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7613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9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一)咏雪(一)咏雪(1010分)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 _(2)俄而雪骤 _(3)未若柳絮因风起 _文章的义理。文章的义理。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乘风。乘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_太傅高兴地说: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2、大雪像什么呢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谢朗说:他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3.如何理解“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_这句话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这句话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二)陈太丘与友期行(二)陈太丘与友期行(10(10分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3、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期日中/后会有期B.去后乃至/至高无上C.待君久不至/以礼相待D.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D D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朋友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他)就离开了,就离开了,(太丘太丘)离开离开后朋友才到。后朋友才到。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4、我走了。”3.元方令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在“修身”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是什么?(3分)_原因:元方抓住了友人无信、无礼的问题进行机智的辩驳。原因:元方抓住了友人无信、无礼的问题进行机智的辩驳。主张:文章在修身方面提出了主张:文章在修身方面提出了“诚信诚信”和和“礼仪礼仪”的积极主张。的积极主张。(三)论语十二章(三)论语十二章(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5、,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6、是()(3分)A.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B.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则是无信B B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疑惑。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考当前的事情。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7、。(3分)_这一句主要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当然,我这一句主要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当然,我们要认识到们要认识到“学学”是是“思思”的基础。的基础。(四)(四)诫诫子书子书(10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诫子书 _(2)年与时驰 _(3)遂成枯落 _告诫,劝勉。告诫,劝勉。疾行,指迅速逝去。疾行,指迅速逝去。凋落,衰残。比喻

8、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屏除杂念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屏除杂念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

9、才学渊博的父亲。B.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C.“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阐述了“躁”的危害,是从正面强调了“静”的重要性。D.文章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既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C C(五)狼(五)狼(10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10、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止有剩骨/止增笑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C.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D.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B B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_(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

11、来是诱惑敌人的。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诱惑敌人的。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B.结尾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抒情画龙点睛,点明主题。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表现了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B B(六)穿井得一人(六)穿井得一人(10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12、“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及其家穿井 _(2)国人道之 _(3)不若无闻也 _待,等到。待,等到。讲述。讲述。不如。不如。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13、,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B.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C.寓言中,人们之所以以讹传讹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国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D.宋君是一个能详察事实真相,不轻信、轻传的人。C C(七)杞人忧天(七)杞人忧天(10分)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

14、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身亡所寄 _(2)因往晓之 _(3)其人舍然大喜 _无,没有。无,没有。告知,开导。告知,开导。同同“释释”,解除、消除。,解除、消除。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_(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_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

15、着觉,吃不下饭。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导杞人的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文章也讽刺了他不懂装懂的无知和好为人师的自我炫耀。B.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C.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D.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不要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A A1.1.高考作文不同于高考作文

16、不同于“自由写作自由写作”高考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察目的,考生要高考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察目的,考生要“根据要求写作根据要求写作”,在这个基础上鼓励考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若要写好高考作文,既不能不顾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也不能被要求所限,畏手畏脚。,在这个基础上鼓励考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若要写好高考作文,既不能不顾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也不能被要求所限,畏手畏脚。2.2.而要既符合要求,又要有张扬个性的出彩的地方。所以说高考作文不是自由写作,既有限制又有开放的空间,既有考生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又要有彰显特色的自选动作。而要既符合要求,又要有张扬个性的出彩的

17、地方。所以说高考作文不是自由写作,既有限制又有开放的空间,既有考生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又要有彰显特色的自选动作。3.3.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因此,同学们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因此,同学们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4.4.出现大量的叙述文字,而缺少相应的议论性语言点睛,给人以罗列事例或者啰嗦叙事的感觉,并且暴露自己欠缺说理能力的缺点。出现大量的叙述文字,而缺少相应的

18、议论性语言点睛,给人以罗列事例或者啰嗦叙事的感觉,并且暴露自己欠缺说理能力的缺点。5.5.空洞乏味的议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和事实支撑,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论述肤浅无力。空洞乏味的议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和事实支撑,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论述肤浅无力。6.6.段落中有事例有论述,但却水是水,油是油,没有分析融合,论点就如同生硬地贴在论据上面的标签,缺乏说服力。段落中有事例有论述,但却水是水,油是油,没有分析融合,论点就如同生硬地贴在论据上面的标签,缺乏说服力。7.7.这是一则新材料运用作文,先是列举了古往今来中外青年成人礼仪和节日的沿革;接着从国际和国家层面,对青年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要求;最后指出这是一则新材料运用作文,先是列举了古往今来中外青年成人礼仪和节日的沿革;接着从国际和国家层面,对青年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要求;最后指出“你们你们”成年,青年们前赴后继,成就自我人生,勇作社会脊梁。成年,青年们前赴后继,成就自我人生,勇作社会脊梁。8.8.在运用部分,则指出结合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致即将成年的自己。整道题条理明晰,从现象到本质,逐一得到揭示,很好地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维。在运用部分,则指出结合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致即将成年的自己。整道题条理明晰,从现象到本质,逐一得到揭示,很好地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