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概念广义的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背影一文:时间1917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别、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线索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郑振铎猫以“猫”为线索组织文章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社戏”为线索,再现了“我”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人物线索以人物为线索
2、。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镇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地点线索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标题“从到”就能看出,本文是以地点变换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线索时间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情感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紫藤萝瀑布按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注:有时一篇文章会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一
3、文,明线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顺序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如藤野先生倒叙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 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 章的生动性例析如回忆我的母亲运用倒叙手法,第l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下文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顺序插叙特点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作用:插
4、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例析如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顺序补叙特点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例析如智取生辰纲叙述在黄泥冈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
5、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人称第一人称叙事主人公是“我”;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主人公是“你”;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叙事主人公是“他(们)”“它(们)”或人物姓名;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写作手法修辞方法详见“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表格表达方式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不加修饰地把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大致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描写是指
6、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详见“描写的表达方式”表格(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表达出来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在记叙文中运用较少。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总结: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叙述)和描写,
7、但常常辅助以议论和抒情,有时会有说明。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后,第5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除此之外,还有夹叙夹议,如回忆我的母亲第213段以记叙为主,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表现手法详见“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表格附表1: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文体知识清单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修辞方法作用举例分析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读者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体会紫藤萝瀑布中“瀑布”一词用比喻修辞方法,既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
8、,表意丰富,生动有趣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中“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盼望春天心情的急切(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皇帝的新装中“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生动有力地突出了皇帝酷爱穿着
9、打扮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繁星中的“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阿里山纪行中“潭无鱼鳖,林无鸟兽”运用对偶,读起来自然和谐悦耳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大自然的启示中,在解释鲸的流线型体型时用了设问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老师中“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
10、她亲近呢?”用否定的“不喜欢”“不愿意”反问,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挚爱之情附表2:描写的表达方式文体知识清单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神态、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续表)文体知识清单人物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来刻画人物形
11、象及其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续表)文体知识清单侧面描写是相对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方法而言的。是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孔乙己中,对于孔乙己的身世和被打折腿的情节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的: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续表)文体知识清单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
12、出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附表3: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特点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纵向对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物象等进行对比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举例范进中举中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两种
13、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衬托特点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举例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设置悬念特点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举例驿路梨花一文,作者巧妙地设置了
14、三个悬念:我和“老余”在深山发现茅屋,“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是第一重悬念;茅屋主人不是瑶族老人,那“主人家是谁”是第二重悬念;小姑娘出场之后,引出第三重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盖房子呢”。小说三次设置悬念,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虚实结合特点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作用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内涵丰富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既有对“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又有自己对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托物言志
15、特点通过叙写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志向、精神、品格、思想等作用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凸显表达的艺术性;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举例白杨礼赞一文,作者描写白杨树,颂扬了与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广大西北人民、战士,讴歌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坚强精神(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作用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举例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抑扬欲扬先抑特点先贬抑,再
16、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举例阿长与中一开始写的是阿长种种让人“讨厌”甚至“憎恶”的行为,这是“抑”;随后写到阿长的好处,尤其是给“我”买来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表现了阿长乐于助人的品质,结尾抒发“我”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这是“扬”(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抑扬欲抑先扬特点指本要批评指责的对象,可在开头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举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
17、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态度的极大讽刺,这种写法就叫作“欲抑先扬”(续表)文体知识清单烘托特点烘云托月,通过描绘周边事物,使中心事物鲜明突出,起到众星捧月的效果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举例如白杨礼赞第2段,写高原上的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了一种“不平凡”的氛围(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象征特点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是作者借这一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是抽象的作用将作者想说而不愿意直说的或不能直抒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举例白杨礼赞第7、8段,借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象征西北军民的顽强精神(续表)文体知识清单伏笔特点伏笔是“隐
18、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伏笔的作用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前有伏笔,后有应笔举例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前后照应特点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19、中心突出举例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父亲背影形象的感人(续表)文体知识清单铺垫特点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举例皇帝的新装中第1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第1讲理清思路分析标题技法精讲考点一理清文章思路【教材典例】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20、八下社戏“思考探究”(情节梳理)夏夜行船 分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通读全文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根据故事情节的前后顺序可进行概括: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2.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八上背影“思考探究”(线索及作用)分析:“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了起来。【常见题型】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发展、情感变化)。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填空。3.文章的
21、情节为什么将安排成4.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次概括。【答题思路】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标题。如果全文始终围绕标题来写,标题用语贯穿文章始终,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2)看写作对象。有的文章会始终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写,如紫藤萝瀑布,“紫藤萝”便是文章的线索。(3)看地点变换。有的往往以作者的视线或游人的行踪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看时间变换。有些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或安排材料的。(5)看中心事件。有些文章始终围绕着某一矛盾来写,这一矛盾就是文章的线索。(6)看感情线索。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其中一条
22、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就是以感情为线索。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1)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2)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3.从标志词入手(1)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2)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3)抓住特殊词语。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4.从关键句入手(1)每一段段首或段末的关键句、中心句。(2)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暗示行文思路。(3)议论句、抒情句。记叙
23、文中的这类句子往往很重要。5.从内容入手(1)抓住情节转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起因经过结果)。(2)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如“不解”“喜欢”“误解”等。(3)抓住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角度的变化。考点二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教材典例】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七上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分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又考查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
24、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2.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七上散步“思考探究”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品味标题的妙处。本文标题不仅直接点明了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拟题,可从文章的细节(如“儿子和母亲”“三代”)、主旨(如“和谐”“责任”)、感情色彩(如“初春的田野”)等角度出发。【常见题型】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以“”为题,有什么妙处(特点)?4.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好不好?为什么?5.请
25、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答题思路】题型1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要内容(情节)有关的浅层意义;“深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旨、文中人物或作者情感乃至挖掘出的比喻或象征义等深层意义。1.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2.分析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3.理解双关义。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则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4.把握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如白杨礼赞就以挺拔坚毅的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
26、众的形象。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如白杨礼赞。【小贴士】解答时,要注意若标题用了比喻,则需写出本义和比喻义;若用了双关,则需写出由浅到深的多层含义;若有象征意义,则需写出本义和象征义。题型2分析标题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以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目的五个方面全面分析。1.(内容)概括了文章内容;突出主要故事情节;交代了时间、地点等。2.(结构)是文章的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影”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3.(主旨)暗示了文章主旨,点明主旨,使主题得以突显。4.(手法)运用了某种手法,起到了某种作用。比如设
27、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目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人深思。题型3分析标题的妙处分析标题的妙处,可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入手。题型4是否可以更换为其他标题能或否。结合标题的五个方面的作用具体比较分析原标题或替换标题有什么不同。题型5拟写标题1.标题应具备的要点(1)要能体现文章标题的特点:简洁、优美、概括性强、引发阅读兴趣等。(2)要充分考虑记叙文标题的作用。(3)要紧贴文章的内容或主题。(4)选取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地点,作为线索的事物、景物、人物,乃至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短语、词句等做标题。2.标题拟写方法(1)提取式。即直接从文段中提取一个词语或句子作标题。(2)点明式。
28、即直接点出写作对象或事件。(3)归纳式(中心式)。即将文章主旨(中心)高度概括,浓缩为一个词或一句话。针对训练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9分)芬芳的蜡梅花芬芳的蜡梅花秦湄毳秦湄毳天空飘着雪花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捣蛋鬼”。一进教室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
29、着一个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恨”字字而且右边而且右边多了一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恨错了”的孩子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眼神很丰富富:有吃惊有吃惊,有冷漠有冷漠,有怀疑有怀疑,有猜测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我也有些慌神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
30、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30岁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恐怕有300300岁的年纪了。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我一一点头说“试过试过了了”。最后。最后,他们有些泄气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想我
31、得实施我的我的“底牌底牌”方案了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情感搭讪”。突然。突然,我听见我听见小胖说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孩子,他终于发话了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七寸”。我说。我说,“是吗是吗?这个办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法倒还没试过”窗外窗外,飘着雪花。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帮助”我了。我了。其实其实,
32、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药方”,事实上事实上,他们在他们在卖力地卖力地“帮助帮助”我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有一天有一天,他们的他们的“小神探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跑来给我说,“老师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我呆了,想着他们可想着他们可别别“毁林毁林”啊。啊。我悄悄叫来小胖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不想小胖挺“诡诡”,一听就明白了一
33、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大声大气地说,“老师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正改建,快挖没了快挖没了,再晚了就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就“藏匿藏匿”在学校附近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很像鲁迅笔下的“百百草园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
34、在门口小书桌上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恨”字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用力地按了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爱”字字,我激动了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放学后踏雪访梅去访梅去!”小胖喊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那一刻,
35、在我眼中在我眼中,这群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的心里 花香太浓了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我禁不住落泪了,哦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今冬今冬,又飘雪了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此刻,我陶醉。我陶醉。(选自散文选自散文海外版海外版20192019年第年第4 4期期,有删改有删改)1.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
36、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4分)【考点一理清文章思路】“我”自称患有咽炎,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我”自称患有咽炎在文章的第段。学生寻梅在段,那么第一空的内容就是段,从“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可知“我们”的师生对话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如何治咽炎。第二空也是“我”与学生最后一次交往,从课文中不难找到,那就是放学后的踏雪访梅。【答案】(1)学生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2.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3分)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
37、美丽的蜡梅花。【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能力。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答题时,首先要弄清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孩子是花”可见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说明运用修辞的作用。美丽的花可见作者的喜爱,把它比作孩子,突出孩子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孩子的喜爱。【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蜡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3分)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分析重音朗读的理由,就是要
38、理解“彼此”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答题时,首先分析“彼此”所指代的对象,即“我”和孩子们;其次要分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阐明用“彼此”的作用,突出“我”与孩子们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彼此情感的加深。【答案】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我”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我”和学生情感的加深。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3分)【考点二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中的蜡梅花贯穿全文,开头看到蜡梅花引起回忆,文中蜡梅花能治咽炎,学生找花,增进了师生的信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可见蜡梅花是事件的线索。“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39、蜡梅花的芬芳正是孩子美好的心灵的写照,经历了爱的熏陶,孩子们在感受温暖与信任的同时,内心发生转变,蜡梅花成了师生感情的纽带。文章标题“芬芳的蜡梅花”,自然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蜡梅花为何芬芳,让读者猜想,形成悬念。蜡梅花是治咽炎的,所以学生会去找,因此也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温暖的师生情。【答案】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
40、口小书桌上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恨”字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用力地按了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个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个“爱爱”字。字。(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乙仅仅有一次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她爱我们,并没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魏巍我的老师)(1)甲乙两段文字共
41、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2分)【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要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及其特点,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描写,题干要求找出共同的描写方法,因此要阅读两个选段找出相同之处。观察甲文会发现文中的“抹、贴、按、写”等动词,阅读乙文中的“迎、敲、笑”等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另外甲文中的小胖的“仔细”抹字的神态;乙文中的老师的“笑”可以看出神态描写。最后综合回答即可。【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甲文中的“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狡猾的眼光”可以看出神态描写。(2)分别说说你对
42、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都是孩子,其行为也是本色的外在体现,要理解人物的行为,就要从人物所处的年龄和环境去分析。小胖是一个“恨错了”的捣蛋鬼,把“恨”变“爱”,说明内心思想的转变,其原因是接受了“我”,师生感情深厚;“我”用石板迎,用狡猾的眼光察觉,可见“我”调皮,知道老师不会“存心要打”,对老师的理解。【答案】甲段: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乙段:“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
43、理解。第2讲概括内容把握主旨考点三概括文章内容【教材典例】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内容概括)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梳理能力。“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技法精讲角度1理解文意【常见题型】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文中指什么?3.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4.选文为什么说是的?【答题思路】1.简答题(1)仔细阅读问题,确定题干关键词,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代、
44、照应,哪些方面、哪些角度。(2)在文章中找到题干指定的关键词、句;勾画:在原文中画出题干指定词、句。(3)小范围搜索:锁定词、句附近的内容。在关键词句的周围寻找答案,通常在这个词句前后一两句内就会有部分甚至全部答案。(4)大范围寻找:放眼全篇,逐层寻找。将文章分层,分层的依据有:时间、地点的转化,人物的变化,或者同一个人做的不同的事件,还有情节的发展。(5)对相关层次进行概括、提炼,组合原文相关词、句,回答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通顺的语句进行描述,然后再根据要求对语句进行精简,选择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选择题(1)明确题目要求,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选项。(2)先读题,再读文。阅读选项的内
45、容,顺藤摸瓜,在原文中筛选符合信息的句子。(3)细心对照,分析判断信息符合度。分析表述方式是否一致,分析不同词语的含义表述是否一致。(4)将选项代入原文,看选项表述的意思和原文整体意思是否矛盾。角度2概括内容要点【常见题型】1.依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的特点。2.有哪些原因(发生了哪些变化)?3.文章中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4.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题思路】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概括涵盖层意概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1.局部概括看题干要求概
46、括的事件在相应段落进行定位,概括段意。(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将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什么+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通读全文,筛选以下信息: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然后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语言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
47、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1)题目扩展法。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主要故事情节。(2)要素归纳法。找出文中记叙的六要素,将其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的是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将其合并即可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4)结构划分法。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种结构构成,分别归纳各环节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5)分值验证法。根据题干分值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分值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分值是2分或4分,答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3.概括多个
48、事件、多个原因(特点)等(1)划分层次,概括各段、各层主要内容。分层时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2)筛选合并各段、各层意思,围绕文中对相关人物、事物或事件的描述,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归纳出符合要求的要点。(3)注意分条罗列。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考点四把握文章主旨【教材典例】1.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句。(七下老王“积累拓展”)分析:本题意在
49、梳理全文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情感,深入解读主题。对“愧怍”的理解,可以是认为作者没有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觉得对不住老王的情谊;也可以是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而本文的主题,则是表达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叹。2.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这篇文章,作者描写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的形象,通过荒原前后景况的对比,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也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
50、,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普通人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常见题型】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结合文章内容/文章第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有人说,本文的主旨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答题思路】1.巧妙抓标题从标题挖掘出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1)若标题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文章记叙的内容都是围绕标题进行的,那标题一般就是文章的主旨。(2)分析标题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捕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2.捕捉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主旨或思想感情,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主旨句”。(1)抓住文章结尾的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