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专题五初高中知识衔接题初高中知识衔接题初高中知识衔接题是安徽中考的特色题型,且近年结合高中知识考查的试题呈越来越多的趋势,主要分为力学、光学、电学三个板块的内容。在力学方面主要考查受力分析、位移、加速度、弹性系数等力学知识;在光学方面主要结合数学知识考查光学中物距、像距及焦距之间关系的证明等方面;在电学方面主要考查判断由带电粒子运动产生的磁场的极性、电源、电表的内阻等方面。在安徽中考中每个类型均有涉及,且在近年在选择题和计算与推导题中尤为突出。安徽省近5年来对于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越来越重视,且考题量每年都在递增,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的试题要重视。这类题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从初中知识到高
2、中知识进行过渡,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这类问题总结如下:1.光学方面:对于光学方面主要考查全反射现象的概念,并结合光现象进行考查,因此解决此类试题要从概念出发,作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力学中涉及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有:位移、质点、坐标系求解、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加速度、受力分析模型、高中物理力与运动的模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多个力)、胡克定律、摩擦力(动摩擦和静摩擦因数)、匀速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动能和重力势能这几个点。针对这几个点总结如下:(1)
3、位移、质点、坐标系求解、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加速度这些都是机械运动的相关知识。在做这些题时,首先要明确其各物理量的含义,从其概念入手,根据题意对其进行分析解答。速度和加速度在此基础上还要知道相应的公式再进行计算。对于坐标系要知道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然后根据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及所要运用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求解。(2)受力分析模型、高中物理力与运动的模型一般涉及的知识点是力,在做题前,先要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这几个力之间的大小关系。(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要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什么,解题就不会太难。(
4、4)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多个力)、胡克定律、摩擦力(动摩擦和静摩擦因数)、匀速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者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首先都是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看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比如力的合成中,分析受力之后明确作用在同一点的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的作用效果相同);个别点需要计算的,可根据相应公式以及从题干中得到的信息,结合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3.电学方面:(1)对于磁场中电子或质子受力分析这类题,我们可以运用转换法,将一个电子或质子的运动看作电流的运动,这样就可以用安培定则规律进行判断极性,再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判断受力方向;(2)对于内阻主要在实验中
5、考查,解决这类题的方法可参考电学“内阻”中的相关问题。例题(2016江苏苏州中考,31,3分)为研究纸锥下落的运动情况,小华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阻力f的大小与物体的迎风面积S和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公式为f=kSv2(k为比例常数)。现用一张半径为R、面密度为(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质量与面积之比称为面密度)的圆纸片,按图甲所示将圆纸片裁剪成圆心角为n的扇形,然后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纸锥,纸锥的底面积为S0(即为纸锥的迎风面积),让纸锥从足够高处静止下落。(1)纸锥在整个竖直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2)
6、下落过程中纸锥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方法归纳对二力平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从题目中读出有用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在交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达到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只有反射了。这种反射叫全反射。光纤通信就是利用激光在光纤内壁不断(选填“反射”或“折射”)而实现的。答案 折射反射解析 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继续增大,大于临界角时,便没有折射,只有反射了,这种反射叫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向前传播的。2.(2016江苏淮北模拟)如图所示,一个与地面接触面积为500cm2,重
7、60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轻绳竖直拉着光滑长木板AB的A端,AB可绕O点转动,在离O点40cm的B处挂有重力为8N的圆柱体,当圆柱体浸入水中静止时,从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510-4m3。(AB质量不计,且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g取10N/kg)(1)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N。(2)当一质量为0.4kg的球从O点沿木板向A端匀速运动,要使系在A端的绳拉力刚好为零,小球应距O点cm,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是Pa。导学号02670544答案 5301.21043.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s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s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150m。则第10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
8、是km/h,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答案 7015答案C解析 木块受到的重力为G=mg。在竖直方向,当木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匀速下滑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G=mg,方向竖直向上。当木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向上的推力与物体向下的重力、向下的摩擦力的合力是平衡力,F=G+f。由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可知:匀速向上和匀速向下运动时,两个对物体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f=f,则F=G+f=2G=2mg。故选C。5.总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O点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
9、开始向上返回,O、A两点间距离为2l,如图所示。请画出钢球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随运动距离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答案 动能随运动距离变化的大致关系如图所示解析 橡皮筋长为l,小球从初始状态下降至l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逐渐变大;小球从l继续下降至2l过程中,受到橡皮筋的拉力作用,当拉力大于重力时,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变为零,动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后动能为零。6.(2014安徽合肥45中模拟)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物体的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为了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在物理学中,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和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
10、值。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其速度也为零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大小为零C.相等的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大答案A7.(2014江苏无锡中考)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B 解析 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
11、力)情况下,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题图甲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题图丁正确。故选B。11.(2016山东青岛中考,25)归纳式探究探究小球沿过山车轨道的运动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1)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B点,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高度h和小球质量m的关系,数据
12、如表一。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有关,且v2=k1 。(2)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B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C。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数据如表二。则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式为 。(3)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r=0.4m,要使小球经过B点后能恰好通过C点,则h=。答案(1)高度hh(2)v2=50m/s2r(3)1m解析(1)表格一:由1、2次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时,下滑的高度越高到达B点速度的二次方越大,且小球下落高度的倍数和到达B点速度平方的倍数相等,即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的二次方与高
13、度h成正比。由2、3次实验数据可知,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时,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B点速度的二次方相等,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无关。综上可知,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高度h有关,且v2=k1h。(2)表格二:由三次实验数据可知,轨道半径的倍数数据和v2的变化倍数相等,则小球在B点的速度v2与轨道半径r成正比,设为v2=kr,把v2=7.5m2/s2、r=0.15m代入可得,k=50m/s2,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式为v2=50m/s2r。12.(2015安徽阜阳模拟)重力为2.510-3N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不计横向的影响),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阻与下落速度的二次方(v2)成正比,关系为F阻=kv2,其中k为常数,且k=110-4Ns2/m2。求:(1)雨滴匀速下落时所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2)若雨滴匀速下落的距离为400m,则这个过程重力对雨滴做的功为多少?(3)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多少?(4)请在图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答案(1)2.510-3N(2)1J(3)5m/s(4)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