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4课课丝路的丝路的 传承:传承: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2013年年9 9月月和和10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和“2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注和强烈共鸣。1 1、西域指今天的哪些地区?、西域指今天的哪些地区?2 2、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时间分别是多久?两次、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时间分别是多久?两次 出使西域的目的相同吗
2、?出使西域的目的相同吗?3 3、出使西域有何意义?、出使西域有何意义?4 4、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何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何意义?5 5、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又是什么?、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又是什么?6 6、西汉王朝是如何经营西域的?东汉王朝派谁经营西域?、西汉王朝是如何经营西域的?东汉王朝派谁经营西域?自主学习: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任务任务(目的)(目的)出发出发时间时间成果成果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阳阳 关关玉门关玉门关 西域:西域:阳关、玉门关阳关、玉门关以西,以西,新疆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3、汉汉武武帝帝张张骞骞张骞(前张骞(前164164年年前前114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两次出使西域有功,封为行家、探险家。两次出使西域有功,封为博望侯博望侯。公元前公元前138年年大月氏匈 奴西汉必须要经过匈奴控制的地方,有被匈奴杀掉的危险。必须要经过匈奴控制的地方,有被匈奴杀掉的危险。被俘公元前公元前138年年出发出发一、张骞通西域一、张骞通西域匈奴单于把张骞拘留,作为奴隶去放羊牧马,匈奴单于把张骞拘留,作为奴隶去放羊牧马,并派人严加管制。还强迫张骞娶匈奴女子为
4、并派人严加管制。还强迫张骞娶匈奴女子为妻,监视、诱使他投降。妻,监视、诱使他投降。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10余年,但他仍坚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当学习张骞高度责任感、不我们应当学习张骞高度责任感、不辱使命、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辱使命、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见教材见教材P68P68,问题思考,问题思考汉书汉书.张骞传张骞传载: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
5、者皆称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博望侯,以为质(诚信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见教材见教材P63P63页,材料研读:页,材料研读:材料一: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
6、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18771877年,年,德国地质德国地质 地理学家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李希霍芬在其著作在其著作中国中国一一书中,书中,把把“从公元前从公元前114114年至公元年至公元127127年间,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道路”命名为命名为“丝丝绸之路绸之路”,这一名词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历史时期历史时期关系关系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秦朝时期汉高祖时期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战战战战和和战战
7、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发生变化取决于什么呢?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发生变化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材料二: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的意义十分重大。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开辟了丝
8、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长长安安河西河西走廊走廊新疆新疆地区地区中亚、中亚、南亚、南亚、西亚西亚欧欧洲洲欧欧洲洲长安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西域(今新西域(今新疆地区)疆地区)中亚中亚西亚西亚南亚南亚漆器漆器我国我国铁器铁器 丝绸丝绸瓷器瓷器 核桃西域西域良种马良种马香料宝石玻璃苜蓿石榴葡萄胡豆胡瓜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只只运输运输丝绸丝绸吗?如果不止,吗?如果不止,那为何称那为何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行走的有哪些人在丝绸之路上行走的有哪些人?交流的有哪些内容?交流的有哪些内容?西域佛教佛教良种马
9、良种马 葡萄葡萄石榴石榴核桃核桃胡琴胡琴舞蹈舞蹈西来西来丝绸丝绸凿井技术凿井技术造纸术造纸术漆器漆器铁器铁器东去东去物产手工业产品文化艺术技术文化艺术交流之路外交之路 商贸之路技术交流之路 中原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它见证了公元前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耕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
10、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反映出佛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点评专家点评 见证亚欧交流见证亚欧交流 推动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联系重大事件联系重大事件 反映宗教传播反映宗教传播 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时断时续的大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时断时续的大漠之路,它本身不会促进什么中外交流,而是行漠之路,它本身不会促进什么中外交流,而是行走在丝路上的走在丝路上的“人人”赋予这条古道丰富的精神。赋予这条古道丰富的精神。不畏艰险,开拓创新
11、不畏艰险,开拓创新忠于信仰,肩负使命忠于信仰,肩负使命友好往来,合作交流友好往来,合作交流宗教宽容,文明传承宗教宽容,文明传承情感升华情感升华在日本发现的汉代的在日本发现的汉代的金印,在印度尼西亚金印,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印度尼西亚出土的汉代钱币“汉倭奴国王”金印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港口东南沿海港口马来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孟加拉湾沿岸湾沿岸印度半岛南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端和锡兰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山东沿岸山东沿岸黄海黄海朝鲜朝鲜日本日本三、丝路的巩固和发展:对西域的管理三、丝路的巩固和发
12、展:对西域的管理“护”:带兵监护 “都护”:总监 西域都护:监护西域各国公元前公元前60年年,西汉,西汉朝廷朝廷设置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标志着标志着正正式归中央式归中央政权统治。政权统治。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班超在西域时派部下班超在西域时派部下 出使出使 。到达安息后到达安息后班勇班勇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东汉明帝东汉明帝时派时派东汉对西域的管理东汉对西域的管理“丝路”魅力贯古今汉21世纪世纪 2013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丝绸之路经济带之
13、路经济带”和和“2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即“一带一一带一路路”的战略。的战略。结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结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设“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感想。的感想。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6张PPT)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6张PPT)今日丝路之我见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6张PPT)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6张PPT)张骞张骞 通西域通西域 西域都西域都护(公元护(公元前前6060年)年)
14、丝绸丝绸 之路之路 长安长安 欧洲欧洲 第二次:第二次:交流交流 频繁频繁内内外外中亚中亚 西亚西亚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今新疆地区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6张PPT)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6张PPT)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
15、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
16、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