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山区房山区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三生物学高三生物学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区别于糖原的特征元素是 P B.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 不同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一定不同 D. DNA和 ATP 的组成中都含有腺嘌呤 【答案】D 【分析】 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 糖 类 单糖、二糖、多糖 C、H、O 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组成核酸(核 糖、脱氧核糖)细胞识别(糖蛋白)组成细胞 壁(纤维素) 脂 质 脂肪 C、H、O 供能(贮
2、备能源)保护和保温 磷脂(类脂) C、H、O、N、P 组成生物膜 固醇 C、H、O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蛋 白 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C、H、O、N、S (Fe、Cu、P、Mo) 组成细胞和生物体调节代谢(激素)催化化 学反应(酶)运输、免疫、识别等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核 酸 DNA C、H、O、N、P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催化化学 反应(RNA类酶) 【详解】A、脂肪和糖原的组成元素都只有 C、H、O,A 错误; B、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能源物质,B 错误; C、蛋白质的种类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因素决定,不同蛋白质所含的氨
3、基酸种类可能相同, C 错误; D、 DNA和 ATP 的组成中都含有腺嘌呤,D 正确。 故选 D。 2.PIN 蛋白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的输出载体,其合成过程及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 PIN 蛋白 B. 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C. 生长素经 PIN蛋白输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 ATP 并可原路返回 D. PIN基因表达异常时,植物可能会失去顶端优势 【答案】C 【分析】 1、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三种: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2、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
4、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 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详解】A、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 PIN蛋白,A 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B正确; C、生长素经 PIN 蛋白输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C错误; D、PIN 基因表达异常时,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D正确。 故选 C。 3.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里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 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 有酒味出现,他将酵
5、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 质称为酿酶。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汁液中酒味的原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结果 B. 汁液中气泡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正在进行有氧呼吸 C. 若酿酶遇双缩脲试剂变紫则说明其本质是蛋白质 D. 上述实验应该设置完整酵母菌相同处理实验作为对照 【答案】B 【分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6O2+C6H12O6+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 【详解】A、汁液中酒味的原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结果,A 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在汁液中产生气泡,B 错误; C、蛋
6、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紫色,C 正确; D、上述实验应该设置完整酵母菌相同处理实验作为对照,使实验更有说服力,D 正确。 故选 B。 4.芍药一般为二倍体(2n=10) ,是我国的传统花卉,科研人员对新品种芍药花粉母细 胞的减数分裂进行了 研究。一个花粉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花粉粒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图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 图细胞中有 5 个四分体 C. 图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D. 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处于减数
7、第二次分裂末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据此答题。 【详解】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 B、由题干可知,芍药体细胞含有 5对同源染色体,故图细胞中有 5个四分体,B正确; C、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 D、据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D 正确。 故选 A。 5.赫尔希和蔡斯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实验需提前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 噬菌体 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C. 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D. 噬菌
8、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答案】D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 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 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细菌,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这样来标记噬菌体。因为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 构的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后代,所以
9、在培养基中它是不能繁殖后代的。 【详解】A、实验需提前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这样来标记噬菌 体,A 正确; B、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大肠杆菌后,DNA 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B 正确; C、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C正确; D、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噬菌体 DNA 编码的,D 错误。 故选 D。 6.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和窄叶,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叶形的相对性状中,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B.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
10、于 X 染色体上 C. 亲代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宽叶雌株:窄叶雄株1:1 D. 子代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窄叶雌株 【答案】C 【分析】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 XX 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 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 b的花粉不育即 表示雄配子 Xb不育,雌配子正常。 【详解】A、亲代都为宽叶,子代出现窄叶,可判断宽叶对窄叶为显性,A 正确; B、子代宽叶和窄叶这对相对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正确; C、亲代宽叶雌株 XBXb与窄叶雄株 XbY 杂交,又雄配子 Xb不育,故子代全为雄株,且宽叶:窄叶1:1,C 错误
11、; D、子代宽叶雌株(XBXB或 XBXb)与窄叶雄株 XbY杂交,因为雄配子 Xb不育,故子代全为雄株,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伴性遗传的特点的理解,对题干中致 死的 b 雄配子的传递规律的理解,难度一般。 7.马利筋(一种植物)含有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而斑蝶却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 体组织中从而出现一种怪味,导致一般的食虫鸟不吃它,同时还有另一种蝶类,其体色和体型都与斑蝶相 似,但没有怪味儿,以下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 A. 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 B. 斑蝶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从而增强自
12、身种间竞争力 C. 类似班蝶的蝶类因不能产生怪味儿,易被食虫鸟捕食 D. 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C 【分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A正确; B、斑蝶既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使其免受该物质的影响,又可以积累这一物质,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从而 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B正确; C、类似班蝶的蝶类虽不能产生怪味儿,但它们采用拟态作用逃避鸟类捕食,C错误; D、马利筋发展了防御机制,产生强心苷。斑蝶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可以食用马利筋并将强 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
13、因此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分析各选项。 8.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下图为 BR 合成的调控机制。下列 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油菜素甾醇和生长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B. BR浓度升高时,会使 BZR1 的降解速度加快 C. 胞内 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 BR 的反馈调节 D. 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矮化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图:BR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植物发育,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生长素。当 BR浓度高时,会诱导 BR11
14、 被激活,从而抑制 BIN2的活性,BZR1 降解降低,使 BZR1促进 BR 调控基因的表达,最后抑制 BR 合成, 使 BR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据此并结合题干问题作答。 【详解】A、由题干可知,油菜素甾醇类似于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A 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BR浓度升高时,会诱导 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 BIN2活性,会使 BZR1 的降解速度 减慢,B 错误; C、胞内 BR 的合成速度受胞外 BR 的反馈调节,使 BR 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C 正确; 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 BR 合成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矮化,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
15、理作用以及种群特征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 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关解题信息,此题难度适中。 9.克里斯琴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社群压力会导致效应 B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 B. 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 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 D. 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 【答案】D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大,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社群 压力作
16、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导致机体低血糖、休克; 社群压力导致下丘脑释放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增多,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减少,导致机体出现生长代谢障碍,抗体数量减少,对疾病及外界刺激抵抗力降低,死亡率上升;社群 压力导致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性器官分泌的性激 素减少,生殖细胞成熟减少,出生率下降。 【详解】A、由分析可知,社群压力会导致效应 B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A 正确; B、社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 B细胞,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社群
17、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调控种群 数量,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根据题图分析社群压力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机制,结合各个选项进行判断便可。 10.一个 Pendred综合征(又称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一种家族性甲状腺肿、先天性耳聋、甲状腺激素有机 合成障碍疾病)家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I6是此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2/3 C. 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预防该病患儿的出生 D. 该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18、新陈代谢加快,体温偏高 【答案】D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3和4均表现正常,而他们的女儿 II5和 II7患病,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用 A/a表示。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II5和 II7的基因型为 aa,进而可知3和4的基 因型为 Aa,因此 II6是此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2/3,B正确; C、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C正确; D、Pendred 综合征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新陈代谢减
19、弱,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 男病,母女有正非伴性。”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有关研究发现记忆 T 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如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抗原 1 与抗原 2 应该是同一种抗原 B. 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 B 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 实验鼠 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 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 T细胞 【答案】B 【分析】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
20、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其 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 次免疫,效应 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 A、 记忆细胞只有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才参与二次免疫, 故抗原 1 与抗原 2是同一种抗原, A 正确;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 B 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排除自身记忆细胞的影响,B错误; C、实验鼠 B 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 T细胞,另设一组不移植脂肪组织直接感染病原体的对
21、 照组,D正确。 故选 B。 12.禾草灵(FE)是一种现代农业常用除草剂,大量使用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获得能高效降解 FE 的菌株,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 W1菌株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对 FE 的降解效果(FE 特征吸收峰在 239nm处)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从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土壤中获取菌株 B.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 C. 应使用以 FE 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D. 据吸收光谱可知,W1菌株对 FE 有明显降解能力 【答案】B 【分析】 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制作
22、(1) 利用培养基的特定化学成分分离特定微生物。 如以石油是唯一碳源, 筛选出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长。 (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筛选出固氮微生物。 (3)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微生物。如在高温环境中可分离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4)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此种物质,以抑制对该物质不具抗性的微生物生 长,而不影响对该物质具有抗性的微生物生长。如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筛选出酵母菌和霉菌。 【详解】A、由于只有被除草剂严重污染过的土壤才可能含有高效降解该除草剂的分解菌,所以为了获取能 高效降解该除草剂的菌株,应从大量使用除草剂的
23、土壤采集土壤样品,A正确; BC、为了淘汰不能分解 FE的微生物,而仅保留能分解 FE 的菌种,则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应以 FE 作为唯 一碳源,应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以 FE 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筛选,B 错误,C正确; D、据吸收光谱可知,经 W1菌株降解后在 239nm处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说明 W1 菌株对 FE 有明显降 解能力,D正确。 故选 B。 【点睛】理解目的菌株的筛选、接种方法和培养基的配制等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科研人员在流感疫苗开发中考虑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对人流感病毒 H3 和禽流感病毒 H5 进行共预防,利 用 p质粒构建 p-H5/H3 共表达的
24、重组质粒,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质粒中应含有标记基因,以便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B. 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引入酶切位点 C. 需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鼠细胞进行试验 D. 与传统疫苗相比,该疫苗不具有“病毒”疫苗的危险性 【答案】C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 子运输车“-载体。 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质粒中应含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可以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25、筛选出来,A正确; B、为使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引入酶切位点,使目的基因两端露出与运载体两端相 同的黏性末端,B正确; C、农杆菌转化法常适用于植物细胞,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鼠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C错误; D、传统疫苗常用毒性减弱的病毒,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该疫苗不具有“病毒”疫苗的危险性,D正确。 故选 C。 14.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肝脏中获得的效应 T 淋巴细胞 B. 中使用灭活的病毒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 细胞同时具有浆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 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答案
26、】A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 B 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 B 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 B淋巴细胞融合;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肝脏中获得的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A 错误; B、中使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B 正确; C、细胞是杂交瘤细
27、胞,既有浆细胞分泌抗体的特点,又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C 正确; D、是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 正确。 故选 A。 1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 50%酒精的作用是杀死细胞,便于苏丹染色 B. 在苹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C.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D. 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猪血不宜做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材料 【答案】A 【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 加热的条件下产生
28、砖红色沉淀;观察 DNA和 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 可以被甲基 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 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脂肪的鉴定实验中 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便于观察,A 错误; B、苹果组织样液中含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B 正确; C、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C 正确; D、猪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宜做 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材料,D 正确。 故选 A。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
29、题 16.镉(Cd)是一种土壤中污染范围广的重金属。H2S 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可以调节植物的生 长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外源 H2S 对 Cd胁迫下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幼苗生长状况如 图(CK为对照组) ,请回答相关问题: H2S对 Cd胁迫下大白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1)据图可知,单独 H2S处理对幼苗_,Cd胁迫会显著_大白菜幼苗生长,H2S 对 Cd胁迫下大白菜幼苗生长有_作用。 (2)为确定 Cd胁迫对大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用浓度为 1、25、510、15 mmol L-1的 CdCl2 溶液分别处理长势相同的大白菜幼苗。在 12h 和 24h 后
30、,用_(试剂)提取叶绿素进行含量的测 定,并检测胞间 CO2浓度,实验结果如下。 时间 浓度(mmol L-1) 0 1 25 5 10 15 叶绿素含量 mg/g 12 11 13 10 3 29 301 24 99 12 7 285 27 26 胞间 C02浓 度 mol/mol 12 210 220 260 250 280 270 24 215 225 240 250 255 260 据表可知,Cd 通过_、_影响光合作用。 (3)为进一步研究 H2S对 Cd 胁迫大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机理,检测了不同处理下的气孔导度、Rubp 羧 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实验结果如下: 结合表、图解释,
31、H2S对 Cd胁迫下大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_。 【答案】 (1). 无明显影响 (2). 抑制 (3). 缓解 (4). 无水乙醇(丙酮) (5). 降低叶绿素含 量 (6). 提高胞间 CO2浓度 (7). 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光反应,提高了 RUBP 羧化酶的活性,促 进 CO2的固定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反应。 【分析】 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由图中幼苗生长状况可知,单独 H2S处理对幼苗无明显影响, Cd胁迫会显著抑制大白菜幼苗生长,H2S对 Cd 胁迫下大白菜幼苗生长有缓解作用。 【详解】 (1)据图可知,单独 H2S 处理对幼苗无明显影响,Cd 胁迫会显著
32、抑制大白菜幼苗生长,H2S对 Cd 胁迫下大白菜幼苗生长有缓解作用。 (2)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进行含量的测定。据表数据可知,在 一定范围内随着 CdCl2溶液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降低,胞间 CO2浓度升高,故可推测 Cd 通过降低叶绿 素含量、提高胞间 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 (3)由图中实验结果可知,H2S 处理组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及 RUBP 羧化酶的活性,故可推断 H2S对 Cd 胁迫下大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提高叶绿素含量, 促进了光反应, 提高了 RUBP 羧化酶的活性, 促进 CO2 的固定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反应。 【点睛】本题以探
33、究外源 H2S能否缓解 Cd 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毒害,考查考生的分析图形、表格,获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17.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年轻人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白藜芦醇对结肠癌有一定的治 疗作用,为探究其机制,做了相关研究。 (1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的_的突变,因其具有_的特点,是癌症较难治愈的 部分原因。 (2)为研究白藜芦醇对结肠癌 H116细胞的作用机理,将 H116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置于 _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48、72 小时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 结果表明_。 (3)为探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理,用流式细胞仪
34、分析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的 H116 细胞的细胞周期,结 果如下表: 日期白藜芦醇浓度(M) 0 20 80 100 G1 4981 7804 8274 8434 S 3899 1861 848 848 G2 1120 335 878 878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的作用是使细胞停留在_期,其机理是_。 (4)进一步研究发现,Akt 对于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 H116 细胞,检测细胞 中 Akt和磷酸化的 Akt 表达量,如图 2所示,推测白藜芦醇的作用是_。 注:细胞中 GAPDH表达量丰富且稳定,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参照。 (5 )综合(2 ) 、 ( 3
35、 ) 、 ( 4 )实验结果推测,白藜芦醇治疗结肠癌的机理是_。 【答案】 (1).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2). 无限增殖;糖蛋白减少,易转移 (3). CO2 (4). 随 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升高, 培养时间的延长, 白藜芦醇对结肠癌 H116 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 (5). G1 (6). 抑制结肠癌 H116 细胞的 DNA 复制, 抑制细胞的增殖。 (7). 促进 Akt 磷酸化, 从而影响细胞增殖 (8). 促进 Akt磷酸化,使细胞停留在在 G1期,抑制 DNA复制,抑制癌细胞增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36、一定要理清题目中 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自变量为白藜芦醇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因变量为结肠癌 H116 细胞相对 增长速率。 【详解】 (1)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 减少,易转移。 (2)培养动物细胞应置于 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升高,培养时 间的延长,白藜芦醇对结肠癌 H116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可以使 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且白藜芦醇浓度越大,G1期
37、 细胞所占比例越大,故可推测白藜芦醇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结肠癌 H116细胞的 DNA复制,从而抑制细胞的 增殖。 (4)据图 2结果分析可知,白藜芦醇可以促进 Akt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增殖。 (5 )综合(2 ) 、 ( 3 ) 、 ( 4 )实验结果推测,白藜芦醇治疗结肠癌的机理是促进 Akt 磷酸化,使细胞停 留在在 G1期,抑制 DNA复制,抑制癌细胞增殖。 【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癌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的实验,意在考察考生设置对照组 和实验组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 18.杂交水稻虽然性状优良,但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具有高产等优良特性会出现分离。
38、由此,杂交作物的后 代(杂种植物)无法保持同样的优良性状。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 B 基因,为探究其 作用,进行了如下研究。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 的基因的表达。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野生型水稻的 B 基因利用_酶形成融合基因, 转入到普通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B-GFP) ,该变异属于_。 (2)将野生型水稻与转基因水稻进行杂交或自交,授粉 25 小时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中 B 基因 的表达情况,请完成下表和问题。 杂交组合 BGFP野生型 野生型BGFP BGFPBGFP 预期结果 具荧
39、光:无荧光=1:1 _ 实际结果 无荧光 全部具荧光 1/2 具荧光 根据结果可知只有来自_(父本/母本)的 B 基因表达,而出现了上述实验现象, 并没有表现出_定律的特征。 (3)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授粉 65 小时后的受精卵,发现来自于母本的 B 基因也开始表达。由此推测, 可能是来自于父本 B基因的表达_(促进/抑制)后期来自于母本中的该基因的表达,从 而启动胚的发育。 (4)研究人员设想:可以使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在未受精的情况下,诱发卵细胞中 B 基因表达,发育 为胚。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图操作,请你根据技术操作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卵原细胞经 M 技术处理后进行_分裂形成卵细胞。 精
40、细胞参与了形成_的过程,卵细胞在未受精情况下发育为新个体,该育种方式的 优势是_。 【答案】 (1). (限制酶) DNA 连接 (2). 基因重组 (3). 具荧光: 无荧光=3: 1 (4). 父本 (5). 基因的分离 (6). 促进 (7). 有丝 (8). 胚乳 (9). 未受精情况下卵细胞发育成胚, 保护野生型水 稻(杂种植物)优良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 【分析】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 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DNA 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 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
41、识别序 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 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而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 处切开时,产生的则是平末端。 2.DNA连接酶将两个双链 DNA 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详解】 (1)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野生型水稻的 B基因利用 DNA连接酶形成融合基因,转入到 普通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B-GFP) 。这过程中标记基因、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内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 基因重组。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只有来自父本的 B 基因表达。B-GFPB-GFP 杂交,即 Bb Bb,子代的基 因型及比例为 B_bb=31,表现
42、型为具荧光无荧光=31,而实际结果是具荧光无荧光=11,说明 上述实验并没有表现出基因分离定律的特征。 (3)由(2)题的分析可知,授粉 2.5 小时后,来自父本的 B 基因表达,而来自于母本的 B 基因在授粉 6.5 小时后开始表达,由此推测,可能是来自于父本 B基因的表达促进后期来自于母本中的该基因的表达,从 而启动胚的发育。 (4)对题图分析可知,卵原细胞经 M技术处理后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卵细胞。 对题图分析可知,精细胞与两个极核形成胚乳。卵细胞在未受精情况下发育为新个体,不经过有性繁殖, 保护了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优良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 【点睛】识记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及其
43、特点,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解答便可。 1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增殖性疾病,红细胞生成缺陷及发育不良是 MDS 的典型特征。TET2基因可以参与斑马鱼胚胎造血基因表达调控,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 87%的高度同源性,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因此以斑马鱼为实验对 象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造血干细胞中,以_为模板,合成 mRNA 并指导 TET2 蛋白合成。进行此过程 时,一个 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_,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意义是 _。 (2)研究发现,TET2基因在调
44、控造血基因表达过程中存在下列现象: 造血基因-Gata-1 基因在 DNA 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作用下,将胞嘧啶转化为 5-甲基胞嘧啶 (5-mC) ,如图 2 中 A所示。DNA 甲基化使得_不能识别相应的碱基序列,影响转录过程,进 而造成 Gata-1 基因沉默。 科研人员使用亚硫酸氢钠处理 Gata-1 基因,进行_扩增,如图 2-B,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分析, 就可以区分甲基化与未甲基化的胞嘧啶,区分依据是对比图 2A、B 发现_。 (3)为研究 TET2 基因调控斑马鱼红细胞的生成,利用 MO(阻断 TET2 基因表达)技术敲除 TET2 基因 后,检测 Gata-1 基因的甲
45、基化水平。经研究发现 TET2 蛋白使 5-甲基胞嘧啶(5-mC)含量明显下降,能够 恢复 Gata-1 基因_,结合图 3 可推测出 TET2基因的作用是_。 【答案】 (1). DNA 一条链 (2). 核糖体 (3). 短时间内快速合成大量相同的蛋白质,节约能量 (4). RNA 聚合酶 (5). PCR (6). 经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未被甲基化的 C变成了 U,甲基化的 C 没有发 生变化,还是 C (7). 转录 (8). TET2 基因表达产物 TET2 蛋白降低 Gata-1 5-me 含量, 恢复 gata-1 正 常转录,造血干细胞正常分化成红细胞 【分析】 由图 1 可知,
46、TET2 基因的表达过程为以 TET2 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并指导 TET2 蛋白的合 成。 由图 2 可知,A、B对比分析可知,经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未被甲基化的 C变成了 U,甲基化的 C没有发生 变化。 由图 3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利用 MO(阻断 TET2基因表达)技术敲除 TET2 基因后,Gata-1 基因的 5-mC 含量升高。 【详解】 (1)在造血干细胞中,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并指导 TET2蛋白合成。进行此过程 时,一个 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短时间内快速合成大量相同 的蛋白质,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
47、。 (2)转录时,RNA聚合酶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因此 DNA 甲基化使得 RNA 聚合酶不能识别相 应的碱基序列,影响转录过程,进而造成 Gata-1 基因沉默。 由图 2-B 可知,科研人员使用亚硫酸氢钠处理 Gata-1 基因,然后进行 PCR扩增。对比图 2 中 A、B发现 经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未被甲基化的 C 变成了 U,甲基化的 C没有发生变化,还是 C,因此对扩增后的产 物进行分析,就可以区分甲基化与未甲基化的胞嘧啶。 (3)由(2)可知,DNA甲基化使得 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相应的碱基序列,影响转录过程,造成 Gata-1 基因沉默。由图 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利用 MO(阻断 TET2 基因表达)技术敲除 TET2基因后,Gata-1 基因的 5-mC 含量升高,说明 TET2 基因的表达产物 TET2 蛋白可使 5-甲基胞嘧啶(5-mC)含量下降,能够 恢复 Gata-1 基因转录,使造血干细胞正常分化成红细胞。 【点睛】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阅读题干信息明确 Gata-1 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和 TET2基因 对 Gata-1 基因转录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