果文档,这些文档包括:风险评估计划:阐述风险评估的目标、范围、团队、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的形式和实施进度等;风险评估程序:明确评估的目的、职责、过程、相关的文件要求,并且准备实施评估需要的文档;资产识别清单:根据组织在风险评估程序文件中所确定的资产分类方法进行资产识别,形成资产识别清单,清单中应明确各资产的责任人/部门;重要资产清单:根据资产识别和赋值的结果,形成重要资产列表,包括重要资产名称、描述、类型、重要程度、责任人/部
43、门等;威胁列表:根据威胁识别和赋值的结果,形成威胁列表,包括威胁名称、种类、来源、动机及出现的频率等;脆弱点列表:根据脆弱点识别和赋值的结果,形成脆弱点列表,包括脆弱点名称、描述、类型及严重程度等;已有安全措施确认表:根据已采取的安全措施确认的结果,形成已有安全措施确认表,包括已有安全措施名称、类型、功能描述及实施效果等;风险评估报告:对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详细说明被评估对象,风险评估方法,资产、威胁、脆弱点的识别结果,风险分析、风险统计和结论等内容;风险处理计划:对评估结果中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风险处理计划,选择适当的控制目标及安全措施,明确责任、进度、资源,并通过对残余风险的评价
44、确保所选择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风险评估记录:根据组织的风险评估程序文件,记录对重要资产的风险评估过程。4 风险计算方法v4.1 风险矩阵测量法v4.2 威胁分级计算法v4.3 风险综合评价法4.1 风险矩阵测量法 v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事先建立资产价值、威胁等级和脆弱点等级的一个对应矩阵,预先将风险等级进行了确定。然后根据不同资产的赋值从矩阵中确定不同的风险。资产风险判别矩阵如表3-9所示。v对于每一资产的风险,都将考虑资产价值、威胁等级和脆弱点等级。例如:如果资产值为3,威胁等级为“高”,脆弱点为“低”。查表可知风险值为5。如果资产值为2,威胁为“低”,脆弱点为“高”,则风险值为4。v由上表可以推
45、知,风险矩阵会随着资产值的增加、威胁等级的增加和脆弱点等级的增加而扩大。4.2 威胁分级计算法v这种方法是直接考虑威胁、威胁导致的安全事件对资产产生的影响以及威胁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确定风险。其过程如下:(1)确定威胁对资产的影响识别威胁的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完成。i.准备威胁列表,让系统所有者去选择相应资产的威胁;ii.是由评估团队的人员识别相关的威胁,进行分析和归类。(2)评价威胁发生的可能性(3)计算风险值然后评价威胁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计算方法,可以是影响值与可能性之积,也可以是之和,或利用前面所述的效用函数来计算,具体算法由用户来定。在具体评估中,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明
46、确表示“资产威胁风险”的对应关系。v例:某资产所面临的威胁有AF,通过判断其影响值和发生可能性(威胁的影响值确定为5个等级,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也确定为5个等级)。而风险的测量采用以上两值的乘积。具体计算如表3-10所示。4.3 风险综合评价法 v这种方法中风险由威胁导致的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资产的影响程度以及已经存在的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来确定。与风险矩阵法和威胁分级法不同,本方法将控制措施的采用引入风险的评价之中。v在这种方法中,识别威胁的类型是很重要的。从资产的识别开始,接着识别威胁以及对应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对威胁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v在这里对威胁的影响进行了分类型的考虑。比如对人员
47、的影响、对财产的影响、对业务的影响。在考虑这些影响时,是在假定不存在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的影响。将以上各值相加添入数值表中。比如,本例中将可能性分为5级:15;影响也分为5级:15。在可能性和影响确定后,计算总的影响值。本例中采用加法。方法也可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确定。v最后分析是否采用了能够减小威胁的控制措施。这种控制措施包括从内部建立的和从外部保障的,并确定它们的有效性,对其赋值。v本例中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有小到大分为5个等级,15。在此基础上再求出总值,即“风险值=影响值控制措施赋值”,如表3-11所示。5 风险评估案例v5.1 案例介绍 v5.2 资产识别与评估 v5.3 威胁识别与评估 v
48、5.4 脆弱点识别与评估 v5.5 风险分析与等级划分 v5.6 安全措施的选取 5.1 案例介绍 v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学校常用的信息系统,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信息化平台。本节以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一简单信息系统为例讲述详细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v对多媒体教学系统,其安全需求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可用性,而完整性、机密性安全需求很低,通常不会涉及到,因而风险评估主要围绕系统的可用性展开,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系统面临的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安全风险,并选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风险。5.2 资产识别与评估 v通过分析多媒体教学系统在硬件、软件、信息、有关人员等方面的资产信息,并考察这些资产的价值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关键程度
49、。经识别与分析后,有关资产及其关键程度如下表。5.3 威胁识别与评估 v通过对上述各类资产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并依据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对各类威胁进行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5.4 脆弱点识别与评估 v脆弱点识别应对针对已识别的每一类资产,考虑可能存在的脆弱点,它包括技术脆弱点与管理脆弱点,本例中由于技术问题简单,因而主要表现为管理方面的脆弱性。为提高效率,脆弱点识别还应结合威胁识别的结果,重点考察可能导致安全事件的威胁-脆弱点对,在脆弱点识别后,再依据脆弱点的严重程度对脆弱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5.5 风险分析与等级划分 v根据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点识别的结果,通过考察可能
50、出现的资产-威胁-脆弱点三元组,就可获取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而随后进行的风险分析主要考察风险导致的影响及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风险的影响及可能性方法如3.3所述。此处为简单起见影响风险主要依据脆弱点评估的结果。若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关键硬件毁坏,风险影响级别为“很高”;若未损坏硬件,但系统不能使用,课堂教学无法进行,风险影响级别为“高”,若未损坏硬件,但造成系统使用不方便,课堂教学效果受影响,风险影响级别为“中”,若对课堂教学基本无影响,则风险影响级别为“低”。风险影响分析的结果如表3-15所示。v可能性分析主要依据威胁评估等级。最后根据影响分析及可能性分析的结果来进行风险评估,此处采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