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9 页 仪器的选择及连接顺序 1.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 用如图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 用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 用如图装置测量 Cu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2.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收集Cl 2,并进行性质验证实验(夹持装置略 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只选 B. 用于Cl2收集时,a 为进气口 C. 中加入 NaBr 溶液和CCl4,通入Cl2反应后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D. 中通入Cl2使品红溶液褪
2、色后,取出溶液加热可恢复红色 3.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 m g 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收集到的 V L气体都是 NO B.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第 2 页,共 19 页 C. 操作应是洗涤 D.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不能求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4.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如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制备氢气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B. 用装置制备SO2 C. 用装置陶瓷坩埚高温煅烧CaCO3固体 D. 关闭活塞 a,从 b 处加水,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3、 A B C D 装置 实验 干燥氯气 吸收NH3 石油的分馏 制取乙酸乙酯 A. A B. B C. C D. D 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图 a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 HCl B. 用图 b所示装置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C. 用图 c 所示装置制取乙烯气体 D. 用图 d 所示装置制取Cl2、H2 7. 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或用品、仪器(夹持装置、连接装置、活塞省去)不能够达到 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目的 试剂 仪器或用品 A 铝热反应 氧化铁、铝粉 湿润的滤纸、酒精灯、盛沙子的蒸发 皿、坩埚钳 B 验证牺牲阳 极的阴极保 护法
4、 酸化的 NaCl溶液、Zn电 极、Fe 电极、铁氰化钾溶 液 烧杯、电流表、导线、胶头滴管 C 配制 500ML1mol L1的 NaCl NaCl、蒸馏水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试剂 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洗 瓶 第 3 页,共 19 页 溶液 D 制备少量乙 酸乙酯 乙醇、 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 液、浓硫酸、碎瓷片 试管、量筒、酒精灯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A. 测定 NaOH 溶液的浓度 B.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 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 关闭分液漏斗,向外拉动针筒活塞,松开后活塞恢复原处,
5、 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9. 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 “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 “转化”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D. “浓缩结晶”后的母液中只有KMnO4和K2CO3两种溶质 10. 下列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 第 4 页,共 19 页 A. 稀释浓硫酸 B. 实验室制备氨气 C.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D. 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11. 为研究某铁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 Y 的成分, 某学习小组做出假设, 认为所得气 体中除含有SO2外,还可能含
6、有H2和 Q气体,并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 器省略)探究气体的成分,为确认 Q 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 M 于( ) A. A B之前 B. B C间 C. C D间 D. D E间 12. 为实现实验目的,其它主要仪器、试剂及需要在某个部位放置温度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实验仪器 实验试剂 温度计位置 A 制取乙烯 圆底烧瓶、 集气瓶、 导气管、 酒精灯 浓硫酸、乙醇 反应液中 B 提纯乙醇 蒸馏烧瓶、 冷凝管、 锥形瓶、 承接管 75%的乙醇 支气管口 C 中和热测 定 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 氢氧化钠、醋酸 酸、 碱及反应液中 D 制银镜 烧杯、试管、酒精灯 银氨溶液
7、、 葡萄糖 水浴的烧杯水中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量筒是必需仪器 B. 实验室中,盛装 NaOH 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C. 某未知液中加入稀 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则该未知液中不含NH4+ D. 用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湿润 pH 试纸 14. 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第 5 页,共 19 页 A. 用图 l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 HCl杂质 B. 用图 2所示装置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的浓度 C.
8、 用图 3所示装置实验室制取NH3 D. 用图 4 所小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15.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合理的是( ) A. 用图装置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影响 B. 用图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的NO2气体(不考虑倒 吸) C. 用图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的氯气 D. 用图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16. 某兴趣小组进行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6 页,共 19 页 A. 加热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B. 稀释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C. 滴定过程中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D. 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
9、数为70% 17. 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 其中收集方法及所加试剂、 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NH3 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H3的水溶液呈碱性 B C12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C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X 一定是CO2 D NO2 KI 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NO2有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18. 下列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 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 A. B. C. D. 1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其中发生装置相同, 干
10、燥和 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 1和图 2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 的是( ) 选项 发生装置中的药品 干燥和集气装置 A 亚硫酸钠和稀盐酸 图 2 B 大理石和稀盐酸 图 1 C 铜和稀硝酸 图 2 D 氧化钙和浓氨水 图 1 A. A B. B C. C D. D 2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浓氯水 NaBr 淀粉 KI溶 液 氧化性:Cl2 r2 I2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 化性 C Br2的苯溶 液 铁屑 AgNO3溶 液 苯与溴单质在铁催化剂 作用下 发生取代反应 第 7 页,共 19 页 D 硝酸 Na2
11、SO3 KMnO4溶 液 SO2能使KMnO4溶液褪 色 A. A B. B C. C D. D 21. 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a b c d e e f g h B. a e d c b h i g C. a d e c b h i g D. a c b d e h i f 22.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将茶叶灼烧灰化用浓硝酸溶解茶 叶灰过滤得到的滤液检验滤液中的Fe3+.如图是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品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步需选用仪器、和,的名称叫钳埚 B. 第二步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
12、稀释,选用、和 C. 要完成第三步,需选用、和,除夹持仪器外还缺滤纸 D. 第四步,若滤液中含有Fe3+,加入中的溶液后滤液会显红色 23.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 A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B. 装置 B可用于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 C. 装置 C可用于探究温度对2NO2 N2O4平衡体系的影响 D. 装置 D可用于比较 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24. 欲配制 250mL 0.5mol L1的 NaOH溶液,在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按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量筒 250mL容量瓶 托盘天平和砝码 500mL容量瓶 烧杯
13、玻璃 棒 漏斗 药匙 胶头滴管 250mL的烧瓶 A. B. C. D. 25. 下列装置是从废溴化铝催化剂中制取单质溴并回收氯化铝实验的部分装置, 不能达 到实验目的是( ) 第 8 页,共 19 页 A. 用图所示装置氧化Br B. 用图所示装置萃取Br2 C. 用图所示装置分离CCl4和Br2 D. 用图所示的装置将含AlCl3的溶液蒸发制取无水AlCl3 26.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c为阳极,d为阴极 B. 装置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 C. 装置中 X 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 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
14、余的氨气 27. 已知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在170的条件下制备乙烯(140时生成乙醚)。 某学习 小组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有SO2, 并制备 1, 2 二溴乙烷(装 置可以重复使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9 页,共 19 页 A. 加热时迅速将温度升高至170,减少生成副产品 B. 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a d e c b d e f C. 装置 B中的试剂可以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实验完毕后,采用蒸馏操作分离提纯 1,2 二溴乙烷 第 10 页,共 19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装置中发生装置可以制备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氨气,但
15、收集氨气比 空气轻,需要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 A 错误; B、装置中应把铁做电解池的阳极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 亚铁沉淀,故 B错误;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压强减小,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被压入烧瓶形成喷 泉,符合形成条件,故 C正确; D、装置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能测定二氧化氮 气体体积,故 D错误; 故选:C。 A、收集装置错误,氨气比空气轻需要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B、装置中不能生成亚铁离子;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压强减小,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被压入烧瓶形成喷 泉; D、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与水
16、反应。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正误判断,主要是制备物质,原理的分析应用,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是 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Cl2的制备并验证Cl2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掌握氯气的制备原理、收集方法及 其性质是关键,明确氧化性漂白的不可逆性,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高锰酸钾颗粒较小,容易从隔板掉入溶液中,不能实现液体与固体的分离,应选择装 置,故 A 错误; B.Cl2的密度比空气大, 应用向上排空气法, 用于Cl2收集时, b 为进气口, 故 B错误; C.通入Cl2后, 发生反应Cl2+ 2NaBr = Br2+ 2NaCl, 生成的Br2呈橙红色且易溶于
17、CCl4中, 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呈橙红色,可验证Cl2的氧化性,故 C 正确; D.中的品红溶液通入Cl2后,因有 HClO 生成,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此漂白褪色属于 氧化型,是不可逆的,加热后不能复原,故 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 NO,故 不能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是 NO或NO2或 NO、 NO2, 最后收集的气体为 NO, 故 A正确;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故 B 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 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
18、算铜的含量,操作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 第 11 页,共 19 页 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影响氯化银的质量测定,故 操作应是洗涤,故 C 正确; D、氯化银的质量为 wg,所以合金中银的质量为108w 143.5 g,故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m 108 143.5w m 100% = 143.5m108w 143.5m 100%,故 D错误; 故选 D 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 NO,故不能金属与硝 酸反应生成是 NO或NO2或 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 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C、由流程图
19、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 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 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影响氯化银的质量测定; D、由流程图可知,实验原理为,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 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物质组成的测定等,难度中等,理解原理是关键,需 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解:A.氢气不纯易发生爆炸,则应收集验纯后再点燃,故 A错误; B.图示装置中收
20、集SO2的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SO2的密度较大, 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故 B错误; C.陶瓷坩埚中含有的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与碳酸钙反应,不能煅烧碳酸钙,故 C错误; D.关闭活塞 a,从 b处加水,如 a、b形成液面差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变化,可说明气密性 良好,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D 正确; 故选:D。 A.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否则易发生爆炸; B.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陶瓷坩埚含二氧化硅,高温下与碳酸钙反应; D.根据形成压强差的原理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可燃气体验纯、气体的收集、物质 的加热以及气密性的检查等知识, 侧
21、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 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5.【答案】B 【解析】解:A.气体干燥装置的特点是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故 A错误;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来防倒吸,故 B正确;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馏分的沸点不同分离的,所以温度计测得温度应是气体的温度,故 C错误; D.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且不能插入液面下,故 D 错误 故选 B A.干燥装置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 C.根据石油分馏时温度计的位置判断; D.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相关基本实
22、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 6.【答案】C 第 12 页,共 19 页 【解析】解:A.氯气和 HCl都能和 NaOH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 NaOH溶液除去氯气中 的 HCl,应该用饱和食盐水,故 A 错误; B.从溶液中获得 NaCl 晶体采用蒸发结晶方法,应该用蒸发皿蒸发盛放氯化钠溶液,坩 埚用于灼烧固体,故 B 错误; C.实验室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条件下加热乙醇制取乙烯,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 度,该装置符合实验要求,故 C正确; D.如果用 Cu 作电解池阳极,则阳极上 Cu 失电子而不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所以得不到氯气,应该用石墨作阳极、Cu作阴极,故 D 错误; 故选 C
23、A.氯气和 HCl都能和 NaOH溶液反应; B.从溶液中获得 NaCl 晶体采用蒸发结晶方法,应该用蒸发皿蒸发盛放氯化钠溶液; C.实验室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条件下加热乙醇制取乙烯,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 度; D.如果用 Cu 作电解池阳极,则阳极上 Cu 失电子而不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电解原理、物质制备、仪器选取、除杂 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操作 规范性、仪器用途、实验评价方面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 D 7.【答案】A 【解析】解:A.铝热反应需要 Mg 条及氯酸钾,引发反应,由给出的试剂
24、可知缺少必要 的试剂,故 A 错误; B.Zn为负极,Fe 为正极,铁氰化钾溶液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则观察不到蓝 色沉淀可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 B 正确; C.计算、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转移到 500mL容量瓶中定容可配制,给出的仪器 及试剂可配制溶液,故 C正确; D.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可制备乙酸乙酯,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分离提 纯,给出的仪器及试剂制备乙酸乙酯,故 D 正确; 故选:A。 A.铝热反应需要 Mg 条及氯酸钾,引发反应; B.Zn为负极,Fe 为正极,铁氰化钾溶液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 C.计算、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转移到 500
25、mL容量瓶中定容可配制; D.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可制备乙酸乙酯,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分离提 纯。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实验仪 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 目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玻璃,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 A 错误; B.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朝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故 B错误; C.氯化铵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溶液时不能直接蒸干,故 C 错误; D.仪器组装好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针筒活塞向外拉一段距离后松手,观察针筒是 否能回到原来刻度
26、处,如果回到原处,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 D 正确 故选 D A.氢氧化钠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B.加热固体,应防止试管炸裂; C.氯化铵不稳定,易分解; D.利用压强差检验装置气密性 第 13 页,共 19 页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实验原理、物质性质的考查,有利于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 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解答】 A.“灼烧”时,可在铁坩埚中进行,
27、KOH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故 A 错误; B.“浸取”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水,因K2MnO4不易溶于乙醇,故 B 错误; C.由3K2MnO4+ 2CO2= 2KMnO4+ MnO2 +2K2CO3,氧化产物为KMnO4,还原产物 为MnO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C 正确; D.由元素守恒知KClO3中的氯元素以Cl形式存在于滤液中, 故“浓缩结晶”后的母液中 有KMnO4,K2CO3和 KCl 溶质等,故 D错误; 故选 C。 10.【答案】D 【解析】解:A.不能在量筒中稀释,应在烧杯中稀释,且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故 A 错误; B.氯化铵分解生成
28、氨气与 HCl,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收集到氨气,制备原 理不合理,故 B错误; C.乙酸乙酯在 NaOH 溶液中水解,小试管中应盛放碳酸钠溶液,故 C 错误; D.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品红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高锰酸钾褪色体现其还原性,装置合理,故 D正确; 故选:D。 A.不能在量筒中稀释,且顺序颠倒; B.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与 HCl,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 C.乙酸乙酯在 NaOH 溶液中水解; D.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溶液稀释、气体制备、乙酸乙酯的制 备及性质实验等,
29、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 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分析】 铁钉主要成分为生铁,含有碳,与浓硫酸反应时可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随着反应 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则 Q为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 应排除二氧化硫的影响,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性质实验 方案设计的原则及评价方法,明确常见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在加热时,铁钉中不仅铁和浓硫酸反应,碳也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 碳和水,A用于检验二氧化硫,B用于除去二氧化硫
30、,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 以 C 可以检验 B 中是否完全除去二氧化硫, Q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在出去二氧化硫之后 检验二氧化碳,则需在装置中添加 M 于C D间,用石灰水检验, 故选:C。 第 14 页,共 19 页 12.【答案】A 【解析】解:A.制取乙烯,为固液反应且加热装置,试剂及仪器均合理,实验需要测定 反应液的温度为170,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在反应液中,故 A 正确; B.提纯乙醇, 选蒸馏装置, 仪器中缺少酒精灯, 试剂还需要 CaO, 实验测定馏分的温度, 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气管口,故 B 错误; C.中和热测定,选稀的强酸、强碱,实验
31、测定起始酸、碱的温度及反应的最高温度,醋 酸为弱酸,则试剂选择不合理,故 C错误; D.制银镜,选水浴加热装置,该实验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则试剂缺少碱性试剂,故 D 错误; 故选 A A.制取乙烯,为固液反应且加热装置,实验需要测定反应液的温度为170; B.提纯乙醇,选蒸馏装置,实验测定馏分的温度; C.中和热测定,选稀的强酸、强碱,实验测定起始酸、碱的温度及反应的最高温度; D.制银镜,选水浴加热装置,该实验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及中和 热测定、银镜反应实验等,把握反应原理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 力的考查,注
32、意实验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B 【解析】解:A.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可用量筒,但如用固体配制溶液,可不用量筒, 故 A 错误; B.氢氧化钠可腐蚀玻璃,如用玻璃塞,易被腐蚀,则应用橡皮塞,故 B正确; C.氨气易溶于水,稀溶液不生成氨气,应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故 C错误; D.为防止实验误差,pH不能事先湿润,故 D 错误。 故选:B。 A.如用固体配制溶液,可不用量筒; B.如用玻璃塞,易被腐蚀; C.氨气易溶于水,稀溶液不生成氨气; D.pH不能事先湿润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溶液的配制、药品的保存、离子的检验等,为高考常见题型, 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
33、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 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解:A.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 HCl,且洗气装置中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 短出”原则,不符合实验要求,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 A错误; B.盛放 NaOH 溶液的滴定管应该是碱式滴定管, 该实验中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 故 B错 误; 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冷却立即生成氯化铵,应该用加热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制取氨气,故 C错误; D.能产生压强差的装置能检验气密性,该装置能产生压强差,能检验装置气密性,故 D 正确; 故选 D A.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 HCl,且洗气装置中导气管应该采用“
34、长进短出”原则; B.盛放 NaOH 溶液的滴定管应该是碱式滴定管; 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冷却立即生成氯化铵; D.能产生压强差的装置能检验气密性 第 15 页,共 19 页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气密性检验、气体制备、仪器选取、除 杂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实验的评 价性,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B 【解析】解:A.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钙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不能实 现实验目的,故 A 错误; B.浓硝酸和 Cu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二氧化氮
35、和 NaOH 反应生成盐,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 B 正确; C.电解池中,较活泼金属作阳极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所以阳极上 Cu失电子生成铜 离子而不是氯气,故 C 错误; D.制取乙酸乙酯时用饱和碳酸钠除杂,NaOH能促进乙酸乙酯水解,应该用饱和碳酸钠 溶液,故 D错误; 故选 B A.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钙; B.浓硝酸和 Cu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二氧化氮和 NaOH 反应生成盐; C.电解池中,较活泼金属作阳极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 D.制取乙酸乙酯时用饱和碳酸钠除杂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制备、气体制
36、备和收集、探究反应 速率影响因素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从操作规范性及物质性质来分析 解答,易错选项是 D,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由测定实验流程可知,铁矿石与硫酸反应生成滤液 A含硫酸亚铁(可能含 硫酸铁),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亚铁离子氧化,则 B 中含铁离子,稀释后,利 用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测定, A.加热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气,防止氯气与 KI反应,故 A错误; B.稀释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量筒,故 B 错误; C.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利用淀粉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时变为蓝色, 且 30s 不变色,
37、故 C 正确; D.若 A 中只含亚铁,由2I+ 2Fe2+= 2Fe3+ I2及铁元素守恒可知,铁的质量分数为 0.02L0.5mol/L250 20 56g/mol 10.0g 100% = 70%,因矿石中可能含铁离子、亚铁离子,则铁矿 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70%,故 D 错误; 故选 C 由测定实验流程可知,铁矿石与硫酸反应生成滤液 A含硫酸亚铁(可能含硫酸铁),与氯 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亚铁离子氧化,则 B 中含铁离子,稀释后,利用铁离子与碘离 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测定,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及含量测定,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流程、 分离方法及发生的反应等为
38、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选项 D 为易错点, 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D 【解析】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收集气体的装 置不合理,故 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 HClO,均为酸,且 HClO 具有漂白性,结论应为氯气与水 反应生成物具有酸性,HClO 具有漂白性,故 B 错误; 第 16 页,共 19 页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则结论应为 X 可能为CO2,故 C错误; D.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可氧化 KI生成碘单质, 碘遇淀粉变蓝, 所以收集方法及所加试剂、现象、结论均正确,故 D
39、正确; 故选:D。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 HClO,均为酸,且 HClO 具有漂白性;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 KI生成碘单质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气体的收集、性质及实验现象分析,侧重物质性质 及实验装置中作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选项 A为易错点 18.【答案】C 【解析】解:用H2O2制O2的反应原理为2H2O2 MnO2 2H2O + O2,过氧化氢为液态,二 氧化锰为粉末状,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作为制取装置, 干燥O2可选用用 浓硫酸的吸水性进行干燥
40、,或用装置用碱石灰进行干燥,要制取干燥的O2能用装 置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故选:C。 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 + O2, 需要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干燥氧气可用浓硫酸或碱石灰, 要制取干燥的O2只能用排空 气法,据此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实验室制氧气,注意理解装置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 难度不大 19.【答案】D 【解析】解:A.盐酸易挥发,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混有 HCl,图 2中氯化钙不能除去 HCl,故 A不选;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和碱石灰
41、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 干燥,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B 不选; C.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 NO,一氧化氮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 法收集,故 C 不选; D.氧化钙和浓氨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碱石灰不反应,所以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的 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D选; 故选 D 由实验装置可知,图 1装置的特点是:气体能用碱石灰干燥,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 集;图 2装置的特点是:气体能用氯化钙干燥,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结合发生 的反应及气体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制备反应、
42、物质的性质、气体 的收集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选项 A 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 度不大 20.【答案】B 【解析】解:A.氯水易挥发,氯气与 KI反应,则图中装置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 故 A 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 反应,由溴水褪色可知该实验可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故 B正确; C.溴易挥发, 溴与硝酸银反应, 则不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HBr, 故 C错误; 第 17 页,共 19 页 D.硝酸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则不能验证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 故 D
43、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与现象、实 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 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用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有水蒸 气不能制得氯化铁,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应先除去水蒸气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通入 玻璃管中和铁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铁,最后吸收尾气中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洗 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处,导气管口连接顺序为:a e d c b h i g; 考点: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氧化性强
44、弱的判断方法,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检验是常考查点,难度中等。 22.【答案】C 【解析】解: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和,必要 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 A错误;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 瓶,故 B 错误; C.过滤时用到、和,故 C正确; 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 KSCN溶液检验,用到 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和,故 D错误。 故选:C。 检验茶叶中的铁元素,先将茶叶在坩埚中灼烧灰化,然后在烧杯中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 并加蒸馏水稀释,在漏斗中过滤,可取少量
45、滤液于小试管中,用 KSCN 溶液检验,以此 解答该题 本题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的考查, 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 力,落脚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仪器,难度不大 23.【答案】C 【解析】解:A.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正确读数应为11.80 mL,故 A 错误; B.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应用蒸馏的方法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故 B错误 C.2NO2 N2O4为放热反应,温度不同,气体颜色不同,则装置 C可用于探究温度对 2NO2 N2O4平衡体系的影响,故 C 正确; D.盐酸易挥发,二氧化碳中混有 HCl,不能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
46、弱,故 D错误。 故选:C。 A.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B.应用蒸馏的方法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 C.2NO2 N2O4为放热反应,温度不同,气体颜色不同; D.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影响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 侧重于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操作要点,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A 【解析】解: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应选择 250ml 规格; 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 拌, 冷却后转移到 250mL容量瓶中, 并用玻璃棒引流
47、, 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 第 18 页,共 19 页 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盖好瓶塞,摇匀。 所以需要的仪器及先后顺序为:药匙、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筒量(可用、也可不 用)、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即:, 故选:A。 配制 250mL 0.5mol L1的 NaOH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 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取使用的仪器,并根据仪器使用的先后顺序进 行排序。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步骤,能够根 据配制步骤判断使用的仪器的先后顺序,明确氢
48、氧化钠易潮解,应在玻璃器皿中迅速称 量。 25.【答案】D 【解析】解:A.Cl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Br生成Br2,故 A正确; B.Br2易溶于有机物,可以用CCl4萃取分离出来,故正确; C.Br2溶于CCl4中,可用蒸馏法分离,故 C 正确; D.在蒸发时,会促进Al3+水解,生成的 HCl 会挥发,最终得到Al(OH)3,无法获得无水 氯化铝,故 D 错误; 故选 D A.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单质,氯气可以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 B.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微溶于水,可用萃取方法分离出溴; C.溴易溶于四氯化碳,需要通过蒸馏操作分离四氯化碳和溴; D.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蒸发过程中铝离子水解程度增大,而氯化氢易挥 发,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铝,无法获得氯化铝固体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装置特点及化学基本操 作方法为解答关键,D为易错点,注意铝离子的水解及氯化氢的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