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 / 18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 A. 神权与王权结合 B. 以等级关系为纽带 C. 权力的高度集中 D.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 【答案】A 【解析】 商代统治者的占卜带有明显的神权色彩,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A 正确;B、C、 D 材料都无法体现,排除。
2、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抓住关键信息“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通 过占卜进行决策”结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析即可。 2.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皇帝制 D. 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 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建立皇帝制度,C 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 方推行郡县制,排除 A。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 B。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属于选官制度,排除 D。 【点睛】熟悉秦朝建立专制主义
3、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3.公元前 643 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 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 A. 二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 B. 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 C. 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 D. 大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 / 18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时期,齐桓公去世,诸子为争爵位而争斗。周代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选项中只有大儿子是嫡长子,最有资格 继承王位,故排除 ABC,选 D。 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
4、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 A. 财产 B. 地域 C. 血缘 D. 宗教 【答案】C 【解析】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故维系宗 法等级下大宗和小宗关系的纽带是血缘,故选 C。 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D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 帝负责,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故 D 正确;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6.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
5、生产力的发展 B. 国家机器的完善 C. “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D. 历史人物的决策 【答案】A 【解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更多,启的势力强大,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A 正确;王位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促进了国家机器的完整,B 不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原因,排除 B; “家天下”局面的出现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后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C;王位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历史人物的决策,D 错误。 7.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 凡遇军国大事, 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 送门下省审议,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3 / 18 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6、 A. 三省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 送门下省审议, 由尚书省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即中书省草拟意见,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故 A 项正确;科举制并不涉及三省,故 B 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制度,也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 送门下省审议, 由尚书省执行”,学生可以联系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即可正确判断。 8.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
7、历了变化。与成语“金榜题名”有关的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金榜题名”指的是科举制时代在殿试之后的皇榜上写上名字,借指科举得中, 故选 D。世官制是指世卿世禄制,是一种世袭为官的制度;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是地方官 员推选或者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这三者都不需要皇榜来揭晓选官结果,故排除 ABC 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9.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 的一个文化符合。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世袭
8、制 D. 分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把“国”与“家”联系起来。 春节追求“合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4 / 18 家团圆”体现了人们注重血缘亲情,维护家庭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故 B 符合题意;禅让 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故 A 不符合题意; 世袭制指按 血缘关系分配官爵和财产的制度, 故 C 不符合题意; 分封制主要指君主分封诸侯的地方管理 制度,故 D 符合题意。 10.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 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
9、A. 中朝 B. 枢密院 C. 军机处 D. 内阁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清朝设置”“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办事效率较高”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个机构是军机处,故 C 项正确;A 项是汉朝设置,排除;B 项是宋朝设置,排除;D 项是明朝设置,排除。 11.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基 本特征是 A. 君主专制强化 B. 皇权受到制约 C 地方权力削弱 D. 世袭制度消亡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相关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
10、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 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 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 专制强化的政治特征,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体 现的是君权的强化,不是皇权受到制约;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 地方权力的削弱;D 选项错误,明清时期仍然实行皇帝世袭制,并未消亡。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5 / 18 12.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丞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 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丞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西汉设置中朝 唐朝
11、实行三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分析选项可知,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外朝,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正确; 唐朝实行三省制,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皇权,故正确;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丞相制 度已经消失;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二者不符合 题意“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 误,排除 ACD,所以选 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丞相的权力”, 结合君 主专制演变的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3.某条约中有这样的
12、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中英南京条约开辟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故 选 B;ACD 中没有材料中五口通商的信息,排除。 14.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6 / 18 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 惨,条约又订得那
13、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 从“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 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说明这次战争对手不是西方国家, 南京条约 、 北京条约都是在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 家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是在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战争中 失败后签订的,不仅仅是东方小国日本,只有马关条约是在与日本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 的,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实际是考查学生对选项所列条约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力。
14、15.有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 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重点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为英国殖民侵略做辩护 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其性 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而题干中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属“通商战争”把鸦片战争的责任归咎 于中国,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可见作者未能抓住这场战争的实 质,故错误,正确,故 B 项正确。 16.黄遵宪在诗中写道:“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
15、人竟割台湾去。” 该诗创 作于( ) A. 鸦片战争后 B. 辛丑条约签订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7 / 18 “九一八”事变后 【答案】C 【解析】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 1895 年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 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 办厂。“倭人竟割台湾去”表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故 C 正确。 1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 三元里人民抗
16、英斗争 B. 五四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1841 年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 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故 A 项符合题意;1919 年的五四 运动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时间不符,故 B 不符合题意;1851 年到 1864 年 的太平天国运动把矛头指向清王朝,故 C 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发生在中国 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 18.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 可能是
17、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A. “辽宁”舰 B. “靖远”舰 C. “致远”舰 D. “经远”舰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舰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 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故排除 ABD,C 符合 题意。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8 / 18 19.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 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18、 抗日战 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应是指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 本,这与甲午中日战争及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关,因此选 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详解】 20.201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解析】 甲午战争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排除 A;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不是全民族 抗战的开始,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日本全面侵华、中国 全面抗战开始是卢沟桥事
19、变,C 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排 除 D。 2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答案】C 【解析】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9 / 18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 市场, 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故 C 项正确。 A 项, 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 与“大 势”不符合,排除。B 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 项
20、,闭关锁国与开放的世界市场相悖,排除。 22.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 A. 西安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答案】D 【解析】 【详解】1853 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天京就是今天的南京, 故排除 ABC,D 符合题意。 23.1861 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 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题干中提到“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联系
21、 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为,故 C 选项正确;火烧圆 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所为,而不只是英军,故 A 选项错误;火烧圆明园发生 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联合发起,故 B 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 华发生于 1900 年,与火烧圆明园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24.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0 / 18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A. B. C. D. 【答案】C 【解析】 【
22、详解】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影响和后果 有:割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四个通 商口岸的开辟,便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符合 史实;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排除; 故排除 ABD, 选 C。 25.“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 时,最有力的证据应是 A. 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C. 侵华日军
23、老兵的回忆录 D.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答案】B 【解析】 【分析】 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是一手史料,比如历史遗迹、遗物和当事人留下的照片等,故 B 项正 确;A、C 和 D 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使用时候要和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 【详解】 26.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 ) A. 1931 年 12 月 40 万 B. 1935 年 12 月 20 万 C. 1937 年 12 月 50 万 D. 1937 年 12 月 30 万 【答案】D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1 / 18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于 1937 年 12 月
24、 13 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 天的大规模屠杀,屠杀人数达 30 万,故选 D。 27.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重大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 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1940 年下半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极大鼓舞 了抗战胜利的信心,D 正确;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都是国民党组织的战役,排 除 A、B、C。 点睛: 注意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重大战役”, 选项中只有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指挥 的战役,排除其他选项即可。 28.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 A. 1931.
25、9.181947.9.2 B. 1931.9.181942.8.15 C. 1937.7.71945.8.15 D. 1937.7.71949.10.1 【答案】C 【解析】 通常指的抗日战争又称“8 年抗战”,指的是 1937 年 7 月 7 日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 点,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故 C 正确。 点睛:通常指的抗日战争指的是 1937 年 7 月 7 日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又称“8 年抗战”, 新
26、的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是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投降,共 14 年,但 选项里没有这样的选项,故应按照传统的说法解答。 29.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 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美国原子弹)苏(苏联红军)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 当是 A.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2 / 18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
27、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起到 的重大作用, 故 D 项符合题意; 美国的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外部原因,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 AB 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但夸大美国的原子弹的打击和 苏联的军事行动的作用,故 C 不符合题意。 30.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 七七事变、
28、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 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借口以军事演习中士兵失踪, 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标志着中国人民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历史性事件分别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排除 ABD,C 符合题意。 3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 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双十二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
29、事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失守,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沦陷,日本开始侵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 抗战,A 正确;“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在中共和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 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蒋介石获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 关键, 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不符合题意, 排除;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3 / 18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与东北沦陷无关, 排除;八一三事变是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进而侵犯国民党的政府所在地-南京,与东北
30、沦陷 无关,排除。故排除 BCD。 【详解】 3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平型关战役 B. 雁门关战役 C. 阳明堡战役 D. 台儿庄 战役 【答案】A 【解析】 1937 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型关战役发生于 1937 年 9 月中旬,是抗日战 争初期,中国政府组织的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为了配合国民政府军队作战,阻挡日军的 攻势, 八路军第 115 师在师长林彪指挥下, 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伏击日军辐重队,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 A 正确;雁门关 战役、阳明堡战役、台儿庄战役
31、都不符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 胜利”,排除 B、C、D。 33.毛泽东这样赞扬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 军!”在 1940 年 8 月,“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指挥了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答案】C 【解析】 【详解】1940 年秋,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极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故 C 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由国民党的李宗仁指挥的,故 A 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 正面战场的抗日行动,故 B 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由林彪指挥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34.中国人民
32、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近百年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原因是( ) 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 国共两党的合作 正义性的反侵 略战争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4 / 18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 国共两党的合作,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故正确,故 D 正确。 点睛:抗战胜利的原因主要应该从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战争的正义 性等方面分析。 35.“祝捷的炮像雷声响, 满街的爆竹, 焰火飞扬。 满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 热
33、泪如狂。 ” 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 义是 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故错误。抗 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雪洗了近 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 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正确。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34、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大大提高,故 正确。故选组合,排除 ABC,D 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二、材料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5 / 18 材料一: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一、 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 是什么?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35、演变 的趋势。 【答案】 (1)西周的分封制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3)清朝;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 断削弱。 【解析】 (1)根据“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判断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 根据所学知识,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6 / 18 (2)制度: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唐朝的三省六部 制。 特征: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制度, 共同的特征是皇权高度集中。 (
36、3)由图片“军机处内景”可知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趋势: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分别从专制主义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回答。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 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 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 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 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37、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 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近代那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上述三则材料表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材料一出自中英南京条约 ; 材料二出自中日马关条约 ; 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 (2)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对中国人民的反抗镇压不 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8、(3)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大英国君主国货 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涉及 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故出自 1842 年南京条约 。由材料“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 艺制造只交所订进口税。”,涉及日本和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出自马关条约 。由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7 / 18 材料“各省督抚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否则该管之员, 即行革职, 永不叙用”, 可知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格局,故出自 1901 年的辛丑条约 。 (2)由材料
39、“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可得 出列强要求中国官吏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以 1842 年南京条约为起点,中国主权丧失越来越多,列强取 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而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过程来看,近代中国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5 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
40、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 年 12 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 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 便这样的扩大了。 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 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说明其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41、(2)材料二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 个战例。 【答案】(1)“救国良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日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时间:1937 年。阶段: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 (3)特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战例: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8 / 18 【解析】 (1)“救国良方”:根据“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联系所学知识可 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本题即要回答能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因,根据 所学可知,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 (2)结合所学可知,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的 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开始。 (3)特点:根据“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的作战任务, 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得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两大战 场相互配合。战例:根据所学列举出抗战期间共产党、国民党取得胜利的战役即可。