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20082008年年4 4月月2525日日q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q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方法q实例及系统简介实例及系统简介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过程城市规划过程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结构工程学科和结构工程学科和防灾学科已经解防灾学科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决了大部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城市总体城市总体防灾规划防灾规划社区防灾规划、社区防灾规划、工程系统防灾设计工程系统防灾设计单体工程单体工程防灾设计防灾设计?如何具体操作如
2、何具体操作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次生灾害防御次生灾害防御避震疏散规划建设避震疏散规划建设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工程抗震工程抗震防灾要求防灾要求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规划的实施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保障一一城市用地城市用地二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三三城区建筑城区建筑四四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五五避震疏散避震疏散六六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6 6个专题:个专题:规划内容规划内容三类模式三类模式四
3、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基本规定基本规定总体抗震要求总体抗震要求 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划要求、技术指标划要求、技术指标 规划内容规划内容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抗震适宜性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
4、及疏散通道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的建设与改造等的建设与改造等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规划的实施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保障三类模式三类模式p甲类模式甲类模式p乙类模式乙类模式p丙类模式丙类模式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其它城市其它城市依据:城市规模、依据:城市规模、城市规划要求、城市规划要求、城市地震灾害环城市地震灾害环境境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p一类工作区一类工作区p二类工作区二类工作区p三类工作区三类工作区p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
5、成区和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 最低要求最低要求主要工作项目主要工作项目工作区类别工作区类别分类分类序序号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一一类类二二类类三三类类四四类类工程抗震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1 1场地类别分区场地类别分区*2 2场地破坏影响估计场地破坏影响估计*3 3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基础设施基础设施4 4基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基
6、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5 5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6 6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城区建筑城区建筑7 7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8 8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9 9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其它专题其它专题1010地震次生灾害估计地震次生灾害估计*1111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
7、响估计 抗震适宜性评价抗震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城市用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层次确定层次确定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p一、二类工作区一、二类工作区p 各类工作区各类工作区 规范方法规范方法(GB50011)简化地质方法简化地质方法场地类别场地类别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I I 松散地层小于松散地层小于3 35m5m的基岩分布区的基岩分布区IIII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小于积相地层小于50m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3
8、315m15m。IIIIII一级及其以下阶地地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大于一级及其以下阶地地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大于50m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161680m80m分布区分布区IVIV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大于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大于80m80m地区。地区。20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p 场地液化场地液化 p 地表错动地表错动 p 地质滑坡地质滑坡p 震陷及不利地形震陷及不利地形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20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类别类别适宜性地质、地形、地貌描述适宜性地质、地形、地貌描述适宜适宜不存
9、在或存在轻微影响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不存在或存在轻微影响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1)场地稳定)场地稳定(2)无或轻微地震破坏效应;)无或轻微地震破坏效应;(3)用地抗震防灾类型)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 类或类或II 类类(4)无或轻微不利地形影响)无或轻微不利地形影响较适较适宜宜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1)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2)用地抗震防灾类型)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II 类或类或IV 类类(2)软弱土或液化土发育,可
10、能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软弱土或液化土发育,可能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有条有条件适件适宜宜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1)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2)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
11、)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3)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不适不适宜宜存在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难以整治:存在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难以整治:(1)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2)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3)其他难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其他难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p八大系统八大系统p供电供电p供水供水 p供气供气 p交通交通p医疗卫生医疗卫生p消防消防p通信通信p物质保障物质保障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1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求和措施。基础设施评价要求基础设施评价要求 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单体抗震性能评价网络系网络系统统其他评价要求其他评价要求供电系统供电系统 重要建筑、变电站、配重要建筑、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等电装置室等 甲、乙甲、乙类模式类模式宜进行宜进行功能失功能失效影响效影响范围的范围的估计估计 宜估计
13、可能引发宜估计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影的次生灾害的影响响供水系统供水系统 取水构筑物、水厂、泵取水构筑物、水厂、泵站等,地下主干管线站等,地下主干管线 供气系统供气系统 供气厂、天然气门站、供气厂、天然气门站、储气站等,主要干线储气站等,主要干线 交通交通 桥梁、隧道等桥梁、隧道等 避震疏散避震疏散主主干网络的抗震连干网络的抗震连通性进行分析通性进行分析通讯、医疗、通讯、医疗、消防和物资消防和物资保障系统保障系统重要建筑重要建筑规划要求规划要求找出找出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灾
14、要求灾要求 重要建筑和关键节点重要建筑和关键节点找出薄弱环节,抗震加找出薄弱环节,抗震加固改造及新建工程震防灾要求固改造及新建工程震防灾要求 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工程系统的抗震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工程系统的抗震防灾对策和措施,新建要求防灾对策和措施,新建要求 其他要求其他要求对地震时可能引发对地震时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供气等系统的的供气等系统的防御建议防御建议对于交通、消防等系统的避震疏散等要求对于交通、消防等系统的避震疏散等要求 基础设施规划要求基础设施规划要求 城区建筑城区建筑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重要建筑重要建筑抗震
15、防灾要求抗震防灾要求新建工程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抗震设防 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抗震改造城区抗震改造 评价要求评价要求 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水准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水准地震破坏程度估计地震破坏程度估计伤亡和需安置避震疏散人员数量估计伤亡和需安置避震疏散人员数量估计 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进行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进行单体抗震性能评价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对对城区在役建筑城区在役建筑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城区抗震建设与改造规划要求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城区抗震建设与改造规划要求和措施和措施对于高密度、高危险性的城区,提出城区拆迁、加对于高密度、高危险性的
16、城区,提出城区拆迁、加固和改造的范围、力度,及其他安排等。固和改造的范围、力度,及其他安排等。对对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应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和要求应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和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加固和改造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加固和改造要求 对对重要建筑重要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抗震加固改造提出专门抗震防灾对策和监测、检测要求提出专门抗震防灾对策和监测、检测要求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四种类种类次生火灾次生火灾次生水灾次生水灾 爆炸爆炸 毒气泄漏扩散毒气泄漏扩散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海啸海啸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确定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确定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种类和分布,并进行危种类和分布,
17、并进行危害影响估计。害影响估计。定量定性定量定性30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应根据次生灾害特点,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应根据次生灾害特点,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 对次生灾害重要源点对次生灾害重要源点提出危重次生灾害源的防治、搬迁改造等要求提出危重次生灾害源的防治、搬迁改造等要求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和减少致灾因素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和减少致灾因素避震疏散避震疏散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五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五要点要点紧急、固定、中心疏散场所的安排紧急、固定、中心疏散场所的安排避震疏散道路安排避震疏散道路安排 评价要求评价要求 避震疏散场所和主通道安全评估避震疏散场所和主通道安全评估地震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
18、人工环境评价地震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评价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评价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评价需避震疏散人口数量及其在市区分布需避震疏散人口数量及其在市区分布甲类模式甲类模式避震疏散模拟分析避震疏散模拟分析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避震疏散场所避震疏散场所 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平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多个进出口多个进出口防灾设施及交通环境防灾设施及交通环境防火要求防火要求管理和建设要求管理和建设要求疏散道路疏散道路城市的出入口数量:中小城市城市的出入口数量:中小城市4个,大城市个,大城市8个个应保障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应保障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
19、后不阻塞交通避震主通道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避震主通道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六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 基础数据层基础数据层 专题数据层专题数据层 规划层规划层 文件管理层文件管理层 辅助分析与决策层辅助分析与决策层显示空间图形信息,图层组合显示显示空间图形信息,图层组合显示图形、属性查询和交互查询图形、属性查询和交互查询编辑、更新编辑、更新图形加工,专题提取图形加工,专题提取数据加工:多形式统计,报表和图表输出数据加工:多形式统计,报表和图表输出成果输出成果输出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p 三类
20、模式三类模式 p 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 p 六项主题六项主题确定各确定各工作区工作区研究内研究内容、制容、制订编制订编制大纲大纲确确定定编编制制模模式式划划分分工工作作区区资资料料收收集集专专题题研研究究规规划划编编制制信信息息系系统统编制流程q总体实施框架 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调查和补充调查和补充城市灾害影响场的评价与分析城市灾害影响场的评价与分析建立城市灾害源空间数据库建立城市灾害源空间数据库建立灾害影响场空间数据模型建立灾害影响场空间数据模型建立城市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等空间数建立城市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等空间数据库据库建立城市抗震能力空间数据
21、分析模型建立城市抗震能力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地震地质危害性评价地震地质危害性评价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分析与评价系统分析与评价避震疏散评价避震疏散评价直接灾害、间接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价与分析直接灾害、间接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价与分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基于基于GIS的城市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城市规划发展要素分析与评价城市规划发展要素分析与评价城市规划不同发展城市规划不同发展阶段防灾评价阶段防灾评价收集相关基础和技术资料:地震地质资料、地形收集相关基础和技术资料:地震地质资料、地形地貌、场地环境和工程勘察资料地
22、貌、场地环境和工程勘察资料资料收集资料收集资料评定资料评定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补充勘察测试的方案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补充勘察测试的方案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分区,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分区,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破坏效应及不利地形影响研场地破坏效应及不利地形影响研究究基础分析基础分析主要成果主要成果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分区砂土液化分区图、软土震陷分区图、崩砂土液化分区图、软土震陷分区图、崩塌滑坡分布图、场地抗震性能分区图塌滑坡分布图、场地抗震性能分区图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城市用地适宜性建设要求和对策城市用地适
23、宜性建设要求和对策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场地分区和土地利用研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场地分区和土地利用研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 内容回顾内容回顾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划分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调查工作分区划分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调查工作分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补充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补充重要建筑重要建筑一般建筑、当地薄弱建筑一般建筑、当地薄弱建筑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单体抗震性能评价、抗震防灾要求抗震防灾要求城区抗震性能评价、城区抗震性能评价、薄弱环节评价薄弱环节评价薄弱房屋评价薄弱房屋评价抗震设防对策、抗震加固措施抗震设防对策、抗震加固措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经济损失、
24、人员伤亡预测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内容回顾内容回顾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 按系统按提纲进行调查和勘察,对点和点位置、规模、特点;对按系统按提纲进行调查和勘察,对点和点位置、规模、特点;对线是走向、距离、路径、材料等等;对“面”和点是覆盖范围和线是走向、距离、路径、材料等等;对“面”和点是覆盖范围和制约能力。制约能力。对“点”的分析采用对“点”的分析采用定性评定性评价,提出薄弱环节价,提出薄弱环节 对网络中薄弱环节和抗对网络中薄弱环节和抗震基础设施进行评价震基础设施进行评价 根据根据抗震性能评价,抗震性能评价
25、,找出各子系统的抗震薄弱环节、制定相对减找出各子系统的抗震薄弱环节、制定相对减灾规划,灾规划,确定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确定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地震和场地评价地震和场地评价信息,特殊要求地信息,特殊要求地震动输入震动输入 按照各类子系统分别拟定调查提纲;提纲要注意,一是调查对象;按照各类子系统分别拟定调查提纲;提纲要注意,一是调查对象;二是深度,要与城市规划性质相适应,与评估方法相适应;三是二是深度,要与城市规划性质相适应,与评估方法相适应;三是要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要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内容回顾内容回顾内容回顾内容回顾q研究工作内容研究工作内容q研究避灾疏散的管理对策、避灾疏散的人员和场研
26、究避灾疏散的管理对策、避灾疏散的人员和场地规划等。地规划等。包括市、区、街道各级的避震通道、包括市、区、街道各级的避震通道、防灾据点和避震疏散场地,人员分布、疏散道路防灾据点和避震疏散场地,人员分布、疏散道路及疏散场地规划,防灾据点的建设(结合新建工及疏散场地规划,防灾据点的建设(结合新建工程和抗震加固规划统筹安排)等。提供相应的规程和抗震加固规划统筹安排)等。提供相应的规划设计图。划设计图。q对各类防灾据点进行抗灾可靠性分析,保证疏散对各类防灾据点进行抗灾可靠性分析,保证疏散据点的安全性;据点的安全性;q提出避灾疏散规划管理和实施对策;提出避灾疏散规划管理和实施对策;一、避震疏散场所的分类一
27、、避震疏散场所的分类 q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紧急避震疏散场所q是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广场、专业绿地以及抗震是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广场、专业绿地以及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等。其主要功能是供居民临时避震疏散,能力强的公共设施等。其主要功能是供居民临时避震疏散,也是居民转移到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也是居民转移到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q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q面积较大、人员容置较多的公园、广场、操场、体育场、停面积较大、人员容置较多的公园、广场、操场、体育场、停车场、空地、绿化隔离带等。固定避震疏散场所是供灾民较车场、空地、绿化隔离带等。固定避震疏散场所是供灾民较长
28、时间避震避震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重要场所;长时间避震避震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重要场所;q防灾据点防灾据点q抗震设防高的有避震疏散功能的建筑物,如体育馆、人防工抗震设防高的有避震疏散功能的建筑物,如体育馆、人防工程、居民住宅的地下室、经过抗震加固的公共设施等。程、居民住宅的地下室、经过抗震加固的公共设施等。q中心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q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固定避震疏散场所。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五、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安排分析五、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安排分析q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安排建议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安排建议q使用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具有明确的主管单位,使用功能在一定时间内
29、不会发生变化,具有明确的主管单位,主要包括: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和学校操场;主要包括: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和学校操场;q可使用避震面积满足前述表中对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要求;可使用避震面积满足前述表中对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要求;q进行抗震安全改造的工作量少,如疏散道路满足要求,基础进行抗震安全改造的工作量少,如疏散道路满足要求,基础设施比较容易解决等。设施比较容易解决等。q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安排建议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安排建议q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共绿地q有充分抗震安全保障的进行抗震设防的居民住宅的地下室有充分抗震安全保障的进行抗震设防的居民住宅的地下室q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避难间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避难间q
30、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q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辅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辅助信息管理系统助信息管理系统q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空间数据库的管理q基础信息基础信息q空间分析空间分析q灾害影响灾害影响q管理信息管理信息q数据管理模型及工具数据管理模型及工具动态分析、动态预测动态分析、动态预测q系统管理模型及工具系统管理模型及工具 动态更新,动态模拟动态更新,动态模拟q系统更新模型及工具系统更新模型及工具动态管理,动态决策动态管理,动态决策数据信息层数据信息层灾害灾害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数据库数据库GIS
31、图形图形数据库数据库城市工程设施信城市工程设施信息数据库息数据库灾害影响灾害影响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数据库数据库数据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增添修改数据增添修改输出输出/显示控制工具显示控制工具 输出输出/显示模版管理显示模版管理 报告生成和浏览报告生成和浏览 数据批量处理数据批量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转换输入输出层输入输出层知识知识信息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灾害影响灾害影响分析工具分析工具灾害影响分析模型灾害影响分析模型 一般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一般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重要工程易损性分析模重要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型数字防灾辅助分析数字防灾辅助分析工具工具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模型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发生
32、分析模型发生分析模型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影响分析模型影响分析模型场地风险评价模场地风险评价模型型综合区域分析模综合区域分析模型型辅助决策辅助决策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工程防灾审批模工程防灾审批模型型规划实施管理模规划实施管理模型型辅助管理辅助管理工具工具系统分析层系统分析层研究区域研究区域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研究区域研究区域空间数据定义空间数据定义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定义工具定义工具空间数据分析模型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数据分析层数据分析层框架控框架控制层制层流程管理流程管理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系统和数据版本控制系统和数据版本控制160q城市概况城市概况 q位于北纬位于北纬3141-3243,东经东经12012-121
33、55 q城市性质:上海北翼现代城市性质: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化的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旅游城市。q城市总体规划面积为城市总体规划面积为528.2平方公里。平方公里。q城市规划区现状人口城市规划区现状人口85.36万。规划人口近期万。规划人口近期100万,万,远期远期115万人。万人。规规 划划q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文本及说明书文本及说明书q十三章,六十九条十三章,六十九条基础研究基础研究q专项研究报告专项研究报告q抗震分析抗震分析薄弱分区评价薄弱分区评价规划对策与抗震措施规划对策与抗震措施q城市用地,基础设施,城区建筑,次生灾害,避震疏散,城市用地,基
34、础设施,城区建筑,次生灾害,避震疏散,应急建议应急建议图图 件件q二十四张二十四张q规划图件规划图件q工作区类别分区图工作区类别分区图q防灾空间结构图防灾空间结构图q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图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图q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位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位置置q地震动破坏效应图地震动破坏效应图q建设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图建设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图q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图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图q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应性分区图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应性分区图q防灾空间布局图防灾空间布局图q供电系统关键节点震害预测图供电系统关键节点震害预测图q供水管网震害分布图(大震)供水管网震害分布图(大震)q供水防灾关键管网分布
35、图供水防灾关键管网分布图q燃气管网震害预测分布图(大震)燃气管网震害预测分布图(大震)q医疗机构分布图医疗机构分布图q城区抗震加固改造层次图城区抗震加固改造层次图q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源分布图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源分布图q地震次生火灾区划图(小震、中震、地震次生火灾区划图(小震、中震、大震)大震)q避灾疏散规划图避灾疏散规划图q震后防灾救援资源分布图(各防灾震后防灾救援资源分布图(各防灾组团)组团)q主要内容:修编目的,规划性质,城市抗震防灾目标主要内容:修编目的,规划性质,城市抗震防灾目标,规划,规划原则,规划编制模式,规划区范围,规划期限,规划实施,原则,规划编制模式,规划区范围,规划期限,规划实
36、施,本规划所使用名词术语本规划所使用名词术语q规划性质规划性质(第(第2条)条)q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抗震防灾要求的专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抗震防灾要求的专业规划 q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的指导性文件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的指导性文件 q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均须遵守本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划,并服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管理、监督与协调规划,并服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管理、监督与协调 q城市抗震防灾目标城市抗震防灾目标(第(第3条)条)q规划实施: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主管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按规划实施:南通市城市抗
37、震防灾主管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组织实施。(第职责分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组织实施。(第7条)条)q规划编制模式(第规划编制模式(第5条)条)q一级工作区一级工作区:主要为南通市:主要为南通市崇川区和港闸区的建成区,崇川区和港闸区的建成区,该级工作区域约为该级工作区域约为86.65平方平方公里;公里;q二级工作区二级工作区:主要为城市近:主要为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该级工作区域期建设用地,该级工作区域约为约为137.34平方公里;平方公里;q三级工作区三级工作区:主要城市周边:主要城市周边待发展区域,主要为港闸区待发展区域,主要为港闸区的乡镇部分以及江海港区,的乡镇部分以及江
38、海港区,该级工作区域约为该级工作区域约为218.26平平方公里。方公里。20/80q主要规定(主要规定(911条)条)q抗震设防要求,避震疏散技术指标,疏散道路抗震设防要求,避震疏散技术指标,疏散道路q确定合理的的抗震设防要求(第确定合理的的抗震设防要求(第9条)条)q易引发严重灾害的建筑:学校、公共建筑易引发严重灾害的建筑:学校、公共建筑q城市发展的薄弱地区的抗震防灾建筑:村镇医院城市发展的薄弱地区的抗震防灾建筑:村镇医院q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的庞然大物城市的庞然大物q生命线工程生命线工程柔性连接,减轻场地破坏效应柔性连接,减轻场地破坏效应q避震疏散要求避震疏散要求表表10.1 10.1 人
39、均避震面积要求人均避震面积要求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防灾据点防灾据点按照需疏散人口计算按照需疏散人口计算2.0平方米平方米/人人3.5平方米平方米/人人1.5平方米平方米/人人按照责任区内实际人口按照责任区内实际人口计算计算1平方米平方米/人人1.5平方米平方米/人人1平方米平方米/人人q综合考虑到影响南通市的潜在综合考虑到影响南通市的潜在地震震源发生一次地震震源发生一次6级左右地级左右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综合分析结果,城市划图的综合分析结果,城市的地震影响相当于城市的地震的地震影响相当于城市的地震基本烈度;基本烈
40、度;q达到应对达到应对6级地震的能力具体级地震的能力具体措施:措施:q抗震设防抗震设防q设计防灾型空间布局、落实防灾设计防灾型空间布局、落实防灾规划规划q制定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地震应急救援体系q防灾空间结构布局(防灾空间结构布局(12条)条)q防灾组团:防灾组团:港闸西区组团,港闸新城组团,主城区组团,港闸西区组团,港闸新城组团,主城区组团,开发区富民港区组团,开发区滨江新城组团开发区富民港区组团,开发区滨江新城组团 q救援骨干网络救援骨干网络q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65个个 q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规划目标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规划目标q防灾保障型都市防灾保障型都市防灾
41、空间布局的基本理念防灾空间布局的基本理念q 城市机能的分散布置,通过城市防灾用地布局引导城市城市机能的分散布置,通过城市防灾用地布局引导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合理化;防灾空间布局的合理化;q 确保城市防灾救灾骨干基础设施功能,满足应急救援的确保城市防灾救灾骨干基础设施功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需要;q 支持城市安全恢复重建机制的建立和规划的有效实施;支持城市安全恢复重建机制的建立和规划的有效实施;q 生命线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逐步形成可抗御各类灾害生命线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逐步形成可抗御各类灾害的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城市防灾空间布局。1、防灾空间结构的改造与建设理念、防灾空间结构的改造与建设理念q
42、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络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络q根据城市出入口的设置和规划,规划城市的救灾干道和疏根据城市出入口的设置和规划,规划城市的救灾干道和疏散主干道作为城市防灾空间分割的骨干网络,形成城市的散主干道作为城市防灾空间分割的骨干网络,形成城市的防灾空间骨架,城市救灾干道作为城市的防灾主轴。防灾空间骨架,城市救灾干道作为城市的防灾主轴。q城市的防灾空间骨干网络,同时考虑阻止城市地震次生灾城市的防灾空间骨干网络,同时考虑阻止城市地震次生灾害的蔓延,形成城市次生灾害蔓延隔绝带状骨架。害的蔓延,形成城市次生灾害蔓延隔绝带状骨架。q因此,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格的作用为:因此,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格的作用为:q
43、1)城市避难、救援、救护的骨干通道;)城市避难、救援、救护的骨干通道;q2)阻止次生灾害蔓延;)阻止次生灾害蔓延;q3)城市灾后指挥场所、疏散场所、消防医疗等救灾据点等相互联)城市灾后指挥场所、疏散场所、消防医疗等救灾据点等相互联系的骨干网络;系的骨干网络;q4)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等生命线基础设施保障网络形成的主要)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等生命线基础设施保障网络形成的主要依托骨架。依托骨架。q城市防灾空间分区城市防灾空间分区q震后可有效实施对内、对外的疏散,使城市可以安全往来,震后可有效实施对内、对外的疏散,使城市可以安全往来,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依托,保障城市交通的安
44、全,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依托,重点通过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引导、城区建筑的加固改造重点通过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引导、城区建筑的加固改造(不易燃化、抗震能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加固改造建设、(不易燃化、抗震能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加固改造建设、避难空间(场所和道路)的保障、救灾据点的加固改造等,避难空间(场所和道路)的保障、救灾据点的加固改造等,形成以城市防灾分区为特点的防灾保障型城市。形成以城市防灾分区为特点的防灾保障型城市。q把疏散生活分区作为城市防灾基本单元,由防止次生灾害把疏散生活分区作为城市防灾基本单元,由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相互隔离,进一步形成城市防灾空间网格和防蔓延防灾带相互隔离,进
45、一步形成城市防灾空间网格和防灾组团分区。灾组团分区。q防灾空间分区的建设应作为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防灾空间分区的建设应作为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重点进行配套的疏散场所、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配套的重点进行配套的疏散场所、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配套的技术指标和防止次生灾害蔓延的防灾带的技术要求,在此技术指标和防止次生灾害蔓延的防灾带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社区基础上,进行城市社区/街区的防灾对策制定。街区的防灾对策制定。q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的设置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的设置q城市防灾组团分区、防灾骨干网格、疏散生活分区的分界构城市防灾组团分区、防灾骨干网格、疏散生活分区的分
46、界构成了城市的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的成了城市的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的主要骨架主要骨架,主要由城,主要由城市的救灾干道、疏散主干道、疏散次干道、铁路、河流山川市的救灾干道、疏散主干道、疏散次干道、铁路、河流山川等天然界线构成,是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整治的重点。等天然界线构成,是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整治的重点。q通过城市防灾空间结构的构建和整治,形成以疏散生活分区通过城市防灾空间结构的构建和整治,形成以疏散生活分区为基本防灾空间单元的城市防灾空间布局,作为城市防止次为基本防灾空间单元的城市防灾空间布局,作为城市防止次生灾害蔓延的生灾害蔓延的主体防灾带骨架主体防灾带骨架。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防灾。在此基
47、础上,根据城市防灾社区社区/街区的分布,通过主体防灾带骨架的延伸和其它次级道街区的分布,通过主体防灾带骨架的延伸和其它次级道路型城市的防灾社区和街区的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对策。路型城市的防灾社区和街区的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对策。q因此,规划时,把城市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划分为四级:因此,规划时,把城市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划分为四级:组团防灾带,骨干防灾带,疏散生活圈防灾带,防灾街区防组团防灾带,骨干防灾带,疏散生活圈防灾带,防灾街区防灾带。灾带。南通市城市防灾空间分级技术要求南通市城市防灾空间分级技术要求分级分级防灾组团防灾组团救援骨干网格救援骨干网格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疏散生活分区(
48、防灾街区)防御目标防御目标 巨灾发生情况下,保证城市救巨灾发生情况下,保证城市救灾的进行灾的进行大震发生情况下,城市防灾救大震发生情况下,城市防灾救灾基本功能灾基本功能中震发生情况下,以城市自中震发生情况下,以城市自救为主,城市基本功能正常救为主,城市基本功能正常权限要求权限要求 全市统一协调,区级政府负责全市统一协调,区级政府负责管理管理全市统一协调,区级政府负责全市统一协调,区级政府负责管理管理市、区政府协调管理,街道市、区政府协调管理,街道(镇)级政府负责(镇)级政府负责防护分隔防护分隔 天然分割,救灾干道,防护绿天然分割,救灾干道,防护绿地地疏散主干道疏散主干道天然分割,疏散次干道天然
49、分割,疏散次干道面积面积100100平方公里左右平方公里左右2020404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4 41515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避震疏散避震疏散 依托分中心疏散场所依托分中心疏散场所重点固定疏散场所重点固定疏散场所依托固定疏散场所依托固定疏散场所交通保障交通保障 以救灾干道为主干,保障分中以救灾干道为主干,保障分中心疏散场所可达心疏散场所可达由救灾干道、疏散主干道形成由救灾干道、疏散主干道形成救援骨干网络,保障城市固定救援骨干网络,保障城市固定疏散场所可达疏散场所可达疏散次干道与救援骨干网络疏散次干道与救援骨干网络交互连通,保障居民的安全交互连通,保障居民的安全疏散疏散供水保障供水保障 具备应对巨灾
50、情况下的供水保具备应对巨灾情况下的供水保障预案和对策障预案和对策依托城市救援骨干网络,形成依托城市救援骨干网络,形成城市供水保障基本网络系统。城市供水保障基本网络系统。根据固定疏散场所分布,考根据固定疏散场所分布,考虑社区分布和疏散要求,具虑社区分布和疏散要求,具备应对大震和中震情况下的备应对大震和中震情况下的供水预案和对策。供水预案和对策。医疗卫生医疗卫生保障保障保障巨灾下的紧急医疗用地,保障巨灾下的紧急医疗用地,与分中心疏散场所相对应,规与分中心疏散场所相对应,规划安排医疗保障措施,通常可划安排医疗保障措施,通常可安排三级医院作为对口救援。安排三级医院作为对口救援。保障大灾下的紧急医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